中國漢語中有個成語叫「義結金蘭」,主要意思是結交情投意合的朋友,「金蘭」一般指結拜為兄弟姐妹的代稱。
「金蘭」這個詞在很多典籍中都有出現。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賢媛》第11「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這裡是指山濤與嵇康、阮籍見了一面後,就請投意和,稱兄道弟。
另外像《太平御覽》引用《吳錄》中的話:「張溫英才瓖瑋,拜中郎將,聘蜀與諸葛亮義結金蘭之好焉。」
為什麼要把「金」和「蘭」連在一起呢?這要從《易經》說起了。
《易經·同人》卦中的第五爻:同人,先號啕而後笑。指剛開始的是自己的勢力很弱,行動困難,所以面對困境「號啕」,但是如果能化被動為主動,積極聯繫相矛盾的一方,與對方建立良好關係,雙方結成同盟,就能戰勝共同敵人,所以「後笑」。
孔子在《易經·繫辭上》中對此的解釋是:「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的處世之道,有時外出行事,有時安居獨處,有時沉默寡言,有時暢發議論。兩人如果心意相同,則就會像利刃能夠切斷金屬一樣;那些心意相通的話,它們的氣味像蘭草一樣芬芳。
所以「金蘭」中的「金」指金屬,「蘭」指蘭草。古人認為金屬是至堅之物,難以斷開,但只要人們同心協力,同樣能夠「斷金」;蘭草是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象徵清雅淡泊,志行高潔。蘭花還象徵著高尚的友情,用來比喻同心同德、親密無間、友誼長存等。
所以「金蘭」一詞指幾個人守望相助,同德一心,通力合作,最終取得成功之意。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有名義結金蘭的典故,俞伯牙與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廉頗與藺相如刎頸之交,三國時的劉關張桃園結義等。
與朋友叫最重要的是要交心,志同才能道合。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交朋友也必須慎重,切勿結交酒肉朋友,否則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麻煩,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交到知己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