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為盟義結金蘭
來自臺灣的國學大師龔鵬程昨在蓉與功夫高手鄒慧心結為異姓兄弟
●龔鵬程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今天我們兄弟間的結拜正是想
恢復國學傳統,向社會傳達兄弟的友愛之情」
●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辭賦家何開四說,「這是
一個宣揚國學的盛典,對文化交流有著重要意義。」
梵香渺渺、古琴悠悠、祭拜天地、共飲血酒。昨日上午,在成都東華門的慧心道館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學典禮,來賓們見證了一幕經常在武俠小說中看到的場景——兩位感情篤厚的男人當眾交換「金蘭帖」,在關公像面前結為異姓兄弟。
結拜的兩人中,身著中山裝的鄒慧心來自成都,是慧心道館的主人、聲名遠揚的功夫高手;另一位身著長袍馬褂者名叫龔鵬程,來自臺灣,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乃名震四海的國學大師。55歲的他略長盟弟鄒慧心12歲。
龔鵬程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義結金蘭自古有之,而且最先是孔子提出來的。今天我們兄弟間的結拜正是想恢復國學傳統,向社會傳達兄弟的友愛之情。」
一見如故
相識半年決定結拜
慧心道館是成都小有名氣的國學講學地,其主人鄒慧心出身樂山武術世家,自幼隨父輩習武,對中華少林功夫造詣頗深,曾數番東渡日本探索空手道的至高境界,還遠赴泰國錘鍊泰拳精髓,之後又擔任武術教官。開道館後,他不光宣揚武學,同時也向大眾普及國學、茶道和古琴等中國傳統文化。
昨日一早,記者見到了鄒慧心即將結拜的盟兄龔鵬程,這位精通中國文學、中國史學、中國哲學和中國宗教的學者看上去非常儒雅,醬青色的馬褂搭配淺色長圍巾,頗有範兒。
端坐在木椅上的龔鵬程將兩人義結金蘭的緣由向記者娓娓道來,「我之前在臺灣創辦過兩所大學,親任校長,退休之後又來內地教書,來過成都很多次。我一個朋
友是慧心的徒弟,是他介紹我們認識的。今年四五月,我來四川大學招博士生,順道前來拜訪他,我倆當時只交談了半個小時,彼此惺惺相惜,一見如故。我離開成都後和他一直保持電話聯繫,他提議不如我們義結金蘭,結為拜把兄弟,我當即同意。」
大開眼界
名人盛讚宣揚國學
鄒慧心說,「我們兄弟之間的結拜是小事,但希望通過這件事能推動大家對國學的了解和尊重,所以我們決定請很多好朋友來共同見證。」昨日的義結金蘭儀式相當隆重,一切都按照古時最地道的程序按部就班進行,龔鵬程和鄒慧心前後3次給關公像敬香,鄒慧心的弟子還在室外殺雞取血滴入酒碗,兩人一飲而盡。
在悠揚的古琴聲中,兩人手牽手共同朗聲宣讀《繫辭傳》,接著交換金蘭帖,然後盟弟拜盟兄,盟兄回拜。最後來賓一一走到臺前,在金蘭帖上簽名見證。
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辭賦家何開四是結拜儀式的見證人之一,他告訴記者,第一次親眼見證這種傳統的義結金
蘭儀式,感到大開眼界。他說,「這是一個宣揚國學的盛典,對文化交流有著重要意義。」
追本溯源
孔子是義結金蘭創始人
「很多人平時只在電影或武俠小說裡看到撮土為香結拜兄弟的場面,其實這是對義結金蘭的一種誤解。孔子的《論語》裡說,入則孝,出則悌,這就是說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對他人要像對自己的兄弟一樣,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龔鵬程侃侃而談。
他還介紹,孔子基本算是義結金蘭的創始人,「比如他還在《繫辭傳》裡說,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這其實是對兄弟之情最好的解讀,所以後世把結拜兄弟都稱之為義結金蘭,在儀式上還要互換金蘭帖,上面不光寫上自己的名字和出生地,還有生辰八字和父母的名諱。其實結拜兄弟並不始創於大家熟知的劉關張桃園結義,從漢代開始就一直在中國社會中盛行,尤其是知識分子階層。比如魏晉時期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鹹義結金蘭之後,才有了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竹林七賢』。」
華西都市報記者楊帆攝影呂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