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nstagram上做直播,在Snapchat上發視頻,在Twitch遊戲互動,美國的直播平臺一個接一個的來,大多不怎麼火。很多網紅主播一直沒找到自己的發揮場地,直到Live.me 。Live.me和中國YY、Inke等直播產品的不同之處在於,儘管是總部位於北京的獵豹移動旗下的產品,它的用戶主要來自美國。對於想要從工具類向內容轉型的獵豹移動來說,Live.me是轉型的其中一環,對於一家中國娛樂網際網路來說,這是出海謀生的經典樣本。
01
中國操盤手
知名私募投資機構基巖資本上周發布研究報告稱,儘管去年10月末以來獵豹移動被美國做空機構惡意做空,但該投資機構預計,未來公司會在保持工具產品業務穩定發展基礎上,在移動娛樂業務方面獲得更為迅速的發展。
財報也很好地呼應了基巖資本的論調。2018年第一季度,獵豹移動全球移動月度活躍用戶規模為5.74億。其中,75.4 %來自以歐美為主的海外市場。財報顯示,獵豹移動第一季度總收入11.45億元,其中移動業務收入佔總收入的88.9%,高於去年同期85.3%。
移動娛樂的轉型得益於旗下直播平臺Live.me在美國的優秀表現。Live.me是一款直播社交產品。Live.me2016 年4月上線,它由中國公司獵豹製作,是目前在美國地區蘋果App Store下載和收入都最高的直播平臺。2017年4月28日,Live.me已經完成了6000萬美元的融資。
據外媒報導,目前Live.me日播出時長超過200,000小時,用戶數超過2000萬,用戶打賞禮物超過8億次,超過20億次用戶點讚。這個數據還在增長,對於live.me而言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對於想要從工具類向內容轉型的獵豹移動來說,Live.me是轉型的其中一環。從2015年開始,為了發力內容推薦,獵豹先是以5700萬美元收購法國新聞內容推薦應用News Republic,獲得超過2000家全球媒體內容版權授權。隨後開始在美國市場啟動直播產品,投資短視頻團隊Musical.ly,發行輕遊戲《滾動的天空》等,還在矽谷開設了新總部和研發中心以強化其移動內容戰略。
Live.me母公司獵豹移動發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財報稱,獵豹移動網際網路增值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4%,環比增長89%,該項收入增長主要得益於Live.me在海外市場的成功。
對於獵豹而言,把live.me拿出來融資,更是把內部尚待挖掘,沒有被市場認知的資產放在頂級投資機構面前檢驗。從檢驗結果來看,反響很好。這也從側面證明了獵豹移動的內容戰略轉型是成功的、可持續的。隨著內容戰略的不斷深入,獵豹在移動內容端的收入佔比還會持續增加。內容產品對廣告主的吸引力會更強勁,變現的手段也會更多。
02
為什麼是live.me?
在Live.me殺入美國市場的時候,美國幾大直播平臺更看重的是社交屬性和直播質量,在盈利模式上相對比較單一。Facebook還沒有上線直播功能,Twitter旗下已有直播應用Periscope但不支持虛擬禮物,Twitch只是一個遊戲直播平臺,類似於虎牙、鬥魚,直播經紀生態尚處空白。
和國內直播行業風生水起相比,美國的直播業並不火熱,這裡沒有到處撒錢的土豪、沒有年入幾千萬的主播,更沒有成熟的主播經紀公司。
谷歌被視為美國直播界的鼻祖。早在2011年,谷歌就在Youtube上推出了直播功能Youtube Live,後來又將這一功能加入到手機應用上。2016年左右,Instagram開始全面視頻化,YouTube和Facebook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直播產品YouTube Live與Facebook Live。
Facebook Live的主要盈利方式是在直播前插入一段15秒的視頻廣告。對Twitter和Facebook來說,做直播更多是為了增加用戶粘性,讓用戶在主頁上停留的時間更長一些,這樣可以為其平臺帶來更多廣告效益。
Youtube還有一款獨立直播手機應用Youtube Connect。不過,Youtube直播的主要營收來源也是廣告,優勢在於原創視頻數量龐大,平臺直播內容質量相對更精良,粉絲更多。對於好的直播視頻提供者,Youtube也開通了觀眾打賞、按次付費等功能,不過始終不是主流。
對於這些巨頭而言,「直播」並不是他們的主場,只不過是平臺一個附屬功能,始終不是主流。而對於主播而言,Live.me可以即時與網友互動、邀請多人同時直播等豐富的功能讓體驗大大優於YouTube等平臺。
最先把直播介紹到美國的直播應用是Periscope 和 Meerkat,相比之下,Periscope 用後置鏡頭來直播現場,而Live.Me採用「自拍視頻」的形式,將主播作為直播的主體,觀眾們可以看到主播的才藝表演,主播和觀眾的交流互動,贈送接受禮物也十分方便。
在國內,像中國很多直播類App一樣,Live.me通過售賣虛擬商品變現——一種在中國數十億美元的個人直播行業中已經非常成功的,獨特的商業模式。
以美國為產品第一目標市場的Live.me,考慮的不僅僅是向全球擴張的優勢,還有投資與回報。美國人的付費習慣比預期更好,很多消費者願意為之花錢,用買來的金幣購買虛擬禮物送給他們喜歡的主播。
經過7個月的滲透,TH Data Capital的數據顯示,美國上線半年後,live.me的主播們從這個平臺得到的虛擬金幣幣值已經達到880萬美元。而通過獵豹用工具獲得的流量被導入live.me,然後分發給主播,與網紅帶來的關注流量形成反哺,平臺與主播最終共同分割利益。
03
有趣打敗無聊
和中國一樣,直播在美國不是新東西。但事情沒有按照矽谷創業者和媒體的想像發展。Meerkat 已經宣告失敗,Periscope 也冷清得嚇人。
一位獨立常年在美國舉辦鋼琴演奏會的音樂家,在 Twitter 上坐擁 63.5 萬粉絲,但他在 Periscope 上鋼琴彈唱的直播能吸引到的觀眾最多也就在一兩千人之間徘徊。普通用戶的直播在 Periscope 上大部分都只有 50 人左右的觀看量。
最早 Live.me 也是靠著網紅來吸引流量的。獵豹副總裁、Live.me 的產品負責人何雁丹告訴媒體,剛開始為了招攬人氣,他們籤約了一些 YouTube 網紅吸引用戶。Live.me、Live.ly 和這些產品最大的區別是,它們不在想著人人參與,而是吸引職業播主,給他們賺錢的機會。
比如在 YouTube 上擁有 1200 萬名訂閱粉絲的 Roman Atowood 是 Live.me 的早期籤約網紅。在 Live.me 上他常常和自己的妻子一起出現在攝像頭之前,他們會一起在直播中設置一些有趣的挑戰,比如直播六個男人能否拉動一輛正在行駛的 Mini Car、是不是能用步槍把百米外的樹打成兩半,或者讓觀眾在直播間一起來給他的女兒取名字。
在分析Live.me海外拓展野心的時候,會發現這款產品的當紅直播內容,除了來自美女、大網紅以外,有趣的直播內容佔比也不小。從小創業公司到 Twitter、Facebook。矽谷用視頻直播改變新聞、改變人們傳遞信息的努力沒有成功。美國最後火起來的東西和中國一樣,是用「有趣」打敗無聊。
在美國文化產業中,娛樂產業是重要的產業之一,除了迪士尼娛樂公司廣為人知,電視產品、定時電影和產品銷售也成為美國娛樂業的代表。而在這樣的大文化背景下,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許多承載美國文化的娛樂產品在全球的盛行,也「被加速了」。選擇了美國的Live.me,也想成為其中的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