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全球環境問題,塑料巨頭是怎麼做的?設計師又該如何應對?

2020-12-17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工業設計俱樂部,ID:id-club】,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人類共同經歷了一場病毒的肆虐,見證了愈演愈烈的氣候危機,讓大家意識到,改變與自然的相處模式迫在眉睫。

我們呼籲減少碳排放,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倡導綠色環保的生活,拒絕野生動物的買賣……希望能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面對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企業也應當承擔起肩負的責任。科思創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踐行循環經濟。

對科思創來說,循環經濟並不只是紙面上的文字,2019年,這家全球領先的材料製造商啟動了一項全球戰略計劃,重點包括:

1

替代性原材料:使用生物質、二氧化碳以及報廢材料與廢棄物來替代石油等化石原材料;實現碳循環。

2

創新回收利用高能效的新技術確保提高報廢材料與廢棄物的回收量和效率。

3

可再生能源:循環經濟要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替代能源發電不可或缺。

4

聯合解決方案:為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科思創正努力尋求跨領域合作。

科思創已成立了一個循環經濟項目團隊,去尋求各種循環經濟帶來的機遇。

碳是構成所有生命的基礎,同時也是塑料的核心元素。我們從石油等化石原材料中提取碳元素,應用於大量的工業原料、化學產品。但這些資源是有限的,人類沒有辦法一直依賴化石原材料,尋找替代原材料的創新產品是必要之舉。

在一般人看來無用的生物質、二氧化碳以及報廢材料與廢棄物,對科思創而言則是未來的碳源。在理想情況下,我們可以實現碳循環!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廣泛的使用塑料製品,然而對廢棄塑料卻常常棄之不顧。塑料是我們必須重視且合理再利用的可持續資源。從長遠來看,廢舊產品和不可避免的廢棄物也許是塑料工業中最重要的替代性原料。我們必須完善廢棄物市場和處理方式,讓塑料創造更高的價值。

經過反覆試驗鑽研,科思創與合作夥伴共同形成了回收重要原材料的創新回收概念

全新回收概念:以塑料瓶製造筆記本電腦。

去年,科思創、農夫山泉和聚碳酸酯回收企業奧塞爾籤署了一項19升聚碳酸酯水桶回收增值再利用三方合作協議,優化農夫山泉19升聚碳酸酯水桶回收效率,提高回收過程的可追溯性與回收品質,賦予不再使用的水桶以第二次生命。

我們將回收水桶切碎、清洗和再造粒,將其製成高性能回收塑料,讓它在電子電氣、家電和汽車等行業再次發揮作用。

大自然是最佳的靈感來源。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和太陽能來產生其主要構成要素——碳。而碳則可以充當塑料生產中的可持續原材料。科思創希望在化學領域中越來越多地使用和擴展這項理念。

在塗料領域,科思創製造出越來越多使用生物基成分的產品,例如油漆硬化劑、碳成分的70%由可再生原料製成的汽車塗料硬化劑、在家具和木材加工領域的環保塗料等。

植物中的化學與合作夥伴一起,科思創取得了一項科研成果,並獲得了獎項殊榮——即完全利用生物質開發和生產苯胺。這種重要的基礎化學物質中的碳100%來自植物,例如玉米,是真正的可再生原料。這一全新工藝不僅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還可以在較溫和的反應條件下進行,對環境十分有利。新技術還具有經濟優勢,因為原料種類繁多,生產商可以更加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

在二氧化碳上睡眠?有何不可!在二氧化碳上奔跑?同樣不成問題。就連穿著二氧化碳也即將成為現實。

我們與合作夥伴開發出了促使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使惰性二氧化碳分子最終得以投入實際應用。

使用這項技術生產聚氨酯泡沫的原材料cardyon二氧化碳含量高達20%,不僅可以應用於床墊生產,還在運動領域的地坪材料方面有優異的表現。同時,科思創還與亞琛工業大學一起致力開發採用二氧化碳生產合成纖維作為紡織品材料,穿著二氧化碳做的衣服,指日可待!

通過報廢材料,生物質和二氧化碳這三類替代性原材料,我們希望可以替代石油等化石原材料,減少對氣候的破壞。藉助替代性原材料和環保的生產方式,科思創希望推動循環經濟向前邁進。

通過塑料重新轉換為分子等技術,我們看到了回收研究領域——尤其是化學回收的巨大潛力。

塑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它對推進資源節約型循環經濟發展舉足輕重。塑料廢棄物也可以通過系統性、全面有效地獲得重新回收和利用,實現「變廢為寶」。但我們必須在全球範圍內完善或重建廢棄物市場,只有多領域緊密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科思創依靠多種回收方式進行回收

科思創希望從一開始就對其塑料和組件予以有針對性地設計,以簡化之後的回收利用。在未來幾年中,公司將基於其在化學領域的經驗和創新實力,對各種回收技術進行深入研究,通過20多個研發項目,開發高效的全新塑料回收途徑,以適應產品和市場的多樣性。

目前,回收分為兩種方式——機械和化學回收。前者是不改變原材料的基本結構,讓其搖身一變,回收成為「新」的原料。例如,塑料經過篩選和加工後被粉碎成顆粒,之後熔化加工成新的塑料。化學回收則是通過化學工藝將塑料重新轉換為小分子與原材料,然後可以從這些回收原材料中生產新塑料,頗有「回爐重造」的感覺。例如歐洲的PUReSmart項目,目標回收90%經使用的聚氨酯。

作為資源密集型生產商,科思創將使用清潔能源視為推動循環經濟和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關鍵。我們的戰略計劃涵蓋購買綠色能源,以及投資基礎設施等,期待實現至2025年將特定溫室氣體排放與2005年相比減半的目標。

科思創希望轉向使用替代性原材料與可再生能源

萬事開頭難,但我們已經邁向了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第一步。從 2025 年起,來自丹麥電力供應商沃旭能位於北海風電場,將為科思創提供十年的綠色電力。

利用技術、生產和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開發成果,我們可以優化生產工藝,進一步提高能源效率,從而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發揮力量。

例如,在節能生產中,我們使用自主開發的創新能源管理系統,來確定生產設施的最佳能耗。再如我們參與開發的電解工藝技術,能使重要基本化學反應的電量降低25%。這項技術將在西班牙塔拉戈(Tarragona)廠區首次大規模投入使用。

全社會對可持續性生產的呼聲愈加高漲,在政治層面也初見端倪,例如歐盟委員會努力在2050年之前實現歐盟氣候中立;中國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轉型是勢在必行的,我們已經開始落實改善能源基礎設施的具體計劃——從發電到實際電網,再到能源和儲存。

在科思創,我們致力於與世界各地的政府合作,制定可加速能源系統轉型的戰略。

循環經濟轉型是一項重大的全球性項目,社會、經濟和政治界必須跨越國界和大洲彼此攜手。在行業內,參與各方必須共同找到並實施全新的實用解決方案。科思創參與眾多合作項目,通過合作夥伴關係探尋更高效解決方案。不僅如此,循環經濟也將帶來新的商機。

循環塑料聯盟(Circular Plastics Alliance)

希望在歐洲範圍內促進塑料回收

作為 2019 年成立的循環塑料聯盟的成員,科思創希望與眾多其他組織和公司一起促進歐洲的塑料回收利用。聯盟制定了一個小目標,自2025年起,每年在歐盟使用一千萬噸再生塑料。

塑料循環利用(Circularise PLASTICS)計劃是幫助供應鏈邁向循環經濟最具創新性的例子之一,這項全新解決方案是科思創與聚醯胺供應商道默(DOMO)及供應鏈透明度專家 Circularise 展開的合作,使用區塊鏈技術提高循環經濟供應鏈的透明度,為實現塑料可追溯性設立公開標準。

除了參加「終止塑料廢棄物聯盟」(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科思創還是阻止塑料廢棄物成為「海洋殺手」的環保衛士。

2020年6月,科思創作為創始成員加入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牽頭的「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GRPG),將與產業鏈相關方攜手,構建再生塑料全產業鏈共同認可的標準和評價體系,打通塑料產業鏈各環節,推動綠色再生塑料的應用和綠色塑料供應鏈的建設,為中國、甚至全球的塑料循環經濟發展探索出嶄新的模式。

通過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我們期待可以實現持續改變,讓我們的地球變得更加宜居、健康和清潔。

通過以上這些努力,我們希望科思創不僅僅是一家生產商與解決方案提供商,同樣可以成為一家創新的回收商。在循環經濟指導原則下,我們將實現更有利於回收的產品設計,緊密契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此外,科思創還希望在價值創造周期的各個領域與合作夥伴攜手合作,充分抓住那些能夠帶來共同利益的新商機。讓我們相互促進,與未來同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工業設計俱樂部,ID:id-club】,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相關焦點

  • 環保科普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微塑料存在形式多樣,生成機制複雜海洋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社會關注。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認為,從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是海洋垃圾裡面佔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目前,微塑料根據來源可分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兩大類。初生微塑料是指經過河流、汙水處理廠等排入海洋環境中的塑料顆粒工業產品。
  • 塑料行業該如何應對
    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汙染問題突出領域和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
  • 限塑|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微塑料|嬰兒配方奶粉|塑料...
    不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汙染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威脅,且這些威脅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讓人忽視,但危害嚴重、影響深遠,例如微塑料汙染問題。隨著科學界對微塑料汙染的範圍和影響的日益了解,我們發現,微塑料早已通過汙染水源、農副食品等方式進入人體。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傷害,遲早顯現出來。什麼是微塑料,如何產生?
  • 鞋履如何創新?看看這11個日本設計師品牌是怎麼做的
    MICAM 由義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ITA)及義大利鞋業協會聯合舉辦,是全球三大專業鞋展之一,堪稱全球鞋履潮流的風向標。本屆 MICAM 舉辦期間,日本商貿巨頭伊藤忠旗下時尚部門Itochu Fashion System協同日本經貿廳(METI)推出了日本創新鞋履促進項目Ha Ki Mono Shoes from Japan。
  • 全球玩具巨頭明年起用紙袋淘汰塑料包裝
    ,以進一步推動其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項目。該投資將包括長期投資項目及日常成本。樂高集團執行長倪志偉(Niels B Christiansen)表示:「我們收到了許多來自孩子們的信,他們對於環境問題非常關注,並且希望我們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裝。我們花了一段時間來尋找替代材料,孩子們的熱情和想法鼓舞著我們開始做出改變。」從現有包裝中去除一次性塑膠袋並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因為新材料必須耐用、輕量並且能夠提高積木拼搭的體驗。
  • 塑料汙染解決方案,真真假假如何辯?
    保持警惕:「生物塑料」給環境造成新一輪問題所謂的「生物塑料」,其中隱含著一種保證:它們與傳統塑料不同,能更快地生物降解。但生物塑料名不副實,名字裡帶「生物」二字並不意味著更加環保。「生物塑料」主要有兩類:生物基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基塑料目前普遍用於代替包裝中的PET和PE。
  • 什麼是塑料垃圾?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改變它們對我們造成的傷害?
    這已經變成很常見的景象,世界已經逐漸被塑料廢物吞沒,我相信你們一定認為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你也許不相信,但是塑料汙染已經成為我們現在面臨最嚴峻的環境問題之一。所以 這篇文章我來仔細描述一下,讓我們來解決這個重要問題並學習什麼是塑料汙染、出現的原因 、對人類的影響 以及我們要如何應對,一起來看看吧!那麼什麼是塑料汙染呢?塑料汙染是塑料物品及顆粒的累積,例如塑料瓶、塑膠袋和塑料微粒,在地球的環境中對野生動物及人類造成不利影響。塑料汙染是如何影響人類和動物的生命呢?
  • 全球物流巨頭DHL為成都物流「支招」
    隨著成都的快速發展,一個問題迫切需要得到解決:什麼樣的物流體系對於成都而言才是最經濟、最環保、最高效的?對此,全球快遞物流巨頭DHL不久後將給出自己的答案。昨日,DHL正式宣布,已經與成都市政府正式籤署成都城市物流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這家物流巨頭旗下的客戶解決方案與創新部門將為成都開展一項綜合性的城市物流總體規劃研究,為成都未來的城市物流發展「支招」。
  • 你的品牌還在使用塑料包裝嗎?看國際品牌如何「減塑」
    文|華麗志近年來,在全球各大時尚企業公布的可持續發展計劃中,無法降解的「塑料包裝」對環境造成的沉重負擔一直是備受關注的棘手難題。越來越多的品牌宣布棄用塑料包裝或使用可回收塑料包裝,涉及美容、食品、酒店、時尚等多個行業。
  • 「十四五」時期塑料消費成焦點 報告首次量化塑料產品的環境足跡
    (簡稱油控研究項目)舉辦線上發布會,發布最新報告:《中國塑料的環境足跡評估》。該報告由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撰寫,研究了中國塑料物質流,分析了塑料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包括能源足跡、碳足跡和水足跡。在此分析基礎上,報告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塑料消費減量(「塑控」)的目標、路線圖、保障措施和預期效益。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研究院研究員蔡博峰和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春蘭對報告進行了點評。  報告指出,塑料消費造成了全球嚴重的環境汙染。
  • 可降解塑料的酶能否解決塑料垃圾帶來的環境問題?
    科學家設計了一種可以分解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塑料(95.06,0.05,0.05%)垃圾的酶,使得解決世界上最大的環境問題之一變得有可能。該發現解決了數百萬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91.81,0.00,0.00%)T)製成的塑料瓶的回收問題,或用來分解已經在環境中殘存數百年的PET垃圾。
  • 4個案例教會你如何像設計師一樣解決問題
    編輯導語:好的設計是能夠解決不少問題的,具備設計思維不僅僅對設計師很重要,對我們來說同樣不可忽視。那麼,什麼是設計思維呢?我們又應該如何用設計思維來解決問題?本文作者通過這四個案例,教會我們如何像設計師一樣解決問題。好的設計真的能解決問題。
  • 聖誕網購潮中的環境警告:亞馬遜塑料泡墊「可繞地球500圈」
    總部設在美國的海洋環保組織歐欣納最新發出報告指稱,世界電子商務巨頭公司亞馬遜在2019年生成的塑料包裝垃圾達2.11億公斤。這是國際間環保組織針對電子商務巨頭公司造成的環境問題提出的最新警告。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各國紛紛採取隔離措施防疫,網絡購物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因此2020年的網購環境代價預計將更為嚴重。報告指稱了什麼?這是歐欣納海洋環保組織分析了電子商務包裝數據後得出的結論。這兩億多公斤的塑料包裝,包括用來裝箱緩衝的塑料泡墊,或包裹物品的塑料「泡泡袋」以及其他塑料包裝材料。
  • 遭FTC和48個州聯合起訴,Facebook或面臨分拆命運,全球科技巨頭瑟瑟...
    正文共6057字,預計閱讀時間 16 分鐘繼谷歌后,又一家矽谷科技巨頭遭遇美國政府的反壟斷訴訟。目前Facebook正面臨來自美國政府的兩項法律訴訟,可能會迫使其出售Instagram、WhatsApp。
  • 零塑料和無包裝成為玩具業新趨勢
    原標題:快餐巨頭取消兒童餐附贈玩具 生產企業使用替代材料並推行環保設計零塑料和無包裝成為玩具業新趨勢□ 本報實習記者 解磊3月11日,英國財政大臣裡希·蘇納克宣布了一項旨在促進在商品包裝中使用再生塑料的稅收計劃,該計劃從2022年4月起實施。
  • 這個RCA畢業的日本設計師,決定去撿垃圾
    據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最新消息,2020年底,塑料吸管將撤出餐飲業。 隨著人類食用量的增多,廢棄塑料物在環境中不斷累計,最終變成生態環境中的汙染物。
  • 可持續包裝:塑料被淘汰後,該用什麼材料來替代呢?
    在全球範圍內,塑料汙染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緊迫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的飲料製造商和消費者開始採取可持續包裝方案,共同助力環境問題的有效改善。劍橋大學可持續發展領導力研究所(CISL)發布的一份報告曾提出一個願景,即所有瓶裝水和飲料包裝都採用100%可回收或再利用的材料製成,讓不可回收和難以回收的塑料逐步被淘汰。
  • 可口可樂再次被提名「塑料汙染之王」
    日前,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雀巢已連續第三年被評為全球最大的塑料汙染者,被指在減少塑料廢物方面「零進展」。而人們隨意將瓶子丟棄也是造成汙染的原因之一。你扔過嗎? 國外一環保組織「擺脫塑料」調查了55個國家後發現,飲料瓶在海灘、河流、公園等場所的丟棄率最高。其中,可口可樂的瓶子最多,被評為全球第一大塑料汙染者,其次是雀巢和百事可樂。
  • 塑料熱潮中未經驗證的假設和未獲解答的問題
    原創 擺脫塑縛行動 擺脫塑縛塑料危機和氣候變化問題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關切。在過去幾年內,世界各國針對塑料製品的禁令成倍增加,消費者對一次性塑料的認知和態度也逐漸改變。而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減少化石燃料消耗的努力也在全球廣泛開展。
  • 青島「破案」CT成焦點,環境消毒到底怎麼做?
    青島和廣州的感染病例,再次將公眾的視線聚焦到CT室、發熱門診、隔離病區及入境人員隔離酒店等高風險區域的環境清潔和消毒中來。Question1 新冠病毒對環境的汙染情況如何?不僅環境表面被病毒汙染嚴重,而且新冠病毒可以在無生命的環境表面長時間的存活:一項研究發現,COVID-19 病毒在布和木料上可存活 1 天,在玻璃上可存活 2 天,在不鏽鋼和塑料上可存活 4 天,在醫用口罩的外層可存活 7 天;另一項研究發現,COVID-19 病毒在銅質物體上可存活 4 小時,在紙板上可存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