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強基計劃)專業培養方案 |
http://www.huaue.com 2020年5月7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一、基本情況 1.專業簡介 數學不僅是自然科學、工程科學、信息科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理論基礎,也逐漸成為了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當今世界科技競爭加劇,數學對主要科技行業和國防科研等領域的重大突破和創新起到了越來越關鍵的作用。可以說一個國家的數學水平體現了該國科技的核心競爭力。目前,我國正處在從數學大國到數學強國的快速變革之中,不少相關行業對高端數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趨緊迫。針對這種狀況,上海交通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作為教育部強基計劃專業,計劃培養優秀的數學和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和具有紮實數理基礎的交叉學科人才,為服務國家科技戰略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上海交通大學於1928年成立數學系,對中國近代數學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培養了以吳文俊先生、胡和生院士、凌文院士和龔升教授等為傑出代表的一大批畢業生。中國數學會成立大會與第一次會議於1935年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1978年重新組建應用數學系,2001年恢復為數學系,2015年成立數學科學學院。2017年上海交通大學數學學科入選教育部世界雙一流建設學科,並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檔。數學學科在國際主流學科排名中,均進入世界百強,長期保持高水平學術影響力。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成立自然科學研究院,是學校的創新交叉平臺,也是數學學科、特別是應用數學學科的重要支撐平臺。2010年成立的致遠學院是學校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其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是學院的六個專業之一,每年培養近三十名數學人才。2014年,數學科學學院入選首批高校國際化示範學院推進計劃。2019年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入選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建設點。 「辦學國際化、布局科學化、研究前沿化、隊伍年輕化、管理制度化」為上海交通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辦學特色。在人才培養上強調通才教育,持續深化教學改革,通過建設本科班、吳文俊班、致遠數學班和數學學院威斯康星班等實施多模式人才培養規劃,使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不僅能夠培養受到嚴格訓練的數學前沿專門人才,而且能夠培養具有寬廣交叉學科知識的學科領袖型人才。 2.師資隊伍 數學科學學院始終堅持「人才強院」發展戰略,引育並舉。2010年,學院深化師資分類發展,積極推進長聘制度改革。2015年,學院成為學校師資隊伍長聘體系改革試點院系之一。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08名,其中非華裔的外籍教師9人;長聘體系教師62人,佔專任教師57%,其中包括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上海市教學名師2名、首屆高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劃獲得者2名、教育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名、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計劃獲得者3名、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8名等一大批優秀人才。教師隊伍中既有國際數學家大會45分鐘報告人,也有多人獲得美國數學會會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等榮譽稱號等。 3.教學及科研條件資源平臺 數學學科設有教學發展中心數學科學學院分中心,以及數學分析、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統計、數理方法和創新實踐課程六個課程教研組。數學科學學院注重教學研究,多舉措激勵教師投身教學,在教學方面不斷改革,取得了較好成效。教務處對在校生調查報告顯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評選中本專業教師多年來排名前列,如2015-2018年前五名佔比超過半數,2017年包攬前三。近三年獲得一項上海市教改項目、一項上海市重點本科課程,三項課程獲得高校數學微課設計競賽華東賽區一等獎。作為主要參與方獲得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多次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獎(含一等獎三項、二等獎兩項)。數學學科已經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精品開放課程1門、上海市精品課程8門。 數學科學學院設有科學工程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致遠數學科學中心,多物理過程數學建模、分析與計算上海市教委重點實驗室,複雜系統研究所,數學科學研究所等科研平臺,2019年還成立了吳文俊數學中心。自然科學研究院作為學校交叉平臺有15名數學背景的教師,其中大多數為在國際一流大學有多年學習工作經歷的年輕人才,是國際數學界十分活躍的青年學者隊伍。數學學科近五年來,各類科研項目資助率逐年上升,新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項,出版學術專著12部,在JAMS和Acta Math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41篇。 二、培養目標及培養要求 本科生階段培養目標:數學與應用數學(強基計劃)專業致力於培養具有堅實的數學基礎、嚴謹的邏輯思維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學科人才;在應用數學和交叉學科領域具有突出的數學建模、科學計算和綜合分析能力的複合型創新人才;將數學素養靈活運用到其他相關學科交叉研究的跨學科綜合型人才。畢業生具有獨特的創新意識、積極的合作精神、卓越的領導能力、開闊的學術視野、堅定的理想信念、健全的人格魅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博士生階段培養目標:培養思想先進、品德優秀和訓練有素的數學專業人才和具有堅實數學基礎的應用交叉型人才。通過多年的博士生研究訓練,使學生具有世界一流的學術品位、國際視野和研究實力。畢業生具有獨立從事數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的能力,以及國家重大需求問題交叉合作研究能力,成為持續在科學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的高級專門人才。 1.階段性考核和分流補入辦法 詳見學校強基計劃招生簡章培養方案部分。 2.本博銜接的辦法 數學與應用數學(強基計劃)專業注重學生的數理基礎,整合設計課程總體難度,在本科低年級開設「高階性、創新型、挑戰度」的榮譽課程,以及物理學基礎課程。本科高年級,通過模塊選修分別培養純數學、應用數學和學科交叉人才。本科高年級階段的專業方向選修包括數學板塊和學科交叉板塊,數學板塊選修課程與博士階段課程高度銜接。鼓勵強基計劃學生修讀本博銜接課程和博士階段課程。在獲得本科學位的規定學分後,多餘的學分允許帶入博士階段的學習。 強基計劃學生經選拔通過後將直博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致遠榮譽計劃或數學科學學院吳文俊博士生計劃;採用校內-校外雙導師制,並可獲榮譽獎學金。博士培養包括學科前沿型和行業前沿型兩種培養類型,分別培養創新突破和行業領軍人才。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組成導師組,圍繞國際學術前沿問題或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攻關領域,共同制定培養計劃,並針對培養過程中的節點目標進行指導和考核。 3.其他激勵機制 為了進一步激勵入選強基計劃的學生夯實專業基礎,提升綜合素質能力,數學科學學院除國家、上海市以及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生各類獎助學金外,面向強基計劃數學方向的同學,學院設立「吳文俊獎學金」和訪學獎學金等專項獎學金,主要獎勵學習成績優秀、綜合素質突出的優秀學生,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積極前往頂尖學術機構、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等就業和發展,為國家社會發展積極做出貢獻。 三、畢業要求及授予學位 數學與應用數學(強基計劃)專業實行彈性學制,採用「4+5」本博培養模式,允許學生在取得規定的學分後提前進入博士階段的課程學習。經過本科階段四年學習後進行考核升入博士階段,允許延長學習年限,但本科階段一般不超過六年。學生修完本專業本科階段培養計劃規定的課程及教學實踐環節,取得規定的學分,德、智、體考核合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的條件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博士培養期間應在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學習、教學實踐、科學研究和學術論文撰寫等工作的基礎上撰寫博士學位論文,並申請參加博士學位論文答辯。答辯通過後可授予本專業博士學位。 四、培養方式 本科生導師制個性化培養。通過本科生導師制,促進學生學好基礎課、適應大學生活、拓寬視野。由資深教授擔任本科生導師,進行生活和學術方向指導,加強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明確使命和擔當,並著重突出個性化培養。本科生導師制為低年級學生提供廣泛接觸學院和了解數學學科的機會,搭建第一課堂外傳道解惑的橋梁。以學年為運行周期,每月由導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導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數學方向相關文獻,為做科研項目打好基礎。 三院聯動培養機制。數學與應用數學(強基計劃)專業的發展依託數學科學學院和自然科學研究院提供的強大師資隊伍。如何讓最優秀的教師潛心致力於數學與應用數學(強基計劃)專業學生的培養,激發學生科研興趣,引領學生走上學術科研道路,這毫無疑問是強基計劃能否取得預期效果最重要的環節。數學科學學院以致遠學院為支撐,深化「榮譽課程」的創建和評審,建立榮譽課程「Fellow」體系,推行和細化「導師制」,優化對教師參與強基學生培養的立體化激勵模式,讓數學科學學院和自然科學研究院聚集的一批在國際學術前沿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和一批優秀活躍的年輕教師在數學與應用數學(強基計劃)專業學生培養上發揮更大作用。 深化國際頂尖高校雙向合作。邀請海內外名師來訪授課講座,為學子創造與大師交流的機會,提升大師引領作用。深化與世界頂尖高校的合作,在穩定持續合作基礎之上,強調深度合作和雙向合作構建,促進國際頂尖院校學生間的交流合作。 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深化數理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加強創新性思維等方面的訓練,推行本科生與博士課程高度銜接。數學科學學院建設數學實驗中心,設立學生學習中心和學生創新中心,全方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創新中心數學科學學院分中心的作用,加強學生創新實踐的培養。實行數學基礎課分層改革,為學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數學訓練。 就業引導。數學與應用數學(強基計劃)專業旨在培養頂尖的數學人才和具有紮實數理基礎的交叉學科人才,鼓勵學生投身學術道路,並引導學生進入重點行業領域方向進行就業和博士研究。 五、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包括通識教育課程、專業教育基礎課程、專業教育選修課程、實踐教育課程、個性化教育課程和特色課程。 1.通識教育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由三部分組成,即通識教育必修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和通識教育實踐課程。通識教育必修課程含思想政治類課程、英語、體育等;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分為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模塊,學生每個模塊至少選擇一門課程;通識教育實踐課2學分。 2.專業教育基礎課程。 專業教育基礎課程是本專業的必修課程,包括數學分析(榮譽)、高等代數(榮譽)、數值分析與程序設計、複分析、概率論、常微分方程與動力系統、抽象代數、實分析與傅立葉分析、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等數學基礎課程,以及物理學引論等物理基礎課程。 3.專業教育選修課程。 專業教育選修課程主要分兩大板塊、十一個模塊。其中兩大板塊指數學類課程板塊和學科交叉類課程板塊。數學類課程中包括五個模塊:代數、幾何、分析、計算和隨機;學科交叉類板塊中包括六個模塊:高端晶片、核心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信息安全。博士階段從事工科專業的學生至少修讀數學類和交叉類各一個模塊,並鼓勵學生輔修相關專業課程以獲得輔修學位。 4.實踐教育課程和個性化教育課程。 實踐教育課程由實驗課程、軍事技能訓練、畢業設計組成。個性化教育課程是學生可任意選修的課程。學分來源為除本專業培養方案中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三個課程模塊要求的必修和選修學分之外的所有課程的學分。 5.特色課程。 專業研討課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強基計劃)專業特色課程。高年級學生需必修專業研討課。 六、本培養方案解釋權屬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諮詢電話:021-54740289 諮詢時間:工作日15:00-17:00 |
關於上海交通大學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