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則實施學分制和開放的選課制度,在第3-4學年,學生可以提早選修研究生階段的課程。
浙江大學
「招生-培養-就業」一體化、本碩博銜接的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試點。
除了上述學校之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推廣本科畢業直接攻讀博士學位銜接的培養模式。
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多所高校實施階段考核的動態進出制度。
其中,上海交通大學將按照培養方案規定實行階段性考核和分流機制。考察不合格者將退出強基計劃,轉入同專業普通班。空出的名額,可從校內相近專業補充學習成績優秀且有意願加入強基計劃培養的學生進入計劃內培養。
南京大學根據學生興趣發展和學習能力,建立「科學化、多階段、動態性進出」考查機制,強化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過程性追蹤,為學生建立動態進出通道和分流引導。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公布,同樣實施過程跟蹤、制定了退出補選機制。
下面,再給各位家長考生介紹一下具體的強基計劃專業詳情👇
1、數學與應用數學(理學)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受到數學模型、計算機和數學軟體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初步具備科學研究、教學、解決實際問題及開發軟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複變函數、常微分方程、實變函數、概率論、近世代數、點集拓撲學、C++程序設計、計算機原理。
就業方向: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或在生產經營及管理部門從事實際應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
2、信息與計算科學(理學)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打好數學基礎,受到較紮實的計算機訓練,初步具備在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及設計開發有關軟體的能力。
主幹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概率統計、C++程序設計、數值分析、計算機原理、數據結構、作業系統、資料庫應用、信息科學基礎、微分方程數值解、計算機網絡、軟體工程、計算機圖形學等。
就業方向:運用所學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領域從事研究、教學和應用開發及管理工作。
3、物理學(理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實驗技能,能在物理學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中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和相關的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接受運用物理知識和方法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訓練,獲得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的初步訓練,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與應用開發能力。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學、結構和物性、計算物理學入門等。
就業方向:該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到高校從事教學工作,或是到研究所從事理論研究、實驗研究和技術開發與應用工作;另外還可以到企業中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技術開發及應用研究工作。
4、應用物理學(理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能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能在物理學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相關的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旨在提供一種高層次的素質教育而不僅僅是一種專業教育,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應用的理論與方法,掌握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接受物理應用薰陶的優勢畢業生可以適應多方面的社會需求,良好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只要經過有關的業務培訓,就能成為各方面的骨幹。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實驗技能,受到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以及工程技術的初步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適應高新技術發展的需要,具有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普通物理學(包括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原子物理學)、理論物理(包括理論力學、電動力學、熱力學與統計力學、量子力學)、數學物理方法、電子技術(包括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原子核物理、微機原理、C語言、智能儀器原理及應用、傳感器原理及應用、光纖通信技術、光電子技術、無損檢測、計算機網絡、結構物理、材料物理、固體物理學、機械製圖、核電子學、輻射防護概論、採油物理、核電站系統與設備、核技術及應用、核反應堆工程學、普通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等課程。
就業方向: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
5、核工程與核技術(工學)
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工程熱物理及核工程技術基礎知識,能在各相關領域從事核工程及核技術方面的研究、設計、製造、運行、應用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專業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程熱物理、核工程、核技術的基礎理論,受到核工程、核技術方面的實踐訓練,具有從事核工程、核技術的實驗研究、設計建造、運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工程力學、電工與電子學、機械學、工程熱物理、流體力學、核技術與核工程等基礎知識;獲得核技術、核工程方面的實踐訓練,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主要課程: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控制理論、測試技術、核物理、核反應堆、核能與熱能動力裝置、熱工設備。
就業方向:由於核能源將成為中國未來能源的綠色支柱,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就業前景良好。就業單位除了傳統的核科技、核工程部門外,主要集中在與近代物理技術和信息技術(IT)密切相關的領域與部門。包括在環境、醫療、衛生、國防、工業、農業的政府部門、規劃部門和經濟管理部門,核電工程的科研設計單位(站、廠、院、所),核動力和核供熱以及常規火力電站,工礦企業,高等院校等從事研究、規劃、設計、施工、核電廠運行管理及設備製造、研發、技術諮詢等工作。
6、化學(理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與方法,受到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的訓練,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應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化學工程基礎等。
就業方向:基礎學科,能在化學及與化學相關的科學技術和其它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及相關管理工作化學專業因畢業難以找到對口工作單位,工資低,工作環境差,勞動強度大等,已成為紅牌專業。
7、應用化學(理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相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化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化學工程基礎及化工製圖。
就業方向:應用化學專業的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比較高,就業行業包括教育、材料、軍工、汽車、軍隊、電子、信息、環保、市政、建築、建材、消防、化工、機械等行業。部門包括:各級質量監督與檢測部門、科研院所、設計院所、教學單位、生產企業、省級以上的消防總隊等。該專業畢業生適宜到石油化工、環保、商品檢驗、衛生防疫、海關、醫藥、精細化工廠等生產、技術、行政部門和廠礦企業從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也適宜到科研部門和學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
8、生物科學(理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生物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學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
主要課程:生物學、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對於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要求嚴格。畢業生主要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以及國家機關等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高級管理工作。
9、生物技術(理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生命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較系統的生物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生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遊技術、發酵工程設備等。
就業方向:現在生物技術專業的需求人才主要體現在尖端,因此本科畢業生的的就業前景十分困難,但是對於高層次的人才還是很好就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是各類生物製品公司,其中大部分是生物製藥、酒水飲料食品、保健品企業等。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10、生態學(理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生態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態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掌握現代生態學理論和計算機模擬等實驗技能,初步具備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
主要課程: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生態學、環境微生物學、環境學、地學基礎、環境生態工程、環境人文社會科學等。
就業方向:生態學專業畢業生可擔任農業、環保、計劃、國土資源等部門的行政管理工作、高等院校教學科研工作、科研單位及生產部門的科技工作,各級技術推廣單位的技術管理和推廣工作,各層次的生態農業、生態工程的設計和建設工作,區域農業開發的規劃、設計、實施及管理工作。
11、基礎醫學(醫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醫學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夠在高等醫學院校和醫學科研機構等部門從事基礎醫學各學科的教學、科學研究及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醫學實驗研究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自然科學和生命科學、基礎醫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般地掌握臨床醫學的基本知識,受到基礎醫學各學科實驗技能的基本訓練,重點掌握幾類基本的生物醫學實驗技術。
主要課程:生物學、基礎醫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神經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遺傳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臨床醫學。
就業方向:該專業畢業生具有較全面的綜合素質、較強的創新精神、較好的學習能力以及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畢業後能夠勝任高等醫藥院校、科研機構及臨床有關實驗室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
12、漢語言文學(文學)(古文字方向)
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培養掌握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可在科研機關、高等院校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有的可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可適宜在黨政機關,包括報刊宣傳、新聞出版、影視文化、網際網路、對外交流其他企事業部門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比較文學、民間文學、兒童文學、影視文學、文學概論、美學、中國古代文論、西方文論、中國文化概論、西方文化概論、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漢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寫作、古典文獻學、民俗學、邏輯學、書法、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就業方向:自考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就業率高,就業待遇豐厚,學生畢業後可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工作。
13、歷史學(歷史學)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及史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史學導論、中國史、西方史學史、考古學通論、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中外歷史文化原典導讀與選讀、中國斷代史等。
就業方向:科研單位,黨政機關,新聞出版部門,學校,文化型企業等行業
14、哲學(哲學)
培養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能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當代世界與中國的現實問題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的學科。
主要課程: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人類學、心理學、管理哲學、中國現代哲學、現代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選讀、中外哲學原著導讀等。
就業方向: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企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