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強基計劃 | 物理學專業、應用物理學專業培養方案

2021-02-15 中國科大本科招生

根據《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等文件要求,加強強基計劃招生和培養的有效銜接,特制定物理學專業、應用物理學專業培養方案如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醫學、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學校始終堅持「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學方針,弘揚「紅專並進,理實交融」的校風,形成了不斷開拓創新的優良傳統,以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鮮明特色,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優秀人才。學校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國家重大需求,凝練科學目標,開展科學研究,努力提高學術研究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與科研競爭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科技成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科大風格的世界一流大學,在國家「雙一流」建設中,入選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學校現有23個學院(含6個科教融合共建學院)、33個系,設有研究生院,以及蘇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等。有數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生物科學、化學共6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8個安徽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建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類腦智能技術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合肥)、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12個國家級科研機構、4個國家重點科技基礎設施和62個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

學校始終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加快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堅守「精品大學、英才教育」的理念,堅持「基礎寬厚實、專業精新活、注重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傳統特色,保持適度規模,強化科教結合,重視通過學科交叉培養人才,尊重學生興趣,完善「兩段式、三結合、長周期、個性化、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構建「注重基礎、強化交叉、突出前沿」的本科課程體系,促進科技拔尖人才的成長,兼顧多樣化人才培養的需求。

建校60年來,學校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培養的畢業生中迄今共有87人入選兩院院士,平均每千名本科生中就產生一名院士;一大批畢業生獻身祖國國防事業,湧現出了32位科技將軍;248位畢業生入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科大學子正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科教報國」的光榮使命。

為貫徹教育部強基計劃優秀理科人才培養計劃精神,面向國家對基礎科學人才、以及具備堅實學科基礎優秀人才的需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稱中國科大)將依託中國科大物理學院,開展物理學專業、應用物理學專業強基計劃重點班(以下稱強基班)優秀人才培養。

中國科大物理學院在長期的優秀理科人才培養實踐中,秉承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紅專並進、理實交融」優秀人才的理念,遵循理科創新人才成長規律,注重「因材施教、科教融合、個性化培養」,建立了以「嚴濟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為代表的較為完善的培養體系。形成以堅實的大類數理教育為基礎,學科交叉融合、專業後選擇為方針的「2+X」兩段式培養模式。通過書院制+導師制個性化引導、「所繫結合」與科教融合、深度國際交流與研究性學習等措施,促進科研與教育相結合、中國特色與國際視野相結合。學院將借鑑以上經驗,建立完善強基班培養體系。

在「所繫結合、科教融合」方面,物理學院與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共建「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與科學院各相關專業院所共建12個「所繫結合」英才班。中國科大物理學院將充分發揮「所繫結合、科教融合」的優勢,並利用中國科大校屬2個國家級研究中心、物理學院直屬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基金委理論研究中心、7個各類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面向合肥國家大科學中心、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等國家發展重大需求,培養具有獨立學習能力、堅實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夠感知並把握物理學前沿發展方向的優秀人才。

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之初設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技術物理系及物理教研室,是現在中國科大物理學專業的源頭。1964年,原有的與物理學相關的各系整合為物理系和近代物理系。1994年,學校成立了理學院並於2000年成為實體學院。2009年,理學院更名為物理學院。目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由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天文學系、光學與光學工程系、物理教學實驗中心組成。同時,物理學院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共建「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

物理學院現有教職工29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4位,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長江特聘教授7位,國家自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3位,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0位,教授122位,副教授104位。學院內建有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委「彭恆武高能物理理論研究中心」,量子信息、星系與宇宙學、近地空間環境、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微觀磁共振、光電子技術、物理電子學7個中國科學院及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同時,物理學院還緊密依託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開展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工作。

物理學院覆蓋4個一級學科(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天文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其中物理學和天文學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也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為國家首批國家級示範教學中心。學院現有11個二級學科方向:理論物理、天體物理、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物理電子學、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光學工程、生物物理。在教育部第四次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科全部A+。2017年,物理學、天文學入選「一流學科」。

物理學院以培養從事前沿和交叉科學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研製開發的領軍人才為目標,注重對學生的物理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本科階段採取「2+X」兩段式培養模式:前兩年(4-5學期),開展系統性的基礎理論教學和嚴格的實驗動手能力訓練;後期,在所確定的專業方向內進行深造。同時,部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志趣和能力,在11個二級學科範圍內進行專業調整。

物理類專業、應用物理類專業培養學生具有堅實的數學基礎、廣博的物理學基本知識、系統紮實的物理學基礎理論、基本實驗方法和技能,了解物理學發展的前沿和科學發展的總體趨勢,掌握必要的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熟練掌握英語,受到基礎研究或應用基礎研究的初步訓練,具有一定的基礎科學研究能力和應用開發能力。培養基礎紮實、後勁足、適應能力和知識更新能力較強的高級人才。畢業後適宜繼續攻讀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及相關的高新技術學科、交叉學科等學科領域的研究生,也可到科研、高等學校、產業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管理和高新技術研發工作。


注重強基班優秀人才的全過程培養:1)按學年學業表現採取動態管理和淘汰機制。2)開設本學科本碩銜接基礎課程,實現高年級本科生課程與碩士基礎課程間的銜接,完善「本碩博」長周期、銜接式培養模式;3)為強基班優秀學生提供優先保研機會。

學制:標準學制4年,彈性學習年限3—6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畢業要求:總學分修滿160學分,並通過畢業論文答辯。

以基礎和專業課程學習為主幹,小班化教學,實行學分制。通過學業導師制,開展創新性學習、學術研究、品格塑造等個性化培養。充分利用中國科大物理學院與科學院各專業所「所繫結合」的優勢、面向合肥國家大學科中心及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建設的契機,在科教融合、學科交叉、以及國際合作中選材育才。具體措施如下:


教學管理:強基計劃物理重點班、應用物理重點班擬採取30-40人行政編制,小班教學。聘任不同學科方向的優秀人才擔任年級班主任,近代物理系主任擔任物理強基計劃主管負責人,物理系主任擔任應用物理強基計劃主管負責人。每學年,按學業表現採取動態管理和淘汰機制。


綜合能力培養:全面推動2+X培養模式建設,前兩年以堅實的大類基礎教育為主,後兩年側重學生多學科、跨專業X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院制」大類學科培養,遴選優秀教師組成核心基礎課程主講+助教課程組,採取大班授課、小班研討模式,培養學生對實驗觀測、物理圖像、數學模型的總體把握。建設「書院-導師制」,每位導師與8-10名學生結對,組成為期兩年的固定「科學與社會實踐研討班」,開展常態化學業指導和品格教育:(1)指導學生規劃學業、課外閱讀與文獻調研。引導學生自主開展開放性探索實驗研究,通過啟發式、探究式學習,推進理實交融綜合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以個性化興趣為導向,自主選擇後期的專業課程和畢業論文導師,開展科研訓練,進行學術探索。在鍛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規劃的同時,培養其分工協作能力和團隊意識。(2)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培養學生批判性的科學精神、鍥而不捨的攻關意志、對當代中國的國情認識、擔當社會責任的家國情懷。這些措施對已有的人文通識課堂教育是很好的補充,可以對青年學生的品格進行多維度的塑造。


創新性學習:加強實踐教學與過程化管理,在課程教學中鼓勵學生選擇研究性課題,包括撰寫小論文和研究性小論文競賽,開展研究性物理實驗。結合導師制,加強研究性學習和個性化輔導,注重培養研究能力。同時,利用物理學院直屬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校屬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院「所繫結合」相關研究所的科研平臺等資源,把握國家合肥大科學中心及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的契機,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安排一、二年級學生開展暑期參觀實習,三年級學生下實驗室開展大學生研究計劃,四年級學生在各專業方向及相關院所完成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


本碩銜接:為提高優秀理科人才培育效率,實現「本碩博」長周期、銜接式培養模式,物理學院將教務處、研究生院協同,梳理各相關專業學科本、碩、博階段的知識體系,優化課程設計,開設各學科本碩銜接基礎課程以供學生選擇。做好高年級本科生課程與碩士基礎課程間的銜接,並從選課、排課、成績記錄等各環節確保強基班學生能夠順暢修讀研究生課程。


國際交流:深入開展「走出去、請進來」雙向交流。邀請國外著名高校本科學生來科大參加「未來物理學家國際暑期夏令營FPISC」,安排強基計劃重點班學生與同年級海外高校學生結成一對一編組,文化交流、學科專題研討、開放性實驗合作;三年級強基班學生赴海外著名高校和國家合作科研單位,開展兩個月以上的暑期交流訪學。鼓勵優秀大四學生在海外合作單位完成本科論文研究「預畢業深造」計劃。讓學生切身體驗國外大學教育氛圍,感受多元文化。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邀請國際大師級科學家來科大學術休假,為開設專題系列講座,與科大合作者聯合指導學生科研實踐。培養強基班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把握科學與世界文明潮流的素養。


優秀人才體系建設:強基班的目標是通過基礎學科學習、研究性學習、導師制引導、所繫結合培養、國際交流的多元培養方式培育出具有社會責任感與家國情懷、攻堅克難能力、國際視野和合作領導能力的優秀人才。在此過程中,物理學院直屬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校屬國家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院「所繫結合」各專業院所將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將加強對強基班學生的引導,根據《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精神,確保強基計劃配套保研指標的專項專用,鼓勵優秀學生保研深造。同時,加強和畢業生的後續聯繫,收集分析畢業生數據,與培養過程數據結合,總結拔尖人才培養的經驗和教訓,逐步建立高水平人才的用人單位對接推薦機制。

物理類、應用物理類本科培養設三層次課程體系,即通修課程、學科群基礎課程、專業核心和專業方向課程。

物理類專業方向分為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應用物理類專業方向分為凝聚態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物理電子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生物物理。

學校將根據《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精神,專款專用,為強基計劃物理重點班、應用物理重點班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物理學、應用物理學拔尖人才的培養。在通識教育方面,除增加人文學科的課堂教學外,通過推行兩年制導師「科學與社會實踐研討班」,把小班學術研討的經驗,推廣到科學與社會科學、歷史、哲學、以及時政教育的結合中去,學校將對教員採取遴選、培訓,逐步建立導師庫。

物理學院將設立教學委員會,遴選優秀教師擔任強基班各門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提供師資保障;設立國際交流委員會、學業導師小組、日常管理小組,提供組織保障。


物理學院近代物理系系主任為物理強基班的責任教授,物理系系主任為應用物理強基班的責任教授,為各年級強基班配備優秀的青年教授擔任班主任,負責培養方案修訂、學生動態管理與選拔、教學組織和國際交流等各項工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培養方案正在調整,中國科大強基計劃「物理學」專業、「應用物理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應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培養方案(2020年)為準。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強基計劃 | 理論與應用力學專業培養方案
    根據《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文件要求,加強強基計劃招生和培養的有效銜接,現制定理論與應用力學專業培養方案如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 強基計劃:天津大學應用物理學
    2016年:天津大學物理系與中科院物理所共建嚴濟慈物理學英才班2020年:應用物理學專業獲批「強基計劃」優勢特色天津大學應用物理學專業是恢復高考後全國工科院校首批試辦應用物理專業的五所院校之一。應用物理學強基計劃將依託天津大學強大的工科優勢,為國家重大戰略以及重大需求方面提供具有堅實數理基礎的創新型人才。應用物理學強基計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中,物理學科是諸多工科門類的基礎,經過強基班學習,具有堅實物理基礎的學生,將能夠在智能儀器、微電子集成電路、自動化控制、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方向進行引領性的工作,並實現突破。
  • 中山大學物理學專業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問答
    有關強基計劃面對招生的省份,考生可登錄報名系統查看。2020年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參加高考時選考科目有何要求?中山大學物理學創立於1924年建校之初,1998年成為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19年入選教育部國家級「雙一流專業」計劃,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全國並列第七,ESI高被引論文總量位居全國第三。
  • 上海交通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強基計劃)專業培養方案
    目前,我國正處在從數學大國到數學強國的快速變革之中,不少相關行業對高端數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趨緊迫。針對這種狀況,上海交通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作為教育部強基計劃專業,計劃培養優秀的數學和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和具有紮實數理基礎的交叉學科人才,為服務國家科技戰略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北大強基計劃培養方案為什麼吸引人?
    5月9日上午,北大公布了強基計劃招生專業的培養方案。 從培養方案上看,既有意料之中的部分,又有一些意外之喜。 意外之喜則在於北大圍繞強基計劃的政策制定的一系列行政、教學工作、學生工作的安排,使得北大的強基計劃變得更加吸引人。 按照目前公布的方案,北大的強基計劃可以說很好地利用了北大已有的優勢資源,同時儘可能地拓展了學生的選擇範圍和發展空間。
  • 華中科技大學強基計劃,物理學專業解讀!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專業強基計劃來襲!你準備好了嗎?根深枝葉茂,強基迎未來編織「培養科學家的搖籃」學科排名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並列全國第7名,2019年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復旦大學2020強基計劃之「物理學」解讀:格物致知,探索真理!
    復旦物理學繫於1993年獲批成為國家基礎科學科研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2007年成為國家首批物理學重點一級學科,下設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和光學三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2009年獲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資助,物理學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級,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重點學科、上海市「高峰學科」,2019年入選國家級
  • 強基計劃都是冷門專業嗎?強基計劃專業如何選擇?
    高校2020年強基計劃簡章集中發布,報名全面啟動,已成為萬眾焦點,但是你真的讀懂強基計劃了嗎?考生該如何選擇專業? 36所試點高校必須要重視基礎學科對於行業的支撐及引領作用,重點圍繞「數學、哲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及古文字學」等相關的專業進行招生,為高校選拔綜合素質優秀或者是基礎學科成績拔尖的高中學生,為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培養出一批出身名校的高端人才。 但最近小文收到了很多家長留言:強基計劃主要招的數理化等專業,都是冷門專業嗎?
  • 多校強基計劃專業培養方案特點解讀!入學後如何培養?
    其中,上海交通大學將按照培養方案規定實行階段性考核和分流機制。考察不合格者將退出強基計劃,轉入同專業普通班。空出的名額,可從校內相近專業補充學習成績優秀且有意願加入強基計劃培養的學生進入計劃內培養。南京大學根據學生興趣發展和學習能力,建立「科學化、多階段、動態性進出」考查機制,強化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過程性追蹤,為學生建立動態進出通道和分流引導。
  • 強基計劃專業如何選擇?如何從中小學備考強基?
    同時,教育部和高校招辦也都曾表示: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入校後原則上不得轉到相關學科之外的專業就讀,也就是說「想借著強基計劃做踏板,被錄取後再想辦法轉入金融、經濟、管理學等熱門專業」的路子行不通了。再加上強基計劃特殊的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模式,相信未來通過強基計劃被錄取的學生很大概率要選擇碩士、博士階段深造,雖然專業本身並無高低冷熱之分,但如果是在自己不喜歡、不感興趣的專業領域學習、研究很多年,對於學生來說還是很痛苦的。所以那些對專業有比較強執念,同時志願專業又不在強基計劃範圍內的考生,就要謹慎考慮是否報考了。
  • 中科大發布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5月7日,中國科大發布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該校在2020年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強基計劃」),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才。
  •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科學(強基計劃)專業培養方案
    生物科學專業培養學生廣博的學科知識面與創新精神,以適應生命科學的飛速發展與新世紀的挑戰。本方案依託上海交大生物學學科優勢,並整合傳統工科學科優勢,開設生物科學(強基計劃)專業,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重在培養引領未來的應用型科學家。
  • 哪些學生能報名、培養方案是啥……一文速覽各大高校強基計劃
    多所高校規定,報考該校強基計劃的考生不能兼報其他高校。強基計劃聚焦哪些專業?招多少學生?多所高校公布的招生專業有: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哲學、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專業為: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生物科學、哲學、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南京大學:計劃招生210人。專業為: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哲學。
  • 遼寧科技大學應用物理學本科專業培養方案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運用物理學基本原理與技能進行理論分析、科學實驗的能力,能在物理學及光學、雷射技術、新材料等相關領域中從事科研、教學、技術開發和相關管理工作中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 強基計劃!報考天大,這五個專業提前鎖定!
    其中就包括數學、化學、生物、力學、物理學,這也是天津大學今年獲批強基計劃的5個專業領域。強基計劃在天大如何實施?天津大學致力於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卓越人才。天津大學強基計劃專業設置天津大學獲批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學、應用化學、生物科學、工程力學5個強基計劃招生專業,共150個招生計劃。數學與應用數學近年來,數學學科水平和學術聲譽突飛猛進,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首批入選國家「雙萬計劃」,獲批建設國家一流專業。
  • 中國科大強基計劃2020年招生210人 涉及9個專業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天中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發布。根據招生簡章規定,符合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條件,具有強烈的專業興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綜合素質優秀,基礎學科拔尖,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有志於從事相關領域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畢業生均可報名。
  • 2020中國大學強基計劃專業排名公布,北京大學化學等專業排名第一
    中國高校哪些強基計劃招生專業的全國排名最高?哪些強基計劃專業躋身2020世界一流專業、中國頂尖專業和中國一流專業行列?哪些本科專業最受中國優秀考生青睞?2020年全國共有210多個強基計劃本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2020年1月,教育部在全國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主要是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基礎學科學習成績拔尖的學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 2020中科大強基計劃解讀
    因此,秉承「科教報國、為國選材」的理念,要求報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強基計劃的同學一定要對基礎學科有強烈的專業興趣、善於思考的科研能力、孜孜不倦的科研志向、敢於吃苦、甘於奉獻的堅持精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強基計劃面向全國招生,充分保證了人才選拔的公平正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強基計劃招生對象包括兩類考生。
  • 強基計劃開啟,高校王牌專業開路,北大、清華學科最全、招生最多
    不僅將招生專業限定在基礎學科,而且更強調的是「選拔和培養」,學科特長只是選拔的切入口,重點在入校後的培養。1月份,教育部公布的要求顯示,強基計劃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從各校公布的招生計劃來看,也全部圍繞著這兩大類專業。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應用物理學專業介紹
    畢業生就業率連續25年保持在90%以上。應用物理學專業主要系統地學習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學生掌握物理學的理論分析和實驗技能。就專業特點來說,應用物理學需要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是實驗,所以對於學生的實驗能力要求比較高,這不僅是對動手能力的要求,同時也要求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基於「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目標,本專業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打好理論知識基礎,使學生具備發展知識、發展思維、發展創造能力所需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