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我發表的一篇文章《我為民辦幼兒園點讚》引發強烈反響,幼教行業同仁紛紛轉發轉載!5年過去了,民辦幼兒園的發展可以說有喜有憂,好的一面是80%的民辦幼兒園成為了普惠性幼兒園,有了合法的身份,從此不再是散兵遊勇般的存在;而不好的一面也是因為普惠性的改革,尤其加上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民辦幼兒園雪上加霜!
其實實施普惠制的初衷當然是好的,尤其是前些年,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一直飽受社會詬病,通過實施普惠制,讓大量已經發展多年、運營良好的民辦幼兒園來彌補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學前教育投入不足的欠帳,這無疑是一個立竿見影的好方法!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如此短的時間內,為了完成80%普惠性任務的指標,不得不說也帶來了諸多或意料之中或意想不到的弊端與隱患:
1、要數量不要質量:
短短幾年時間就把幾十年沒有完成的任務給完成了,這裡面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有湊數糊弄現象的存在,其實說白了就是靠強硬的行政指令實現普惠性的一夜突變!由此,很多之前發展不規範、不標準的,或者說需要進行改善、需要進行提升的園所,也被劃入了普惠制的範圍,否則根本完成不了指標,相當於先入學後交費,倒不是說這部分幼兒園沒有資格,而是本來應該進行審慎的分級分類有標準分批次的納入,現在成為了一刀切的準入,後續發展實在是令人堪憂!
2、忽略差異化的存在,一味地追求統一:
有很多地方的民辦幼兒園,尤其是小區配套幼兒園,被強行變身普惠,於是這裡面就會存在太多問題,比如有的幼兒園原來的發展是多樣化的,家長的選擇也很多,園所會有外教、會有各種高端課程等等,原有的收費相對較高,而對於部分有特殊需求的家長來說也感覺很受用,然而政策一改,幼兒園的收費大幅降低,有的甚至要砍掉三分之二,於是幼兒園不得不去掉外教、砍掉所有的高端課程,甚至餐點質量和住宿標準也完全變了樣,這樣的結果不但幼兒園無法承擔,很多家長也是接受不了的,尤其教育這東西很多時候需要的是循序漸進,課程和教學模式全變了,相當於要求孩子重新適應另外一種教學模式,這確實很難!
1、普遍性普惠制限制了民辦幼兒園發展的積極性:這裡面有兩點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一是成為普惠性幼兒園後收費受限,不能再像以前根據自身的需求和發展變化去隨便提費!
這就會使得部分投資者不會再想方設法去研究和採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因為改革創新就意味著增加投入,增加成本,即使自己創新了,但是由此帶來的成本無法通過提費實現,所以會大大打消很多投資人在幼兒園創新發展方面的動力與激情,失去創新意識的教育將會進入僵化呆板的死胡同!
另外一點是政府的生均補貼!
對於部分收費較低的民辦幼兒園來說,本身盈利空間就有限,所以基本不會考慮提升學習的問題,因為這都意味著成本負擔的增加!而生均補貼的出現,對這一部分幼兒園來說,不但沒有任何的激勵作用,反而有可能是一種負面強化,也就是說,以前沒有補貼我都不會去學習提升,現在有補貼了就更不用了,這裡面既有園所自身目光短視的因素,當然也會跟一刀切的普惠制有關!
2、家長擇園不是變得簡單而是變得更難:
當然從收費這一方面而言,入園貴的問題通過普惠制的實施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緩解,也就是說對於家長來說,不用再擔心幼兒園會亂收費的問題!然而入園難的問題解決了沒有呢?我感覺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原來的入園難主要體現在公辦園總體數量偏少,家長爭先恐後進公辦園進不去的糾結上,而現在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不論在軟硬體設施上還是在收費上都可以跟公辦幼兒園有的一拼,所以家長的選擇性當然多了!
然而問題是,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多半的收費還是要高於公辦幼兒園的,比如有的地方要求是可以最多超過公辦幼兒園的兩倍!所以這裡面就會依然存在糾結,我到底是選擇低價位的公辦幼兒園接受一碗水端平的教育,還是要多付出一點,接受在理念、教學形式多樣化方面更有餘地的民辦幼兒園呢?而且同樣是民辦幼兒園,依然還會存在一個師資力量、辦學水平等等方面的差異,所以對於家長來說糾結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會更多,尤其民辦幼兒園與公辦園收費趨於一致的前提下,這種糾結一定不會消失!
於是問題就來了,未來為了能讓幼兒園良性發展,會不會打破公辦民辦的限制,甚至在評級評分標準上,公辦幼兒園會排在普惠性幼兒園的後面,這是不是會實現呢?如果實現不了,普惠制的改革就依然只是形式主義,如果實現了,公辦幼兒園現有的編制、體制就應該進行根本性的改革與調整!
一直以來,政府教育部門的精力和專注點都放在了公辦幼兒園身上,而實際上民辦幼兒園一直以來,都佔據了整個學前教育的超半壁江山,所以簡單的從形式上將民辦幼兒園普惠化,才僅僅是第一步,想要公民辦能夠和諧、協調一致的發展,從而整體上推動整個幼兒教育事業的推進,需要我們去改革和變化的地方還有太多太多,如果在以前,公辦幼兒園是學前教育的風向標的話,那放在現在,民辦幼兒園普惠化以後的路子是否可以走的平穩,才是決定我們的幼兒教育事業未來能否實現蛻變的關鍵之所在!民辦幼兒園有發展,我們的孩子才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