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論丨 劉焱:普惠性幼兒園發展的路徑與方向

2021-02-19 幼教裝備網

劉焱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黨和政府為老百姓辦實事的重大民生工程。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建設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是新時代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自 2010 年至今,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下,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推動各地連續實施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實施多個國家級學前教育重大項目。與 2009 年相比,我國學前教育在十年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但是,我國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還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困擾人民群眾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還沒有獲得根本性解決。從供給側角度看,「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實質是普惠性學前教育供需關係失調,供需矛盾突出,供給結構失調。

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核心問題是滿足人民群眾對於普惠性學前教育的需要,根本問題是解決供給與需求相匹配的問題。要解決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相匹配的問題,必須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

普惠性幼兒園,是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基本供給途徑。普惠性幼兒園是指向社會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幼兒園,其基本特徵是由政府舉辦或接受政府委託,獲得財政性教育經費支持、接受政府限價與監督管理、機構性質為非營利性的幼兒園,包括公辦幼兒園(含公辦性質幼兒園)和民辦普惠性幼兒園。國家學前教育三期行動計劃提出,到 2020 年,普惠性幼兒園佔比要達到80%,在普惠性幼兒園就讀的幼兒佔比要達到 85%。各地政府都在努力實現關於普惠性幼兒園發展的結構性指標。但是,目前仍然有許多體制機制問題制約普惠性幼兒園的發展。公辦幼兒園的發展與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不同,破解問題的路徑對策也應不同。

一、公辦幼兒園發展:破解編制之困

公辦幼兒園是指「經各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和舉辦的、由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持和保障的」幼兒園。公辦幼兒園是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的支柱,對於兜底線、促公平、平抑幼兒園收費、引領幼兒園辦園方向、提供幼兒園保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公辦幼兒園數量和在公辦幼兒園就讀的幼兒數量都有了顯著增長。但是,公辦幼兒園的發展仍然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在相當多的地方,「入園難」主要表現為入公辦幼兒園難。當前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嚴重不足,已經成為掣肘公辦幼兒園發展的主要因素。要確保 2020 年公辦幼兒園全國原則上達到 50%這一發展目標,必須破解公辦幼兒園編制之困。

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不僅是加強公辦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財政性經費進入公辦幼兒園的重要渠道。當前,除極少數公辦幼兒園(如機關、企事業單位幼兒園等)因歷史原因保留了一些編制外,近年來大批新建公辦幼兒園都沒有專門的編制。許多地方的公辦幼兒園多年未核定編制或人員,且只出不進,編制缺口越來越大。各地為解決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問題所採取的辦法主要是把政府機關、中小學富餘的編制調劑到幼兒園。但是,由調劑而來的編制數量極其有限,對於解決公辦幼兒園長期以來存在的嚴重的缺編情況無異於杯水車薪。在現有的編制核撥和管理使用的政策措施影響下,許多地方未能給公辦幼兒園補足配齊教職工尤其是專任教師。很多地方政府採用安排公益崗、勞務派遣和臨時聘用等方式補充幼兒園教職工(包括專任教師),造成非在編教師的工資遠低於在編教師,同工不同酬現象非常嚴重。相當多的幼兒園還需要自聘教職工,造成幼兒園運行經費不足,影響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升。

當前事業單位編制凍結,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問題在短期內很難獲得解決。2018年 11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各地要認真落實公辦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政策,統籌工資收入政策、經費支出渠道,確保教師工資及時足額發放、同工同酬」。要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實現到 2020 年全國原則上公辦幼兒園佔比 50%的目標,必須破解編制之困,減綁「錢隨人走」,創新財政性經費投入機制。深圳市近年來用「以事定費」的財政經費投入方式,舉辦新型公辦幼兒園,為公辦幼兒園破解編制之困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非營利制度建設為先

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是我國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上普遍存在政府扶持不力的問題。各地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主要採取的是限價政策。但財政性經費投入非常有限,在資助的額度、內容等方面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和不穩定性,主要採取以獎代補、實物資助等資助形式,不能真正幫助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解決運行經費不足的實際困難。政府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扶持不到位,一方面可能是地方政府財力有限,「有心無力」;另一方面,是因為缺乏完善的非營利制度設計,政府「不敢作為」,擔心財政性經費在進入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之後轉化為「紅利」進入私人腰包。

最近,陸續有地方政府出臺了關於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認定辦法,要求其登記性質為非營利性幼兒園。我國大多數民辦幼兒園是在民政部門登記的「民辦非企」,屬於「非營利性」機構。按照新版《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非營利性幼兒園舉辦者不能從辦園收入中獲取「合理回報」。由於《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辦法尚未出臺,各地政府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政策引導主要在收費標準,還沒有限制舉辦者分紅或獲取「合理回報」,導致很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舉辦者抱有「普惠」與「營利」兩種性質可以同時兼得的誤解或期盼。這種政策上的概念模糊,可能為新版《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方案頒布後普惠性幼兒園的發展埋下隱患。在新版《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框架下,如何引導和支持非營利幼兒園進入普惠性幼兒園序列,向社會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是政府即將面臨的大考,也是亟待研究的問題。

「非營利」是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基本特徵。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必須以非營利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供給制度為前提。「非營利」制度要求幼兒園舉辦者不以營利為目的,不能從辦園收入中獲取利潤,辦學所得只能用於幼兒園的發展,這是民辦幼兒園接受政府資金支持、變成普惠性幼兒園的先決條件。要建設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必須要有完備的非營利的制度設計,包括對非營利性幼兒園的免稅政策、政府投入資金的使用與監管、關聯交易的預防與懲處方法等。非營利制度將有利於解決政府公共財政資金進入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合法性問題以及資金使用的規範監管問題。應當積極探索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託管、經費和質量監管等方法,讓政府投入的每一分錢都能真正花到幼兒和教師身上。

三、普惠性幼兒園發展方向:一體化發展

讓孩子能夠接受安全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為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是當前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期望。經過三期國家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實施,幼兒園數量已經有較大規模的發展。在很多地方,「入園難」已經不是絕對的無園可上,而是質量好的幼兒園數量較少,不能滿足人民群眾送孩子進好幼兒園的需要。2019 年 1 月,國務院發文要求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必須辦成普惠性幼兒園,既可以辦成公辦幼兒園,也可以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把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辦成普惠性幼兒園,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但是,家長也很關心普惠性幼兒園尤其是小區配套幼兒園在轉成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以後的辦園質量。

當前,普惠性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在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公辦幼兒園由於有穩定的政府資金投入,近年來軟硬體方面都有較大的改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且收費低、家長成本分擔比例較低。由於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政府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投入相對較少且不穩定;雖然限價,但是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收費仍然要比公辦幼兒園高,意味著家長成本分擔比例也比較高。以北京市為例,公辦幼兒園實際年生均辦園成本大約在 2.5~3 萬元之間,家長月繳費 700~900 元,成本分擔比例在 30%左右;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實際年生均辦園成本大約在2~2.3 萬元左右,家長月繳費 1 700~1 800 元,成本分擔比例大約在 85%左右。目前,各地普惠性民辦園主要以中低端幼兒園為主。在低收費、缺扶持的情況下,相當多的普惠性民辦園主要通過降低教師薪資待遇、擴大班級規模、壓縮玩具圖書購置費用和辦公經費等來降低運營成本,導致教育質量難以保障和提高。一些民辦幼兒園在轉成普惠園以後,為節約運營成本,往往會把英語、藝體類等原先吸引生源的特色課程減掉,導致家長認為民辦幼兒園轉成普惠性幼兒園會導致幼兒園教育質量下降。

在學前教育領域,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主要應當體現在辦好每一所普惠性幼兒園,讓大部分幼兒能夠就近在家門口、交相同的費用,享受安全有質量的學前教育。辦園質量較高的公辦幼兒園收費長期偏低,辦園質量參差不齊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收費又相對較高,這種情況不解決,很難真正解決「入園難」、主要是「入公辦園難」的問題,也不能真正體現教育公平。

要解決普惠性幼兒園發展中的質量與家長成本分擔不匹配的問題,需要加強和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制度建設。除了前述的非營利制度建設以外,還要注重建設以教育公平為基礎的普惠性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制度和成本分擔制度等。要改變長期以來存在的政府財政性資金只投向公辦幼兒園的做法,建立面向所有普惠性幼兒園的法治化、均等化的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投入制度,一視同仁對待不同辦園性質的普惠性幼兒園,實現由「公辦幼兒園財政」向「普惠性學前教育財政」的轉變,努力辦好每一所普惠性幼兒園。從操作層面上來說,各地政府應當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確定普惠性幼兒園的質量標準;以普惠性幼兒園質量標準為依據,核定普惠性幼兒園的生均辦園成本和收費標準,確保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和家長成本分擔的公平性,縮小和逐步消除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收費標準和辦園質量上明顯的園際差距,真正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辦好學前教育,重點在辦好普惠性幼兒園。辦好普惠性幼兒園,關鍵在於使不同辦園體制的幼兒園(包括公辦幼兒園、公辦性質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中共同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安全優質、家長放心的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北京市學前教育發展規劃明確把「普惠」作為學前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提出未來所有普惠性幼兒園都將逐漸實現「四同」,即質量相同、價格相同、補助相同、教師待遇相同。不同辦園體制普惠性幼兒園在我國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框架內一體化發展,應當成為我國普惠性學前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

來源:劉焱.普惠性幼兒園發展的路徑與方向[J].教育研究,2019,40(03):25-28.

 

相關連結:

專家評論丨劉焱:開啟學前教育規範發展的新徵程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

吹響學前教育深化改革的號角

劉焱:從「教師中心」到「以幼兒為本」,中國學前教育改革開放40年變遷丨名家

習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前進方向 | 特別關注

學前教育如何讓家長放心安心

專家報告丨低質量是今天學前教育面臨的最大危險

兩會全視點·履職成績單 讓普惠性幼兒園真正惠及千家萬戶

相關焦點

  • 劉焱老師,感謝您!丨特別關注
    在履職全國政協委員的10年來,劉焱老師每年都在為學前教育建言獻策,她的提議總會引起其他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以及廣大幼兒教師的共鳴。劉焱老師說:「我就是研究兒童教育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堅持專業發聲,絕不『跨界』。」不是所有人都能體會幼教的愛與愁,只有懂得這行心酸苦楚的人,才能說出幼教人內心的心聲,劉焱老師便是其中之一。
  • 劉焱委員:普惠性幼兒園應納入基本公共服務
    北京師範大學供圖劉焱表示,早在2012年,「十二五規劃」把「普惠性學前教育」列為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重點任務之一。但迄今為止被列入「基本公共服務」中的依然只有面向少量貧困兒童和殘疾兒童的「普惠性學前教育資助」,覆蓋80%在園幼兒的普惠性學前教育被排除在「基本公共服務」之外,導致普惠性學前教育發展面臨種種困難。
  • 普惠性學前教育發展瓶頸亟待破解
    今年全國兩會,「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如何破解民辦園在疫情衝擊下出現的生存難題,成了不少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點。有代表委員建議,幫助普惠性民辦園長期健康發展,需要減稅降費、補助到位等及時性措施,還要在政策、制度、師資等多方面給予保障。
  • 【兩會聲音】普惠性幼兒園面臨困境,委員建議將其納入基本公共服務
    今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劉焱擬提交的提案建議,應儘快把普惠性學前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範疇,制定普惠性學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標準,統籌協調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一體化發展。
  • 民生丨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來了!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成都市財政局於聯合印發《成都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和管理辦法》,目的是大力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讓更多幼兒能夠享受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的學前教育。圖據網絡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是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財政性經費舉辦的資質合格、辦園規範、面向大眾收費合理
  • 普惠性幼兒園發展
    在當前公辦園數量不足,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入園需求的情況下,為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大力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是必由之路。    1.什麼是普惠性幼兒園?    「普惠性幼兒園」是一類幼兒園的統稱,它至少包括三個類型的幼兒園:一是公辦幼兒園;二是集體或單位舉辦的公辦性質幼兒園;三是提供普惠性服務的民辦幼兒園。
  • 掘金20%學前教育市場:營利性幼兒園與普惠性幼兒園如何共存
    5月10日,北京市一所民辦國際幼兒園的招生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這所幼兒園位於緊鄰首都國際機場的別墅區,每名學生每月學費超過1萬元。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印發,提出到2020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
  • 劉焱:提高幼師職業尊嚴,安裝攝像頭不治虐童之本
    所謂「多渠道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在劉焱看來,主要需要解決的正是學前教育資源、尤其是普惠性教育資源的嚴重不足。中國幼師的嚴重短缺不可忽視。據2016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在園兒童(包括附設班)4413.86萬人,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共249.88萬人。
  • 郫都首家國企投資運營的普惠性幼兒園開園
    ,也是潤弘公司立足教育產業推動轉型發展的第一所幼兒園。既擴大了區域學前教育資源的供給也為「優教郫都」的發展拓展了新的路徑進行了新發展模式的探索該負責人表示,幼兒園將充分發揮普惠性幼兒園在保證辦學方向在《草案》第六條及第七條中,明確發展學前教育應當堅持政府主導,以政府舉辦為主,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鼓勵、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參與。
  • 胡劍紅:讓成長看得見——教師專業發展有效路徑的思與行
    本屆峰會以「遊戲點亮童年 教育促進成長」為主題,邀請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焱,朱德元帥之孫、全國政協委員朱和平,美國皮爾斯學院教授Kristine M.Kim ,美國德拉瓦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院系教授Jason Hustedt 等國內外頂級幼教專家、學者到會授課,來自國內外學前教育專家、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等近3000餘人參加了會議。
  • 市民身邊看變化丨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彰顯為民初心
    從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到建設大學城,從解決入學難、入園貴,到建設職教高地、積極引進本科院校,彰顯了淄博市大力發展教育、培育人才的鴻鵠志向。作為終身學習的開端、國民教育體系的起點,學前教育備受社會和百姓關注,十九大提出「在『幼有所育』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 2019北京藍皮書:用地標準是普惠性幼兒園發展瓶頸
    ,對北京市的社會建設與發展問題作出了細緻的分析和梳理。其中城市問題中專門提出,當前北京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總量不足,用地標準成為普惠性幼兒園發展的瓶頸問題。《北京市普惠性學前教育發展的措施建議》一文指出,截至2017年10月,北京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總量為247所,僅佔全市所有幼兒園(2098所)的12%,佔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總量的22%,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比例為3.57:1,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總量明顯不足。
  • 北師大教育學部教授劉焱委員:切實提高幼兒園教師待遇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劉焱在這次會上帶來了「尊重和認同幼兒園教師工作的專業性,切實提高幼兒園教師待遇」的提案。劉焱表示,長期以來,幼兒園教師往往被看作帶孩子的「保姆」,他們工作的專業性沒有得到社會的尊重與認同,待遇偏低。導致幼師職業缺乏吸引力,生源素質較差,幼師隊伍不穩定,專業化發展水平較低。
  • 支持民辦普惠性幼兒園發展
    支持民辦普惠性幼兒園發展 2018-03-20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目前,政府對學前教育的投入相對較少,幼兒教師的待遇和保障體系不夠完善,且沒有相關法律保障,導致學前教育缺乏高素質人才流入
  • 明年底前佛山擬新增普惠性幼兒園181所
    /佛山日報記者符詩賀攝(資料圖片)明年新增181所普惠性幼兒園、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佔比達80%以上、新建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教育部門後須辦成公辦園……在昨日召開的佛山市學前教育工作推進會上,記者獲悉,我市「1+N」學前教育頂層設計政策體系已形成,未來,佛山將在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加快發展公辦幼兒園、激勵扶持促進普惠性民辦園發展等多個方面發力。
  • 黔江區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重慶市黔江區公辦、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管理規範有序,教師隊伍建設較為給力,教育教學開展較為豐富,校園周邊環境較為和諧。    截至2017年,黔江區共有幼兒園123所,在園幼兒18751人,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84.3%。
  • 今年全國兩會,「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全國兩會,「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如何破解民辦園在疫情衝擊下出現的生存難題,成了不少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點。有代表委員建議,幫助普惠性民辦園長期健康發展,需要減稅降費、補助到位等及時性措施,還要在政策、制度、師資等多方面給予保障。  疫情讓不少民辦幼兒園遭受嚴峻考驗,有的幼兒園甚至賣燒烤、賣包子「自救」。
  • 郫都首家國企投資運營的普惠性幼兒園開園!
    ,也是潤弘公司立足教育產業推動轉型發展的第一所幼兒園。既擴大了區域學前教育資源的供給也為「優教郫都」的發展拓展了新的路徑進行了新發展模式的探索該負責人表示,幼兒園將充分發揮普惠性幼兒園在保證辦學方向在《草案》第六條及第七條中,明確發展學前教育應當堅持政府主導,以政府舉辦為主,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鼓勵、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參與。
  • 「三年行動計劃」收官 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7%學前教育普惠發展...
    「讓我們感動的是,在疫情期間運營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幼兒園積極向普惠轉型。這樣一來,孩子每月的學費減了不少,教育質量卻一點沒降,讓我們家長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濟南教育的溫度。」談到濟南市普惠性學前教育的發展,市民舒文靜頻頻豎起大拇指,為濟南教育點讚。
  • 劉焱:我們正在開啟學前教育質量時代
    劉焱指出,教育現代化最重要的特徵是民族性和公平性。而學前教育現代化也應以此特徵作為基本定義,學前教育要成為每個幼兒的權利,以兒童受教育全和全人和保障為前提。  但同時她也指出,教育成就的建成差距在入學前就已經出現了。腦科學研究表明,孩子早期的經歷和經驗決定他一生的神經網絡系統。同時,大量研究都證明了環境和孩子的發展是相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