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科學家陳彪不見蹤影27年,南京專家介入調查,最終結果如何

2020-12-16 正兒八經說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 (三國)曹植

世界上還有很多未解之謎,我們不知道緣由,沒法用現有的知識去解釋,有些我們認為知識人類的想像,可是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符合想像的事情發生,在沒有科學原理可以解釋的時候,我們就願意相信,世界上還是有神秘力量存在的。比如外星人,雖然沒法證明存在,但是也沒有辦法證明不存在,幾十年前,河北黃延秋一覺醒來就到了上海,可是當時交通並不發達,火車要十幾個小時,後來還被人帶著在中國十九個省市逛了一圈,這都是用現實沒辦法解釋的靈異事件,所以我們有時候只能相信是外星人。

1993年秋天的一天早上,中科院院士陳彪教授一早就出門了,他要去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可是會議開始兩個小時了,陳教授還沒出現,當時他已經七十多歲了,有人認為是老人家手腳比較慢,可是左等不來右等不來,有人給教授家人打電話,家人說他一早就走了。這下嚇壞了大家,教授沒來開會,也沒在家,別的地方也找不到,人去哪了呢。

家人同事都找不到人,只能報警處理,因為陳教授是資歷極深的院士,是中國天文學發展的開闢者,警方非常重視,立即派出了大量警力在紫金山進行了地毯式搜查,但是都沒有找到人,甚至連玄武湖都找過了,可是就是不知道人去哪了。家人登報發了尋人啟事,希望靠著人多力量大,藉助大家的力量,找到陳教授,可是一直是毫無音訊。

27年了,陳彪教授一直沒有找到,關於他蹤跡的猜測有幾種,有人說他是遇到了交通事故,可是只要有目擊者,肯定有人知道,而且受傷的人不可能自己消失。有人說是遇到了綁架,可是綁架都是有目的的,沒有理由綁走了人不和家人聯繫呀,而且陳教授從來不與人結怨。還有人說是參加了國家的秘密項目,就像是鄧稼先他們一樣,隱姓埋名去搞研究去了,可是當時陳教授已經七十歲了,如果能夠一直活到現在,也已經快要一百歲了,27年時間應該也有消息了,可是始終是沒有消息。當時的科技設備不像現在,街道上沒有攝像頭,不方便追查,而人始終是沒有下落,一位國家的棟梁之才,陷入了不明結局。

所謂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人不斷的探索世界探索宇宙,在浩瀚的世界裡,我們看到了宇宙的廣袤無垠,還有人類的渺小,雖然我們有很大進步了,可是發現的仍然是宇宙的小小的一個角落,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吸引著我們進一步去探索。在有限的生命中發現無限的世界 ,這不僅是為了滿足我們無盡的想像,這是我們對生命更深的追求,希望我們都可以做天空中的一顆明星,有著自己的光芒。

相關焦點

  • 中國頂級科學家陳彪,27年前消失在南京,專家調查後來怎樣了?
    導語:每個國家都有很多的科學家,每個科學家做的事情也都不一樣。360行行行,出狀元個人,有個人的專長,個人也有個人的短板。所謂術業有專攻,無論如何,科學家在這個社會上所發揮的作用都是別人所無法替代的。人們常說一個祖國能不能夠發展強大,就要看這個社會有多少的人才為這個國家作出貢獻。
  • 失蹤奇案:27年前,中科院院士在南京憑空消失,最終結果如何?
    近年來在我國也出現了一些神秘失蹤的案件,例如1980年在羅布泊中神秘失蹤的中科院院士彭加木,搜救人員進行了4次拉網式的搜索都沒有找到他的蹤跡。我們都知道沙漠地區的自然條件十分的惡劣,經常會出現沙塵暴等極端天氣,很容易就迷失方向,因此彭加木的神秘失蹤很可能只是一次意外。然而在1993年,在我國的南京,又有一位中科院院士神秘地失蹤了。
  •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選結果 南京高校新增3位院士
    昨天,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今年共有61名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郭子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萬林、南京理工大學芮筱亭成功當選。    今年56歲的郭子建曾在國外學習、工作10年,1999年起任南京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化學生物學。
  • 南京一大學生宿舍內死亡,被曝面部有不明傷口,警方介入調查
    9月20日,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師範大學獲悉,確有上述事件發生,學校和死者家屬正在等待警方調查結果。據悉,目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後續會公布具體調查結果。9月20日凌晨,微博網友「@中老年人劉先生」在微博爆料稱,其弟弟在南京師範大學歷史專業就讀,今年20歲,上大三。8月31日回校報到,9月12日在宿舍內死亡。
  • 網傳南京大學貧困生網上炫富 校方:正在介入調查
    近日,網上一則名為《如何看待南京大學商學院某明姓女生「一邊凡爾賽一邊領貧困補助」的操作?》的帖子,引發熱議。有網友發帖稱南京大學商學院學生明某在微博上發布不少「炫富」內容,但其此前參加了學校只有貧困生才能申請的能力培訓課程,同時還在申請貧困生的德旺獎學金。
  • 南京師範大學20歲學生在宿舍死亡 家屬:面部有3處不明傷口 警方介入調查
    9月20日,記者從南京師範大學獲悉,確有上述事件發生,學校和死者家屬正在等待警方調查結果。據悉,目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後續會公布具體調查結果。關於我校2018級學生劉某辰不幸離世的情況通報2020年9月12日傍晚,我校2018級學生劉某辰,被同宿舍舍友發現在宿舍倒地昏迷,舍友及鄰近宿舍同學立即報告宿管站、校醫院和學院輔導員,並緊急聯繫120、110。
  • 芝麻街英語南京一門店關停,涉百萬學費!當地多監管部門聯合調查
    又有教育培訓機構「不見蹤影」。近日,芝麻街英語南京江寧百家湖店稱因消防不達標關停,近百名家長受牽連,金額超一百萬元。南都記者了解到,該門店並不具有正規辦學資質,江寧區教育局工作人員回應南都記者稱,目前區教育局、區公安分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聯合介入調查,將根據調查結果給出解決方案。
  • 華人科學家張翔將掌港大:系美國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
    張翔是光電信息材料和器件專家,信息超構材料和表面等離激元光子學方向的開拓者之一。據香港媒體12月1日報導,香港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11月30日推薦著名華人科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張翔為港大下任校長。
  • 中科院外籍科學家揭示病毒如何「騙過」植物併入侵的 揭示病毒的...
    外籍科學家羅莎·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受訪者提供病毒「騙過」植物併入侵的途徑示意圖。病毒、細菌是如何「騙過」植物自身的防禦體系的?如何在保證植物產量不減少的情況下還能增強抵抗力?北京時間8月24日23時,中國科學院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外籍科學家羅莎·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團隊在《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
  • 這個周末到上海自然博物館,與中科院上海分院的科學家「面對面」!
    「與科學家面對面」是上海自然博物館2017年創立的館研合作項目品牌,旨在為科學家和公眾搭建面對面交流的平臺。今年項目全新升級:主題上,設計年度特約主題「新科學,新生活」;內容上,特邀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為聯合主辦方,選送一批優質科學家和課題項目;形式上,除青年科學家為主的科學集市外,增設微講座吸引資深科學家參與其中。
  • 200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 35名科學家當選
    新華社 發     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日前結束。在4日召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新聞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路甬祥院士宣布,35名中國科學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6名外國科學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院士宣讀了新當選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
  • 27位聯合發文的科學家都有誰?—新聞—科學網
    Peter Daszak,在幾年前訪華時就希望與中國科學家一起發起「全球病毒組研究計劃」。如英國皇家學會的Jeremy Farra爵士,美國疾控中心傳染病中心前主任James M Hughes,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前主任Rita Colwel
  • 果殼話題後續 中科院各研究所工資水平調查結果
    本著一份調查報告應有的嚴謹精神,在列出結果之前,有必要在這裡囉嗦幾句調查和數據處理的方法。首先,由於多數同學研一都在雁棲湖校區,很難實際參與課題組研究,因此各研究所回所前後的工資普遍具有較大差異。所以本次調查主要統計了中科院各所碩士生研一工資、碩士生回所工資以及博士生回所工資三項,結論部分也將主要展示這三部分的結果。
  • 論文調查結論如何得出?專家為你釋疑解惑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在21個成員單位組成的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框架下,科技部、教育部、衛生健康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委6部門共同建立聯合工作機制,組織此次聯合調查。調查的論文都屬於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為確保學術判斷的客觀、準確、專業,聯合工作機制組建了9名院士參加的高層次覆核專家組。我國著名免疫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就是其中之一。
  • 女大學生被指邊炫富邊領貧困補助 南京大學:已介入調查
    南京大學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學校已經介入調查。 12月3日,南京大學學生明某被質疑一邊炫富一邊領貧困補助。
  • 南京江北新區一居民樓現多處裂縫 多部門介入調查
    最近,南京江北新區多位居民向我們反映,他們的住宅樓出現了能伸進手掌的巨大裂縫,給他們生活帶來很大影響,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起去看看。記者聯繫了施工方,對方表示,他們是南京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全資的南京新開源工程實業有限公司,近期正在對小區附近的地下自來水管網進行改造升級,開挖路面鋪設管道。南京新開源工程實業有限公司項工表示:「我們開挖的最深的地方不超過兩米,寬度在一米,前期確實用了挖機在開挖,但不足以對房屋造成開裂,我們離房子有十幾米遠,我認為是房子的基礎有問題,和我們施工沒有關係。」
  • 科學家還原2億年前昆蟲真實顏色
    新華社南京4月12日電(記者王珏玢)你知道化石除了保存生物結構,還能「保存」顏色嗎?最近,中、德、英三國的科學家通過對昆蟲化石結構色的研究,成功還原一種2億年前飛蛾的真實色彩。相關研究成果12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
  • 科學家經費排行Top100,中科院成最大「贏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設立於1986年,30年來資助培養了諸多優秀科學家,成為國家基礎研究的旗幟,是推動國家科技創新的強大動力。30年來,每一個項目都傾注了科研人的無數個日夜,也經歷了同行的嚴格甄別。因此,基金的資金投入代表著科學發展的趨勢所向。
  • 「黑心棉」毛絨玩具流入北京市場 工商介入調查
    「黑心棉」毛絨玩具流入北京市場 工商介入調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8日 09:19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調查兒童玩具的安全狀況    看起來非常可愛的毛絨玩具,內部的填充物竟然是工業垃圾,即人們常說的「黑心棉」。
  • 江蘇南京專家發現1.3億年前「β角蛋白」
    原標題:南京專家發現 1.3億年前「β角蛋白」 有助解開鳥類羽毛色彩形成之謎 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等組成的中外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的「早白堊世鳥類-始孔子鳥羽毛角蛋白與色素體的分子證據」項目,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11月22日在線刊登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