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要刀沒刀,要線沒線?網友吐槽高值醫用耗材被禁為哪般

2020-12-22 健康界

作者 | 周亦川、孫凡

來源 | 搜狐健康

近期,網上一張截圖再一次引爆了醫療圈的「雷」,四川、貴州、山東等省份要求停用部分醫用耗材。可以看到包括吻合器、切割器、補片等耗材被禁止使用,手術縫合要求使用絲線,讓行內人士不無諷刺說,得了啥病別想著做手術了,吃點中藥、做個理療沒準就能好了!

限制高價醫用耗材,醫保沒錢了嗎?

來自「知乎」平臺關於《停用部分醫療耗材是福是禍?》的討論中,點讚數最多(已接近8000)的一位匿名醫生指出,限制醫療耗材是因為醫保穿底了——「2016年7月份的時候,本地醫保招集所有公立醫院開會告訴大家,本年度的醫保資金花了90%了,下半年除了急症之外不要收住院。哪家醫院的醫保資金超了,自己想辦法負擔。」

另一位用戶則是用了一個比喻:「醫保就好像月光族, 剛發工資的時候風光無限, 懶得做規劃,天天下館子大保健, 過了一周就發現錢包快空了, 緊張焦慮拆東牆補西牆,考慮各種省錢對策, 最後發現每天吃土最省錢就開始吃土, 又過了兩周肚子脹大就要死了,這個時候還沒到月底呢,哭都來不及。」

搜狐健康不禁想問,限制醫用耗材就是醫保沒錢了嗎?對於網友的討論,有沒有官方的證實呢?恐怕不能在其中間畫上等號吧!搜狐健康了解到,限制醫用耗材,或是因為醫療耗材的使用顯現出求多、求貴的苗頭,導致醫院在耗材使用上的經費已經超標。微信公眾號「中國醫療保險」指出,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力爭在2017年將藥佔比控制在30%以下,耗佔比(醫用耗材價格在整體醫療花費中病歷)控制在20%以下,醫療費用增長幅度降到10%以下,對未符合要求的醫院及地方政府嚴懲措施。現在時限已經接近,但離目標還存在不小的距離,各地衛計委紛紛下發通知對藥佔比、耗佔比進行更嚴厲的約束。

面對這一問題,貴州省衛計委宣傳處在最新對新京報的採訪中表示,網傳消息並不屬實。醫院始終實事求是地根據病人情況合理用藥和耗材,鼓勵使用國產藥和耗材,確實手術需要的,病人需求的進口藥和耗材都需要申請審批使用。貴州省衛計委宣傳處負責人表示,目前貴州省醫保基金運行平穩,並沒有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

貴州省衛計委體制改革處處長安仕海指出,貴州省城鎮職工、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等醫保基金充足,節餘量大,造成上述觀點的原因——「估計是一些利益方的不合理利益空間被醫院科學控費措施壓縮了引起的。」他還透露,國家衛計委近日已派出兩位專家前往貴州就此事核查。

其他省市醫院應對「耗佔比控制」?

高值醫用耗材佔比控制正在「全國開花」。據「貝殼社」報導,四川省衛計委下發《關於強化問責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緊急通知》稱,根據國家衛計委體改司通報,目前四川公立醫院總醫療費用平均增長幅度為13.15%,與國家10%要求目標差距較大,位列全國倒數。

四川省衛計委明確提出,必須把控費工作納入年度公立醫院目標考核,納入院長年度績效和任期考核,嚴肅問責追究。控費工作不僅涉及市州衛計委、公立醫院、院長、員工等個人的績效考核,更將牽連到公立醫院自身的等級評比,對「11月底前未達到10%控費標準的,當年新晉升等級的公立醫院不予晉升等級,等級公立醫院一律降等」。除面臨降級的嚴懲,通知還強調凡是年底前轄區內醫療費用增長幅度超過10%的,取消該地衛生計生重點工作年度考核在全省的排名資格,等等。

據「賽柏藍器械」報導,應對耗佔比控制問題,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和省立醫院同時發出緊急通知,要對醫院在用耗材、實際產品全面降價,而且降幅也較一致,以15%為基準線,供應商不同意降價,就終止合作。耗材、試劑全面降價並非某家醫院的特殊舉措,這或是山東省內不少醫院都必須做出的舉措,直接目的也是為了要快速控費、降價耗佔比。

河北省唐山市衛計委發布的多項強化控費措施其中包括:停用醫保目錄以外的藥品、耗材。醫保目錄外的藥品、耗材一律不允許再採購、使用。

控費的實際醫療效果如何?山西某醫院的醫生也向搜狐健康編輯反映,醫院有一款生物補片用於顱骨手術的患者效果特別好,但由於耗材限制不得在三甲醫院使用,就算追求高質量效果的患者想完全自費也算在醫院耗材總量上,還是不能使用。

高值醫用耗材為何要嚴格限制?

控制高值醫用耗材費用,初衷的確是節約老百姓的醫療費用。醫用耗材費用增長過快,加重了老百姓看病的負擔,也讓醫保資金不堪重負,特別是這種增長背後還暗藏著巨大的隱患。微信公眾號「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指出,一臺手術,患者支出的六成以上的費用,是醫療耗材的費用。而手術費、麻醉費的佔比不到兩成。作者分析,目前我國的醫療耗材定價主體共有4個,分別是外資企業、招投標部門、國內生產企業和經銷商,而幾乎每一個,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價空間。有些器械價格甚至是美國的2—3倍。

2016年底央視焦點訪談節目《向高價醫療耗材說不》中就提到,2012年,寧波曾在最有代表性的三家醫院做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2010年到2012年間,三家醫院的醫療費用以年平均20%的速度在遞增,其中耗材費用的增幅更達到了31.1%,它佔了全部住院病人總支出的22%-30%,佔了手術病人醫療費支出的50%左右。寧波市通過改革對18大類1436種醫療耗材產品進行了集中採購,平均降幅達到了43.15%。醫療耗材費用的下降,讓患者切切實實得到了實惠,而醫保費用的支出增長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此外,由於為了控制不合理用藥,衛計委對醫療機構的藥佔比提出了考核目標,但一些醫療機構竟然通過增加使用耗材等拉高整體醫療費用的方法來降低醫藥費,不但影響了醫療質量,還增加了醫保支出,加大了患者的負擔。拆東牆補西牆。

限制是「一拍腦門」出來的嗎?

早在2012年國家衛計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工作規範(試行)》中第二十六條提到,集中採購要建立科學的評價辦法,要堅持『質量優先、價格合理、性價比適宜』的原則,考慮臨床療效、質量標準、科技水平、應用範圍等因素,對質量、價格、服務和信譽等進行綜合評價。積極研究探索將經濟學評價指標納入綜合評價體系。

自從藥品加成被取消之後,很多醫院把高值醫用耗材當成了救命稻草,這成為醫院科室的提成重要一部分,這個現象非常普遍,為了控制這個趨勢,在2015年國家衛計委《關於印發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的「採取醫療費用控制綜合措施」中則指出,要建立對輔助用藥、醫院超常使用的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等的跟蹤監控制度,明確需要重點監控的藥品品規數,建立健全以基本藥物為重點的臨床用藥綜合評價體系;降低藥品耗材虛高價格,實施高值醫用耗材陽光採購,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鼓勵採購國產高值醫用耗材。

2017年國家衛計委《醫用耗材專項整治活動方案》中更是明確要求,醫療機構要完善醫用耗材內部管理制度,保證制度的透明化,加強醫用耗材的院內信息化管理水平,重點監控高值醫用耗材使用情況,對耗材使用超過同學科平均水平的醫生,進行病例的追溯再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進行約談。

有沒有「降價又保質」的方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於保榮教授在接受縣域衛生雜誌記者採訪時說,醫用耗材在醫療控費中佔有很大比重,但是具體來說它佔的空間究竟有多大,首先要根據不同醫院、不同科室來區分。比如,三級醫院用的相對多一些,二級醫院、基層醫院用的稍微少一些,骨科、心內介入等有關科室的治療用的多一些,其他科室用的少一些,這都與醫院的特色有關係。

其次,不同的材質、企業生產商,相同的醫用耗材的價格也是不同的。比如,一個人工關節,國內與國外生產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有的耗材在國內沒有生產,是國外企業獨家生產的,這個降價的空間可能很大,但是怎樣算是合理降價空間是難以確定的。這其中包含的智力價值、技術價值往往難以用價格高低來衡量。

於保榮介紹,以往國家對耗材的管理也沒有像藥品那樣納入到醫保目錄。但現在,國家已經開始重視這個問題。「新醫改」以來,實施了多項舉措,如藥品零差率、降低大型醫療器械檢查費用等。如今,面對醫用耗材降價「一刀切」的舉措,對於不同醫院、不同科室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同樣的醫藥、醫用耗材控費政策,對於廣東某區使用藥品、大型設備檢查最多的人民醫院影響最大,中醫院稍有影響,對婦幼保健院的影響最小。

面對這樣複雜的降價現實,於保榮教授認為,推行DRG按病種付費是一個很好的舉措,醫院最清楚如何能治好病人又能少花錢,從而達到控費降價的效果。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醫品耗材的降價表明『新時代』醫改政策依舊朝著利好的方向發展。」於保榮最後說,「但是政策的制訂,要對醫用耗材分類分析,要有科學的證據為依據,切忌再實行全國一刀切的政策;那樣的改革,對醫療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往往是有害的——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會越改越亂」。

在搜狐健康編輯看來,嚴格限制高值耗材甚至禁止使用這個問題,或許不是簡單的一個因素造成。上述的醫保資金、醫用耗材佔比、藥佔比之間是否可能存在三個問題疊加效應?例如,醫保資金給醫院的使用額度用完了,加上耗材耗佔比的控費,兩個問題疊加是否會使問題進一步加重?經過控費後一些藥物的停用,會不會觸及醫院、藥品公司和患者三方的利益?政策是有利於廣大百姓的,但是否存在有些地方對指標的理解以及執行比較簡單粗暴?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考慮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高值醫用耗材首批重點治理清單出爐 耗材價格虛高或將成為歷史
    為加強高值醫用耗材規範化管理,明確治理範圍,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要求,1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第一批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的通知》。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嚴格落實《醫療機構醫用耗材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要求,加強醫用耗材管理,並按照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工作要求,做好相關工作。對此,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家對高值醫用耗材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器械行業發展格局。
  • 吉林治理高值醫用耗材 執行全國統一耗材編碼
    全國統一耗材編碼10月13日,吉林省醫保局發布《吉林省治理高值醫用耗材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要求執行國家統一的高值醫用耗材編碼標準。執行國家統一的醫療器械唯一標識系統規則、醫用耗材分類和編碼標準。以及落實國家醫保高值醫用耗材分類與編碼政策。
  • 「高值醫用耗材」被限用:有醫院暫停部分手術(圖)
    多家微信公眾號發布相關文章刷屏朋友圈,提及諸如貴州某三甲醫院、四川腫瘤醫院等「停用部分醫療耗材」,「增加收治低值耗材使用的患者,嚴控收治需高值耗材的患者入院」。  漩渦中部分被限用的耗材,大部分為高值醫用耗材。它們並沒有一個特別的分類標準,通常是對安全至關重要、生產使用必須嚴格控制、限於某些專科使用的消耗性醫療器械。價格通常在1000元以上。
  • 衛健委印發第一批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
    來源:投中網投中健康1月14日訊,為加強高值醫用耗材規範化管理,明確治理範圍,衛健委組織制定了《第一批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第一批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如下:國家逐漸加強對高值醫用耗材的監管。2019年7月31日,國務院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方案》指出,高值醫用耗材是指直接作用於人體、對安全性有嚴格要求、臨床使用量大、價格相對較高、群眾費用負擔重的醫用耗材。
  • 高值醫用耗材國家集採擴圍 再增六大品類
    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國家集採正在醞釀中。《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日前相關部門下發《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人士表示,血管介入類、非血管介入類、骨科植入類是醫用高值耗材三大主要市場,此前首輪已完成冠脈支架的帶量採購,進行骨科等耗材採購已是必然。「目前耗材帶量採購特徵明顯,包括單品使用量較大、國產有所突破且有一定自主性、臨床使用成熟。」  《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19版)》顯示,2018年我國高值醫用耗材細分領域中,血管介入領域和骨科植入領域市場規模最大,佔比分別為37.2%和25%。
  • 國辦發〔2019〕37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
    近年來,我國高值醫用耗材行業得到較快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技術明顯進步,在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出現了價格虛高、過度使用等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高的突出問題。為全面深入治理高值醫用耗材,規範醫療服務行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現就治理高值醫用耗材制定如下改革方案。
  • 首批重點治理清單出爐 高值醫用耗材帶量採購有望全國推廣
    國家衛健委近日印發《第一批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簡稱《清單》),18種高值耗材被納入重點治理。業內人士認為,從政策層面上,預計2020年醫保局高值耗材整頓治理工作將加快推進,高值耗材帶量採購有望迎來重頭戲,即高值耗材帶量採購有望全國推廣,全面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可期。
  • 首批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出爐
    1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印發第一批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的通知》,將導絲、血管支架、耳內假體等18類耗材列為第一批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通知》指出,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在《清單》基礎上,根據各地實際,適當增加品種,形成省級清單,並指導轄區內醫療機構制定醫療機構清單。
  • 首次高值醫用耗材國家集採開標 冠脈支架進入「百元時代」
    每經記者 滑昂    每經編輯 梁梟     今日(11月5日),備受矚目的首次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在天津開標。
  • 八六三科技研發醫用物資智能屋,高值醫用耗材精細化管理再升級
    2020年11月5日,國家組織的首輪高值醫用耗材冠脈支架帶量採購,冠脈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到700元左右。而近日,一份《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的文件顯示,第二輪高值耗材國家集採即將到來,涉及的耗材領域將愈發廣闊。
  • 高值醫用耗材步入集採時代,細分領域發展還有哪些市場機遇?
    作為醫療器械領域第二大組成部分的醫用高值耗材,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國產高值醫用耗材品類齊全,基本能夠實現品種全覆蓋,骨科、血管介入、眼科等高值醫用耗材和生物材料方面都有了顯著的進步和突破,湧現了一批優秀的上市公司。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的加速,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眼科疾病以及腫瘤等疾病的發病率將呈現高增長態勢,骨科、眼科和血管介入等高值醫用耗材市場規模將穩步增長,產業前景廣闊。
  • 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第一批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1月14日消息,為加強高值醫用耗材規範化管理,明確治理範圍,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制定了《第一批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
  • 京津冀聯合帶量採購醫用耗材
    確定中選品種後,各地要優先採購和使用聯合帶量採購中選品種,對於聯合帶量採購確定的中選價格,不再組織二次議價。   推動高值耗材降價,中央已達成共識並下發改革方案,此前江蘇安徽兩省率先開始試點。   7月24日,江蘇省醫保局下發了《江蘇省公立醫療機構部分高值醫用耗材組團聯盟集中採購方案》,明確對血管介入類等高值醫用耗材品種年度總採購量的70%,採取「聯盟採購,以量換價」的形式,且可以預付30%貨款。   7月31日,國務院正式下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明確今年底前要取消高值醫用耗材在醫院的銷售加成,並從下半年起鼓勵醫療機構聯合開展帶量談判採購。
  • 好消息,亳州市高值醫用耗材骨科關節類和心臟起搏器類開始降價了!
    2020年8月14日,安徽省醫保局組織開展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骨科關節類、心臟起搏器類集中帶量採購順利完成,骨科關節類240個產品平均降幅81.97%,心臟起搏器類82個產品平均降幅46.75%。自2020年12月1日開始,我市各級公立醫療機構開始採購安徽省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產品,全面執行談判議價結果。12月2日,我市人民醫院患者李女士已經開始使用關節類高值耗材,與集中採購之前相比,本次可節約醫療費用37327元,大大減輕了李女士的醫療負擔。
  • 高值醫用耗材治理清單來了!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第一批重點治理這些
    點擊查看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第一批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0〕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為加強高值醫用耗材規範化管理,明確治理範圍,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
  • 「行業深度」醫療器械研究之醫用耗材篇:醫用耗材產業鏈深度梳理
    一、醫用耗材上市公司概述 1.醫用耗材定義與分類 醫用耗材:是指在臨床診斷和護理、檢測和修復等過程中使用的醫用衛生材料。其品種型號繁多,應用廣泛,是醫療機構開展日常醫療、護理工作的重要物質。從價值角度講,醫用耗材可分為高值醫用耗材和低值醫用耗材。
  • 聚焦「看病貴」問題,江蘇打響高值醫用耗材治理第...
    中國江蘇網8月1日訊 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要求全面深入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當天,由55家三級公立醫院組成的江蘇高值醫用耗材陽光採購聯盟和相關生產企業在江蘇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進行了整整一天的議價談判。江蘇省醫療保障局局長周英介紹,高值醫用耗材價格虛高、使用過度,是導致群眾反映「看病貴」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 第二批高值耗材集採將啟動 再增骨科耗材等六大品類
    根據《通知》,第二批醫用耗材集採品類將大幅擴圍,在第一批血管介入類、眼科類等基礎上,增加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六大類,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對耗材真實使用量進行數據採集,以預估下一輪帶量採購需求。《通知》的下發,向市場傳遞了第二批高值耗材集採開始啟動的信號。
  • ...做好高值醫用耗材(人工晶體類)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
    各區醫保局、衛生健康委,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各相關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9〕37號,以下簡稱《改革方案》)要求,本市按照帶量採購、量價掛鈎、促進市場競爭等原則探索高值醫用耗材分類集中採購,開展了高值醫用耗材(人工晶體類)集中採購試點工作
  • 北京九部門「盯緊」醫用耗材 京津冀聯合採購降虛高價格
    ——實施高值醫用耗材的陽光採購,即醫療機構建立醫用耗材採購管理委員會,規範產品遴選和確定採購目錄,嚴格醫用耗材資質審查,加強醫用耗材入庫驗收和庫房日常管理,實現醫用耗材信息化管理,完善醫用耗材檔案管理,控制醫用耗材臨時採購,並開展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