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欣賞:《鴻雁》令人嘆為觀止的蒙古族民歌,唱的讓人滴血心痛

2020-12-20 小美的小世界

「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鴻雁向南方,飛過蘆葦蕩。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一聽到這兩句歌詞無人不知《鴻雁》來。

《鴻雁》是一首淵遠流傳的內蒙古烏拉特民歌,曾作為熱播劇《東歸英雄傳》的主題曲,由著名音樂人呂燕衛先生填詞並製作。

歌曲首唱呼斯楞:

當我們聽到呼斯楞清澈的嗓音演繹下的《鴻雁》,不禁產生共鳴,他的歌聲裡有你的鄉愁,有你的成長,於是家鄉就成了每個人心底最柔軟最美好的回憶。同時,這也是一個寄情於草原的男人自語。一個人,一杯酒,獨對蒼天,想一想曾經的過往,用力的遙望未來,那裡是不是真的有彩虹掛在天堂。悠遠蜿蜒,直抵內心。這是一首屬於遊牧民族的經典創作。

「鴻雁傳書":

是中國古老的民間傳說,因為鴻雁屬定期遷徙的候鳥,信守時間,成群聚集,組織性強。古人當時的通信手段較落後,渴望能夠通過這種「仁義禮智信」俱備的候鳥傳遞書信,溝通信息

蒙古族民歌的音樂風格:

蒙古族是一個酷愛音樂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蒙古民歌具有民族聲樂的獨有風格,無論高吭嘹亮,還是低吟迴蕩,都充分表現了蒙古族人民質樸、爽朗、熱情、豪放的性格。

蒙古民歌洋洋灑灑,浩如煙海,其品位之高,數量之巨,令世人嘆為觀止。蒙古族音樂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風格,又有各個地區的獨特風格,堪稱絢麗多姿,異彩紛呈。蒙古族民歌主要有狩獵歌、牧歌、讚歌、思鄉曲、禮俗歌、短歌、敘事歌和兒歌等,其中牧歌佔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蒙古民歌從音樂特點上分:

大致可分為「長調」和「短調」兩大類。

長調民歌:

是反映蒙古族遊牧生活的牧歌式體裁,有較長大的篇幅,節奏自由,氣息寬廣,情感深沉,並有獨特而細膩的顫音裝飾。長調民歌用蒙古語歌唱,其節奏舒緩自由,字少腔長,且因地區不同而風格各異。從旋律風格及唱腔上具有遼闊、豪爽、粗獷的草原民歌特色。如《遼闊草原》、《盜馬姑娘》、《思鄉曲》、《威風矯健的馬》等,《鴻雁》也屬於長調。

短調民歌:

篇幅較短小,曲調緊湊,節奏整齊、鮮明,音域相對窄一些。。短調一般是兩行,有韻的兩句式或四句式,節拍比較固定。歌詞簡單,但不呆板,其特點在音韻上廣泛運用疊字,往往是即興歌唱,靈活性很強。流行的有《錫巴喇嘛》、《成吉思汗的兩匹青馬》、《美酒醇如香蜜》、《拉駱駝的哥哥十二屬相》等。

歌曲《鴻雁》結構分析:

《鴻雁》共分四段,每段有四個樂句組成,結構具有起承轉合的特點,速度比較緩慢,旋律平穩,氣息綿長,具有悠遠寬廣的意境,將思念和傷感的情緒表達的淋漓盡致。

歌曲將G調轉到降A調,在音樂和情感上更加深了歌曲深沉的內涵,及對親人、對家鄉的眷戀之情。音樂色彩更加濃厚。

結尾:

「酒喝乾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的輕聲唱出,而不是加強突出,細節的精細、唱的讓人滴血心痛。

最後一個延長音記號的運用使歌曲綿綿悠長,讓人回味無窮,給人以無限的嚮往。

歌曲的影響力:

此歌曲倍受廣大聽眾的喜愛,好多著名歌手都有翻唱,蒙古族歌手呼斯楞的演唱,其特點是質樸純真,中規中矩,一絲不苟,嗓音如銅管樂器。韓磊的演唱激情澎湃,大氣磅礴,個性十足。我很是喜歡韓磊的演唱。雲飛演唱字正腔圓,嗓音豐厚洪亮,追求完美。沙寶亮演唱入情入境,細膩深情,如泣如訴,感染力很強。

祝願我們的民族音樂源遠流長,在世界音樂這個舞臺上大放異彩。

附《鴻雁》簡譜:

相關焦點

  • 一曲《鴻雁》悠揚領飛響徹雲颺閣上空
    沈師音樂學院200餘名師生的演出團隊把大提琴獨奏曲《鴻雁》、歌曲《源》《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十餘首演出曲目奉獻給現場觀眾,在這個仲夏天之夜為沈城人獻上了一場別具韻味的文化盛宴。   懷舊金曲讓氣氛高潮迭起   第四屆渾河岸交響音樂節開幕至今,演出的音樂風格多種多樣,繼東北大學青年交響樂團帶來經典電影的曲目之後,昨晚雲颺閣裡飄出一陣陣懷舊的旋律,《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在希望的田野上》《在燦爛陽光下》等歌曲仿佛將觀眾拉回那段崢嶸歲月,不少60後、50後觀眾產生共鳴。「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
  • 巴彥淖爾:有一首世界名曲——《鴻雁》
    蒙古族民歌主要有狩獵歌、牧歌、讚歌、思鄉曲、禮俗歌、短歌、敘事歌和兒歌等,其中牧歌佔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鴻雁》作為眾多蒙古族歌曲中廣為傳唱的經典作品,既體現出蒙古族音樂的共同風格,又呈現了烏拉特部落獨有的音樂特點。
  • 《鴻雁》原唱呼斯楞對話田歌 坦言歌比人有名
    呼斯楞做客《光榮綻放》  搜狐娛樂訊 「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一曲《鴻雁》帶著它濃厚的情感成為了幾乎人人哼唱的蒙古族民歌每當這時,一位自稱「歌紅人不紅」的蒙古族漢子總是穿梭在充滿《鴻雁》旋律的人群中,這位從草原牧區走來的歌者就是《鴻雁》的首唱者呼斯楞。  《鴻雁》從哪裡來  歌曲《鴻雁》的旋律早已膾炙人口,但殊不知的是這首歌已經在內蒙古草原上流傳了近三百年。
  • 摩登兄弟翻唱鴻雁在哪可以聽 鴻雁原唱是誰
    唱了粵語、閩南語、英語、再到這首給內蒙古朋友的「鴻雁」,即使都不擅長,也希望能照顧到五湖四海的各位朋友,寧哥就是這麼貼心。  摩登兄弟翻唱鴻雁試聽地址:愛奇藝 http://www.i/w_19rt7b070d.html  《鴻雁》是一首極富民族特色、非常優美動聽的歌曲,令人陶醉其中……這首歌著似簡單,其實難度很大,慢歌的聲音控制,氣息的支撐,對每位歌者都是一種考驗。  鴻雁原唱是誰  《鴻雁》(漢語版)——呼斯楞版權作品、代表作。
  • 你的孩子應該唱什麼樣的歌曲?
    你的孩子應該唱什麼樣的歌曲?音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夥伴之一,當孩子還在襁褓中時,他就會被音樂吸引,伴著音樂歡快的節奏揮動起小手,在媽媽的搖籃曲中進入夢鄉。不同情緒的音樂會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聆聽和學唱情緒歡快的音樂作品,更利於兒童樂觀、向上性格的養成。比如,蒙古族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節奏明快,旋律舒展,短短四句歌詞「藍藍天空飛彩霞,騎上了我的小紅馬,揮動鞭兒唱起歌,草原就是我的家。」描寫了遼闊草原的美麗景色,表達了蒙古族兒童熱愛草原、熱愛家鄉的情感。
  • 心隨鴻雁飛--記張瑩瑩對協奏曲《鴻雁》作品的演奏詮釋
    源——文化意識鴻雁早在我國《詩經》裡就出現了表達傳遞書信使者的寓意,鴻雁是一種候鳥,在陰山巖畫上就有出現,但在蒙古族的傳統文化裡,鴻雁卻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成為蒙古族人心中對故土、友情的依戀和象徵。今天人們傳唱的民歌《鴻雁》是一首蒙古族的宴歌體裁,屬於禮俗歌的一種,是蒙古族傳統節日——「乃日」音樂活動的特定歌曲(「乃日」在蒙古語中是宴會或盛會之意,「乃日」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傳承和學習的場所)。
  • 長調民歌選:《查幹套海故鄉》
    唱起草原的歌   長調民歌選   長調民歌是蒙古高原上生長的一朵音樂奇葩。   蒙古族長調因其鮮明的遊牧文化特徵和獨特的演唱形式,2005年11月,「蒙古族長調民歌」被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長調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裡的音樂。你即使不懂蒙古語,卻無法不為蒙古族長調所動容。
  • 非遺|烏拉特民歌——歌聲遠琴聲顫,民族的記憶!
    在當時的歷史情況來看,烏拉特民歌大部分從東北帶傳過來,並與隔河相居的鄂爾多斯民歌文化長期交流相溶出現了很多相似而相近的民歌。此後直到十八世紀上旬開始,烏拉特民歌以它起源、內容、唱腔、影響力等四種特殊風格與其他蒙古族部落民歌形成不同性質而流傳至今。
  • 阜新東蒙短調民歌:曲調平和流暢 節奏平穩均勻
    據調查,流傳於中國東部各蒙古族地區的許多短調民歌都發祥於蒙古勒津(即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在很多民歌的歌詞中,均唱到了蒙古勒津的人物、山河、經濟、宗教、風俗等。從而,蒙古勒津享有了「歌的海洋」之美譽。阜新東蒙短調民歌,經過一代代藝人的繼承、發展和創造,具有完美而獨特的藝術形式,在題材、體裁上都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藝術性。
  • 《我要上春晚》陝北民歌英文唱 激烈爭議
    文世龍演唱第二段時,一些人的臉上開始出現茫然的表情,而當他唱到「你不是我的哥哥,走你的路」時,現場的觀眾和嘉賓們基本都反映過來是怎麼回事了,是文世龍將陝北民歌翻譯成了英文!搞懂了是好事,隨之而來的是笑翻全場,有的嘉賓甚至笑出了眼淚。一曲唱完,場面開始有點「失控」。嘉賓梁歡的直接態度就是,認為文世龍在「鬧著玩」。
  • 孟庭葦改唱大陸民歌
    早報記者 張棟 圖 從學生時代在民歌餐廳唱歌賺零花錢,到1990年入行留下《冬季到臺北來看雨》、《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誰的眼淚在飛》、《你看你看月亮的臉》等經典作品,到2000年開始4年暫別歌壇的生活,再到現在的這張新民歌專輯《太陽出來了》,孟庭葦一直在安靜地唱歌,陪伴很多人度過漫長成長歲月。
  • 苗族民歌曲風高亢:唱山唱水 唱最美鄉愁
    作為苗族民歌的發源地,彭水縣鞍子鎮比較完整地保留了苗族民歌和苗寨文化。鞍子苗歌2007年入選為重慶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又以「苗族民歌」之名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古老的鞍子苗歌沒有成文的歌詞,以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千年,曲風高亢嘹亮,在山水之間歌唱,也直接歌唱山水。
  • 得了《中國好歌曲》的冠軍,會助杭蓋奔向更廣闊的草原嗎?
    蒙古族風格的音樂不少,但是大都如張曉舟所說「只是草原風光片」,能夠提供給草原以外之人的只有異域獵奇和遙遠意向,粗糙而膚淺,並且不是緊緊抱住流行,就是抓住馬頭琴和陶布豎爾(蒙古族的彈撥樂器)不放,偶爾玩個呼麥(一種藉由喉嚨緊縮而唱出「雙聲」的泛音詠唱技法)就覺得很能技驚四座了。       這樣的所謂蒙古族音樂,自然就像義烏小商品,應有盡有,但是永遠丟了魂。
  • 非遺進校園︱中國音樂學院「新山歌社」舉辦呼倫貝爾民歌專場
    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呼倫貝爾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民歌體裁形式,也造就了呼倫貝爾人得天獨厚的嗓音條件。  特邀嘉賓烏日娜是土生土長的呼倫貝爾人,1980年在當時的呼盟藝校跟隨民間藝人巴達瑪老師學習長調,後考入中央民大,跟隨糜若如老師學習聲樂演唱,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現任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聲歌系黨支部書記兼系主任、碩士生導師。
  • 【哈木格排行榜】衛拉特民歌《江格爾》
    想要聽到更多好聽的歌曲大家可以通過各地調頻收聽我們的節目,也可以登錄蜻蜓FM網絡收音機,正北方網www.northnews.cn,蒙古音樂網www.mgyyw.com在線收聽。原本傳唱於蒙古國,由蒙古國歌唱家吉布呼楞演唱的版本最為著名,後由內蒙古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的巴特爾·道爾吉、 杜宏達、孫布日、恩和巴雅勒格、阿迪亞等演唱過。在2011年《中國達人秀》節目中,曾出現了一位蒙古族男孩,名為烏達木,他以這首《夢中的額吉》感動了所有觀眾和評委,使得這首歌被廣泛傳唱。 6.
  • 當外國合唱團唱起中國民歌……
    您聽過外國人唱中國歌嗎?您聽過外國合唱團唱中國民歌嗎?這將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快來一起聽一聽吧! 雖然他們的發音也不是非常標準,但是能看出他們唱得非常認真,觀眾們也是聽得津津有味。
  • 蒙古族民歌《蔓莉》王洛賓譜曲,黃霜仁填詞,原唱林仲康
    山村的風光不同於城市的景色,這裡,群山巍峨,雲霧飄渺,風在遼闊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遊逛,蒼鷹展翅翱翔,從高高的藍天上俯視著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尤其是樸素純潔的民歌風味,與王洛賓的情趣一拍即合。在與哈薩克族歌手的多次接觸中,他不僅熟悉了哈族的民歌音調,而且對哈薩克族的民族性格、生活習俗、歷史狀況也有了初步了解,記下了《流浪之歌》、《我等你到明天》、《羊群裡躺著想念你的人》等一些民歌。
  • 蒙古草原神曲怎麼全是藏族人唱的?
    只要曲子一響,無論是你還是你爸,都會KTV包房裡跨上馬背,當一個精神呼倫貝爾人。但很少有人發現,這些蒙古風味濃重的草原歌曲,很多都是藏族人唱的。圖片來源:QQ音樂很多用車載音響的朋友從未發現其中的破綻,像《我和草原有個約定》這樣的歌曲,明明歌詞裡寫滿了氈房、馬奶酒還嚷嚷著要踏上回家的路,怎麼可能是藏族人唱的呢?
  • 李琦搶唱民歌出一身汗 周惠用方言唱《天黑黑》
    晨報記者 彭 驥  今晚,立志推動「全民唱響新民歌」的《民歌大會》第四期將亮相東方衛視。該期節目中,笑星潘長江、怪才李琦、歌手周蕙和明星王思懿,不僅K不完經典民歌,還展示他們深藏不露的絕活兒。  如今流行歌曲在年輕人中佔據很大市場,但民歌的魅力依然非凡。
  • 李宏峰:民歌是民族音樂的基因
    【實錄】生於「草根」,是非遺保護的重頭戲    按照音樂理論界較為通行的認知,一般從音樂體裁、演奏(唱)形式角度,將民族民間音樂劃分為傳統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傳統器樂等五大類別。具體來說,傳統歌曲,包括「古典歌曲」和「民間歌曲」兩大類;歌舞音樂,常見的有漢族的秧歌、花燈、採茶、二人轉、二人臺,藏族的囊瑪和堆謝,朝鮮族的農樂舞,瑤族的長鼓舞,苗族的蘆笙舞,蒙古族的鄂爾多斯舞等;說唱音樂,可分為鼓詞、彈詞、漁鼓、牌子曲、琴書、雜曲、走唱、板誦八大類;戲曲音樂,包含眾多劇種和腔調的唱腔與伴奏音樂,如明清以來廣泛流傳的崑山腔、高腔、梆子腔、皮黃腔等音樂;傳統器樂,可分為獨奏與合奏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