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聽過外國人唱中國歌嗎?您聽過外國合唱團唱中國民歌嗎?這將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快來一起聽一聽吧!
雖然他們的發音也不是非常標準,但是能看出他們唱得非常認真,觀眾們也是聽得津津有味。
正是這樣,他們才將合唱版本的民歌唱出了不一樣的韻味。在這次的表演中,他們一共唱了六首歌,讓我們來一一回顧一下吧!
《鳳陽歌》
他們演唱的第一首歌曲是《鳳陽歌》,是安徽地區的一首民歌,取材於鳳陽花鼓。鳳陽花鼓是安徽地區特色的一種曲藝形式,一般是由單人或者雙人敲擊小鼓,並以小鑼作為伴奏,一邊跳舞一邊唱歌,歷史中很多藝人以此為乞討的手段,鳳陽花鼓因此傳遍了大江南北。他們演唱的這首《鳳陽歌》就是鳳陽花鼓的代表曲目之一。
《茉莉花》
第二首歌曲是《茉莉花》,這首歌想必大家更熟悉不過,很多人從小聽這首歌聽到大的,因為旋律清新簡單,傳唱度極高。這首歌的前身是《鮮花調》,由何仿改編並於1957年首次發行。這首歌旋律婉轉溫和,歌詞優美,處處透露出輕柔的江南風格,刻畫出美麗的江南少女為清香的茉莉花所吸引,卻又不忍採下的眷慕之情。
《瑪依拉》
第三首《瑪依拉》是哈薩克族民歌,由王洛賓採集改編,朱逢博演唱。「瑪依拉」是一位哈薩克族姑娘的名字,從歌詞中我們能看出,這位姑娘活潑了開朗,能歌善舞,牧民經常會圍在她的帳篷周圍,以傾聽她動人的歌聲。由朱逢博演唱的這首《瑪依拉》,曲調輕鬆歡快,將這位姑娘的天真活潑體現得淋漓盡致。
《小河淌水》
這首歌是一首雲南民歌,1947年由尹宜公創作,這首歌表現出了少女的天真爛漫,歌詞中充滿了自然淳樸,可以說是最經典的民歌之一。這首歌誕生於一個月亮高懸明亮的夜晚,這也就是歌詞中「月亮出來亮汪汪」這句的來源,這首歌最開始的名字也是「月亮出來亮汪汪」。
《趕牲靈》
第五首是一首陝北地方民歌《趕牲靈》,這首歌與《跑旱船》都是由民間藝人張天恩創編,用歌聲模仿出陝北人民「趕牲靈」的場景,因此視頻中,在歌曲的一開始,我們能聽見類似於牲口的叫聲。
《丟丟銅》
最後一首是流行在臺灣和福建的童謠《丟丟銅》,也叫《丟丟銅仔》或者《丟丟銅兒》,也有人直接叫這首歌《丟丟咚》。因為是臺灣宜蘭縣的童謠,也被稱為「宜蘭調」,這首歌描述了舊時火車穿過隧道,隧道頂上落水的情景。
如果你也喜歡外國友人演唱的民歌,請點亮文末右下角的「在看」,或者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聽到合唱版本的中國民歌吧!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跟大家一起交流你的感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