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國合唱團唱起中國民歌……

2020-12-23 騰訊網

您聽過外國人唱中國歌嗎?您聽過外國合唱團唱中國民歌嗎?這將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快來一起聽一聽吧!

雖然他們的發音也不是非常標準,但是能看出他們唱得非常認真,觀眾們也是聽得津津有味。

正是這樣,他們才將合唱版本的民歌唱出了不一樣的韻味。在這次的表演中,他們一共唱了六首歌,讓我們來一一回顧一下吧!

《鳳陽歌》

他們演唱的第一首歌曲是《鳳陽歌》,是安徽地區的一首民歌,取材於鳳陽花鼓。鳳陽花鼓是安徽地區特色的一種曲藝形式,一般是由單人或者雙人敲擊小鼓,並以小鑼作為伴奏,一邊跳舞一邊唱歌,歷史中很多藝人以此為乞討的手段,鳳陽花鼓因此傳遍了大江南北。他們演唱的這首《鳳陽歌》就是鳳陽花鼓的代表曲目之一。

《茉莉花》

第二首歌曲是《茉莉花》,這首歌想必大家更熟悉不過,很多人從小聽這首歌聽到大的,因為旋律清新簡單,傳唱度極高。這首歌的前身是《鮮花調》,由何仿改編並於1957年首次發行。這首歌旋律婉轉溫和,歌詞優美,處處透露出輕柔的江南風格,刻畫出美麗的江南少女為清香的茉莉花所吸引,卻又不忍採下的眷慕之情。

《瑪依拉》

第三首《瑪依拉》是哈薩克族民歌,由王洛賓採集改編,朱逢博演唱。「瑪依拉」是一位哈薩克族姑娘的名字,從歌詞中我們能看出,這位姑娘活潑了開朗,能歌善舞,牧民經常會圍在她的帳篷周圍,以傾聽她動人的歌聲。由朱逢博演唱的這首《瑪依拉》,曲調輕鬆歡快,將這位姑娘的天真活潑體現得淋漓盡致。

《小河淌水》

這首歌是一首雲南民歌,1947年由尹宜公創作,這首歌表現出了少女的天真爛漫,歌詞中充滿了自然淳樸,可以說是最經典的民歌之一。這首歌誕生於一個月亮高懸明亮的夜晚,這也就是歌詞中「月亮出來亮汪汪」這句的來源,這首歌最開始的名字也是「月亮出來亮汪汪」。

《趕牲靈》

第五首是一首陝北地方民歌《趕牲靈》,這首歌與《跑旱船》都是由民間藝人張天恩創編,用歌聲模仿出陝北人民「趕牲靈」的場景,因此視頻中,在歌曲的一開始,我們能聽見類似於牲口的叫聲。

《丟丟銅》

最後一首是流行在臺灣和福建的童謠《丟丟銅》,也叫《丟丟銅仔》或者《丟丟銅兒》,也有人直接叫這首歌《丟丟咚》。因為是臺灣宜蘭縣的童謠,也被稱為「宜蘭調」,這首歌描述了舊時火車穿過隧道,隧道頂上落水的情景。

如果你也喜歡外國友人演唱的民歌,請點亮文末右下角的「在看」,或者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聽到合唱版本的中國民歌吧!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跟大家一起交流你的感受哦!

相關焦點

  • 《小建的合唱團》開機 旭日陽剛首次觸電孫海英高唱西北民歌
    、號稱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的公益電影《小建的合唱團》在北京舉行開機發布會,導演宋迪攜主演孫海英、高亞麟、旭日陽剛組合成員王旭等眾主創悉數亮相。製作方表示片中小主人公為了實現家庭團聚的夢想,突破重圍組建合唱團,笑中帶淚,是中國夢的縮影,希望藉由電影《小建的合唱團》鼓勵更多人為了夢想堅持到底。  「放牛班」孩子原型現身發布會  當天活動上,導演宋迪表示影片將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傳達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據悉,這部電影的創作靈感來自上海的「放牛班的孩子」合唱團。
  • 建團800年,地球上最古老的童聲唱中國民歌給你聽!
    除此之外,合唱團還是德國外交的重要名片,合唱團每年進行世界巡演,足跡遍布歐洲、北美、拉丁美洲、中國、日本、韓國等。首先,很多童聲合唱團的團員們到了變聲期後就要退出,而德勒斯登的團員們則要一直唱到高中畢業,所以德勒斯登合唱團的聲音層次更豐富,不僅有較高音區的童聲,也有低音男聲。
  • 愛樂合唱團慶二十周年
    晨報記者高磊報導 2月8日、9日,創立二十載的上海愛樂合唱團將在慶賀之日,於上海音樂廳為廣大樂迷奉上一臺充滿夢幻氣息的新春合唱音樂會。滬上知名合唱指揮叶韻敏將帶領上海愛樂合唱團、上海愛樂女子合唱團以及旗下多支合唱組合演繹「春之夢、夢之旅」的主題。
  • 55名中外歌手河北野三坡唱民歌(圖)
    55名中外歌手河北野三坡唱民歌(圖) 2017-07-08 19:於俊亮 攝   中新網保定7月8日電 (呂子豪於俊亮)8日,來自中國、紐西蘭、義大利、烏克蘭、喀麥隆等9個國家的55位歌手齊聚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河北野三坡,交流技藝「唱民歌」。  在當日的「野三坡首屆國際民歌民樂藝術節」現場,來自非洲的祖魯歌舞團率先亮相,拉開了表演的序幕。
  • 12月12日|名家聯袂演出,多彩中國合唱團溫暖開唱!
    告莊西雙景·帕雅真舞臺由中央民族樂團閻伯政擔任團長及指揮 中央民族樂團聲樂教授國家一級演員宮曉玲等多位著名歌唱家聯袂演出的多彩中國民歌合唱團即將唱響告莊西雙景~指揮 閻伯政」「多彩中國合唱團中央民族樂合唱團團長,國家一級指揮,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合唱協會理事,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曾擔任中國華聯交響樂樂團常任指揮
  • 《我要上春晚》陝北民歌英文唱 激烈爭議
    文世龍演唱第二段時,一些人的臉上開始出現茫然的表情,而當他唱到「你不是我的哥哥,走你的路」時,現場的觀眾和嘉賓們基本都反映過來是怎麼回事了,是文世龍將陝北民歌翻譯成了英文!搞懂了是好事,隨之而來的是笑翻全場,有的嘉賓甚至笑出了眼淚。一曲唱完,場面開始有點「失控」。嘉賓梁歡的直接態度就是,認為文世龍在「鬧著玩」。
  • 臺灣現代民歌運動:唱自己的歌開啟流行音樂史
    臺灣現代民歌運動:唱自己的歌開啟流行音樂史 2013-07-16 14:14 作者:錢戀水來源:東方早報
  • 身穿唐裝唱起德文歌 太原團幹合唱團德國贏讚譽
    1月21日,由太原市美學學會和太原市青年宮組成的太原團幹合唱團,應邀參加了德國開姆尼茨建市875周年慶典活動。在現場,他們與來自20多個國家共1500名同行用6首發音標準的德語合唱曲目,徵服了德國觀眾。演唱結束時,外國友人紛紛起身給予熱烈的掌聲。  2月10日,講起參演時的情景,合唱團團員宋秀春依然激動不已。她和夥伴們沒有想到,演出會那樣成功!
  • 第四屆中國民歌合唱節在桂林舉行 無伴奏多聲部合唱原生態民歌
    圖為第四屆中國民歌合唱節開幕式。 趙琳露 攝中新網桂林11月3日電(趙琳露 王亞東)11月2日至6日,第四屆中國民歌合唱節在廣西桂林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七十多支合唱團競相上演一場場民歌盛宴。11月2日晚,來自雲南富寧的「坡芽歌書」合唱團和浙江音樂學院「八秒」合唱團共同演繹了開幕式合唱音樂會,以無伴奏多聲部合唱,為聽眾合唱了壯族、藏族、侗族、客家族、哈薩克族等二十餘首少數民族歌曲。圖為開幕式合唱音樂會。
  • 英國國王歌手合唱團來津演繹魅力人聲秀
    英國的「國王歌手合唱團」,又稱「國王樂隊」,名字源於著名的英格蘭劍橋的國王學院,最早由六名該校學生組成,是全世界最令人驚奇的歌唱團隊之一,以其無伴奏清唱的風格成為全世界最受人歡迎的合唱團之一。自1968年推出首張專輯以來,「國王歌手合唱團」一直以絕美的天籟之音、絕佳的演出默契、絕妙的編曲創意,遊走在流行與古典音樂的世界裡,是跨界音樂的典範。
  • 龔琳娜和鄰居組成「合唱團」,走到哪兒,就把音樂帶到哪兒
    在雲南哈尼族地區採風時,龔琳娜住在當地傳承人車志雄的家裡,每個周末,車志雄都免費教當地孩子唱民歌。「他唱一句孩子們唱一句,孩子們唱得都不在一個調上,他聽出來了,也不知道怎麼糾正。」龔琳娜說,「傳承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不會教很正常。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專業的人。」
  • 雲南苗族農民合唱團亮相倫敦中國新年賀歲音樂會
    新華社倫敦3月1日電(記者梁希之)英國愛樂樂團攜手中國著名指揮家餘隆3月1日晚在倫敦舉辦中國新年賀歲音樂會,來自雲南大山裡的小水井苗族農民合唱團在音樂會上亮相,中西合璧的演出大受歡迎。中場休息過後,來自雲南省富民縣的小水井苗族農民合唱團登場亮相。身著苗族盛裝的合唱演員首先清唱了雲南民歌《長街宴》,然後在樂團伴奏下演唱了《彩雲追月》《小橋淌水》兩首頗具民族風情的中國歌曲,以及貝多芬的《C小調合唱幻想曲》。
  • 中國民歌介紹
    我們在下面的章節中將會對各地的民歌特點和演唱特點作一些簡單的介紹。  1、中國民歌的體裁形式  1)勞動號子  勞動號子是一種直接伴隨著勞動歌唱的歌曲。緊張的勞動、沉重的體力負荷賦予勞動號子的歌唱以吆喝、吶喊為主,它是整個人類文化歷史中最早、最古老的藝術品種之一。
  • 痴迷中國古典樂器的外國年輕人
    他隨口哼唱起「Good Days」《好日子》,還提到《康定情歌》《阿拉木汗》等民歌,這些都是在一位肯亞老師的引導下,在不識譜的情況下用記旋律的方式學會的。正是從這些旋律優美、題材豐富的民歌中,他了解到不少中國地域的特色文化,想親自到中國來看一看。這位老師就是37歲的肯亞奈洛比大學教師克利斯皮納斯·瓦庫洛。
  • 孟大鵬:中歐少年合唱團培養方式不同
    9月1日晚19:30,中央廣播少年合唱團的指揮孟大鵬做客《中國大舞臺》,談到中國和歐洲少年合唱團各自的特點,他說,歐洲少年合唱團團員年齡都在18歲以下,但是聽起來感覺像成年人,他在聲音的訓練和使用上,基本跟成年人的要求一致。這和我們的合唱團在具體訓練方面還有一點差別。
  • 孟庭葦改唱大陸民歌
    很多人懷念曾經唱情歌的孟庭葦,覺得奇怪她怎麼就出了這樣一張民歌專輯。其實早在1994年和1997年她就分別出了《純真年代》和《第二道彩虹》兩張民歌專輯,學生時代的唱民歌經歷更是抹不去的記憶。在成長過程中,臺灣的校園民歌對孟庭葦影響很大,《下雨天的周末》、《讓我們看雲去》、《野薑花的回憶》、《雨中的故事》、《風告訴我》都曾讓她聽得如痴如醉。
  • 上海之春|20支合唱團齊聚上海,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曆程
    每個時代都有專屬於這個時代的歌,1981年,陳曉光作詞、施光南譜曲的民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甫問世便傳唱全國,飽含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希望,寫出了對新時代的嚮往。「有些群眾歌曲寫得不夠深,唱一兩遍大家就愛不唱了,這首歌有很有代表性,寫出了『我們的家鄉』『我們的理想』『我們的未來』,詞好、曲也好、內容深,大家都愛聽,都愛唱。」音樂會特邀來指揮家曹鵬執棒,現場2000多人同唱此曲,為音樂會打了一個漂亮的開頭。
  • 那坡讓「過山腔」民歌根植在黑衣壯人家
    「唱山歌嘞, 這邊唱來那邊合……」當這首《山歌好比春江水》在耳邊響起時,大家可能都會隨口哼上幾句。廣西是山歌的海洋,那坡的「過山腔」山歌可謂是最具代表性之一。
  • 成都童聲合唱團迎新音樂會 唱給每一份「愛與奉獻」
    在這新舊更替時節,待萬物競相生長之際,成都童聲合唱團年度最美歌聲再次匯聚熒幕前,將歌聲傳遞到你我耳旁,縈繞蓉城大街小巷,點亮新的一年希望。2020年12月16日晚,成都童聲合唱團「愛與奉獻」迎新音樂會在成都城市音樂廳與大家「線上」如約而至,此次音樂會在嚴格的防護措施基礎上,以「無觀眾模式」有序開展,觀眾們通過線上平臺觀看了本次演出。
  • 民歌新星王小瑩放歌中國音樂學院
    新華社記者 楊光 攝 民歌新星王小瑩研究生畢業獨唱音樂會日前在中國音樂學院國音堂音樂廳成功舉辦。當天恰逢父親節,王小瑩動情地說:「我將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歌唱事業上一路前行。」王小瑩來自天津,從6歲考入天津市少兒廣播合唱團開始,努力編織著她的音樂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