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由太原市美學學會和太原市青年宮組成的太原團幹合唱團,應邀參加了德國開姆尼茨建市875周年慶典活動。在現場,他們與來自20多個國家共1500名同行用6首發音標準的德語合唱曲目,徵服了德國觀眾。演唱結束時,外國友人紛紛起身給予熱烈的掌聲。
2月10日,講起參演時的情景,合唱團團員宋秀春依然激動不已。她和夥伴們沒有想到,演出會那樣成功!
A 接到友好城市的演出邀請他們喜憂參半
1999年5月17日,太原市與德國薩克森州的開姆尼茨市締結為友好城市。開姆尼茨市位於薩克森州西部,是該州繼萊比錫市和德勒斯登市之後的第三大城市,其機械製造、汽車製造、防治技術、服務領域、軟體工程等有較強優勢。在締結友好城市之後,開姆尼茨市與太原市之間有關經濟、文化、醫學間的各種往來不斷。
2017年9月,開姆尼茨市向太原市政府發來邀請,希望在2018年1月21日該市建市875周年之際,能邀請太原團幹合唱團赴德演出。
太原團幹合唱團的團員們得知這一邀請後,喜憂參半。
「喜的是,可以赴德參加盛典。這是我們第一次出國演出,可以走出去讓老外聽聽我們的合唱,大家很興奮。憂的是,邀請演出的6首合唱曲目全是德文歌,我們團年齡最小的40多歲,最年長的已經78歲,沒有德文基礎,怎麼能在短期內學會德文,還能在德國人面前用德文演唱呢?真把大家愁死了。」宋秀春說。
就在所有團員一籌莫展的時候,合唱團團長段玉玲卻先行行動起來。段玉玲出生於1954年,1982年畢業於太原工學院汽車製造專業。2004年,50歲的她又從太原師範學院音樂學專業畢業,並於2006年3月11日創辦成立太原市團幹合唱團。此後近12年間,她一直帶領合唱團排練、演出,轉戰於國內多個城市,參加各種合唱比賽,還曾於2013年帶領合唱團在臺灣獲得合唱比賽的3個獎項。
此次受邀,段玉玲也不願輕易言敗。要想讓團裡德文零基礎的團員學會6首德文歌,她首先要做示範。因開姆尼茨市發來的6首德文合唱曲目——《雅各兄弟》《跳舞跳躍》《春天向我們招手》《再見了森林》《歌聲滿堂》《徒步遠行是磨坊主的樂趣!》均為德文,沒有中文歌詞,她便先去找了德文翻譯,幫她將歌詞翻成了中文。此後,她再聽著德文原唱,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跟唱、學習,十分辛苦。作為一個時年已經63歲的老人來說,這樣的學習難度不可謂不大。況且,她要學的還不是一個聲部的德文和唱法,而是4個聲部!只有她全部學會,才能教會4個聲部的團員演唱一首完整的德文合唱歌曲。
「等我們團長把6首歌全都學會之後,就開始一個單詞一個單詞、一個聲部一個聲部地教我們發音。那個過程現在想起來都覺得辛苦,但大家都很認真。」宋秀春說,就連團裡年齡最大的團員——78歲的王海江每天下午都從位於西華苑的家中,趕到太原市青年宮排練廳練歌,兩個多月時間裡天天如此,風雨無阻。團裡幾名40餘歲的團員在各自服務的單位還是中堅力量,但他們也都能為赴德演出認真排練,恪盡心力。
B 作為亞洲唯一參演團隊,他們的出現贏得滿堂彩
1月19日,太原團幹合唱團的全體團員乘坐飛機前往德國,所有人的外套均為紅色大衣,內著上衣均為紅色唐裝,十分喜慶。在德國一下飛機,他們身上的中國紅就引來機場老外的陣陣驚嘆與喝彩,紛紛掏出手機與他們合影留念。
在此後的德國之行裡,他們都經歷了這樣的盛況。
「德國人非常喜歡我們的中國紅,尤其是唐裝,是他們熟悉的中國文化符號,也是他們最喜歡的中國服裝。我們這麼多人身著統一的唐裝出現在開姆尼茨市的街頭、廣場、劇院時,總是能吸引到德國人友好的目光,有人微笑致意,有人跑到身邊來合影。」談及這一話題,宋秀春非常開心,顯然回憶分外美好。
1月21日,來自世界各地20多個國家的1500名合唱演員,趕往開姆尼茨大劇院,同時演唱《雅各兄弟》《跳舞跳躍》等6首德文合唱曲目。開姆尼茨大劇院對唯一來自亞洲的這支合唱團似乎充滿了格外的關注,專門為他們安排了極為靠近觀眾席的位置。合唱開始前,當太原市團幹合唱團的團員逐一步入開姆尼茨大劇院,現場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許多觀眾甚至起身為他們合掌歡呼。而其他國家的合唱隊員也都向他們微笑致意,並舉起大拇指,為他們身上那耀眼的紅色唐裝點讚!
1月23日,演出結束後的第三天,開姆尼茨大劇院向太原市政府發來賀電,對太原市團幹合唱團熱情奔放、友好成功的演出表示感謝。
「演出結束一個月了,我和夥伴們還難以忘記當時的情景。我們常說,我們是用現學的德文和喜慶的唐裝贏得了德國人的掌聲。像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是走出國門,讓老外了解中國文化的最好契機。」宋秀春表示。
本報記者 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