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女子確診直腸癌,後悔懊惱不已:排便早有提醒,只是她忽視了

2020-12-19 騰訊網

直腸位於消化道最末端,長約15-20CM。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直腸疾病是痔瘡,正因為痔瘡太常見了,很多早期直腸癌患者出現症狀時都誤以為痔瘡,從而疏忽耽誤了病情,所以很多直腸癌發現即晚期。

痔瘡癌發病率越來越高

孟女士,今年38歲,在外企上班的她工作壓力巨大。一年前偶然發現大便帶血,因為曾經得過痔瘡所以並未引起重視,後來除了便血還出現了消瘦、排便不暢等症狀。孟女士在丈夫的勸說下去醫院進行了檢查,結果竟然查出了直腸癌。

孟女士後悔不已,便血、消瘦及排便不暢都是身體發送的求救信號,只不過並未引起她的注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排便習慣改變應引起重視

直腸癌,會有5種表現,佔1項,也要引起重視

1.便血

一旦有便血,很多人都會認為是痔瘡惹的禍。其實直腸癌也會有便血的症狀,多在大便的一側附有少量新鮮血痕。

2.排便不暢

排便不暢也要引起重視,直腸癌的排便不暢不單單為便秘,常常為便秘及腹瀉的交替,特別是以往排便非常規律的人,突然出現的排便習慣改變要引起重視。

3.大便發黑

其實大便發黑也是血便的一種,只是出血部分發生在直腸相對靠上的位置,所以大便顏色多為黑色。

4.消瘦

很多女生喜歡減肥,當身體出現體重下降時甚至暗自竊喜。直腸癌因為進食較差以及消耗的原因,往往體重會有較為明顯的下降。

5.腹痛及排便疼痛

痔瘡、肛裂都會引起排便疼痛,但是有一部分直腸癌患者也會出現腹痛症狀。當位置較低的直腸癌,由於中午與肛門較近,還會出現排便時肛門疼痛的症狀。

如何預防直腸癌?應該做好這幾件事情

1.合理飲食

直腸癌屬於消化系統的癌變,所以與平時進食習慣密切相關。平時多進食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的食物,少吃紅肉及垃圾食品,除此之外儘量保證規律的飲食,減少夜宵的食用。只有合理健康的飲食才能遠離直腸癌的侵害。

2.調整心情,丟掉不良情緒

臨床研究,人體長期處於抑鬱、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下,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消化以及代謝功能,還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身體內的癌細胞很容易逃脫「免疫細胞」的追蹤,從而增大患直腸癌的概率。所以無論如何都要調整好心情,丟掉不良情緒。

3.適當運動,避免久坐

當人長時間久坐後胃腸蠕動會減少,更容易產生便秘,當便便不能及時排出體外時便累積在腸道,增加對腸道的刺激。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加腸道蠕動,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還能增加人體的免疫力,對於預防直腸癌至關重要。

4.定期查體

當家族有直腸癌病史的人一定做好要定期體檢,對於直腸癌的高危人群定期體檢可以早期發現早治療,早期直腸癌治療效果非常不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胸心外科醫生Lion

相關焦點

  • 男子患腸癌,後悔不已:大便原來早有「徵兆」,自己卻忽視了它
    實際上很多人平時生活了就忽視自己的身體,不注意身體,知道確診癌症,才後悔不已,老王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今年老王54歲了,日常生活裡他總是感覺胃部不適,他把這樣的情況歸結為慢性胃病,總是不怎麼在意這個問題,而且老王有痔瘡的現象,最近這種現象更加嚴重了,便裡帶血,而且大便時總有黑便或者血便,每天都要去廁所好久回解決大便問題,此時他仍然覺得是慢性胃病和痔瘡的問題。
  • 30歲女子確診腸癌,家屬痛哭,醫生:這兩個習慣太致命!
    作為女孩的主治醫生,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肛腸外科主任醫師戴曉宇介紹,患者家族裡沒有直腸癌的病史,從問診的情況來看,患病主要與她的不良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 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肛腸外科主任醫師戴曉宇接診後,給她做了一次肛檢,發現直腸內可及一隆起樣腫塊,質地較硬。根據腸鏡提示,基本確診小章是直腸癌。 醫生:這兩個習慣太致命!
  • 包頭55歲阿姨便血以為是痔瘡,沒想到竟是直腸癌……
    張文博 副主任醫師包頭市腫瘤醫院腹部腫瘤外科痔瘡的症狀 確診了直腸癌現實中有很多直腸癌患者,一開始都以為自己只是痔瘡,直到癌症中晚期才後悔莫及。包頭的楊阿姨,今年55歲,因「長期便血」來到包頭市腫瘤醫院胃腸肝膽科入院治療,經腸鏡檢查後確診楊女士為直腸癌,距肛門15cm。經胃腸肝膽外科、消化內科及麻醉科行MDT討論並與家屬溝通徵得其同意後,決定行「腹腔鏡聯合腸鏡經自然腔道取標本直腸癌根治術」。
  • 直腸癌的病因 一天排便幾次是癌症前兆呢
    大家都知道可以從大便中知道身體健康狀況,那麼你知道一天排便幾次是正常的呢,腸胃信號會隨時告知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有時候排便次數多了也是癌症的前兆,直腸癌的症狀有哪些呢,直腸癌的病因是什麼呢嗎,下面隨著內容一起來看看吧。一天排便幾次是惡癌徵兆大腸息肉都會癌變嗎?
  • 38歲女子宮頸癌離世,醫生提醒:若身體2處出現「痛感」,早查hpv
    就在昨天,發生了一件十分痛惜的事情,年僅38歲的盧女士,被宮頸癌奪去了生命。事情還要從3個月前說起,盧女士不知為何開始小腹隱隱作痛,但是因為痛感並不強烈,而且只是偶爾的,所以並沒有引起重視。但是在此後的十幾天,痛感越來越強烈,持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而且還出現了小便疼痛的現象。
  • 大便變細變扁、次數增多可能是直腸癌 排便習慣改變要留心(圖)
    我國大腸癌(直腸癌、結腸癌)發病率有顯著上升趨勢,甚至已經超過肝癌、胃癌、惡性腫瘤。臨床上很多患者都忽略了大腸癌早期信號而未及時就醫,數據顯示,大腸癌於早期前5年發現生存率可達90%以上。青島醫博肛腸醫院段振國主任提醒有以下症狀時需及時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 「我女兒才30歲啊!」女兒確診腸癌,媽媽痛哭,醫生:這兩個習慣太致命!
    「我的女兒才30歲啊,平常健健康康的,怎麼就得了腸癌呢?」看到女兒虛弱地躺在病床上,這位母親再也止不住自己的淚水,獨自走到病房外痛哭起來。作為女孩的主治醫生,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肛腸外科主任醫師戴曉宇介紹,患者家族裡沒有直腸癌的病史,從問診的情況來看,患病主要與她的不良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
  • 連續便血數月以為痔瘡發作 23歲男子患直腸癌晚期
    最近幾個月,23歲的小黃(化名)每次排便都帶血,卻沒當回事,以為只是痔瘡發作。沒想到,到醫院一查,他患的是直腸癌晚期。「這樣的病人不是個例。」昨日,福州市第二醫院普通外科陳劍明副主任醫師說,直腸癌是一種沉默的腫瘤,幾乎所有該病患者的早期症狀都十分輕微,因此它很容易被忽視。 男子長期便血 沒想到是癌最近幾個月,小黃每次排便幾乎都排出血便與黑便。年輕的他,以為是痔瘡發作,所以沒當回事。
  • 17歲學霸檢查出直腸癌,醫生痛心告誡…
    然而,練磊的心情仍然有些沉重,他發出朋友圈「警告」——「17歲就得了直腸癌,40歲的你還有什麼理由不重視胃腸體檢」,希望讓更多的人重視體檢,及時狙擊癌症警報信號,早診斷早治療,延長生存期和提升生活質量。
  • 小夥持續腹瀉,被確診直腸癌,醫生坦言:早期3個信號,別忽視
    24歲的阿傑最近頻繁腹瀉,吃了藥之後並沒有任何的改善,甚至還出現了便血的情況,這時候阿傑才意識到重要性,於是立刻去做了檢查,結果被診斷為直腸癌。看到檢查的結果,阿傑簡直難以置信,只是簡單的腹瀉而已,怎麼就能和癌症扯上關係呢?其實近些年來直腸癌的患病率在不斷的上升,男性患病的概率會比女性高一些,主要還是和不良的習慣有關。
  • 時不時便血,30歲女子以為是痔瘡,沒想到是癌!這個喜好害了她
    作為小章的主治醫生,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肛腸外科主任醫師戴曉宇表示,小章家族裡沒有直腸癌的病史,從問診的情況來看,小章的病與她的不良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幾天前,小章直接暈倒在公司門口,同事們趕緊把她送至醫院。小章甦醒後回憶近一周身體出現的變化,直覺是肛腸有問題。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肛腸外科主任醫師戴曉宇接診小章後,給她做了一次肛檢,發現直腸內可及一隆起樣腫塊,質地較硬。戴曉宇憑著將近30年的臨床經驗,以及腸鏡提示,基本確診小章是直腸癌。
  • 老人大便不規律把直腸癌當痔瘡 拖了半年確診已晚期
    原來,半年來這名老人排便不適,但一直拖到坐立不安、疼痛難忍,才在家人的陪同下來醫院就診,最後被確診為晚期直腸癌。但其病灶由於距離齒狀線僅有1cm,已經不能進行保肛手術。孫奎俊提醒:「市民一旦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或便血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診。」  5月6日晚8點多,家住揚中油坊的方大爺,由於肛門腫脹,疼痛難忍,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揚中市人民醫院急診救治。
  • 才38歲!以為是痔瘡,沒想到是癌……發現即中晚期!醫生重要提醒
    3個月前,武漢的常先生突然出現了幾次斷斷續續便血,他沒當回事,因為自己本身就有痔瘡。隨後的單位體檢中,常先生顯示糞常規異常,在當地醫院診斷為「感染性腸炎」,藥物治療一段時間仍未好轉。再看診時又成了「混合痔」。聽醫生的話,常先生繼續治療,直到前幾天,常先生還出現了疼痛、大便次數多、排便不盡等症狀,擔心有問題,才到武漢就診。
  • 大便常出血,以為是痔瘡,廈門30歲女子被確診結腸癌!
    一起來了解一下 病例 大便出血以為是痔瘡 一查卻是結腸直腸癌 前陣子 30歲的黃女士突然發現
  • 被痔瘡困擾的當代年輕人|痔瘡|直腸癌|青年人|排便|-健康界
    王有利醫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痔瘡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有症狀的痔瘡在人群當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久坐、熬夜、飲食不節制的人群是痔瘡的高發人群。家住河南省開封市的齊文(化名)今年27歲,畢業後參加工作不到一年。「我第一次出現便血是一年前,那段時間長期吃辣,加之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我去廁所發現排便困難,還出了血。」
  • 一查直腸癌,為何總是晚期?排便3個異常出現時,多數人不以為意
    直腸癌是一種發生在直腸黏膜上皮部位的惡性腫瘤,一般發生於40歲以上的男性人群當中。 導致患上直腸癌的原因,一般與飲食因素、遺傳因素,以及長期患有消化道疾病和一些錯誤的生活方式有關。
  • 25歲姑娘被診腸癌:我只是偶爾便血,應該是痔瘡,咋就成了腸癌呢
    「我肚子有點脹,偶爾大便中偶爾帶有血,應該和很多人那樣,只是痔瘡而已,怎麼會是大腸癌呢?」小張拿到腸鏡報告時,如同遭遇晴天霹靂,失聲痛哭。 今年25歲的小張,是一名剛邁入職場的白領女性,大約從半年前開始,她時不時感覺到腹脹,有時上廁所後,還發現大便中帶血。
  • 57歲女子,確診腸癌,已到中期,出現4個異常,早檢查,不能拖
    57歲李嬸,一年前,開始出現腹瀉,但只是偶爾,不算嚴重,便沒在意。 半年前,腹瀉、便秘,交替出現,並且,腹部腫脹。 結果顯示,腸道有腫物,去除做了病理,確診腸癌,已經到了中期。 剛得知結果時,李嬸楞了一下,隨後,與醫生,慢慢交談起來。
  • 40~74歲的人群中,有1.2億人需要做腸鏡!
    今年25歲的小張,是一名剛邁入職場的白領女性,大約從半年前開始,她時不時感覺到腹脹,有時上廁所後,還發現大便中帶血 我國每1.5分鐘就有1人確診為結直腸癌,每3分鐘就有1人死於結直腸癌,每年結直腸癌新發近40萬例,發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一。
  • 有一種粗心很致命:錯把直腸癌當痔瘡!3個區別千萬不要忽視
    直到月初,小常出現了持續腹痛、大便次數多、排便不盡等症狀,這時他開始有點害怕,到武漢就診。經醫生指檢發現,小常的腸道有息肉,且有癌變風險,進一步做腸鏡,發現距離肛門4-10cm可見環2/3周火山口樣病變——直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