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與對方共鳴的情境,情感共鳴是極為親密的情感互動

2020-12-23 桐想對你說

20世紀70年代,心理學家亞歷山大等提出了「情境同一性原 理」。他們指出,對於每一種社會情境或人際背景,人都有一種最臺 適的行為模式與之相匹配,這種行為模式與其情境具有同一性,故稱 為情境同一性。比如說,人在喝下午茶的時候和朋友談笑風生,在公 司會議上則專注於聽講或者專注於演講;而談笑風生是因為身處於喝 下午茶的情境中,專注於聽講或演講是因為身處於會議的情境中。

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發現雙方都能處於情感共鳴的狀態 中,那麼這樣的交往常常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彼此關係的發展。心理 學家認為:人與人之間感情的認同和共鳴,是在交往過程中,通過當 時特有的情境刺激所形成的互通和互相感染的結果。因此,女人們可 以通過營造合適的情境來促進彼此情感共鳴的產生。這種特有的情境 就是「情境同一性」,是最有利於雙方互動交流的情境。因此,在進 行社交活動時,女人們應該積極創造情境同一性。就此,心理學家們 給出了以下幾個小建議:

(1)創造良好的交往環境。人所處的環境,包括地點、氣氛等 系列環境因素,都會影響人的情緒。在人際交往中,選擇一個舒適 的、氣氛融洽的環境,能使人的情緒處於良好狀態,從而更加容易進入交往狀態。

(2)找到共同話題。共同話題能夠引導對方進人自己設置的情 ,成者進人對方期望的情境,進而創造出情境同一性。

( 3)體味對方的情緒。人的情緒是具有波動性的,情堵好能促 進人際關係,情緒不好則可能對社交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要學會體 對方的情緒,這樣才能體諒對方,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做出怡如其 分的反應。

(4)利用相似原理。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們總 是傾向於和那些與自己有更多相似點的人交往,並且對他們有一種潛 意識的好感。因此,努力去發現彼此的相似之處,能夠使自己更容 易認可對方,同時也更容易使對方接受自己,進而,成功創造情境同一 性。

(5)塑造最有利於交往的個人形象。對於對方來說,我們的個 人形象同樣屬於外界環境中的一部分,因此塑造一個最有利於交往的 人形象也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具體地說,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 努力:真誠地對別人感興趣、微笑、耐心傾聽、談論符合對方興趣的 話題、適當表現自己等。

我們知道,創造情境同一性能夠促進彼此情感共鳴的產生,那麼 我們應該怎樣來做呢?以下這些方法是值得我們嘗試的:

(1)趨同法。「同是天涯淪落入,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就是 趨同法。著重渲染彼此間的共同體驗,能縮短雙方之間的心理距 引起心理共鳴。

(2)求異法。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利用「異」來勾起對方追求 新奇的心理,一方面,不露痕跡地將對方帶入自己的情感中;另一方面,當對方的好奇心被滿足後,對方會產生恍然大悟的心理悅, 進而引起共鳴。

(3)對比法。通過對比,事物的特徵會更加明顯,也更加 注目。在交往過程中,用對比法能夠引起對方對自己的高度重,座 對方專注於彼此的交往,從而與自己產生心理的交融,喚起對方的心 理共鳴。

(4)情感法。用真情實感去感動對方,比如進行自我檢討,或 者適當說一些自己的隱私,以示真誠,又或者講出自己的經歷等。這 樣能夠喚起對方的同情心和類似的回憶。記住,真情是任何人都不可 抗拒的。

(5)幽默法。幽默的力量能幫助我們贏得對方的喜歡和信任, 能夠給彼此一份好心情,在彼此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6)提問法。適當地問對方一些對方能力範圍之內的問題, 方面能夠促進交往繼續,而不會出現冷場,避免讓彼此都陷入爐尬 中;另一方面,給對方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使對方心情愉 悅、敞開心門。

情感共鳴是人與人之間的心靈對話,是極為親密的情感互動,能 給彼此的關係帶來突破性進展。因此,創造「同一性」的情境,並努 力促成彼此的情感共鳴是人際交往的「殺手鐧」。女人們一旦掌握了 這個「殺手鐧」,就能在人際關係的網絡裡遊刃有餘。

相關焦點

  • 婚姻裡,夫妻間學會分享這些「情感」,你們之間產生的共鳴就越大
    婚姻裡,夫妻間學會分享這些「情感」,你們之間產生的共鳴就越大。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哪些情感吧!悲傷人生當中很多時候悲傷多過於喜悅。因為每個人在每一天都有著許許多多的壓力。因此,每個人每一天都可能遇到一些悲傷的事情。
  • 情感的共鳴 遊戲真的難以調動玩家情緒嗎
    《失憶症:黑暗後裔》的開發商Frictional Games的創始人之一Thomas Grip近日發表了自己對於遊戲能否調動玩家情感的看法。  很多人都玩過《失憶症:黑暗後裔》這款恐怖遊戲,相信凡是玩過人都對遊戲營造的極度恐怖記憶猶新。雖然是一款小型遊戲,沒有出色的畫面也沒有多麼令人沉迷的遊戲性和劇情,但是單憑恰到好處的音效以及氣氛營造就讓這款遊戲在玩家心理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
  • 《別叫我兄弟》:堆砌年代符號卻無情感共鳴
    《別叫我兄弟》很努力地堆砌了一堆年代符號,想要勾起人們對那個年代的回憶,卻無立得住的人物與劇情,打著青春旗號卻無法讓人找到情感共鳴。具有時代特色的京片子臺詞也很容易將人代入那時候的情境:「那就一慫包,下手還特軟,一下那刀還沒扎勻,長得特難看,我就不讓你看傷口了」、「穿破鞋跟我飆車我勝之不武」、「我從小就是被逼著學的,一直也沒什麼興趣,長大了越來越覺得這不是老爺們幹的事,還是打架痛快,後來我就專業學打架去了」……《別叫我兄弟》就是這麼努力地想要告訴大家,我是講改革開放的我是講80年代的我是講北京的,你看我的臺詞你看我的道具你看我的服裝
  • 怎樣和女朋友產生情感共鳴?通過分析一道情商測試題告訴你怎樣做
    大家在和女生交往的過程中如何產生情感共鳴?今天和大家分析一道情商測試題,測試一下大家的情商怎麼樣。綜合來看,上面說的這幾種回答方式都沒有和對方產生情緒上的共鳴。接下來分析一下第四種回答,這個回答聽起來好像挺有情緒上的共鳴,但其實也有不好的地方,你的回答方式是在做一種比較,言外之意就是:你這算什麼呀,我比你還慘,比你還累,我不還是都承受著嗎?其實這樣的回答依然是對對方情緒上的一種忽視,有點你有什麼好抱怨的意思。
  • QQ親密關係|從工具到情感再到認同
    社交關係上也一樣,戀愛的關係需要得到對方的認可,密友的關係需要得到好友的認可。而互動標識並不是社交的參照物,只是社交過程的沉澱物。火花,只是情感的見證,並非衡量情感的天秤。所以QQ在用戶親密的關係鏈上,我們嘗試為用戶提供某種見證物,除了滿足記錄之外,其實還要讓在用戶即便不聊天時,也能感受到彼此的特殊存在,滿足人們在社交中的「存在感」,追逐身份的「認同感」。如何設計親密關係?親密關係需要雙方在不斷社交中通過身份養成和積累共同記憶點創造真正的現實價值。
  • 《親密關係》:精神需求與情感,你確定靈魂伴侶不是一種精神病?
    人終其一生離不開一個「情」字,伴侶之情最受注目和期待,人們希望在伴侶身上找到情感的深度需求,《親密關係》這本書通過諮詢案例,闡述了伴侶在情感中的深度需求和情緒已經生命存在感的交織命運,使得人們更清晰自己的情感需求。
  • 曹婕曦:用一首歌,表達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
    甜美的音樂是心靈的歸宿,曹婕曦和張嘯的創造性新作,必將引起一代人的共鳴,讓情感的源泉不斷湧現,潺潺而流。­  用一首歌,表達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擅長英語、英語歌曲的曹婕曦說:「《鹹鹹的海味》不容錯過」。
  • 《瘋狂原始人》歸來,情感共鳴卻不見了
    近年來自不用說,中國自產的電影已經開始慢慢向好萊塢動畫電影看齊,更懂中國人口味的國產電影創作者,已經創造了不少和好萊塢作品等量齊觀的佳作。所以,動畫電影雖然小眾,但是卻更容易出作品。說回到最近觀看的這部《瘋狂原始人2》。
  • 一個人的情感共鳴和思維方式同步,自然有「靈魂伴侶」的感覺
    然後,你就會變得特別沒有安全感,就像是那部電影裡的男主角一樣,又憤怒,又恐懼,覺得怎麼也「抓不住」對方。因為你發現,可能對你來說,他是唯一懂你的人,他無可替代。但只要人家願意,他可以和每個和你一樣級別的人,都達到這種「心有靈犀」。
  • 網劇《我愛你》殘酷青春引情感共鳴
    三湘都市報1月6日訊(記者 袁欣)由搜狐視頻出品,大貓影視承制,範氿維執導,範氿維、半島璞編劇,周陸啦、薛卉葳、孫嘉琪、黃俊之、宋一雄、寧元元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自製劇《我愛你》今日再爆成長「傷痛版」預告片和海報,王毅和杜小桔,彭楓和郎婷,梁安慶和張純藍三對年輕人伴隨著成長所必須經歷的「殘酷青春
  • 音樂是人類最美的語言,是思想的共鳴,是情感的宣洩
    所有偉大的音樂家之所以能寫出無數的音樂作品,是因為他們豐富的閱歷,善良的心靈和細膩的情感,當然少不了對音樂的熱愛和紮實的音樂知識。經過他們的辛勤努力,一首首優美動聽的曲子就這樣被我們有幸的聽到並熟知!我們每個人都熟知的《小星星》其實,在我的認知裡,音樂家們在創作的同時,是把他們自己內心深處的所有情感,所有喜怒哀樂一併融入其中,這就是音樂的靈魂所在,這靈魂附身於那一串串跳動的音符
  • 沒人陪伴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人懂,沒有情感共鳴的知己
    我想,劉同心裡一定住著一個細膩的女人,33個主人公,33個故事,33份孤獨,每一個都會不自覺牽引起內心的共鳴,仿佛自己是那書中人。從前的我不習慣孤獨,總覺得沒有人的陪伴是可怕的,直到後來被一些「朋友」出賣,造成大家對我很深的誤會;被一些經常在我面前數落別人不足的人,轉頭向別人數落我;被別人輕描淡寫的一句「哦」澆滅所有的熱情時,才發現沒人陪伴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人懂,沒有情感共鳴的知己
  • 都市劇需要情感共鳴更呼喚理性共情
    全劇沒有愛情線,對家庭親情和愛情情愫的表現也非常克制,始終聚焦於職場和職場中的人,既沒有職場神話也沒有通關打怪的「爽」劇情節,更多的還是力圖表現職場百態、人情冷暖以及個人在社會群體中價值與情感的左衝右突。
  • 文學作品的「共鳴」
    文學作品的「共鳴」,肯定不是只有少數人才能產生的,不是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共鳴。優秀的文學作品,是讓多數人產生共鳴,體會文學作品「當事人」的情感。如果只有少數人才能產生共鳴,證明文學作品很失敗。所以,多數人對《平凡的世界》能夠產生共鳴。「苦難」其實不僅僅是一段經歷,而是大多數人的一種共同語言。只要你經歷過苦難,對方毫無疑問地就能夠理解你。當然這種苦難屬於大背景下的,比如老一輩經歷過的那些事兒,今天就是創業的艱辛了。
  • 跟別人聊天的時候無法產生共鳴怎麼辦?
    你是不是在聊天的過程中分享心情時沒法和別人產生共鳴呢?今天和大家聊聊,什麼樣的話題是可以用來分享心情、增加雙方的感情的?人生來就是帶著強烈情感的動物,有強烈的情感需求我們會自然的抱怨。會不自覺的和別人分享心情,希望對方聽到我們內心的需求能夠有所回應。
  • 共鳴(以心傳心)
    你關心和愛護對方,對方感受到你在意他和尊重他,就會樂意與你交往,同時也會反過來關心和愛護你。◆情感上有共鳴,更容易達成談話目的人與人的溝通,很難在一開始就產生共鳴。當我們試圖說服別人,或對別人有所求的時候,最好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談起,不要太暴露自己的意圖,要讓對方一步步地贊同你的想法。與陌生人交談,要把握好火候,既要以情感人又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避免讓人感覺你是在不切實際地談。在情感上引起對方的共鳴,能夠有效地消除對立,贏得信任,營造融洽氣氛。
  • 歐賽斯品牌商學院之第18講 | 品牌第三大發展方向:情感共鳴
    上兩講講了馬斯洛的需求五層次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品牌的五大發展方向,今天給大家介紹第三大方向:情感共鳴在馬斯洛的社交需求中,友誼、愛情等情感需求是核心需求;品牌訴求分為理性訴求與感性訴求,感性訴求核心在於把情感融入到廣告中,可以讓消費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企業或產品形象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 不悱不發,引起思想的共鳴
    不悱不發,引起思想的共鳴山西省靜樂一中 胡豔《論語》中,孔子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育思想,早已奠定了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作用和地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啟發的作用。又或創設情景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如王成老師在和學生共同欣賞《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詩歌時,首先引入詩人充滿深情的詩句「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奠定了詩歌的感情基調。從而逐漸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主題。同樣的,所有參賽老師都沒有直接代替學生給文本定位,或者下結論,都在努力引導啟發中發掘學生的思維潛力,引起他們與文本的思想共鳴。
  • 《逆天神醫》作者月亮不發光:最幸福的事讓讀者有情感共鳴
    阿里文學背靠阿里巴巴,資源好得很,而且不像有的平臺會壓榨作者,阿里文學因為年輕,競爭相對沒那麼激烈,而且不會壓榨作者,更多是想方設法為作者創造更好的環境,讓你能發揮所長。」月亮不發光說,自己當初在選擇平臺時通過多方比較,最後選擇了阿里文學,事實證明沒選錯。儘管阿里文學的創作環境相對寬鬆,但既然進了網文的門,壓力當然不可能沒有。
  • 「她在家」,女性間的共鳴力量
    2020伴隨著疫情,人們在較長時間的蜷縮之下,自觀、內省的狀態也更為活躍,她重新拾起相機,走入女性的家中,與她們彼此分享不可言說的秘密、欲望,試圖探尋親密關係對自我成長的關係,這種身體力行下建立的信任,以攝影和文本呈現,是一種彼此的關照與共鳴。我們與戴顯婧在即將結束的2020年末,聊了聊這個系列的拍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