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媽平日很少外食,由於習慣了吃自己做的餐飯,總覺得外面的東西又貴又難吃,而且重油重口,性價比不高,吃著還不放心。但唯獨小區樓下的蘭州拉麵館,豆媽竟是常駐食客,而且點單不超過3秒,簡單粗暴,一碗12塊錢的蘭州拉麵,就能填飽下班後餓癟癟的肚子。這家店的生意原本一直都很好,可年後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僅耽誤了好幾個月的營業時間,還損失了一部分老客戶。但豆媽也聽到不少人表示,蘭州拉麵本來就不值這個價,利潤高得很。可店家卻說,牛肉再少也不賺錢!那麼,12塊錢一碗的蘭州拉麵,利潤究竟多高?讓豆媽帶你們揭開多年的「謎團」。
蘭州拉麵,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也是甘肅省蘭州地區響噹噹的清真風味小吃。這一碗麵從當地走向全國各地,以「清淡爽口,物美價廉」的優勢深受大眾的喜愛。不過,蘭州拉麵館越開越多,可伴隨著大眾的質疑也是越來越多,因為絕大多數人吃到的是不正宗的蘭州拉麵,甚至只能算拉麵了。而地道的一碗蘭州拉麵則是講究湯清,肉爛,面細,且純手工製作的。無論從選料,和面,餳面,還是溜條,拉麵,都是按照傳統工藝,扎紮實實地做出來的。
首先是選面,一般蘭州拉麵用的是新鮮的高筋麵粉,如果是用家常的小麥粉,是無法達到麵條筋道有彈性的口感。當然,蘭州當地有他們特製的牛肉拉麵專用粉,其中所含的蛋白質含量比較高,也為拉麵的製作成功奠定了基礎。難怪,很多人跟豆媽一樣,參不透為啥自己在家拉麵,一拉就斷,一點兒韌勁都沒有。
麵粉雖然選好了,但和面也是很關鍵。通常我們除了加水,還會加點鹽來增加麵粉的韌度,而蘭州拉麵則會放入適量的灰,而所謂的灰,實際上是用戈壁灘燒制出來的鹼性物質,俗稱蓬灰,加在面裡揉,不僅使面有了一種特殊的鹼香味,拉出來的麵條也是明黃色的。不過,傳統的是用蓬草燒成的,而裡面含有鉛、砷成分且含量高於國家規定的標準,因此現在基本已被淘汰,已用專用的拉麵劑代替了。和好的麵團要放置一段時間,這是為了促進麵筋的生成。
接著就是蘭州拉麵裡最有看頭的兩個步驟,溜條和拉麵,這個過程特別考驗技術和體力,需要膀圓力大的壯小夥將這個大麵團反覆地進行揉,捏,摔打,繼續用兩手握住面的兩端,抬起在案板上用力摔打。拉長後將兩端對摺,繼續握住兩端摔打,行業內稱之為順筋,這個步驟來來回回要重複好幾次才行。最後把它們揪成20毫米粗、筷子般長的一根根圓條。撒上清油,避免麵條粘連,接下來的拉麵是一個專業師傅的絕活,抻拉對摺,要求速度快,用力均勻,這樣的拉麵才能粗細均勻,且韌長又不斷,有經驗的只需要10秒就能完成。扯斷下鍋,稍煮即可撈出,舀上一大勺湯頭,夾上幾片白蘿蔔和牛肉,撒把香菜蒜苗,潑點油辣子就能香出魂兒了。
很多人都嫌棄蘭州拉麵裡的牛肉實在太少,簡直是薄如紙片,其實良心的商家都會選用新鮮的牛腱子肉,加入了八角,良姜,白芷,草果等各種香料,用文火慢滷,成本自然少不了,再除去其他食材費,手工費等等,尤其是開門做生意,還要講究店面裝修,對於那些在一二線城市,房租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其實平攤下來所謂一碗拉麵的淨利潤也就三四塊錢。要是碰上良心店家,跑的是量,賺的是口碑,根本在乎一碗麵的利潤高低,就算牛肉只加一片,也沒有太大的利益可圖。不過,現在存在更多的是打著蘭州拉麵的牌子,卻用的是機器做的麵條,而且麵條一下就是一大把,吃了沒多久,面就糊成一大坨了,配的只有牛肉和青菜,根本沒有太多佐料,每次吃都能剩下一大半,沒有什麼食慾,更別說有什麼觀賞性的拉麵表演了。
請問大家,你們覺得自己吃的蘭州拉麵究竟值多少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