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幸福報告》出爐,芬蘭居於榜首。這是芬蘭連續第二年被評為「最幸福的國家」。
「幸福報告」的評比指標包括:人均GDP、社會支持、人均壽命、社會自由度、寬容度以及腐敗程度。另外,它還需要參考人們實際的生活狀態,讓受訪者對自己的生活打分。
有趣的是,芬蘭人對這個結果不太相信。
他們內斂,嚴肅,社恐,淡漠,有時還有些悲觀……但這或許是因為他們並不追求快樂。
北歐智庫」幸福研究所「CEO維京說,「對芬蘭人來說,幸福是一種有節制的、均衡的,以及不怨天尤人的生活。」
如果把幸福的標準等同於快樂、歡笑這些指標,芬蘭人不可能獲勝。
但如果認可幸福要關注人內心的平靜,關注生活質量,那就是芬蘭人最拿手的了。
當全世界的圖書館都在面臨著削減預算、用戶數量減少甚至關閉的情況,芬蘭卻花了近8億人民幣在最貴的地盤上造了一個對所有人開放的免費圖書館。
圖書館取名「Oodi」,翻譯成中文就是「頌歌」,這是從1600個市民參賽的作品中選中的名字,並在去年12月6日——芬蘭第101個獨立日,正式對外開放。
沒有門衛、沒有保安、沒有安檢,無論你是富人、窮人,還是流浪漢、難民,都可以隨意進出,非常自由。
而作為世界上最貴的圖書館之一,這裡卻非常「不務正業」,藏書常年只有10萬本。
大家來這裡遛娃、玩樂器、做衣服、做頭腦風暴……甚至還能做飯!
除了借書,還能借吉他、溜冰鞋、耳機、網球、血壓儀、麥克風……幾乎所有生活中會用到的物件都能在這裡借到,而且幾乎都是免費使用。
其實單從頌歌圖書館就可以看出,一個在社會中始終能夠享受平等、自由權利的人,怎麼能夠不幸福呢?
當全世界都在羨慕芬蘭人的幸福和自由時,卻有人揭穿了「芬蘭人的噩夢」?
外國人或許會認為,芬蘭人在社交場合中的沉默讓人尷尬、不舒適。
但芬蘭人有保持沉默的理由。
雖然他們大多從6歲就開始上英語課,但是,當需要用一門外語(芬蘭的官方語言為芬蘭語和瑞典語)來表達自我時,芬蘭人寧願沉默,也不願意因表達不準確而沒能被完全理解。
至於芬蘭人為什麼在陌生人面前保持沉默,其實更多是出於尊重的考慮。
芬蘭人堅信,別人的自由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芬蘭人的噩夢》的作者說,為什麼要冒著讓別人不舒服的風險而進行交談呢?
「我覺得芬蘭人很尊重個人空間。如果你不認識對方,你就不會想要打擾對方。因為對方也許正在享受他們的時光。」
在《芬蘭人的噩夢》中,作者就描繪了芬蘭人在社交場合裡種種「噩夢般」的體驗,很多都與避免和陌生人交談相關。
via Facebook @finnishnightmares
「當一個陌生人直視你的眼睛,
並微笑的時候……」
via Facebook @finnishnightmares
「要和熟人寒暄,也是噩夢!」
via Facebook @finnishnightmares
「和一個陌生人一起乘電梯……」
《芬蘭人的噩夢》這本Facebook超人氣幽默漫畫集,讓我們看到一個社恐患者的自我拉扯,那些無數讓人會心一笑的日常小困境,其實也是你我經常會面對的。
也許,你也是一個「精芬」,
善良又堅持,害羞又內省。
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紛紛擾擾,
也許不僅僅只是芬蘭人的噩夢……
4月12日(周五)晚
且聽芬蘭平面設計師 「精芬」本精
——科羅利娜講述芬蘭人與我們的故事
主辦方:理想國、芬蘭駐上海總領事館、建投書局
時間:2019年4月12日(周五)19:00
地點: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
科羅利娜·科爾霍寧,芬蘭平面設計師,此書是她在Facebook的漫畫集,以簡筆畫及少量配文描述了芬蘭人的日常。作者表示會持續更新。
馬維,芬蘭駐上海總領事館國家推廣官員,他也是一位獨立民謠歌手,用三種語言(中文、英文、芬蘭語)寫歌。自2004年起開始自己寫歌,在芬蘭和中國都演出過多次。
部分素材來源:
《這裡連續兩年被評為「最幸福國家」》——WeLens
《8億造了個全球最「不務正業」圖書館,遛娃、煮飯、做衣服、打遊戲……流浪漢能隨意進出,BBC來拍攝卻被拒絕》——InsDaily
排版 | 郭乙彤
責編 | 橙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