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人為何爭做「精神上的芬蘭人」?

2020-12-17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8月7日電 芬蘭,距離中國約8000公裡,坐飛機要9個小時,雖然相隔千山萬水,一本芬蘭漫畫卻開始在中國走紅,由此甚至還誕生了一個新詞「精芬」。為何這本漫畫能引起中國讀者的共鳴?

據英國《衛報》5日報導,在人口多達14億的中國,隱私是種奢侈品。「私人空間」對中國大眾而言是個陌生的概念。推推搡搡是都市生活的必備技能。假如你不能把前面的乘客推上進塞滿人的地鐵,別人會不耐煩地對你翻白眼。

在中國各地,人們喜歡隨處躺下小憩一會兒,無論是在辦公室的儲藏室還是公園的長椅上,甚至是博物館或音樂會的休息廳,他們都能舒舒服服地躺下,就像是在自己家的客廳裡。

所以,漫畫《芬蘭人的噩夢》(Finnish Nightmares)中的主人公——馬蒂(Matti)能成為中國的網紅,讓人頗感意外。中文裡還出現了個新詞:「精芬」,即「精神上的芬蘭人」,用以形容那些和馬蒂一樣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中國社交網絡普遍用「精芬」指那些像芬蘭人一樣不愛社交且「極度」重視私人空間的人。

馬蒂畏懼人群,害怕搭訕,總是容易感到尷尬,引起了許多中國讀者的共鳴,他們覺得自己長久以來對隱私的渴求,終於被這個來自遠方的簡筆畫小人表達出來了。但是更能引起中國讀者共鳴的是一直以來都重視隱私和私人空間的芬蘭文化本身。

「芬蘭是社交恐懼症患者的天堂。」微信用戶張豔梅(音)表示。一位匿名用戶在豆瓣發表了一篇名為《在下「精芬」,沒事就不要打擾了,謝謝》的文章。他問道:「不知道你有沒有在馬蒂的身上看到自己?害羞又內省,日常生活中的紛紛擾擾,也許不僅僅只是馬蒂的噩夢。我們都害怕孤獨,但我們更渴望自我空間和個人隱私得到最大的尊重。」這也是許多中國人的心聲。

(編輯:齊磊)

相關焦點

  • 黑暗寒冷的芬蘭為何全球第一幸福?他們的法寶中國人也有
    1939年嚴冬,二戰正酣,整個西方的目光都聚焦在德國入侵波蘭上,蘇聯突然向芬蘭宣戰,80萬大軍如烏雲壓境。當時,芬蘭的總人口不過4百萬,軍隊,裝備和蘇聯更是天壤之別,然而,戰爭的結果令所有人驚嘆,鏖戰了一個冬天,蘇軍丟下30餘萬具,卻仍在邊境附近與芬軍拉鋸。
  • 為何說芬蘭人和中國人,在元古時代,曾經是同堂兄弟
    人們隨意找出一張芬蘭小姑娘的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出,眉宇之間確實跟中國人非常相似,只有芬蘭人是黃頭髮黃眼睛,而中國人是黑眼睛黑眼睛,假如他們把她的頭髮染成黑色,那就難分辨真假了。怎麼跟中國千裡之外的芬蘭,會跟中國人扯上了關係,芬蘭人跟中國人之間是否,真有某種因素聯繫呢?
  • 瑞典的鄰居芬蘭人,竟然是中國人的表親
    高社會福利支撐下的悠閒慢生活,獨特的北極光景色,這些都是吸引中國人前進旅遊的因素。然而最近的「瑞典事件」讓人們在旅遊出行時不禁會考慮更多,與該事件中瑞典人蠻橫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另一個北歐國家-芬蘭。芬蘭國家旅遊局昨天下午發了一條微博,寫道:芬蘭人貌似內向、不善於社交,其實給到的援助卻是如此暖心。
  • 英媒稱中國聖誕節與西方大不同:年輕人購物時光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 英媒稱,中國各地的城市閃爍著彩燈,酒店裝點著聖誕樹和金箔飾品,漂亮的雜誌封面上展示著各種節日美食。北京一家購物中心的三棵彩燈聖誕樹上掛著「歡慶」的英文條幅。這些都是中國人搞的。
  • 芬蘭漫畫人物緣何走紅中國網絡 美媒:中國人也有害羞一面
    參考消息網8月4日報導美媒稱,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同一個芬蘭的卡通形象,該卡通人物表達了共同的城市焦慮,儘管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這個系列在中國社交媒體上一直很流行,甚至還催生了一個新詞,用來形容社交尷尬:「精芬」,或精神上的芬蘭人。在深圳上大學的學生李欣(音)最近在微博上寫道:「作為人際關係恐懼症『患者』,我非常喜歡這個系列。」
  • 中國人在芬蘭的故事,要從200多年前說起……
    中國僑網4月5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時隔22年再次對芬蘭進行國事訪問,中國人在芬蘭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世紀。「聖誕老人」和「精靈」裡塔·馬蒂拉在閱讀中國小朋友寄來的信件。(圖片來自人民日報 管克江/攝)  芬蘭北部的羅瓦涅米市位於北極圈上,是公認的聖誕老人的故鄉。雖然聖誕已過,這裡的「聖誕老人」卻依舊忙碌。
  • 英媒:外教為何青睞中國
    如果你對赴華工作心嚮往之,需要了解以下幾點:為何要在中國教書?坐擁560多所國際學校,難怪中國已成為備受(外國)教師青睞的目的地。此外,儘管已迅速現代化,但其古代傳統和建築仍歷久彌新,是值得探索和親歷的絕佳去處。中國的龐大規模意味著,可在那裡觀看無窮無盡的事物並從事各種活動:從遊覽長城到在千年道觀打太極、欣賞上海外灘建築和北京的夜生活。
  • 為何國人很少到芬蘭旅遊或定居?看看芬蘭遊客的看法,原因很實在
    世界上有很多最幸福的國家,芬蘭每次都會榜上有名,所以很多人會對這個國家產生極大的好奇,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很少去芬蘭旅遊或者定居呢?看看芬蘭當地人的看法,這個理由真的很真實,那就是芬蘭只對芬蘭人溫柔,對外來人口就沒那麼溫柔了。
  • 英媒稱:中國人不用刀叉使用筷子就是破壞環境!網友反駁直擊要害
    眾所周知,在我國有句俗話,叫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它所強調的是,每個地方的生活環境,所培養出的人在生活習性,或是習慣上大有不同。正如東方人喜歡用筷子吃飯,而西方人則喜歡用刀叉吃飯。本身這只是習慣上的不同,卻被英媒抓住小辮不放。因為英媒覺得,中國人不用刀叉使用筷子就是破壞環境!
  • 英媒追憶中國「奧運狂人」:以個人方式宣傳奧運精神
    參考消息網10月26日報導 英媒稱,對於多數旁觀者來說,奧運盛事是4年才會關心一次的大事件,但對於江蘇農民陳冠明來說,奧林匹克是一個令他自發上路並堅持十幾年的理由。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0月23日報導,最近3屆奧運會,他均騎著三輪車、揚著小國旗穿越各國國境,抵達奧運會舉辦地,以個人方式宣傳奧運精神。報導稱,北京、倫敦到裡約,這個完全來自民間的中國人獨自上路,成為近幾屆奧運會場外的一道花絮,陳冠明的名字也在奧運期間出現在各國媒體。但上星期,旅程以最令人意外的方式忽然中止。10月18日晚間,身在阿根廷的陳冠明遭遇車禍離世。
  • 蘇聯想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何願意給芬蘭雙倍的補償?
    不過在1939年,由於歐洲局勢緊張,蘇聯盯上了芬蘭的土地,想要拓展戰略縱深。芬蘭是歐洲小國,對於小國蘇聯向來都是直接勒索,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國連商量都沒商量,蘇聯就直接給吞併了。但對於芬蘭,蘇聯並沒有硬來,而是提出了一套比較合理的補償方案,用和芬蘭接壤的奧涅加湖西北4000多平方公裡土地去換芬蘭南部的2000平方公裡,這個方案對於芬蘭而言還算公平。
  • 英媒:為定居為上學 中國人成愛爾蘭樓市主要買家
    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 英媒稱,愛爾蘭最大的房產中介報告稱,中國人去年購買大型鄉村住宅的數量增加。謝裡-菲茨傑拉德公司透露說,2017年12%的豪宅銷售給了中國買家,和英國投資者比例相當。英國投資者歷來是愛爾蘭樓市最大的買家。
  • 弘揚抗疫精神 爭做優秀學子
    2020年9月16日下午,豐澤區實驗小學組織六年級學生聆聽「我為祖國抗擊疫情驕傲,爭做新時代優秀青少年」愛國主義主題宣講報告。本次活動由黃巧藝副校長主持。通過與美國抗擊新冠疫情中的不同態度以及應對措施的對比,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以及身為中國人的驕傲。
  • 英媒:全世界都應該使用漢語寫作
    英媒:全世界都應該使用漢語寫作!儘管人類發明的語言不下四千多中,但是在當今世界,最流行的語言不超過十種。一種是漢語,使用人數最多;一種是英語,流通範圍最廣;一種是西班牙語,使用人數第二多。此外,還有俄語、法語、德語、日語、印地語、阿拉伯語和葡萄牙語。除此之外的語言,影響範圍都不是很大,基本上僅限於本國人民。
  • 英媒:不信基督也瘋狂 中國人就愛過聖誕節
    自那以來的幾十年裡,它已成為在意這些事的人的焦慮來源。但在中國,聖誕節從一開始就不涉及多少靈魂方面的內容。正因如此,它才變得如此有趣。在中國,聖誕節與歷史、傳統、親屬或禮物轉送無關。它堂而皇之且無愧坦然地只關乎金錢和歡樂。
  • 英媒:英國花費了整整5年時間,中國人卻只需要9小時
    在我國一項新的基建工程結束後,英國媒體發文報導,在英國需要花費5年時間來完成的基建項目,在中國人手裡卻只需要9個小時。 英媒發出感慨 在我國的龍巖火車站改造項目中,我國的基建團隊再次展示了自己的基建水平,這次是要將龍巖火車站進行90度的移動,為鐵路的建造讓路
  • 英媒分析北京為何吸引老外:錢在這裡很耐花
    英媒分析北京為何吸引老外:錢在這裡很耐花 2014-10-28 13:40:29,對大公司、企業家和大批尋找機會的人來說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這裡也是新的紐約——一個從未想過休息的城市。
  • 英媒:英文名有講究 中國人亂起讓老外崩潰
    參考消息網4月2日報導 英媒稱,一個25歲的美國女商人宣布要向中國年輕人使用的「荒唐的」西方名字宣戰,誓言將讓她的客戶擺脫「嘎嘎女士」、「洗滌液」和「毛茸茸」之類的可笑名字。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4月1日發表題為《美國企業家誓言要在中國掃除「荒唐的」西方名字》的文章稱,中國人取英文名是為了幫助那些讀不出或記不住他們的中文名字的外國朋友或潛在僱主。不過,琳賽·傑尼根說,這些名字往往取得糟糕透頂。傑尼根出生在美國孟菲斯,但在倫敦的聖約翰伍德生活過6年。
  • 芬蘭副議長:芬蘭的教育為何能位居世界前列
    上午9點半左右,市中心的街頭,已經出現了一個14人組成的小隊伍,他們兩人一排,正背著背包、穿著容易辨識的黃色背心,跟著三個老師們徒步前行,開始了新一天的學校生活。他們的目的地,不是教室,而是學校附近的一個小森林,他們接下來的半天就將在森林裡度過。
  • 為何說中國人消費水平越來越高?美媒找到了新證據
    他指出,由於中國人的收入逐年增多,消費水平也隨之提升:「人們通常會節省一年,然後住一次高端酒店。但在中國,這是一個『乘數效應』。人們每年入住高端酒店的頻率更高,比例更大。」▲克雷格·史密斯(視頻截圖)在採訪了多家五星級酒店負責人後,CNBC記者了解到:高端酒店在華蓬勃發展背後,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隨著中國普通百姓可支配收入增長,中產階級規模擴大,中國人的消費水平正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