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成為世界書面語?英媒:全世界都應該使用漢語寫作

2020-12-13 綜合系博士

中文成為世界書面語?英媒:全世界都應該使用漢語寫作!

儘管人類發明的語言不下四千多中,但是在當今世界,最流行的語言不超過十種。一種是漢語,使用人數最多;一種是英語,流通範圍最廣;一種是西班牙語,使用人數第二多。此外,還有俄語、法語、德語、日語、印地語、阿拉伯語和葡萄牙語。除此之外的語言,影響範圍都不是很大,基本上僅限於本國人民。比如韓語、泰語、希伯來語、希臘語、荷蘭語、芬蘭語、義大利語和丹麥語。

可以發現,在這些語言中,東方語言只有一個,就是漢語。在世界使用人數比較多的語言中,漢語也是唯一的、使用象形文字的語言。與拼音文字相比,象形文字有什麼好處?象形文字,可以根據文字猜測意思,所以文字和形象很像,叫「象形」。曾經有一個中國人,他到俄羅斯去旅遊,迷了路。他不會俄語和英語,俄羅斯人不會漢語和英語,他就把漢字寫在紙上,給俄國人看。

沒想到俄國人竟然看懂了他要表達的意思,並用肢體語言,告訴了他應該怎麼走。但是俄國人嘗試著把俄文寫在紙上,拿給他看,他卻完全看不懂。是不是俄羅斯人有更高的語言悟性?不能這麼說,沒有證據。有證據的只有一個,漢語是象形文字,人們會根據漢字,就可以猜到這個字的意思。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漢字,都可以很容易猜到意思,這裡僅僅是名詞的意思。

猜漢語的意思不難,難的是,一個漢字有十幾個不同的意思。在外國人眼裡,中文最難的地方,就在這裡。但是漢字作為象形文字的長處,就是書面語。因為中國版圖很大,人口很多,方言差異也很大,可是居然能夠維持統一。就是因為中國「書同文」,無論是東北人還是廣東人,使用的都是同一種漢字。因為文字相同,所以中國各地,在很早的時候,就實現了文化上的統一。

漢字的這種優勢,已經引起了BBC的注意。BBC的記者甚至說,全世界人民都應該學習漢字,把漢字作為世界通用的書面語。當然,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書面語是漢字,口語自然應該是……英語!不過,很多外國人都在學習中文,他們並不是只學書面語,也學口語,比如川普的外孫女。無論哪個社會,上流階層都看得比較遠,他們更願意吸收外國的文化,比較不會封閉,比較不會自大。

為什麼學習中文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中國的記者採訪過很多正在學習中文的外國人。發現他的的說法都是一樣的,為了賺更多的錢。原來,自從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外國人認為,學會了中文,就可以和中國人做生意,就可以賺很多錢,改變自己的命運了。這說明,外國貧富差距大,想要改變自己命運的人非常多。

相關焦點

  • 中文成為世界通用書面語?BBC表示:很可行!丨外媒說
    但最近,BBC Ideas 發布了一個名為《全世界的人都應該統一使用漢語寫作嗎?》(Should we all write in Chinese)的短視頻,並在視頻中指出,漢語很適合成為世界通用書寫語言。點擊觀看↓↓↓
  • 香港中文書面語的特點
    香港主要電視臺和電臺都用粵語廣播,中文報刊夾雜粵語撰寫的稿件(特別是副刊)、雜誌亦多用粵語寫成,因而體現在香港中文中夾有粵語的口語詞、俗語和語法是不足為奇的。  香港中文書面語的定義是:流行於香港一地的中文書寫方法,有別於標準中文書面語,它有極濃厚的地方色彩,而部分的字、詞和語法更偏離了標準漢語的書寫方式。
  • 中文漢語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語言文字(修訂版)
    很多人都學過西語,那個人能夠告訴我,西語的那一個字母有故事,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就像我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都有意義。我們的名字,會成為你的鞭策,因為,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會在你的名字裡有所顯現。而且,會成為動力,引導你前行。這就是中文名字的意義所在。而西文的名字,就是一個符號,沒有任何意義。
  • BBC承認:漢語要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厲害了我的國!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漢語更是比機械錶的機芯更為複雜,許多一輩子生活在中國的中國人在某些方面,對自己的母語依舊是一知半解。但是最近,BBC發表言論稱,漢語,這一個可以把地球搞懵逼的語言,有望成為世界通用語言!
  • 中文怎樣才能成為世界通用第二語言
    我曾在《海外漢語學習者低齡化的思考》(《世界漢語教學》2018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外語角色的概念,並根據世界範圍內外語學習和使用的情況,把外語角色分為六大類:    1.外事外語。一般情況下,不管一個國家國力如何,總是有人來學習它的語言。這是為了滿足外交的需求,有時還兼及學術研究需求。凡是作為國家官方語言的語言,都有成為「外事外語」的可能。    2.領域外語。
  • 漢語熱+翻譯科技發展,英媒擔憂英語作為通用語的地位遇挑戰
    漢語熱+翻譯科技發展,英媒擔憂英語作為通用語的地位遇挑戰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8-05-23 21:52 來源
  • 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十種語言 中文在全世界有16%的人使用
    語言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東西,我們還在蹣跚學步時就從父母和朋友那裡學會了它,然而,在當今全球化和旅行日益增多的世界裡,學習一門以上語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多語種職業目前是就業市場上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所以如果你想得到高薪工作,可以考慮學習一門新語言作為你的技能之一!
  • 聯合國與中文漢語的關係
    每年的4月20日也是聯合國中文日,我們都知道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一共有六種,分別是中文、英文、俄文、法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聯合國工作語言也被認為是聯合國的官方語言,聯合國所有的文件都要翻譯為中文、英文、俄文、法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在聯合國使用這六種語言,是不需要翻譯為英文的。
  • 韓國和越南廢除了漢字,現在後悔了,坦言全世界都在學漢語
    它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它們在中國至少傳承了6000年的歷史。它們從象形文字發展到甲骨文。最後,它們又經歷了中國人幾千年的完善,經歷了多朝多代的變化和變形,最終形成了中國語言體系。即使在今天,這種古老的文字也沒有失去它的作用。即使是因應思想發展變化,也總能準確表達其意。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漢語是一種成熟的文字體系,能夠隨時適應發展變化。
  • 讓全世界都能說中文,Lingo Bus打造高品質中文課堂
    近年來,「中文熱」席捲全球。據國家漢辦粗略估算,目前除中國外,全球學習使用漢語的人數已超過1億。英國5200多所中小學已開設漢語課;法國有700多所中小學開設漢語課程;全美中小學在學漢語人數達到40多萬人。與此同時,漢語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逐漸凸顯,其中,中文教材體系不夠完善、針對性不強、內容粗製濫造等成為突出問題。
  • 中文越來越國際化 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文越來越國際化 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這句歌詞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我們都希望中文真的可以成為像歌詞裡一樣的地位,如今70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這意味著什麼?中文是世界上第幾大語言?中文是誰創造的?
  • BBC:漢語有望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中國網民炸了...
    提到世界上最難的語言,相信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漢語。這個世界最難的文字,其複雜程度不僅搞瘋一眾外國友人,就連作為土生土長中國人的小編,也時常陷入到「修改病句」的魔性循環當中。一詞多義,搭配多樣,意義多重,明明每個字都對,放在一起就覺得哪裡不對勁.這麼幾個小段子,足以看出漢語的世界有多精彩,有多複雜。
  • 網絡學中文正走俏 漢語學習花樣多
    美國總統川普外孫女阿拉貝拉唱中文歌、背《三字經》的視頻火了;臉書網站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幾年前開始學普通話;亞馬遜網站創始人傑夫·貝索斯讓孩子從小學漢語……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一步步攀升,漢語在世界範圍內的地位隨之凸顯。而網際網路的大發展,讓更多的「老外」開始了學習漢語的旅程。
  • 漢語拼音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而在中文信息處理領域幾乎同步有效地使用漢語拼音輸入法解決了「字處理」問題。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1977年,漢語拼音開始走上國際舞臺,逐步由國內標準變為國際標準。進入21世紀,由我國主導修訂的《信息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國際標準於2015年12月15日向全世界公布。
  • 威妥瑪與圓明園:對外漢語教師應該知道的歷史知識(一)
    北上大沽口的英法聯軍正需要一位能講北京話的翻譯,作為這個職位的不二人選,威妥瑪奉調隨軍北上。英法聯軍中能講中文的有三個人,巴夏裡、威妥瑪和郇和。巴夏裡是首席談判代表,威妥瑪是第一翻譯,郇和是第二翻譯。三個人後來都是有名的漢學家,但真正能用北京話進行溝通的,只有威妥瑪一人。        英法聯軍攻佔大沽口逼近北京後,清政府派出了蒙古王爺僧格林沁與巴夏裡和威妥瑪在通州張家灣談判。
  • 華裔作家的困惑:應該用中文,還是用英語寫作?
    用中文,還是用英語寫作?這是今日中國作家必須面對的選擇嗎?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引燃了世界對中國主題英語小說的巨大興趣,並使得多位以英語寫作的中國作家在海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比起絕大多數用中文寫作,再將作品交由譯者翻譯的作家們來說,少數英文原創作家由於可以理解的原因,得到了海外市場更多的承認。
  • 英教育部宣布修改教學大綱 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學漢語
    中國孩子捧著英語晨讀的時候,金髮碧眼的外國學生也說起漢語了。日前,英國教育部宣布修改英國教學大綱,漢語將成為英國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的必修課。而六年前就把漢語列為必修課的英國布萊恩大學相關負責人則告訴《法制晚報》記者,「學漢語,就是要讓英國的學生為這樣一個世界做好準備:中國將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領域扮演關鍵的角色。」
  • 轉載 | 香港粵語與香港中文
    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來說,漢語研究應放眼於全世界的華人群體。以宏觀角度研究當前整體的面貌,不僅有助認識漢語的特點,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對語言的本質有更深刻的理解。全球華語研究,就是從這個宏觀的角度出發,探討全世界華人所聽所說的漢語、華語,所讀所寫的中文、華文,就是「從全球性的視角,展開華語的語言規劃與語言戰略等問題的研究」(周清海 2017: 64)。
  • 英國中文教學進入社區層面 英媒:倫敦遠郊出現雙語幼兒園
    參考消息網6月11日報導英媒稱,中文教學的影響已開始走向英國的基層社區層面。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6月8日報導,隨著中國經濟近年來的發展和對外交流日益頻繁,國際社會對中文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在英國倫敦舉行的語言展上,觀眾在中國展臺前展示寫著自己中文名字的書法作品。(新華社)近日,一所中英雙語教學幼兒園在倫敦東南遠郊開辦,這顯示出在英國,中文教學的影響已超越華人社區和市中心地段,開始走向英國的基層社區層面。
  • 世界上用法最「嚴謹」的語言,國際重要文件都用它寫,不是英語
    聯合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組織,其中有6種通用語言,提到世界通用語言,普通人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英語,其次就是漢語,好像對其他的語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我們都知道每個國家在外交的時候都會籤署一定的法律條文,那麼這些重要的國際文件用的是什麼語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