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這樣詮釋旅遊的意義:人們之所以出來旅遊是因為,沒有什麼比在火車,飛機,輪船上,更能傾聽到自己的內心。
文章分類|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1162字,閱讀約3分鐘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它們在中國至少傳承了6000年的歷史。它們從象形文字發展到甲骨文。最後,它們又經歷了中國人幾千年的完善,經歷了多朝多代的變化和變形,最終形成了中國語言體系。即使在今天,這種古老的文字也沒有失去它的作用。即使是因應思想發展變化,也總能準確表達其意。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漢語是一種成熟的文字體系,能夠隨時適應發展變化。
然而,雖然漢字現在看起來很發達,但實際上在一段時間內被視為落後的標籤,甚至最終被廢除。這種情況自然不是發生在我國,而是發生在古代中原王朝的諸侯國。比如,兩國都廢除了漢字。
古代中原王朝興盛,建立朝貢制度治理周邊國家,包括今天的越南和韓國。首先說說越南。古代越南北部屬於中國領土。五代十國後,越南成為獨立國家,加入中原王朝的諸侯國行列。因此,古代越南長期接觸中國文化,如科舉制度和漢字。在那段時間裡,越南人也需要學習漢字,然後在科舉考試中發揮漢字,以獲得登上上層結構的機會。也因為對漢字太熟悉,當地人根據當地特點發明了「字楠」。
然而,最終越南廢除了漢字,法國傳教士為越南創造了一種越南語。實際上,它是一種由拉丁文字構成的語言,與越南本土沒有文化聯繫。後來,在法國殖民時期,越南實行了這種語言。即使在獨立後,越南也不想重拾漢字,而是將其作為國語保留至今。
其實韓國也差不多。韓國古代是中國的藩屬國,歷朝歷代都深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因此,漢字也成為韓國古代的官方書面語。但古文字太難學,大多數韓國人都學不會。為了讓國民懂得交流,韓國世宗大王提出訓練國民糾正發音,發展成今天的韓語。上世紀下半葉,韓國開始廢除漢字,推行韓語。到現在,韓國的年輕一代已經不太熟悉漢字了。
不過,雖然兩國都廢除了漢字,但漢字的影響力現在已經得到了解放。現在,很多越南和韓國人對當時廢除漢字有異議。究其原因,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漢語的影響力逐漸在世界範圍內傳播開來。目前,世界上已經形成了一股看得見的「漢語熱」。許多歐洲國家的人都在學習漢字,比如英國和美國。如今,漢字輔導是最受孩子歡迎的訓練輔導。西班牙,義大利等國的小學已納入漢語教學課程,俄羅斯,愛爾蘭則將漢字納入國家考試體系。這些都是「漢語熱」在全國範圍內的表現。
所以,很多人開始抱怨全世界都在學中文。如果當初沒有取消,他們現在已經可以很好地掌握中文了。其實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影響力。中國與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經濟往來,特別是越南和韓國。因此,學好中文可以更好地獲得訂單和合作。不得不說,曾經漢語被認為是落後的象徵,而現在漢語卻成了發展的代表,這無疑反映了我們今天的實力。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這裡了,記住我們是《鄰居家的小姑娘》,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下期再會。
一個人旅行,不理會繁雜的瑣事,自由自在地,去體驗一個城市,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