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西南方,有一個南北走向、版圖狹長的國家——越南。越南全稱是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於1945年由胡志明領導越南人民建立。在古代,越南和中國的淵源頗深,不僅北方長期作為中原王朝版圖的一部分,建立的政權也長期奉中原王朝為宗主國並稱臣納貢。在文化和制度方面,古代越南也在多個方面效仿中原王朝,無論是服飾還是儒家思想以及漢字漢語。
胡志明本人也受中華文化影響很深,不僅能夠流利地用漢語交流,還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但為何他建立越南之後,卻要下令禁止使用漢語漢字呢?首先是法國殖民統治者導致的漢文化斷代。在新航路開闢之後,西歐國家先後走上了殖民掠奪的道路,法蘭西便是其中之一。大清帝國被列強們壓迫得自身難保,也就無暇顧及藩屬國越南了。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後,清政府被迫與法國籤訂《中法新約》,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
法國開始在越南進行殖民統治後,自然要按照他們的利益訴求,讓越南人學習法語。如此一來,在越南使用了上千年的漢語,便出現了斷代。爺爺說流利的漢語、爸爸說流利的法語和一點點漢語,兒子說什麼呢?通過法國人的幹預,越南人人說漢語的情況就發生了改變。而漢語和漢字作為漢民族沿用了幾千年的文字,它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底蘊,使它變得很難學習。眾所周知,漢字是獨立的象形文字,每個字都有獨特的意思。
優秀的技能總是很難學習,學習漢字對不是以漢語為母語的民族來說,自然很傷腦筋。建立新的國家之後,漢語和漢字給了胡志明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廢除,後代就可能看不懂用漢字記載的歷史;如果繼續使用,飽受戰火的國民素質也無法再很好的學習和使用。經過歷史和現實的考量,胡志明選擇了前者——在越南廢除漢語漢字。首先來說說對於歷史的考量。
前文有說到,中越兩國在歷史上淵源頗深,中國長期作為越南的宗主國而存在。在中國人看來,這是祖國輝煌的一個象徵。但是在越南人眼中,這是自己被「殖民統治」的標誌。而古代越南小國寡民,也並沒有許多值得讓後世銘記的輝煌成就。所以這段歷史,看不看得懂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因為越南和中國的實力差距懸殊,所以胡志明建國後,雖然和中國同為社會主義陣營,但依舊時刻對中國保持警惕:「上一次,他們來了一千年才肯走,這次不能再這樣了。」
胡志明能夠帶領越南人民實現國家和民族獨立,自然是功不可沒的,同時也可以看出他的個人能力之強。胡志明的地位決定了他必須依據現實情況,來決定國家的各個戰略。越南一直希望聯合寮國和柬埔寨,建立一個印度支那聯邦的夢想。這一點符合越南的利益訴求,卻並不符合中國的,所以我國對此是持反對態度的。在二戰期間,同盟國將印度支那和泰國都劃入了中國戰區,並將北緯16度以北的受降權交給了中國政府。
越南的高層對此既不安又束手無策,所以對中國的好感也就一路下降了。為了排擠中國軍隊,越南甚至不惜和曾經殖民掠奪他們的法國合作,並表示:「我寧肯多聞五年法國人的屎,也不願餘生天天吃中國人的屎。」事實上,兩國在歷史上曾多次爆發過戰爭,明成祖永樂年間就有過一次。從古至今,越南對自己北方的這個強大的鄰居的軍事實力心知肚明。畢竟在全世界都不可一世的美國軍隊,都在朝鮮半島上輸給了裝備遠遠落後的中國軍隊。
所以胡志明對中國是又愛又恨、又喜又怕,綜合考量之後,他會廢除漢語漢字、與中國劃清界限也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