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影響力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根脈,長久以來都承載著溝通和紀實的作用,因此國家才能發展處文化,並且富有民族凝聚力。所以保護母語文化是每個國家都在做的事情,即便目前很多國家都在實行英語教育,也同樣對其有一定的改變,富有自己的文化獨特性。而對於我們的文字漢語漢字,我們同樣也是如此。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根據考古歷史的發展,中國漢字約有著6000年左右的歷史,現存最早的漢字就是公元前1300年的殷商甲骨文,雖然就開始了漢字的演變過程,包括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都是漢字在不同時期的面貌,最終發展成了如今的簡體字,就是漢字在大陸的演變過程。而到了現在,漢字還是世界是最多人使用的語言,聯合國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就能清楚漢字的影響力有多大。
而在古代,其實漢字的影響力更大,原因就是因為當時中國古代王朝的發達,所以很多現代國家的最早語言也同樣盛行漢字,就比如日本,韓國,越南和東南亞部分國家,他們在古代就是使用漢字,目前挖掘出來的史書也都是由漢字書寫,而這也就是形成了我們說的東亞文化圈,就是以漢字作為主體的東亞文化。
只不過到了現在不少國家已經不再使用漢字了,就比如越南和韓國,一個推行拉丁文字母的越南語,一個普及訓民正音的韓文,當地的年輕人多數都不認識漢字,也不懂得漢字文化。並且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寫春聯,也對風俗沒有認同感。
如今漢字越來越流行,為何越南和韓國要廢除漢字?
但放在現在,中國的經濟越來越發達, 也讓漢字的影響力跟著越來越大,目前歐洲國家很多學校都推出了中文專業,用來教導學生培養學習中文的樂趣,也有中文培訓班在全球各地流行。其中也包括了越南人和韓國人,他們都在學習漢字,爭取和中國人做生意,為何韓國和越南當初要廢止漢字呢?其實問題或許和我們有關。
漢字以前被視為「落後根源」,中國也曾差點廢除漢字
廢除漢字的根本原因是為了培養民族文化自信心,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如果放到以前來看,其實也不難理解為何越南和韓國會廢除漢字文化,因為那時候漢字被視為「落後」象徵,就是中國也差點廢除過漢字。
時間如果倒退到清朝末代,那時候的漢字影響力還很大,但隨著殖民者的到來,隨著列強入侵,落後挨打的現實讓那個時候的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失去了信心,所以從那時候就有文人學者開始追求全面西化,就是為了進步。
這一點尤其在建國後得到體現,也真巧是越南和韓國廢止漢字的中間時期。那時候漢字的書寫困難和繁瑣被視為中國貧窮落後的根源,原因就是因為文盲率太高了,多數民眾都不懂得如何寫漢字,自然教育得不到普及,難以進步。所以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漢字拉丁文化,字母化的聲音。
如今中國的漢字能夠得到保留確實該得到慶幸,因為在切音字運動,世界語運動,國語羅馬字運動和拉丁化新文字運動下,漢字差點就變成了拉丁字母,如同越南語現在的模樣,它的根基來自俄文的字母。
漢字最終被保留
好在的是後來中國確實吸收了西方的一些文字文化,但並非完全廢止,而是推出了羅馬字母基礎的拼音,並且後續實行了漢字簡化和推廣共同語的三大文字改革任務,才進行了掃盲任務,才保留了漢字,畢竟在拼音的幫助下,學習漢字已經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自然沒有人願意廢除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而是幫助它更好地傳承下去,成為中國文明和中華民族的文化載體和精神寄託。
因此如果你回過頭來看,越南和韓國廢止漢字也有一定的原因,落後挨打就是最直觀的體現,好在的是最終中國堅持了下來,沒有形成文化斷層,不知道你如何評價這件事呢?歡迎留言評論。
行者無疆,大道無垠,路在腳下,夢在遠方。歡迎品鑑【山河獵人】為你帶來的奇聞異事,該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圖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有錯誤,歡迎更正
更多旅遊資訊請關注我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下你的看法,點讚或者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