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芬蘭的故事,要從200多年前說起……

2020-12-11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4月5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時隔22年再次對芬蘭進行國事訪問,中國人在芬蘭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世紀。

「聖誕老人」和「精靈」裡塔·馬蒂拉在閱讀中國小朋友寄來的信件。(圖片來自人民日報 管克江/攝)

  芬蘭北部的羅瓦涅米市位於北極圈上,是公認的聖誕老人的故鄉。雖然聖誕已過,這裡的「聖誕老人」卻依舊忙碌。近年來,利用假期來這裡旅遊的中國遊客特別多,為了迎接這些遠方來客,聖誕老人們紛紛加起了班,有時一天要接待數千名來訪者。

  繁忙的聖誕老人故鄉,其實只是近年來中芬關係迅速發展的一個小小縮影。

  早在19世紀,芬蘭就已有華人

  芬蘭於1950年10月28日與新中國不經談判即正式建交,是第一批承認並與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國家;而中芬間的故事其實可以從更早的時候談起。

  第一個踏上芬蘭國土的中國人究竟是誰,現在已經很難考證。但從歷史學家馬丁·安德森(Martin Andersson)等人撰寫的史書中,我們能夠了解到,早在19世紀這裡就有華人的身影了。

  當時的芬蘭還未正式宣布獨立,是沙皇俄國的一個大公國。為把芬蘭打造成拱衛沙皇俄國的一道海上屏障——特別是當時首都彼得堡的屏障,俄國從中國招募了大批的勞工(也有說法是戰俘)。正是這批被送到赫爾辛基的中國人,參與建設了赫爾辛基自建市以來的最大工程,包括城市工程和軍事設施,奠定了赫爾辛基現在的發展基礎。

在芬華人數量變化趨勢。(圖片來自華輿 設計/楊帥)

  關於最早移民芬蘭的華人究竟來自哪裡,《亞洲周刊》曾報導,他們多半來自香港、馬來西亞、越南等地。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在芬華人數量並沒有顯著提高。芬蘭統計局數據顯示,2000年以前,在芬華人數量微乎其微(1990年時僅有312人),直到近些年才出現明顯的增長趨勢。

  2010年,在芬華人數量增長到5559人,2015年這一數字進一步上升至8042人,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也在近幾年逐漸增加。現如今,搭乘從北京飛往赫爾辛基直航客機,僅需8個多小時就能抵達這個「千湖之國」。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的到來,中國的生活方式也在芬蘭落地生根。

  如今,即便是遙居北緯66度32分的北極村——羅瓦涅米,都能聞到中餐香。一對來自中國湖北省的兄妹在那裡開設了「海龍」、「祥龍」兩家頗具規模的中餐館。

2016年12月,支付寶登陸位於北極圈內的芬蘭聖誕老人村。(圖片來自中國日報網)

  2016年,中國最大的第三方電子支付服務提供商支付寶也來到了芬蘭,並與芬蘭本土行動支付公司 ePassi合作,在芬蘭首次啟用行動支付解決方案。

  他鄉也是故鄉

  正在有越來越多的華人來到芬蘭定居,努力融入當地生活,他們也成為了聯繫中芬兩國的紐帶。張彤茹(Canal Cheong Jagerroos)與陳燕妮(Jenni Chen)就是其中之二。

  2017年3月30日至4月29日,位於北京798藝術區的「在3畫廊」舉辦了一場來自芬蘭的華裔畫家個展——張彤茹在北京駐留創作了三張大尺幅繪畫和一件現成品裝置,再加上此前她在赫爾辛基的工作室創作的若干小尺幅繪畫作品,正在這裡展出。

  出生於澳門一個深受中國傳統藝術薰陶的家庭,張彤茹在過去的25年中去過許多城市和國家,比如香港、上海、法國、瑞士、義大利以及非洲的塞內加爾。如今,她與丈夫,還有兩個孩子定居在芬蘭。與她的多元文化背景相似,在她的作品中,中國圖示與西方元素被緊密地結合起來。

  與藝術家張彤茹不同,1989年出生的中國姑娘陳燕妮致力於在芬蘭政壇開創出一片廣闊天地。

  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創業者、芬蘭移民二代的她,正在參選2017年萬塔市的地方議會選舉,爭取進入芬蘭政壇為有共同觀點的人發聲。這座位於芬蘭南部的城市,人口約21萬餘人,是芬蘭人口第四多的城市,芬蘭最大的機場——赫爾辛基萬塔機場也坐落於此。

  陳燕妮的父親1990年作為廚師被招聘到芬蘭,4年後她和母親移民至此。在競選宣言中,她這樣寫道:由於我的多元化的文化背景,我相信自己能為芬蘭社會帶來新鮮的,有創意的觀點決策。

  正是因為有張彤茹與陳燕妮這樣努力將中國與芬蘭聯繫在一起的華人,近年來中芬兩國的文化交流也愈發緊密起來。

赫爾辛基為2017年春節廟會設計的開通形象。(圖片來自赫爾辛基中國春節廟會官網)

  今年是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連續第11年舉行春節廟會,在市中心的 Keskuskatu 步行街,你能看到精彩的舞龍舞獅,各種各樣的芬蘭和中國藝人的表演,也可以逛逛廟會,品嘗中國美食。

  對於中芬之間出現的種種積極變化,在芬蘭知名的中國書畫家李新生也感受頗深。移居海外多年的他擁有中、英、芬三國語言教學的能力,自2014年春季受聘赫爾辛基大學孔子學院以來,他的書法和繪畫課從來都是「爆滿」的狀態。

  說到這裡,華人與芬蘭的故事其實還沒講完。這不,中國國家主席時隔22年再次對這個遙居極北的國度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此行會給中芬關係帶來哪些助益,又將為華人赴芬提供什麼機遇?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來源:華輿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當我們說起教育時——《他鄉的童年-芬蘭篇》
    看芬蘭篇的時候,彈幕評論幾乎一邊倒,點讚芬蘭的教育觀念,吐槽中國式教育的嚴苛、死板、扼殺兒童的天分,似乎沒讓發這些話的人混出ta想混到的地位全部都「歸功」於中國的教育。芬蘭的教育中沒有競爭,講求公平,重在啟發,芬蘭的教育者一直努力給他們未來的花朵創造一種開放又較為個性化的環境和教育方式。
  • 瑞典的鄰居芬蘭人,竟然是中國人的表親
    高社會福利支撐下的悠閒慢生活,獨特的北極光景色,這些都是吸引中國人前進旅遊的因素。然而最近的「瑞典事件」讓人們在旅遊出行時不禁會考慮更多,與該事件中瑞典人蠻橫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另一個北歐國家-芬蘭。芬蘭國家旅遊局昨天下午發了一條微博,寫道:芬蘭人貌似內向、不善於社交,其實給到的援助卻是如此暖心。
  • 芬蘭、德國、義大利、俄羅斯,全球疫情下海外中國人的生存狀態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經向全球蔓延,在海外的中國人日常是什麼樣的?凹凸鏡小編採訪了在海外的華人朋友。他們之中有的人在芬蘭開一家亞洲超市,有的人在俄羅斯留學,接下來從下面這些文字之中,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此刻是什麼樣的狀態。
  • 為何說芬蘭人和中國人,在元古時代,曾經是同堂兄弟
    人們隨意找出一張芬蘭小姑娘的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出,眉宇之間確實跟中國人非常相似,只有芬蘭人是黃頭髮黃眼睛,而中國人是黑眼睛黑眼睛,假如他們把她的頭髮染成黑色,那就難分辨真假了。怎麼跟中國千裡之外的芬蘭,會跟中國人扯上了關係,芬蘭人跟中國人之間是否,真有某種因素聯繫呢?
  • 港報:芬蘭吸引中國人體驗「真正的」聖誕老人
    港報:芬蘭吸引中國人體驗「真正的」聖誕老人 在芬蘭擁有聖誕老人名字營銷權的該公司首先把目光投向了中國。  據《南華早報》網站12月24日報導,聖誕老人授權公司和芬蘭旅遊當局認為,聖誕老人品牌能夠創造數百萬歐元的產業,包括電子遊戲、國際活動、主題公園和商品推銷。  事實上,每逢聖誕節都有數千名遊客蜂擁至芬蘭最北邊的北極城市羅瓦涅米,追求「真正的」聖誕老人體驗。
  • 換個思路,不如就從芬蘭開始說起
    -芬蘭設計師Alvar Aalto 家居設計作品-不過意外的,有這樣一個品牌,既不能歸為北歐的冷淡、也不怎麼崇尚簡約,卻一路走來成為一個符號,提及芬蘭便不能避開。要挖它的歷史,從1960年代說起會比較有記憶點,這要得益於當時的美國總統候選人J.F.甘迺迪夫人Jacqueline Kennedy(可謂是當時的時尚ICON)一口氣便買下了7條Marimekko的裙子,
  • 黑暗寒冷的芬蘭為何全球第一幸福?他們的法寶中國人也有
    三、SISU的幸福密碼中國人早已破譯無所不在SISU,帶領芬蘭人走上幸福之路,這個神秘的單詞,好像一個被保守了很久的秘密。其實SISU包含的幸福密碼,中國人早已破譯。所謂SISU催生「第二次呼吸」的內在力量,就是我們中國所提倡的在絕境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發展。
  • 為什麼中國人在芬蘭旅遊,會覺得不自在?看完就明白了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地球上,有著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個國家都會有著自己的特色,由於國家之間的差異,大家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想走出國門看看這些國家,例如有浪漫的法國,悠閒的荷蘭,傳統色彩濃鬱的泰國等等,而今天要講的這個國家,卻是另一番景象。
  • 芬蘭教育的這三大悖論,絕大多數中國人很難理解(深度好文)
    卻發現芬蘭的教育有三大悖論,衝擊了不少其他國家的教育研究者的觀念,與其是中國的教育者們。芬蘭教育的三個悖論,實際也是芬蘭教育的三個特色。絕大多數中國的教育者和學生如果從自己本國的教育和學習經驗出發的話,是很難理解芬蘭教育的這三個特色的。那麼,芬蘭教育有哪三個中國人很難理解的悖論呢?
  • 海外生活:華人在芬蘭的過客歲月
    芬蘭對外來移民嚴格控制,華人僅3000多,一半是留學生,其餘多從事科技業或經營中餐館。由於生活單調,大部分華人只將芬蘭當作人生的驛站。  芬蘭的中國人不多,可是中菜館卻不少。近兩年,芬蘭的中國餐館更如雨後春筍,首都赫爾辛基每條大街都有掛著燈籠的中式餐廳。
  • 英媒:中國人為何爭做「精神上的芬蘭人」?
    中國日報網8月7日電 芬蘭,距離中國約8000公裡,坐飛機要9個小時,雖然相隔千山萬水,一本芬蘭漫畫卻開始在中國走紅,由此甚至還誕生了一個新詞「精芬」。為何這本漫畫能引起中國讀者的共鳴?據英國《衛報》5日報導,在人口多達14億的中國,隱私是種奢侈品。
  • 持租租車國際駕照翻譯認證件可在芬蘭自駕
    芬蘭交通與信息部在多外宣稱,建交國所持駕照的文字部分需附上芬蘭語、瑞典語、挪威語、丹麥語、英語、德語或法語的翻譯件。1月26日 中國駐芬蘭使館發布芬蘭自駕安全提醒以往,中國人辦理駕照翻譯件,必須拿著本人中國駕照原件、中國居民身份證原件、戶口本原件及以上三件的複印件前往所在城市的公證機構辦理駕照英文翻譯公證,通常翻譯費用大概在200元左右,辦理時長約幾個工作日。
  • 去芬蘭留學要花多少錢?芬蘭留學費用大盤點!
    芬蘭大學的學費只適用於國際學生,即來自歐盟、歐洲經濟區或瑞士以外國家的學生。學費適用於修讀學士或碩士課程的全日制學生;但是博士課程通常是免費的。並不是所有的國際學生都必須支付學費。來自其他國家的交換生在芬蘭不交學費(不過他們可能仍然要在原籍國交學費)。對於那些在某些條件下已經在芬蘭的人,也有一些例外;如果你已經有了永久或定期居留證,或是歐盟藍卡,你就可能免收費用。
  • 芬蘭有個「中國村」
    □文/荊其柱  在芬蘭,我的朋友勞瑞帶我出遊,路上,我們不停地談著芬蘭與中國的往事與今天的故事。勞瑞是個熟悉中國的芬蘭人,因為對中國有極大興趣。他曾經到南開大學進修了二年中文。南開大學是周恩來的母校,因此他常自稱是周恩來的校友。
  • 芬蘭美女到中國旅遊,問出難題:中國人說的「臥槽」是什麼意思?
    而現在,中國則是歐美國家的人民比較陌生的一個地方,很多中國人也是願意走出去跟國外的人友好交流,讓她們領略中國文化。一位來自芬蘭的美女則反過來,因為自己對中國文化的喜愛,而自學中文來到了中國旅遊觀光,想要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然後回去讓更多的芬蘭人了解中國。但是,這位芬蘭美女了解中國文化的路途比較的坎坷,才到第一步,就把她卡住了。
  • 200年前,中國人並不是黃種人,那以前是什麼膚色?
    文/格子道歷史在劉德華一首家喻戶曉的《中國人》中,有這樣一段歌詞,「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黃色的臉,黑色的眼,不變是笑容」。按照現在被公眾所認可的說法,皮膚泛黃的中國人似乎按照人種劃分屬於黃種人。其實,如果是在200年前,中國人並不是黃種人。那麼,為何現在會有這種廣為流傳的說法認為中國人是黃種人呢?以前的中國人是什麼膚色,會跟今天的我們有很大的差異嗎?
  • 國已經淘汰的產品在芬蘭走紅,當地人疑惑?為什麼中國人不用?
    它不僅可以交流文化,還可以親自體會到不同的感受,比起有空餘的時間,就窩在家裡來得要充實快樂一些。在遊歷完國內的風景名勝後,可以去其他國家感受一些異國風情。同時,通過旅遊了解各國的文化,但是卻意外發現,在中國已經淘汰的產品卻芬蘭走紅,當地人疑惑,為什麼中國人不用了?
  • 會中國話,父親是中國人,年僅19歲,在芬蘭踢球
    今天,來自華裔球員專家Jallo_Tang的最新消息:目前效力於芬蘭以及聯賽的華裔球員熊安泰對媒體表示願意為中國國足效力。2000年5月出生的熊安泰目前年僅19歲,曾經多次入選芬蘭國家青年集訓隊,但由於各種原因目前還沒有代表芬蘭在正式比賽中亮相,他符合血統歸化的一切條件,只要辦理手續即可代表中國出戰,因為他的父親是中國人。
  • 在芬蘭邂逅姆明
    如今,姆明一族已經成為芬蘭文化認同的組成部分,代代相傳。芬蘭航空公司(Finnair)請姆明做家庭親子旅行產品和服務的代言人。全世界唯一的姆明博物館設在坦佩雷(Tampere)。甜蜜的姆明咖啡屋在芬蘭全國遍地開花,而芬蘭著名的瓷器品牌阿拉比亞(Arabia)出品的姆明馬克杯,在芬蘭幾乎是家家必備的。
  • 留學芬蘭不完全攻略
    留學芬蘭  芬蘭共有20所國立大學,其中綜合性10所,理工類3所,商貿類3所,藝術類4所。另外芬蘭還有29所高等專科學院。芬蘭許多學校都設有英文授課的專業,這更進一步促進了其文憑國際化程度。而且芬蘭是世界著名的高福利國家,從小學到大學,從本國人到外國人都可享受免費的教育以及醫療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