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死後,朱元璋是如何處理他的妻兒?陳友諒還有後人嗎?

2020-12-20 敏敏的歷史枕邊書

元朝末年,統治腐敗,使得貧苦階級的百姓,紛紛揭竿起義,也就此造就了眾多的起義軍團。在經過一場殘酷的亂戰之後,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脫穎而出。不過在長江以南,還是陳友諒的實力最強,是朱元璋起義軍在長江以南地區最大的敵人。

公元1360年,隨著陳友諒進攻太平,直接威脅到應天地區。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的戰爭,正式拉開序幕。歷經三年的大戰後,朱元璋最終取勝,奠定了統一江南的基礎。而陳友諒在此戰中,最終被亂箭射死,成了朱元璋開創大明帝國的踏腳石。

那麼在陳友諒去世後,朱元璋是怎麼樣處置陳友諒的妻子和兒女呢?

陳友諒出生在沔陽,一個普通的漁民之家,原本陳友諒是不姓陳的,而是姓謝,只是因為祖父早年入贅到陳家,才改姓陳。

陳友諒的家中一共有五個孩子,陳友諒排在第三,陳友諒從小在武藝方面展現出了他過人的天賦,這種過人的天賦,對於他的未來,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很快陳友諒就迎來了他的機會,起義軍首領徐壽輝派遣手下的將軍倪文俊,去收復沔陽,陳友諒也是在這時候,選擇加入了起義軍中,成為了將倪文俊的手下。

陳友諒在加入起義軍之初,被倪文俊封為簿書掾,後來因為在陳友諒獲得的戰功頗多,被封為元帥,在陳友諒被封為元帥的不久後,起義軍首領徐壽輝在蘄水縣正式稱帝,國號天完,史稱天完政權。

徐壽輝剛坐上皇位之初,提出了摧富益貧的口號,因此得到了很多貧苦農民的支持,使得徐壽輝的起義軍,很快發展到了幾十萬人,到了後來甚至發展到了百萬人。

不過後來作為皇帝的徐壽輝卻一直受大將軍倪文俊的控制,之後倪文俊甚至企圖要殺掉皇帝徐壽輝,不過倪文俊最終沒有成功。倪文俊的企圖被陳友諒所識破,倪文俊最終被部下陳友諒殺死。

在倪文俊死後,朝政就牢牢的掌握在了陳友諒的手中,並且吞併了倪文俊的舊部,在倪文俊死後的第二年,陳友諒派遣部將假裝去皇帝徐壽輝面前奏報事情,陳友諒這邊則趁機安排壯士用鐵器,擊碎皇帝徐壽輝的腦袋,徐壽輝也因此而死。

在皇帝徐壽輝去世後,陳友諒稱帝,改國號為漢,在陳友諒稱帝的一年後,朱元璋親自率軍前來討伐陳友諒,陳友諒與朱元璋的第一次交戰,以陳友諒的失敗而告終,陳友諒在首戰失敗後,帶著妻子和兒子逃往武昌。

在陳友諒逃往武昌後,朱元璋趁機攻下了江州和安慶等地,陳友諒眼見著自己統御的疆土,日益的減少,心裡自然又氣又急,於是命人製造了數百艘高大的樓船,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之後的海戰中取得勝利。

之後陳友諒親自率領六十萬大軍與朱元璋所率領的軍隊,在鄱陽湖交戰,陳友諒在這一戰中,因為親自指揮作戰,被朱元璋軍隊射來的流箭射死,當場死亡,陳友諒死後,軍隊中因為了主心骨,因此很快就土崩瓦解了,陳友諒的兒子陳善,在此戰中被俘。

關於朱元璋怎麼處置陳善,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不過陳友諒的次子陳理,則在史書上有所記載。,陳理之後降了明朝,並且還在後來被明太祖朱元璋封為歸德候。明朝開國後,陳理被送到了朝鮮,在當地開枝散葉,直到今天,韓國還有很多陳理的後人。

而陳友諒的四個妻子,楊苕華和婁玉貞,還有陶氏和闍氏在史書上也都沒有交待,在陳友諒死後,朱元璋處置的情況,因此不從得知,陳友諒這四位妻子的真實情況。

相關焦點

  • 陳友諒中箭身亡後,他兒子陳理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怎麼對待他?
    陳理(1351年-1408年),湖廣省黃州府蘄水縣(今湖北省浠水縣)人,原籍湖廣省承天府沔陽州(今湖北省仙桃市),元朝末年大漢皇帝陳友諒的次子。
  • 陳友諒墓地隨想
    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爭霸到最後,朱元璋立大明,陳友諒立大漢。一山不能容二虎。決戰時期,陳友諒輸給朱元璋,隨後有了我們兩百多年大明王朝的統治。真乃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大致知道墳墓的方位後出發了,到了那一片,怕走彎路,問一老者:您知道陳友諒的墳墓嗎?老者牽著小犬,騰出手來一指,說就在那兒。順便加了一句:你認得陳友諒?我不好回答,只笑,心裡想:我當然不認得,只是知道有這個人。
  • 潭王朱梓:究竟是明太祖朱元璋親兒子?還是梟雄陳友諒的遺腹子?
    皇帝朱元璋派來的使臣正在王府門外等著潭王殿下啟程回京,突然一團濃濃的黑煙從承運殿頂上升起。龐大的王府內隨即響起哭喊聲,腳步聲,令使臣震驚的是王府的主人,皇帝陛下的第八子潭王朱梓和他的王妃于氏一起在大火之中灰飛煙滅。使臣彷佛已經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潭王和王妃一起自焚,自己回京之後如何向朱元璋交代?
  • 陳友諒的樓船戰艦
    》,正如他所說「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的很好看」。我確實被吸引了,感覺書中任何一處作為起點都可以饒有興趣的看下去,欣喜之餘發現,當年明月在講故事的同時,也講了許多有關力學和有關學習方法的事,一想這不正是力學酒吧的宗旨嗎?就有了嘗試寫寫的衝動,但是一動筆就感覺到了難,本著自我娛樂的精神,敬請大家的批評指正! 一直都以為元末統治暴虐,各地義軍紛紛揭竿而起,大家同仇敵愾一起推翻暴元統治。
  • 陳友諒60萬大軍,為何會敗給20萬軍隊的朱元璋,大意失天下!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倚天屠龍記》可以說是金庸武俠中翻拍最多的一部武俠,正因為如此,陳友諒的翻拍形象是一部接著一部的呈現在觀眾的視野裡,想要不討厭他都有點困難。
  • 有人說因為朱元璋反元起義,我說是陳友諒!
    這其中就包括朱元璋,朱元璋投靠郭子興之後,由於屢立戰功,逐漸從一介平民變成一個統帥,最後稱帝為王,建立國號為大明,之後就開啟了他的北伐元朝之路。他之所以能夠北伐成功,當時趕上天下正興起農民起義,反對元朝的統治。那些不能忍受被元朝壓迫的各路好漢,紛紛響應朱元璋的號召。
  • 徐壽輝的四大金剛,陳友諒幹掉兩個,剩下一個歸隱一個投靠朱元璋
    徐壽輝曾是元末一位擁兵百餘萬,縱橫馳騁大江南北的農民起義軍首領,他建立了天完政權,定都漢陽(今湖北武漢漢陽區),年號太平,最後卻被部將陳友諒殺死於採石。徐壽輝手下據說有四大金剛,這四大金剛分別是太師鄒普勝、元帥倪文俊、將軍趙普勝、傅友德。
  • 陳友諒戰敗,兩個兒子被俘,其中一個吃辣白菜,如今子孫遍布韓國
    陳友諒戰敗後,他的兩個兒子被朱元璋俘虜。作為心狠手辣的朱元璋,他將會怎麼處置陳友諒的兩個兒子的呢?萬萬沒有想到,朱元璋會這樣處置陳友諒的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被流放朝鮮,天天吃辣白菜,如今子孫卻遍布韓國各地。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 陳友諒故鄉屬地考
    雖然,八百餘年前鄱陽湖上永載史冊的驚濤駭浪,慫恿起陳友諒與朱元璋兩雄爭霸,立鼎蒼穹,在存王敗寇間的決鬥中,上蒼詭異地將艦艢硝火中夾帶的奪命流矢,戲劇性地賜給了窮途敗北,亡命殘喘的朱元璋,讓叱吒風雲,壯志未酬的一代梟雄陳友諒的座艦九江口擱淺,最終功虧一簣,戰火中殞命,促成大明洪武王朝二三百年的宏圖基業。
  • 明朝故事之名人篇:一代梟雄陳友諒
    陳友諒雕像上文說過,朱元璋真正強大的對手並不多,除了張士誠,另一個就是陳友諒。陳友諒和張士誠不同,這個人非常陰狠,用現在一句話說就是為了達到目的,他可以六親不認,想想都可怕。其實當初朱元璋在應天的時候,張士誠和陳友諒都是他認為需要除掉的對手,本來他也打算進攻陳友諒先,但奈何張士誠一直主動向他挑戰。朱元璋沒辦法只得先和張士誠過過招。所以在擊退張士誠的進攻,順道搶了他的常州,寧國等地後就撤軍回來對付陳友諒了,可見朱元璋把陳友諒當成了真正的強大對手。
  • 梟雄陳友諒,墓小不悽涼
    再讀《明朝那些事兒》,對陳友諒也是否定態度——「陳友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用八個字可以形容他,心黑手狠,膽大妄為,從他後來的行為看,確實沒有什麼是他不敢幹的,別人把義氣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卻把義氣當成狗屎」。成王敗寇,後世評說陳友諒,不乏罵名和汙水。但也不能抹煞他的功業,抗元義軍最強的一支,比朱元璋更接近一統天下。
  • 這個小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陳友諒
    至正十九年(1359年),陳友諒誅殺趙普勝,挾持徐壽輝遷都江州(今屬江西九江),自稱漢王。至正二十年殺害徐壽輝,自稱皇帝,建立漢國,改元大義。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親率六十萬水軍攻打朱元璋,大敗於鄱陽湖,突圍時被流箭射中身亡,時年四十四歲。
  • 消滅陳友諒後,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稱吳王,設立百官,設置中書省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 )八月二十六,陳友諒在鄱陽湖身中流矢而死。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 )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被群臣勸進為吳王。朱元璋稱王前,曾在浙東、江西設立江南行中書省下屬的地方機構。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 )十二月,朱元璋在婺州設立中書分省,又稱為浙東行省。元至正二十一(元1361年)正月,朱元璋被小明王封為吳國公。
  • 歷史上真實的陳友諒:並非陰險狡詐,只是太傻太天真
    也正是他的這些性格弱點,讓他在與朱元璋的爭鬥中敗下陣來,最終身死國滅。人人都有弱點,無所謂什麼天真之說。但陳友諒不同,他的目標是要一統天下。因此,從政治和軍事的角度上看,他的某些弱點是致命的,是極不成熟的,甚至可以說是幼稚和天真的。
  • 朱元璋軍中的奇人異士,除劉伯溫外,還有一位道人,一位仙人
    實際上,除了劉伯溫外,朱元璋軍中還有一位道人——鐵冠子,一位仙人——周顛,這兩位異人在朱元璋統一天下的戰爭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鐵冠子是一位道人,原名叫張中,江西臨川人氏,他少年時參加科舉考試落第後,遂放浪形骸,縱情於山水之間。
  • 項羽,王世充,陳友諒,凱申公誰輸的比較冤?
    ,但是在公元621年他被李世民擊敗,被殺。所以他和西楚霸王項羽一般輸的也是比較冤。 陳友諒,湖北沔陽人,元末年間三大梟雄之一,率兵打仗英勇過人,1359年自立漢王,次年稱帝,統轄中國南方大部分土地,在鄱陽湖大戰中,陳友諒勇猛作戰,中流箭而亡,年僅四十四歲,這個是比較可惜的
  • 將軍冒死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為報恩,在抄家時給他留了個孫子
    將軍冒死替朱元璋擋9箭,朱元璋為報恩,在抄家時給他留了個孫子 從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投奔了農民領袖郭子興起,到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朱元璋徵伐了16年,歷經險惡,其中也遇過貴人相助,在鄱陽湖之戰中還有名大將曾替朱元璋擋了9箭,這才留著條命,建立起了大明朝。
  • 大明最後一位皇帝是朱元璋,不是朱由檢,真的會亡國嗎?
    2:崇禎外部有強敵皇太極,他文韜武略,打不贏還要厚著臉皮打早在萬曆朝開始東北女真就已經崛起,不斷蠶食明朝在東北的領土。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承汗位。他在軍事才能方面可能不及努爾哈赤,論到玩政治心機他可是一流的。根據明史記載,崇禎皇帝更是中了他的反間計誤會了袁崇煥,導致了一代名將被凌遲處死的悲慘結局。薩爾滸之戰明軍就已經領教到八旗鐵騎的厲害,被打的幾乎全軍覆沒。
  • 他預言朱元璋損失慘重,被扔到江中卻沒有死,後來朱元璋寫文紀念
    而鐵冠子的態度與劉伯溫樣,堅決支持對陳友諒作戰,他在此前言之鑿鑿地向朱元璋打保票,此次出徵「只需五十日的時間便會大獲全勝」。當乘載部隊的船隻來到小孤山之前,因無風,不能前進。根據《明史》記載,鐵冠子在全軍將土眾目睽睽之下以玄妙的「洞玄之法」祭天,奇蹟果然出現,從遠方刮來了綿綿不盡的長風,一直把船隊送到了鄱陽湖。
  • 他是《倚天屠龍記》明教五散人的原型,被朱元璋扔鍋裡都煮不死
    不久後,南昌被陳友諒佔領,緊接著朱元璋又打跑陳友諒,從陳友諒的手裡接過了南昌。此時,周顛又出現了,他在一次朱元璋出行中攔住了朱元璋的車架,嘴裡還是重複念叨著「告太平」。朱元璋被他念叨的有些煩了,便揚言要把他扔鍋裡煮了。沒想到周顛不覺得害怕,反而說自己不怕水火。這一說,可把朱元璋的小暴脾氣給激怒了,馬上命人拿了一口大鍋,把周顛扔到鍋裡,底下架起柴火就開始烤。等到柴火燒盡,眾人都以為周顛沒命時,竟發現周顛除了冒些汗,一點事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