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時鐘以及時間簡史》
在18世紀,每個地區都有自己風格的服飾,自己風格的房屋,甚至還有自己風格的時鐘。19世紀,民族風格出現了,後來,全球同類產品接踵而至。
區域的時鐘設計直接關係到一個地區的經濟能力和傳統。凡是有金屬加工的地方,例如法國的佛朗什-伯爵(Franche-Comte),都要製造鐵鐘。木製時鐘將在黑森林生產,一個傳統上致力於木工加工的地區。 甚至最初時鐘的外觀設計也要符合當地的風俗習慣。來自北海海岸的掛鍾,帶有寶石鑲嵌的鑄鉛裝飾,與德國南部的彩繪落地鍾截然不同。 在19世紀,在美國出現了新的時鐘設計,根據科技歷史學家格佛裡德·吉迪恩(Sigfried Giedion, 1888-1968)的說法,「有創造力的人沒有參與繪畫藝術」而是「為徹底改變人類在所有領域的活動的偉大革命」做出了貢獻。 一份要交付4000個時鐘機芯的訂單引發了計時工具的工業生產。為了滿足這個需求,在1804年,來自美國康乃狄克洲(Connecticut)的時鐘工匠伊利·特裡(Ely Terry, 1772-1852)開始開發帶有可更換零部件的時鐘機芯。得力於特製的機械設備,這些部件製造的非常精準,不需要精加工就可以進行組裝。這個系統是工業生產的關鍵原則之一。
美國鐘匠伊利·特裡,第一位生產帶可更換零部件的時鐘機芯的製造商。
伊利·特裡的木製機芯的外表並沒有洩露它們的秘密。一旦知道了它們的特別之處,它們的重要性就變得顯而易見。 從1853年起,得力於工業生產,黃銅的價格大幅度下降,從而使製造帶有可更換零部件的金屬時鐘機芯成為可能。齒輪和板材經過衝壓和軋制處理。機芯可以以相應合理的價格進行生產。這些「美國機芯」被用作工業化時鐘生產的典型,甚至在歐洲和亞洲。 美國人甚至在鍾殼外觀上也被證明是富有創新性的。全新的時鐘類型出現了。 落地鍾和台鐘的混合體被稱為架子鍾。一方面,它有四英尺高;然而,另一方面,它是如此的狹窄矮小能夠有足夠的空間放在架子上。儘管時鐘的高度很小,但通過巧妙地安排重錘,對它來說仍然有足夠的空間讓重錘下降。根據它們的運行時間,這些時鐘被稱為「三十小時」時鐘和「八天」時鐘。正面玻璃門的下半部分會用彩繪和裝飾性設計來進行點綴。這些圖案被繪製在玻璃板的背面,從而保護它們免受損壞。
根據伊利·特裡的專利,由賽斯·託馬斯(Seth Thomas)時鐘工廠生產的帶有木製機芯的架子時鐘。
託馬斯頓(康乃狄克州),美國,大約1820年。 大約從1845年開始,發條驅動的時鐘機芯產量提高了。這種機芯可以被裝置在小得多的鐘殼裡,從而產生了另一種成功的型號——「家庭時鐘」。這些迷人的小時鐘是由便宜的夾板和輪廓條製成的。由於產量高,企業可以負擔得起精心設計的外型。家庭時鐘最終在全球範圍內被量產。在黑森林裡,它們被親切地稱為「Kottatschle」。
「Kottatschle」,Hamburg-Ame-rikanische Uhrenfabrik製造
帶有響鬧裝置和發條驅動的家庭時鐘。安索尼婭(Ansonia)時鐘公司,紐約,大約1870年。
自1900年開始,世界各地都可以用很少的錢買到便宜但功能齊全的時鐘。這樣,每個人都必須守時。工作時間日益受到時間控制系統的監測。從那時起,時鐘就主宰著我們的生活。
警衛的控制時鐘,奧地利,19世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