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春曉圖,仇英的繪畫密碼

2020-12-17 環球人物網

《環球人物》記者 王晶晶

 

     人物簡介

仇英(約1494年—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中國明代畫家,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擅畫人物,尤長仕女。與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並稱為「明四家」。

 

不久前,兩岸博物館似乎心有靈犀,不約而同發起了對明代畫家仇英的紀念。

蘇州博物館推出「十洲高會——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展出了國內外31件仇英珍品,內容涵蓋山水、人物、歷史等不同主題。臺北故宮則推出「明四大家(即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特展之仇英作品展」,拿出仇英的30多幅作品參展。其中,便有其傳世名作《漢宮春曉圖》。

「仇英山水、花鳥、人物都畫得好,尤工仕女。《漢宮春曉圖》是個尺幅很大的長卷仕女圖,展開來將近6米,光人物就畫了110多個。在仇英的所有作品中,它的價值無疑是很高的。」研究明清美術史的學者、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付陽華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漆工出身

《漢宮春曉圖》用手卷的形式,描繪出春日清晨時分宮闈之中的日常瑣事: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戲嬰……畫中人物,以后妃、宮娥為主,此外還有皇子、太監、侍衛、畫師等。雖名為「漢宮」,但人們的身上都穿著唐宋風格的服飾,衣著鮮麗,姿態各異。宮殿、園林、家具,則似乎是明代風格。

「《漢宮春曉圖》的創作經過是個謎,大家都想知道,可沒人能拿出讓人信服的說法。」付陽華說。

之所以會留下一個謎,和仇英本人的經歷頗有關係。

「史籍記載,仇英是漆工出身,本人不擅文辭。他的畫上基本沒有什麼詩歌、題跋來記錄作畫過程,他本人也沒有留下任何文章、文集,甚至連墓志銘都沒有。」

從一些畫的年款和零星記載中,學者們拼湊出了仇英的人生經歷:「他本來是太倉人,後移居蘇州,因為有繪畫天賦,受到大畫家周臣的器重,把他收為弟子。」

這位周臣,在付陽華看來,「特別需要被發掘」,因為「明四家」裡不僅仇英是他的弟子,唐伯虎據說也與他有師承關係。「《吳郡丹青志》上說,唐伯虎一旦有什麼創作的想法,就跑到周臣那裡去,受其啟發後,再回去畫畫。相當於是良師益友。此外,拿唐伯虎的一些作品和周臣的作品對比,也能發現非常接近。」

在周臣門下時,仇英便已開始「均衡發展」,周臣畫功好,仇英則「盡得其法」,把老師的技藝全學到手,山水人物、樓臺車馬,包括佛教題材,都獨當一面。

「周臣學的是南宋畫家李唐,仇英早期的作品,也很有李唐風格,高古細膩。此外,因為在蘇州,經常與文徵明等文人往來,出身寒微的仇英也開始畫一些文人畫,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仇英《蓮溪漁隱圖》。」

仇英畫的《蓮溪漁隱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仇英畫名越來越大後,一些收藏名家、畫商對他青睞有加,「比如崑山的周鳳來、蘇州的陳官、嘉興的項元汴,先後把他聘到家裡,他得以看到很多古畫並臨摹。」

據付陽華推斷,《漢宮春曉圖》便是作於這個時期。「史籍記載仇英特別擅長臨摹,『落筆亂真,無慚古人』,還有特別重要的一句話,說他『稍或改軸翻機』,就是臨摹時總會對原作再做些改動。比如他也臨過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結構大體上是按照張擇端母版的景物順序布局,但描繪的卻是明朝中期的蘇州。這幅《漢宮春曉圖》,名為漢宮,裡面的人物、建築風格卻唐宋明皆有,也應該是『改軸翻機』之後的創作。但是,《漢宮春曉圖》的母版究竟是誰所畫,並沒有記載,也沒辦法憑空猜測。所以這幅畫從源頭到何時何地創作,至今都沒有權威說法。」

 

一幅畫值價二百金

歷史跨越千年,《漢宮春曉圖》後來的流傳,也只能從圖上找一些蛛絲馬跡了。

「這幅畫的卷首有一個標記,寫了一個『慮』字,是明代收藏家項元汴藏畫時經常用的,他用千字文來給自己的收藏品編號,慮是其中一種。卷末還有項元汴手書的『值價二百金』。這是確定無疑的。」

仇英曾在項元汴家中待過一段時間,這幅畫是為他畫的,或者在項家畫的?「我覺得都沒有充足的依據。還有種說法是這幅畫曾被明代大奸臣嚴嵩收藏過,後來嚴嵩被抄家,畫進入明內府,大約隆慶時期流傳出來,被項元汴購買,所以它上面會有一個項元汴手書的關於價格的東西。」

仇英所畫的《漢宮春曉圖》(局部),此畫為工筆重彩,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作為富甲一方的畫商,項元汴收藏的唐宋元書畫不止千幅。不過令人驚異的是,在他所有標記過價格的藏畫中,仇英的《漢宮春曉圖》是價格最貴的一幅。文徵明的《袁安臥雪圖卷》只是16金,唐伯虎的《畫嵩山十景冊》也不過24金。在仇英自己的作品中,這幅畫作也是最貴的,仇英曾花費6年時間,為崑山周鳳來繪製《子虛上林圖》,長達5丈,所獲的酬勞也不過100金。

「在當時,所謂的『金』其實就是白銀,200金就是200兩白銀。」有很多人都驚異於這個價格高出同時代其他畫家那麼多,仇英有何獨特之處?「我的朋友李萬康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他的觀點是這200金並不是一個市場流通的價格。因為項元汴以往在給藏畫寫價格時,總會寫『原價』多少多少金,記錄他從別人手中買回來的價格。現在用的卻是『值價』,應該是他對這幅畫將來價值的估計。當然,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漢宮春曉圖》在藏家眼中的地位。」

 

從被譏諷到被讚美

《漢宮春曉圖》卷後的收藏印鑑裡,還能找到一個大腕。他就是清代收藏家梁清標,「他的印鑑是『蒼巖子』『蕉林收藏』。」

梁清標是清初的文學家、收藏家,他官做得很大,從翰林院一路發跡,在兵部、禮部、刑部、戶部都當過一把手,官至保和殿大學士,相當於現在的中央黨校校長。

1667年,梁清標主持會試期間,因與人意見不合被參奏,一度卸職革任,就回老家蓋了個「蕉林書屋」,一心一意搞收藏。「他的家是一個收藏聖地,名畫很多,比如展子虔的《遊春圖》、閻立本的《步輦圖》、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等。」

「這時,『明四家』的說法已經有了,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四人齊名。」仇英的地位,與明代相比,無疑是高了不少。在明代,仇英雖也有名氣,畫作也能賣出高價,但那時的文人圈子,並未真正接納他。

付陽華講了一個小故事。「文徵明曾畫過一幅畫,叫《湘君湘夫人圖》。畫作完成30年後,明代文人王穉(音同至)登觀賞此畫,留下一段題跋,記載文徵明曾讓仇英來幫他給這幅畫設色,改了兩稿都不滿意,於是自己創作,之後王穉登又評論:(文徵明)筆力扛鼎,非仇英輩所能夢見也。意思是文徵明畫中的風格氣質,仇英這種畫家做夢都夢不到。」

可見,仇英因為不擅文辭,出身工匠,雖然與文徵明等人有所交往,但地位、名望在時人看來,仍然是要遜色很多的。

「仇英所在的時代,正是中國歷史上士、農、工、商地位開始模糊的時期。如果說沈周是吳門畫派開宗立派的文人畫家,文徵明是緊接其後的執牛耳者,那麼唐伯虎和仇英就明顯是在文人畫家和職業畫家之間遊走。唐伯虎的人生箭頭是從士人到職業畫家、賣畫為生,仇英更是從開始就是職業畫家。」付陽華評論道。

到了清代中後期,仇英顯然更加為人看重。1713年,《漢宮春曉圖》作為恭賀康熙皇帝六十大壽的賀禮被送進宮,從此收藏於內府。如今卷末的一系列印章裡,還有清代內府收藏印、石渠寶笈印,和乾隆、嘉慶、宣統幾位皇帝的御覽之寶。

「臺灣有學者統計過,在臺北故宮,仇英名下的畫有240多幅,但假的也多。這次臺北、蘇州的特展,總共60多幅,都被認為是真品。前不久蘇州的展覽我曾去看過, 對其中兩件作品印象深刻。一件是仇英的《臨宋人畫冊》,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畫冊都被誤認為是宋人畫的,可見他技藝之高。另外一件是《人物故事圖冊》,裡面也有很多仕女形象,感覺和《漢宮春曉圖》還是挺有視覺關聯的。」

仇英的畫作歷來也是拍賣場上藏家追捧的熱點。2010年北京瀚海春拍,《浮巒暖翠圖》一經露面即引起藏家關注,最終以7280萬元成交。而《漢宮春曉圖》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其價值更是不可估計。

責任編輯:周潤豐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讀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仇英《漢宮春曉圖》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讀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明代畫家仇英的《漢宮春曉圖》,它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亦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全貌首先,我們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重彩畫。重彩畫在中國繪畫早期階段佔有重要地位,「丹青」是古人對於中國畫的稱謂。
  • 真實再現古代版宮廷劇,仇英《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 局部這些年的宮鬥劇五花八門,女主肩負著家族的榮辱,一路披荊斬棘,手撕各色蓮花,一路開掛,最終披上黃金鎧甲,走上人參巔峰……觀眾直呼精彩得不要不要的!古代深宮裡面的女子真的像電視上演的那樣?
  • 賞仇英《漢宮春曉圖》,看古代建築及人物服飾的演變過程
    明 仇英《漢宮春曉圖》全卷絹本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一幅絹本重彩仕女畫,絹本設色,縱30.6釐米、橫574.1釐米,此長卷描繪後宮佳麗百態;畫中后妃故本文將以留存至今的各時代建築、壁畫及墓葬壁畫為參考,對《漢宮春曉圖》中的仇英的筆墨特徵、人物服飾、建築形態加以梳理甄別,加深了解中國古代建築及古代繪畫中人物服飾的演變過程。
  • 古中國十大傳世國畫-漢宮春曉圖
    在明代中期的大收藏家項元汴的家中,有一幅人物畫力作,這幅作品在項元汴的眾多繪畫藏品中價格最高,它就是「明四家」之一仇英的作品《漢宮春曉圖》。這幅作品規制宏大,構圖巧妙,設色妍麗,人物形象生動自然,它也是能代表仇英作品整體風格的代表作之一。
  • 【名畫賞析】仇英-《漢宮春曉圖》
    這就是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 絹本重彩,縱30.6釐米,橫574.1釐米 仇英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吳門四家」 ,亦稱「天門四傑」。
  • 用甄嬛傳的方式打開《漢宮春曉圖》
    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描寫宮廷生活的有很多,最著名的應該是仇英的這幅《漢宮春曉圖》,它用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後宮女子的生活百態,如妝扮、賞花、採摘、奏樂、歌舞、弈棋、賞畫、讀書等等,畫中共出現人物一百一十五人,總結起來她們的生活就是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接下來,就用甄嬛傳的方式打開這卷近六米長的《漢宮春曉圖》。
  • 傳世名作《漢宮春曉圖》,放大100倍,細微至極
    在中國繪畫史上,有一幅畫作,卷首卷尾被蓋章狂魔項元汴蓋章共16枚,還標註「子孫永保,值價二百金」;被明朝內閣首輔嚴嵩偷藏於鈐山堂。 這就是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稀世名畫《漢宮春曉圖》放大30倍後,意外發現了古人的秘密!
    稀世名畫《漢宮春曉圖》放大30倍後,意外發現了古人的秘密!文|曉妍近期小編看到有很多人將清明上河圖放大20倍觀看,還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今天小編便也學學那些人,不過小編要放大30倍的不是清明上河圖,而是跟清明上河圖一樣也是十大傳世名畫,漢宮春曉圖。說起這個漢宮春曉圖,有很多人認為它是漢代的一個畫家畫的,並不是這樣,這幅畫是明代的一個畫家仇英絹本的一副重彩仕女圖。
  • 尺子對於繪畫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繪畫領域很少用尺子?
    談及使用測量工具,我們便會首先聯想到機械設計圖紙、舞臺美術布景、房屋建築平面圖等對尺寸比例有精確要求的作圖活動。而作畫與作圖不同,大家對繪畫的理解總是偏向於感性和激情,要無所拘束隨心所欲,似乎對理性且冷靜的測量存在本能的排斥。傳統藝術與數學分離的觀念有一個基本支撐點——數學是一門精確的科學,而藝術常常是不那麼精確的。
  • 玩轉《漢宮春曉圖》,看科龍空調如何演繹傳世名畫!
    近日,科龍空調為推出其新品「漢白玉」空調,就採取了跨界合作的方式,結合其產品本身以漢服為靈感的設計理念,與盤子女人坊合作 ,通過重新演繹傳世名畫《漢宮春曉圖》,借用知名歷史人物王昭君打造名人IP, 解鎖跨界營銷新玩法。
  • 明,仇英《梧竹書堂圖》(上海博物館藏)
    《梧竹書堂圖》軸,明,仇英作,縱148.8釐米,橫57.2釐米,上海博物館藏。《梧竹書堂圖》是仇英的一副青綠山水人物畫,圖上方有王寵、文徵明、彭年和題跋。仇英(約1498-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
  • 農婦繪畫解說密語 「達文西密碼」驚煞專家(圖)
    農婦繪畫解說密語 「達文西密碼」驚煞專家(圖)   專家:奇怪的「達文西密碼」  隨後,李德昆會長告訴記者,這位32歲的農村婦女名叫谷丫,只有初中文化,從來沒有繪過畫,祖上也沒有人會繪畫,但是,從三年前開始,她卻陸續繪出了這些畫,這是「奇」;畫上的符號表達的意思讓人捉摸不透,這叫「怪」。
  • 什麼是「中國繪畫」?誰定義了「中國繪畫」?
    《誰在看中國畫》, (英) 柯律格 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年4月出版由觀者塑造的中國畫中國繪畫開始於何時?它是否已經結束了?如果它確已結束,那又是什麼時候發生的?王伯敏在1982年出版的《中國繪畫史》中提及,「中國繪畫」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約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在他看來,「中國繪畫」一直存在。
  • 「加油」、「不哭」,這樣鼓舞人心的主題可以在繪畫作品中尋找
    傳統繪畫歷史悠久,如果從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紋飾開始算起,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了。在漫長的歲月中,傳統繪畫形成了重神似輕形似的審美體系。神似顧名思義,就是要挖掘作品內在神韻,通過情感共鳴達到心靈上的溝通。既然如此,那麼在傳統繪畫作品中能否找到各種各樣的情感,就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了。
  • 為什麼「千裡江山圖」是中國青綠山水畫的代表,它的魅力何在?
    比如明四家中有三家如「沈周、仇英、文徴明」和後浙派領軍人物「藍瑛」這些明代畫家又把青綠山水推上了高峰,他們都創作了不少青綠山水畫傳世。尤其是仇英和文徵明他們的傳世作品有很多青綠山水,尤其是仇英的青綠設色的蘇州版《清明上河圖》更是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