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讀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明代畫家仇英的《漢宮春曉圖》,它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亦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首先,我們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重彩畫。重彩畫在中國繪畫早期階段佔有重要地位,「丹青」是古人對於中國畫的稱謂。其中「丹」是指硃砂,「青」是指石青和石綠,這兩種顏色都屬於礦物質,所以在繪畫中加入礦物質,使畫面呈現用色重、渲染方式重、整體效果重這三大特點的繪畫我們稱之為重彩畫。
其次,要想讀懂畫,我們肯定要先去了解一下畫家的從藝生涯。仇英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並稱「明四家」。仇英的一生是努力的一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屌絲」完美逆襲的一生。那仇英是如何從一名普通的油漆工逆襲成與三大文豪齊名的大畫家呢?我認為主要是這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仇英個人的品質,第二是貴人的賞識與幫助,第三是歷史的公平性,概括起來也正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仇英傳世的作品不多,主要收藏在中國和世界各大博物館中,市場上流傳的真跡可謂寥寥無幾。代表作品的主要有《漢宮春曉圖》、《清明上河圖》、《職貢圖》、《文姬歸漢圖》等。
值得一提的是仇英的《清明上河圖》比母版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還要長一倍,畫作中也加入了他那個時代清明節的節俗。
【一】國寶的前世今生
《漢宮春曉圖》大約於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三年期間創作完成。雖一度流傳出宮被私人收藏,但經歷輾轉又回到宮廷後錄《石渠寶笈》,現被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二】如果國寶會說話
前段時間看了一段視頻,引發了我的共鳴。大致意思是,我們當真看不懂藝術品嗎?我對此始終持否定態度,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和我的學生常滲透的思想是,我們是懂藝術的,並且能感受到藝術,只是在求學和成長過程中,我們敏銳的感覺被遮蔽了,或者是被隱匿了,而我作為一名義教段的美術老師,我的使命就是喚醒!因為今年的疫情我線上教學後,我發現我可以用網絡去更廣泛的傳播和喚醒,所以儘管工作繁忙,但我也願意都去做一些事情,讓自己的生命更充實(小感慨下,大家見諒)!通過這個事例和我感受,我想表達的是其實我們骨子裡是懂藝術的!
《漢宮春曉圖》以人物長卷畫,以春日晨光裡的漢代宮殿為主題,生動地再現了漢代宮女的生活情景。其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極勾描渲敷之能事,體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人文思想,亦表達了他對宮廷浮華美好生活的讚美。
畫中后妃、宮娥、皇子、太監、畫師凡一百一十五人,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
我們走入畫中,發現仇英的作品基本只有作者的提拔,沒有文人的信筆揮灑和以書入畫,可這樣的作品中卻處處洋溢著文人畫的氣質,濃濃的書卷氣和富麗的金石氣結合的恰到好處,沉靜在這樣的氛圍中讓我們觀畫者可以更加專注於繪畫本身。畫家一生勤勉,畫技精湛,又對自己有非常精準的定位,這也是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也讓他可以成功上位「明四家」,在繪畫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