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再現古代版宮廷劇,仇英《漢宮春曉圖》

2020-12-17 墨權

董其昌《畫室隨筆,畫源》:蓋五百年而有仇英父,在昔文太史亟相推服,太史於此一家畫,不能不遜仇氏,故非以賞譽增價也。實父作畫時,耳不聞鼓吹闐駢之聲,如隔壁釵釧戒顧,其術亦近若矣。行年五十,方知此一派畫,殊不可習。譬之禪定,積劫方成菩薩,非如董、巨、米三家,可一超直入如來也。

漢宮春曉圖 局部

這些年的宮鬥劇五花八門,女主肩負著家族的榮辱,一路披荊斬棘,手撕各色蓮花,一路開掛,最終披上黃金鎧甲,走上人參巔峰……觀眾直呼精彩得不要不要的!

古代深宮裡面的女子真的像電視上演的那樣?

仇英的《漢宮春曉圖》以初春清晨中的漢代宮廷為描繪背景,全卷構景浩大繁複,設色清新淡雅而用筆道勁有力,華麗宮殿與奇珍異樹相互呼應,描繪出宛如仙境的奢華景象。

整幅畫一百四十一人,96個女人,男侍衛有十三個,嬰兒孩子五個,在房子內外,晨起,簪花、聽樂、戲嬰、搗練、調琴……

仇英(約1497-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中國明代繪畫大師,儒客大家,吳門四家之一。仇英尤其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豔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

局部放大來看看後宮佳麗百態~

畫始於宮廷外景,曉煙中露出柳梢,花柳點出「春」,晨煙點出「曉」。圍牆內一灣渠水,鴛鴦白鷳飛翔棲息。

一宮女領三孩童倚欄眺望水上飛鷳。宮室內兩宮女冠袍持宮扇,似待參加儀仗。一宮女憑欄望窗外孔雀。兩便裝宮女,一飼餵孔雀,一依傍門後。

戶外一人提壺下階,三人分捧錦袱雜器侍立,一后妃攏手危立,注視宮女灌溉牡丹,牡丹左方一女伴隨兩鬟,一鬟澆花,一鬟持扇,上方填畫屋宇階欞。

有一樹似梨開白花,樹下有人摘花承以金盆,有人採花插鬢,有人持扇迤邐而來。再左平軒突出,軒內女樂一組,有婆娑起舞者,有拍手相和者,有鼓弄樂器者,有持笙登級者。

軒後屋中兩人正在整裝。階下六入圍觀地下一攤花草,同作鬥草的戲,其餘兩人正匆匆趕來。上方門內兩人卻罷琴臥地讀譜。

正屋一大群人,弈棋、熨練、刺繡、弄兒,各有所事。階下六人,捧壺攜器閒談。左廂兩人弄樂。再左正屋中一人似后妃,畫工為的寫照。另有十餘人拱衛侍從。

最後宮女一人撲蝶於柳梢。柳外宮牆,男衛四人,分立於宮牆的內外。全卷於一組女樂處分為上下兩輯,合為一卷,畫工精細,色彩雅麗。

從圖中可看出,仇英《漢宮春曉圖》中描繪的女性形象具有大唐風韻,臉蛋圓潤,五官精緻且分布勻稱,額頭飽滿,眉眼細長,櫻桃小口,下巴小而圓潤。

仇英執筆繪的丹青出神入化,憑藉自身的實力,在吳門這個人才輩出的地方硬生生闖出了一條道,用實力讓所有社會所有非議閉嘴。這幅《漢宮春曉圖》更是成為了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亦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

相關焦點

  • 漢宮春曉圖,仇英的繪畫密碼
    不久前,兩岸博物館似乎心有靈犀,不約而同發起了對明代畫家仇英的紀念。蘇州博物館推出「十洲高會——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展出了國內外31件仇英珍品,內容涵蓋山水、人物、歷史等不同主題。臺北故宮則推出「明四大家(即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特展之仇英作品展」,拿出仇英的30多幅作品參展。其中,便有其傳世名作《漢宮春曉圖》。
  • 賞仇英《漢宮春曉圖》,看古代建築及人物服飾的演變過程
    明 仇英《漢宮春曉圖》全卷絹本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一幅絹本重彩仕女畫,絹本設色,縱30.6釐米、橫574.1釐米,此長卷描繪後宮佳麗百態;畫中后妃仇英(約1482-1559)仇英,字實父,號十州,太倉人,後移居吳縣(今蘇州)。
  • 讀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仇英《漢宮春曉圖》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讀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明代畫家仇英的《漢宮春曉圖》,它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亦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仇英的一生是努力的一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屌絲」完美逆襲的一生。那仇英是如何從一名普通的油漆工逆襲成與三大文豪齊名的大畫家呢?我認為主要是這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仇英個人的品質,第二是貴人的賞識與幫助,第三是歷史的公平性,概括起來也正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與人和。
  • 【名畫賞析】仇英-《漢宮春曉圖》
    這就是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 絹本重彩,縱30.6釐米,橫574.1釐米 仇英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後世並稱為「明四家」、「吳門四家」 ,亦稱「天門四傑」。
  • 用甄嬛傳的方式打開《漢宮春曉圖》
    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描寫宮廷生活的有很多,最著名的應該是仇英的這幅《漢宮春曉圖》,它用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後宮女子的生活百態,如妝扮、賞花、採摘、奏樂、歌舞、弈棋、賞畫、讀書等等,畫中共出現人物一百一十五人,總結起來她們的生活就是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接下來,就用甄嬛傳的方式打開這卷近六米長的《漢宮春曉圖》。
  • 古中國十大傳世國畫-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縱30.6釐米 橫574.1釐米)用手卷的形式展現漢宮初春時節閨中的日常瑣事,如裝扮、澆灌、折枝、插花、飼養、歌舞、彈唱、圍爐、下棋、讀書、鬥草、對鏡、觀畫、畫像、戲嬰、送食、揮扇。畫中有后妃、宮娥、皇子、太監以及畫師等共115人,他們個個衣著鮮麗,姿態各異,既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顯示了畫家過人的觀察能力和精湛的寫實功力。
  • 玩轉《漢宮春曉圖》,看科龍空調如何演繹傳世名畫!
    近日,科龍空調為推出其新品「漢白玉」空調,就採取了跨界合作的方式,結合其產品本身以漢服為靈感的設計理念,與盤子女人坊合作 ,通過重新演繹傳世名畫《漢宮春曉圖》,借用知名歷史人物王昭君打造名人IP, 解鎖跨界營銷新玩法。
  • 稀世名畫《漢宮春曉圖》放大30倍後,意外發現了古人的秘密!
    稀世名畫《漢宮春曉圖》放大30倍後,意外發現了古人的秘密!文|曉妍近期小編看到有很多人將清明上河圖放大20倍觀看,還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今天小編便也學學那些人,不過小編要放大30倍的不是清明上河圖,而是跟清明上河圖一樣也是十大傳世名畫,漢宮春曉圖。說起這個漢宮春曉圖,有很多人認為它是漢代的一個畫家畫的,並不是這樣,這幅畫是明代的一個畫家仇英絹本的一副重彩仕女圖。
  • 傳世名作《漢宮春曉圖》,放大100倍,細微至極
    這就是仇英的《漢宮春曉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與文徵明,沈周,唐寅一同被推為明四家的仇英,漆工、畫匠出身,生活所迫,為人勤奮好學,以至於是一位典型的多面手,人物,山水,花鳥,界畫無一不精,且往往於山水臺榭中可見人跡。
  • 明,仇英《梧竹書堂圖》(上海博物館藏)
    《梧竹書堂圖》軸,明,仇英作,縱148.8釐米,橫57.2釐米,上海博物館藏。《梧竹書堂圖》是仇英的一副青綠山水人物畫,圖上方有王寵、文徵明、彭年和題跋。仇英(約1498-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
  • 為什麼「千裡江山圖」是中國青綠山水畫的代表,它的魅力何在?
    只是古代限於技術大部分顏料都是取自天然礦物或者植物。不是現代可以用化學方法合成顏料。比如明四家中有三家如「沈周、仇英、文徴明」和後浙派領軍人物「藍瑛」這些明代畫家又把青綠山水推上了高峰,他們都創作了不少青綠山水畫傳世。尤其是仇英和文徵明他們的傳世作品有很多青綠山水,尤其是仇英的青綠設色的蘇州版《清明上河圖》更是驚豔。
  • 以周文矩《合樂圖卷》為代表的國畫還原古代音樂活動場景
    最全面場面最宏大的是傳為周文矩的《合樂圖卷》,規模雖小卻很雅文人聚會場景的唐代周昉《演樂圖》、自娛自樂並陶醉其中的《唐人宮樂圖》、互相印證欣賞音樂類小眾型的明代仇珠(女畫畫家,仇英之女)《女樂圖軸》也能反映古代上層社會音樂活動場景。
  • 韓國宮廷劇「混搭」成主流
    男主是韓流明星李敏鎬(下圖),女主金高銀也在韓國小有名氣,宮廷劇+奇幻背景+明星演員,陣容、噱頭全部「拉滿」的《國王》沒播幾集卻遭遇大量質疑,也沒能複製之前《大長今》《宮》等韓國宮廷劇的收視神話。但觀眾很快發現,劇情只是老調重彈的現代版「白馬王子與灰姑娘」。《國王》講述生活在1994年「大韓帝國」時期的國王李袞通過平行空間窗口來到2019年大韓民國,遇到女刑警後發生的一系列浪漫愛情故事。而劇中的「大韓帝國」、國王李坤等設定均為虛構,因此該劇屬於混搭宮廷劇。
  • 230件古代女性文物南京展 金冠花轎夜壺等亮相
    230件古代女性文物南京展 金冠花轎夜壺等亮相 2015-08-10 17:40:04朱曉穎 攝  中新網南京8月10日電 (記者 朱曉穎)「溫·婉——中國古代女性文物大展」11日將在南京博物院開展。10日下午,女性策展人、南京博物院古代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曹清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大陸首次以古代女性為主題的文物大展,230件文物年代跨越漢代至清代,展品中有20餘件文物為國家一級文物,多為第一次外展。
  • 《延禧攻略+如懿傳》宮廷劇是否都要下架?
    想到之前北京日報,人民日報毫不留情痛批宮廷劇,一一列舉宮廷劇的負面影響,小編心裡著實也是為以後的宮廷劇捏了一把汗。那是不是以後的宮廷劇過審就更加嚴格了呢?北京日報報導當時的北京日報是這麼寫的:[宮廷劇的傳播文化不斷升溫,確實起到了豐富大眾文化娛樂生活的作用,但是對其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