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耄耋之年創作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他的人生何以漸入佳境

2020-12-16 文化筆耕

由孫建君導演,劉德華、佟大為、林志玲主演的電影《天機.富春山居圖》,講述的是中國特工為保衛中國名畫奪寶的故事。精彩的情節,玄幻的故事滿足了觀眾獵奇的心理,而了解此畫作者黃公望的真實人生,恐怕更有現實意義。

《天機.富春山居圖》劇照

黃公望是中國元代著名畫家,江蘇常熟人,與吳鎮、倪瓚、王蒙並稱「元四家」。《富春山居圖》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45歲時,他在浙西當了一名書吏。因上司貪汙受賄,掠奪田產時又逼死了九條人命,牽連到黃公望。出獄時已年過半百。

「爾發蒼蒼,爾視茫茫,爾齒牙動搖」之年,如果是現今,也已到了退休年齡。

現實中遭遇挫折,也許是命運給了他另一種選擇的機會,他能否抓住呢?

50到62歲期間,他在松江、蘇州、常熟一帶活動,在明山秀水、草木峰巒中,他如痴如醉,找到了心靈的歸屬。

浙江風景

他欲拜王蒙(趙孟的外孫)為師,求他指導作畫,但王蒙拒絕說:「你年齡太大了!」

拒絕與懷疑反而壯大了他的信念。沒有老師,大自然就是最偉大的導師。他每天靜靜地坐在山前,看雲起雲落,草長鶯飛,一看就是幾個小時。大約80歲那年,已是步履蹣跚,應該臥床在家休息的他正式開始畫《富春山居圖》。他踏遍富春山兩岸,從每一個角度細微地觀察。每天清晨出發,背著畫卷,帶著乾糧,一路前行。春夏秋冬,風雨兼程。畫作成功時,他已經83歲了。

一位耄耋老人為此付出了自己一生心血的畫作,其命運如何呢?

富春山居圖

令人痛心不已,它被燒成了兩截!

據說,到了明代,這幅畫輾轉到沈周的手裡。一天夜裡,畫卻不翼而飛了。150年後又奇蹟般地出現在收藏家吳洪裕的手中。

他有上萬件收藏品,但他獨愛《富春山居圖》。臨死的時候,他囑咐家人燒掉這幅畫,這樣他就可以帶走了。他的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從火裡搶回來時已變成兩截了。

這幅畫現今在哪裡呢?

《剩山圖》在浙江博物館;《無用師卷》在臺灣。2011年6月1日,這兩幅畫正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山水合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唉!畫命不如人命,人命可為,而畫命不可為也。

晉朝畫家顧愷之吃甘蔗的方法與人不同,他總是先從甘蔗的尾部吃起。他說:「這樣吃才能漸入佳境。」

甘蔗在手,好比人命在握。當一個人不被懶惰和懷疑牽絆,忘懷一切,做回自己時,人生才能漸入佳境。

漸入佳境

相關焦點

  • 《富春山居圖》憑什麼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這部影片是導演為了蹭一幅名畫的熱度而創作的,連片名都是用的名畫的名字。結果,片子糊了,名畫也沒有多少觀眾記得,更別提去了解、欣賞一下了。這幅悲催的名畫就是《富春山居圖》。其實在美術界,這幅畫的地位極高,被譽為「畫中之蘭亭」,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中國傳世名畫,除了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你還知道哪些?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像是一張全景照片,留住了那個時代的所有細節,市井剪影。《揮扇仕女圖》,中國唐朝畫家周昉創作的一幅國畫,絹本設色,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 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畫,名流千古,每一幅都是世界奇作
    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畫,名流千古,每一幅都是世界奇作中國文學源遠流長,古人們無數代的積累,才能造就學子們的學無止境,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暢揚矚世文化,任何一行,任何一業,華夏的淵博盡入其中,若論中華美學,皆是留畫不留名,畫傳千萬裡,今日要與各位講解細說的
  • 十八王希孟、八十黃公望:人生迥異,卻不約而同在下苦功夫……
    《千裡江山圖》局部 (一) 如果問你,「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都有哪些?想必很多人答不上來。沒事,我也一樣,直到最近才稍有了解。近百年來,該畫只展出過寥寥四次,被譽為中國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更令人讚嘆的是,畫它的王希孟,只是一個十八歲少年。 而《富春山居圖》出自元代的黃公望,他仕途失意,繼而棄官歸隱,一度想當道士。最後,他拿起畫筆,自學成才。歷經四年,終畫成了這副曠世名作。提筆的那一年,他正好八十。 煌煌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傳世名畫才堪堪十幅。
  • 81歲高齡完成《富春山居圖》,黃公望和他的作品都是傳奇
    黃公望的成名經歷也印證了那句話,人生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在路上!02奇畫《富春山居圖》除了畫家的身份外,黃公望還加入了全真教。78歲那年,黃公望和無用師弟雲遊來到浙江富陽,黃公望留了下來,隨後開始了《富春山居圖》的創作。
  • 《千裡江山圖》貴為十大傳世名畫,有兩大不可忽視的原因
    《千裡江山圖》貴為十大傳世名畫,有兩大不可忽視的原因文·段宏剛《千裡江山圖》是宋徽宗時期,天才少年畫家王孟希於1113年,在他18歲時所作。自創作出來後,一直被大藏家視為珍寶,流傳至今。現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之所以具備這麼顯赫的地位和高超的藝術價值,不外乎這兩大原因。其一,《千裡江山圖》延續了中國畫喜好顏色的傳統,是中國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作。
  • 傳世名畫一分為二,一半在臺北博物館另一半在浙江博物館
    懂藝術的人應該都聽說過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這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清明上河圖以及千裡江山圖,而富春山居圖雖然也在其中,但知名度卻比較低,關於此物,還有這樣一段故事。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的著名畫家黃公望所作,乃是紙本水墨畫。黃公望這個人比較慘,年輕時雖然做了點小官,但也沒什麼大權力,後來四十多歲了,已是中年還被誣陷入獄,在獄中他心灰意冷,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痛恨無比,但卻無能為力。在出獄後,黃公望沒有再次入朝為官,而是開始遊蕩世間。
  • 傳世名畫《棲霞山圖》賞析
    明 張宏《棲霞山圖》(局部)中國繪畫源遠流長,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體系。這種用水墨作畫的藝術形式,在具象藝術的形態上,提煉出了高深典雅的意境。中國繪畫史上的傳世名畫,是璀璨奪目的藝術瑰寶,也是我們的祖先貢獻給世界藝術寶庫的珍貴遺產。在傳世名畫中,有描繪某一朝代民俗的,有描繪千裡江山的,也有描繪某一處山景的。在明代有一幅傳世名畫《棲霞山圖》,描繪了南京棲霞山的景色,作者為明代繪畫大師張宏。
  • 他把老虎畫成了病貓,為何成為傳世名畫?放大10倍才知道緣由!
    歷代名畫有很多,比如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還有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韓滉的《五牛圖》等等,這些名畫或是畫時代面貌,或是畫風土人情,或是山水風景,或是人物動物,無不栩栩如生,引人流連忘返。
  • 讀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仇英《漢宮春曉圖》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讀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明代畫家仇英的《漢宮春曉圖》,它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亦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仇英畫像仇英傳世的作品不多,主要收藏在中國和世界各大博物館中,市場上流傳的真跡可謂寥寥無幾。代表作品的主要有《漢宮春曉圖》、《清明上河圖》、《職貢圖》、《文姬歸漢圖》等。
  • 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從此陸堅改名黃公望,字子久。 黃家經濟寬綽,黃公望自幼按照宋代的人才培養模式,習通經作詩賦,通曉儒家經典。除此之外,還涉及繪畫、音律與填詞譜曲。如果不出意外,他會考取功名,學而優則仕。
  • 到江南小三峽,十大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裡,去避暑
    從梅城開始往下遊方向,是富春江的開始,就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所描述的人間仙境,《富春山居圖》從構思、動筆到繪製完成大約用了七年時間。黃公望晚年雖然隱居在富陽廟山塢,為了畫好這幅畫,他終日不辭辛勞,奔波於富春江兩岸,觀察煙雲變幻之奇,領略江山釣灘之勝,並身帶紙筆,遇到好景,隨時寫生,富春江上下遊都留下他的足跡。
  • 驚豔世界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你知道幾幅?
    中國歷史悠久,國畫傑作眾多,價值連城。有些畫作在戰爭中損毀或遺失,但更多畫作傳世千年,現藏於國內外各大博物館。
  • 玩轉《漢宮春曉圖》,看科龍空調如何演繹傳世名畫!
    近日,科龍空調為推出其新品「漢白玉」空調,就採取了跨界合作的方式,結合其產品本身以漢服為靈感的設計理念,與盤子女人坊合作 ,通過重新演繹傳世名畫《漢宮春曉圖》,借用知名歷史人物王昭君打造名人IP, 解鎖跨界營銷新玩法。
  • 享受古畫意境的旅遊線路,在黃公望隱居地就能體驗別樣風情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晚年他來到富陽隱居,看到富春江邊的美麗景色,畫出了這幅傳世名畫。那麼他隱居的地點,具體在哪裡呢?今天富陽區婦聯為你推薦一條具有古畫意境的旅遊線路黃公望隱居地隱秘在竹海深處的黃公望隱居地,林木蔥鬱,景色迷人,再加上詩意的富春江,頗具古畫意境。
  • 中國10大名畫(高清),豈止是震撼!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現藏故宮博物院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作品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幹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步輦圖》所繪是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現存畫作被認為是宋朝摹本。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縱38.5釐米,橫129.6釐米。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王澍團隊歷時5年創作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本報訊 (駐富陽記者 駱炳浩 通訊員 徐磊柴惠琴)王澍獲普利茲克獎後所創作的最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富春山館(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三館合一」項目),歷時5年精心打造,終於竣工。昨天下午,富陽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公望美術館將率先於9月23日開館,並在開館當日舉辦「山水宣言」展覽。
  • 《一團和氣圖》看上去醜醜的,因為意境頗為別致,成為了傳世名畫
    而這幅繪畫作品,也就是由朱見深創作的《一團和氣圖》,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幅繪畫作品有一些醜醜的,不過因為朱見深的身份比較特殊,因而這幅繪畫作品,才成為了傳世名畫。▲500年前明朝皇帝畫的傳世名畫02創作的背景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在創作這幅繪畫作品的時候,朱見深僅僅只有18歲,在他這個年紀,能夠創作出如此有內涵的繪畫作品,實在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