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江南小三峽,十大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裡,去避暑

2020-12-20 南麂土著VIP

盛夏赤日炎炎,杭州的溫度逐漸爬高,久未集體出行的幾位老同學開始商議,有山、有水、有清涼,一個周末可以搞定的地方,不就是古人早就給我們畫好的那張《富春山居圖》嗎?

富春山居圖的精華在這裡

從杭州出發,走杭新景高速,約一個多小時到楊村橋出口,再往回走一點,就是建德市的梅城鎮。梅城古稱嚴州府,是浙江省最大的三江匯流地,來自安徽黃山的新安江,來自金華的蘭江,在這裡回合成富春江,江水再往東流,經桐廬,富陽,到了杭州蕭山的聞家堰,便稱錢塘江了。富春江水系很早就是杭州、上海通向浙江內地、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和江西東北部的重要水道。

從梅城開始往下遊方向,是富春江的開始,就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所描述的人間仙境,《富春山居圖》從構思、動筆到繪製完成大約用了七年時間。黃公望晚年雖然隱居在富陽廟山塢,為了畫好這幅畫,他終日不辭辛勞,奔波於富春江兩岸,觀察煙雲變幻之奇,領略江山釣灘之勝,並身帶紙筆,遇到好景,隨時寫生,富春江上下遊都留下他的足跡。而《富春山居圖》最精華的一處,便是接近梅城一帶的上遊部分。

《富春山居圖》的長卷山峰起伏,林巒蜿蜒,平崗連綿,江水如鏡,境界開闊遼遠,雄秀蒼莽。畫中數十座山峰,一峰一狀,數百棵樹木,一樹一態,變化無窮。山勢或濃或淡,以幹而枯的筆勾勒,疏朗簡秀,清爽瀟灑,遠山和沙洲,以淡墨抹出,略見筆痕,水紋用濃枯墨勾寫,偶爾加淡墨復勾。樹幹或兩筆寫出,樹葉或橫點,或豎點,或斜點,遠處的樹以濃墨點後再點以淡墨,通篇隨意而柔和,幻若仙境,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從梅城開始的富春江往下遊一直到支流胥江,北岸有一條長達23公裡的建德綠道,兩岸群山蜿蜒,峽谷幽靜,碧波蕩漾,有著「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的意境,漁人、樵夫、民居,都是圖畫中最經典筆墨。

夜晚棲息於蒼翠的水岸,涼風習習,木屋點點燈火,安靜得可以聽到掌燈的聲音,不禁想起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幾個同學仿佛置身於富春山居的畫中,在喧囂的城市背後,我們總結了一個生活的態度,做一個簡單的自己,隱居於山林而相忘於江湖。

沿富春江七裡揚帆

梅城附近有一個碼頭,是「七裡揚帆」景點的起點,從這裡出發向下遊,到葫蘆飛瀑,是富春江風光的精華旅遊線,「山青、水清、史悠、境幽」,江面上遍布著「嚴陵問古」、「雙塔凌雲」、「七裡揚帆」、「子胥野渡」、「葫蘆飛瀑」等景觀。

自梅城以下5公裡至蘆茨埠附近為峽谷段,在旅遊界有「小三峽」之稱。坐著悠悠的遊船,領略「人行明鏡中,帆浮翠屏間」之唐詩意境,全程往返大約4小時,並有兩處靠岸。

「小三峽」的七裡瀧上遊有一道溪流從北岸匯入,這就是著名的胥溪, 此處江面開闊,悄悄寂寂,古道縈迴,在支流胥溪注入處,有「子胥渡口」、「伍子胥別廟」等古蹟。

據傳,楚國名將伍子胥為逃避楚平王追殺,出韶關,輾轉投奔吳國,途經此地時,只見茫茫大江阻擋,幸遇一位白髮艄公,才得以過江而去,最後助吳王富國強兵,借吳兵報了家仇。後人為紀念這一歷史故事將此處取名為「子胥野渡」,並刻於渡口石壁上供後人膜拜。

船再往前行,拐入一個峽灣,便是「葫蘆峽」了,上得岸來,山林蔥蘢,水流潺潺。中午在這裡可以品嘗山鄉土菜,鮮活江鮮,綠蔭小亭打坐歇息。古嚴州的菜系,取材當地新鮮食材,重口味,微辣。

「葫蘆飛瀑」在七裡瀧南岸坌柏灣內,沿坌柏溪上行約500米,迎面山崖鞍部有一飛瀑,瀑高百米,從陡壁直瀉而下。壁間有一形似葫蘆的石窟,瀑布先瀉入葫蘆口中,再從底部衝出,飛珠拋玉,直注坌柏灣,匯入富春江,騰起層層白霧雨花,令盛夏清涼無比。

富春江如一首清新的詩,一幅淡雅的畫,一條歷史的長河,包孕著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以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不泯然於眾,只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縱使外界熙熙攘攘,而你,欣然向前。

相關焦點

  • 《富春山居圖》憑什麼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這部影片是導演為了蹭一幅名畫的熱度而創作的,連片名都是用的名畫的名字。結果,片子糊了,名畫也沒有多少觀眾記得,更別提去了解、欣賞一下了。這幅悲催的名畫就是《富春山居圖》。其實在美術界,這幅畫的地位極高,被譽為「畫中之蘭亭」,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富春山居圖》中的富春江在哪裡?跟著畫中的千年煙雲去看富春江
    大家幾乎都知道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這幅有我國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於1350年的紙本水墨畫是我國國寶級文物,可惜的是後半卷被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而浙江博物館只有上半卷。《富春山居圖》中描繪的富春江兩岸的千年煙雲,層巒疊嶂,水天山色,閒翁垂釣等景色,讓富春江名噪一時,在畫被推崇至最高位置的同時,也讓富春江這個有著江南風情的河流成為了人們心中最美的山水風景。那麼當時的富春江是畫的哪兒?今天那些迷人的景色還在嗎?
  • 一半在浙江,一半在臺北 《富春山居圖》十年圓合夢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希望分藏海峽兩岸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能早日團圓,浙江籍的全國政協委員也提出了讓分居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圓合的提案。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晚年的代表作,到今天有660年的歷史了。這幅畫於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段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富春山居圖》世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的命運,一定意義上也是兩岸同胞隔海分離的折射。
  • 2019杭州度假必去桐廬,這家酒店看富春江,富春山居圖你要知道
    杭州的美麗是大家公認的,西湖、靈隱寺、周莊烏鎮、斷橋殘雪等等,隨便一個都可擠入中國的最美景點榜單,但除了這些,你知道杭州還有哪些地方是一定要去的嗎?如果你來杭州度假,一定要去桐廬,來到桐廬,一定要去富春江看看。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 當事人講述《富春山居圖》合璧背後故事
    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在距今360多年前被燒成兩卷,前段《剩山圖》上世紀50年代後存於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無用師卷》1948年底運到臺灣後一直被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在兩岸關係日漸熱絡的背景下,經過兩岸有志之士十餘年的努力,兩畫將在臺北故宮合璧展出。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是大陸最早致力推動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的當事人。
  • 臺北故宮博物院:需要積攢多少運氣,才能看到《富春山居圖》真跡
    都說到了臺北一定不能錯過故宮博物院,因為它本身就是個傳奇。1937年對日全面抗戰開始,為避免北京故宮的國寶毀於戰火,國民政府將這批數量龐大的精品裝箱,15年間轉徒流離,遷臺時又帶到了臺灣。1965年,「故宮博物院」正式落成,北方宮殿式的建築象徵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 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畫,名流千古,每一幅都是世界奇作
    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畫,名流千古,每一幅都是世界奇作中國文學源遠流長,古人們無數代的積累,才能造就學子們的學無止境,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暢揚矚世文化,任何一行,任何一業,華夏的淵博盡入其中,若論中華美學,皆是留畫不留名,畫傳千萬裡,今日要與各位講解細說的
  • 黃公望:耄耋之年創作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他的人生何以漸入佳境
    由孫建君導演,劉德華、佟大為、林志玲主演的電影《天機.富春山居圖》,講述的是中國特工為保衛中國名畫奪寶的故事。精彩的情節,玄幻的故事滿足了觀眾獵奇的心理,而了解此畫作者黃公望的真實人生,恐怕更有現實意義。
  • 兩岸分別館藏的富春山居圖的前世今生,比電影裡面還要精彩
    富春山居圖的前世今生,比電影裡面還要精彩對於《富春山居圖》這幅傳世名畫,相信只要是對畫有點了解的人都不會陌生,它在近年來還作為題材被拍攝成電影,為更多人所熟知,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現在這幅名畫只是殘缺的,不說它在古代差點遭遇燒毀的事情,就算是在現在
  • 王澍團隊歷時5年創作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構成富春山館外立面、屋頂的石塊,均採自富陽當地,由王澍一直以來合作的專業工匠團隊逐塊手工打磨而成。   本報訊 (駐富陽記者 駱炳浩 通訊員 徐磊柴惠琴)王澍獲普利茲克獎後所創作的最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富春山館(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三館合一」項目),歷時5年精心打造,終於竣工。
  • 中國傳世名畫,除了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你還知道哪些?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像是一張全景照片,留住了那個時代的所有細節,市井剪影。《揮扇仕女圖》,中國唐朝畫家周昉創作的一幅國畫,絹本設色,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 一半在臺北一半在杭州 《富春山居圖》全卷盼合璧
    浙江日報臺北1月5日電 滿紙空靈秀逸,筆墨意境悠遠,富春江兩岸數百裡精粹聚於筆端——稀世國寶《富春山居圖》的後半段「無用師卷」,靜靜展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一幅名畫,一分為二,數十年未能合在一起。今天,記者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看到,講解員不停地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講解這幅名作的前世今生。
  • 一半臺北一半杭州《富春山居圖》六百年前世今生
    第八期,我們將講述這張名畫的前世今生。一頁杭州,一頁臺北。幾百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結廬富春江畔,繪就了傳世傑作《富春山居圖》,至今《富春山居圖》已歷經660多個春秋,承載著太多悲歡離合。無巧不成書的是,《富春山居圖》成於庚寅(1350年)、焚於庚寅(1650年),「合璧」於庚寅(2010年),分別間隔300年和360年。
  • 醉美的杭州小三峽,沿江欣賞「富春山居圖」
    富春江,最早是因為那幅舉世聞名的《富春山居圖》而知曉;如同那幅畫一般,這裡就是這麼美,富春江水質清澈見底,邊上群山環繞,空氣清新民風淳樸!七裡揚帆,綠色水道,當置身於江上,仿佛自己就是畫中人,陶醉於富春山的美。
  • 81歲高齡完成《富春山居圖》,黃公望和他的作品都是傳奇
    我想,大多數人都知道《富春山居圖》是國寶級的作品,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畫在清代順治年間險些被燒毀,被人從火中搶救出來後,分別修復並重新裝裱後一分為二,即《剩山圖》和《無用師卷》。談到這裡,相信已經有不少朋友對《富春山居圖》充滿了好奇之心。今天,筆者就來聊一聊有關這幅名畫背後的故事。
  • 《富春山居圖》在浙博「畫印重逢」
    原標題:《富春山居圖》在浙博「畫印重逢」   新華社杭州7月3日電(記者馮源)一枚珍貴的田黃石印章,見證了國寶級名畫《富春山居圖》的一段傳奇經歷。2日傍晚,一場簡短的捐贈儀式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舉行,曾經加蓋在《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上的這枚「銘心絕品」田黃印能與原畫重逢了。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作品,描繪的是浙江富春江上的景色,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在清朝初年,它遭遇火劫,燒成兩段,也就是現在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和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無用師卷》。
  • 《富春山居圖》實景地建了一座什麼館?
    說起《富春山居圖》,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晚年的黃公望雲遊到富春江,被這片山水所吸引,濡墨提筆,一幅畫卷就這樣打開了捲軸,一幕好戲就這樣拉開了帷幕。9月23日,在《富春山居圖》的原創地和實景地,新落成的富春山館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富春山館是一座集博物館、美術館和檔案館於一體的文化綜合體,也是建築師王澍獲得「普利茲克獎」後創作的最大規模的作品。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看看,這座位於富春江畔磚牆院落中,曲面屋頂連綿起伏的建築群裡到底藏著些什麼。一來到富春山館,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與眾不同。
  • 臺北故宮10大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誰是第1?
    館內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其中以下10件藏品均為世間珍品,無價之寶。  No.10 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浙江曾經的小三峽,長達上百公裡的富春江,藏著美麗的蘆茨灣
    親愛的愛旅遊的小夥伴,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聞,雖然你們不能跟小旅一起體驗旅行過程中激動和快樂,但是小旅會用最真實、最真情的感受,寫出更好的文章,讓你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樂趣;在合適的時間,到合適的地方去旅行,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小旅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 《富春山居圖》實景地建起了一座館 到處是美美美
    和遠處群山融為一體的富春山館。說起《富春山居圖》,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晚年的黃公望雲遊到富春江,被這片山水所吸引,濡墨提筆,一幅畫卷就這樣打開了捲軸,一幕好戲就這樣拉開了帷幕。9月23日,在《富春山居圖》的原創地和實景地,新落成的富春山館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富春山館是一座集博物館、美術館和檔案館於一體的文化綜合體,也是建築師王澍獲得「普利茲克獎」後創作的最大規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