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在浙江,一半在臺北 《富春山居圖》十年圓合夢

2020-12-18 浙江新聞

  浙江日報3月17日杭州訊 一半在浙江,一半在臺北,「畫是如此,人何以堪」。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希望分藏海峽兩岸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能早日團圓,浙江籍的全國政協委員也提出了讓分居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圓合的提案。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為擁有同一個夢想,浙江力推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的努力已經進行了十年,在阻礙面前碰壁,又在憧憬中啟程,一次又一次努力,只為團圓的那一天……

  溫總理的講話,說出了我們的夙願。說起《富春山居圖》團圓這事,我們已經努力了十年了。

  十年前,我在浙江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任主任,和同事們曾經想用《富春山居圖》策劃一次兩岸文化交流活動。

  《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晚年的代表作,到今天有660年的歷史了。這幅畫於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段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富春山居圖》世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的命運,一定意義上也是兩岸同胞隔海分離的折射。那時我就想,能不能和臺灣的同行們達成某種合作方式,讓兩岸的《富春山居圖》聚到一起?一件承載著太多悲歡離合的傳奇故事的國寶,如果哪一天能夠跨越海峽實現圓合,那將是何等的文化盛事!

  當時兩岸文化交流還遠沒有今天那樣熱絡和頻繁,渠道也不夠暢通,一時間無法實現互動。我們只能通過其他方式來彌補,創意了一個「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圓合活動」。既然兩張畫走不到一起,我們就邀請兩岸的書畫家們一起來臨摹。1999年7月13日至21日,這個活動在當年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原創作地——富春江畔舉行。當時的中國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教授孔仲起、臺灣中華藝文交流協會會長史元欽、臺灣著名國畫家李奇茂等30多位海峽兩岸著名書畫家聯手臨摹了《富春山居圖》長卷,眾人還在原來的位置上蓋上了各種各樣的印章。最後是中國美院教授王伯敏先生寫的跋。兩岸書畫家合璧臨摹《富春山居圖》,在當時,也算一件盛事,一時間,媒體報導成了熱點。

  但我們還是希望兩段畫能夠跨越時空真正合在一起。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可以先送到臺灣,然後臺灣再把《無用師卷》送到大陸來展出。但是反饋回來的信息都覺得比較難。因為當時的文化交流還沒有到今天這種程度。浙江省博物館把《剩山圖》送過去,臺灣方面當然願意,但要把臺北的藏畫借過來,就難辦了。

  2005年,《富春山居圖》圓合這件事又舊事重提。那時我已經調任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有心想繼續推動這件事。浙江省博物館的同仁們對此也表現出極大的熱忱,全力支持這件事情。正巧香港鳳凰臺駐上海辦事處李紅梅小姐來跟我聯絡,說是奉劉長樂總裁的指示希望和浙江方面接洽,能不能促成《富春山居圖》圓合?我說我是一百個樂意,說起來當年我還努力過,可是夙願未酬,假如你們能促成這件事情,我願全力配合。

  不久我到北京開會,與劉長樂總裁又詳談了這件事,當時我提出來:第一,只要能促成這件事情,推進兩岸文化交流,這件事情浙江方面沒有任何障礙;第二,我們唯一的願望是實現雙向交流,我希望臺灣故宮博物院《無用師卷》也能過來。臺灣的同胞希望一睹《富春山居圖》的全貌,大陸13億同胞也同樣希望一睹它的風採。後來,我聽說劉長樂總裁幾次到臺灣去努力,帶回來的話是: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先過去,臺灣過來的事先不談。

  我一直有個心結,就是希望實現兩岸《富春山居圖》的互動交流,有來有往。交流應該是雙向的,單向不叫交流,也難以持久。暫時條件不具備可以等,我們有耐心,但要有個承諾,在適當的時候臺北故宮博物院《無用師卷》能赴大陸和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合璧展出。

  時間一晃,國民黨重新上臺執政,我又覺得時機到了。2009年,兩岸故宮博物院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合辦了「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其中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有37件。

  在這個背景下,臺灣方面不止一次託人帶口信和書面來信,想辦一個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希望能借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展出。我當時就表態,這件事情浙江方面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沒問題,但是希望能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實現雙向交流。

  而後,臺灣的信息陸續過來:

  第一,他們希望大陸能通過法律,免扣押在大陸展覽的臺灣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言下之意明確表現出他們的擔心。擔心他們的文物到大陸展出時被扣留。

  一開始他們提出這個問題,我覺得匪夷所思,後來才明白,他們覺得臺灣故宮博物院的很多文物本來就是大陸運過去的,他們擔心大陸會不會借展覽這個機會扣留。

  這個我們想都沒想到的問題,對於臺灣居然是一個大問題,所以他們認為大陸必須通過一個免扣押文物法,臺灣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才敢過來。我個人就覺得比較難接受,大陸為此出臺一部法律的現實條件也不具備。

  第二,據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有70件文物內定為「限展國寶」,是從來不能出館的,包括《富春山居圖》。那就意味著哪怕你通過了免扣押文物法,《富春山居圖》也不能出去,等於說:你過來,我歡迎;我過去,不可能。

  我的想法是:兩岸的文物,都是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瑰寶和精神財富,是我們共同的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兩岸的中國人都是這些文物的主人,兩岸的中國人都應有權利享受這些祖先的遺產。文化交流就是文化交流,不要去摻雜其他的東西。

  針對臺灣方面的來函,我們特別回函闡明兩條:

  第一,希望兩岸的文化交流要雙向。臺灣的同胞渴望看到《富春山居圖》,大陸的同胞更是翹首以待。前不久,浙江省博物館和臺灣中臺山博物館籤了一個協議,在該館開館之際,由浙江省博物館提供100多件文物,去臺灣聯合舉辦「杭州雷峰塔天宮地宮出土文物珍品展」,這個展覽取名為「慰藉心靈的藝術」,就是希望這些中華民族的傳世珍寶給今天的炎黃子孫們帶來精神的享受。在現實的條件下大陸專門通過司法免扣押文物條款是不現實的。反過來,把這個作為前提,等於排除了臺灣故宮博物院文物到大陸展出的可能;

  第二,大陸的海關法律裡面有這樣的條款,所有境外(包括港澳臺)經海關批准暫時進口的貨物(包括文物)必須在海關如數清點清楚,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交流任務,並且如數運出海關,一件都不能留下。如果留了一件,就要予以處罰。所以臺灣方面完全可以打消顧慮。

  臺北故宮博物院藝術委員會主任林百裡先生去年曾到杭州,一見面就和我談這事。我再次表示,《富春山居圖》圓合,我們的願望很強烈,但你們也應該過來,交流雙向互動,才能實實在在,行之久遠。

  但他表示有難處。

  這個問題也因此卡殼,十年了,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現在,《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就放在浙江省博物館武林新館恆溫恆溼的漢斯展櫃中展出,陪伴一旁的則是沈周的《富春山居圖》摹本複製件。目前,人們只能就此欣賞這件國寶的全貌。但我堅信,這張寶畫總有圓合的一天,到那時,兩岸的《富春山居圖》會一起躺在展櫃裡,讓兩岸的同胞細細地端詳它無比精美的真容全貌,傾聽它無聲地訴說悲歡離合的故事。

  (作者系浙江省文化廳廳長)

相關焦點

  • 一半臺北一半杭州《富春山居圖》六百年前世今生
    浙江在線3月2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劉慧)每件鎮館之寶背後都有一個悠長的故事,一段鮮活的歷史。第八期,我們將講述這張名畫的前世今生。一頁杭州,一頁臺北。幾百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結廬富春江畔,繪就了傳世傑作《富春山居圖》,至今《富春山居圖》已歷經660多個春秋,承載著太多悲歡離合。
  • 一半在臺北一半在杭州 《富春山居圖》全卷盼合璧
    浙江日報臺北1月5日電 滿紙空靈秀逸,筆墨意境悠遠,富春江兩岸數百裡精粹聚於筆端——稀世國寶《富春山居圖》的後半段「無用師卷」,靜靜展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一幅名畫,一分為二,數十年未能合在一起。今天,記者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看到,講解員不停地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講解這幅名作的前世今生。
  • 《富春山居圖》合璧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好夢成真任重道遠
    《富春山居圖》合璧 黃曙林/攝兩岸各界人士蒞臨現場 黃曙林/攝  浙江在線臺北6月1日訊(特派記者 童俊)  6月1日,對於兩岸各界人士來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當天上午,經兩岸人士共同努力多年的「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合璧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  分離了360多年的「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終於合璧,並在同個展櫃中出現,重現了《富春山居圖》的原貌。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用八個字概括了此時的心情:好夢成真,任重道遠。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也很激動:「這個對我們來說是何等大的福氣。」
  • 當事人講述《富春山居圖》合璧背後故事
    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在距今360多年前被燒成兩卷,前段《剩山圖》上世紀50年代後存於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無用師卷》1948年底運到臺灣後一直被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在兩岸關係日漸熱絡的背景下,經過兩岸有志之士十餘年的努力,兩畫將在臺北故宮合璧展出。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是大陸最早致力推動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的當事人。
  • 新老富春山居圖聯袂展出 「公望富春」兩岸文化周啟幕
    浙江在線-杭州頻道6月2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王逸群 通訊員 童笑男)7年前(2011年)的6月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內,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在60多年後曠世合璧,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7年後的今天,一幅由臺灣書畫家羅永貴創作的近15米長、1米寬的山水長卷——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 臺北故宮10大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誰是第1?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富春山居圖》在浙博「畫印重逢」
    原標題:《富春山居圖》在浙博「畫印重逢」   新華社杭州7月3日電(記者馮源)一枚珍貴的田黃石印章,見證了國寶級名畫《富春山居圖》的一段傳奇經歷。2日傍晚,一場簡短的捐贈儀式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舉行,曾經加蓋在《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上的這枚「銘心絕品」田黃印能與原畫重逢了。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作品,描繪的是浙江富春江上的景色,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在清朝初年,它遭遇火劫,燒成兩段,也就是現在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和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無用師卷》。
  • 你真的看懂《富春山居圖》了嗎?
    —— 蘇軾《行香子·過七裡瀨》 3D動畫寫實《富春山居圖境》 《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八十高齡才開始提筆繪寫富春江疊峰山巒四季變化的長卷大作。
  • 傳世名畫一分為二,一半在臺北博物館另一半在浙江博物館
    懂藝術的人應該都聽說過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這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清明上河圖以及千裡江山圖,而富春山居圖雖然也在其中,但知名度卻比較低,關於此物,還有這樣一段故事。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的著名畫家黃公望所作,乃是紙本水墨畫。黃公望這個人比較慘,年輕時雖然做了點小官,但也沒什麼大權力,後來四十多歲了,已是中年還被誣陷入獄,在獄中他心灰意冷,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痛恨無比,但卻無能為力。在出獄後,黃公望沒有再次入朝為官,而是開始遊蕩世間。
  • 《富春山居圖》中的富春江在哪裡?跟著畫中的千年煙雲去看富春江
    大家幾乎都知道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這幅有我國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於1350年的紙本水墨畫是我國國寶級文物,可惜的是後半卷被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而浙江博物館只有上半卷。桐廬段桐廬段風景區兩岸山色青翠秀麗,江水清澈碧綠,在山水之間還分布著許多名勝古蹟。此段是富春山居圖的主要景點匯集地,因此山的奇秀、水的靈韻、人的風情等更是色彩斑斕,處處充滿詩情畫意。
  • 兩岸分別館藏的富春山居圖的前世今生,比電影裡面還要精彩
    富春山居圖的前世今生,比電影裡面還要精彩對於《富春山居圖》這幅傳世名畫,相信只要是對畫有點了解的人都不會陌生,它在近年來還作為題材被拍攝成電影,為更多人所熟知,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現在這幅名畫只是殘缺的,不說它在古代差點遭遇燒毀的事情,就算是在現在
  • 題富春山居圖
    一:七律:題富春山居圖,先百度,然後可以賦,可以興。平水任意韻。二:詞:臨江仙76755格以余光中的鄉愁為意演繹一詞,詞林第十二部韻。三:聯:題潛水艇。單邊15字以上。一:七律:題富春山居圖,先百度,然後可以賦,可以興。平水任意韻。
  • 《富春山居圖》憑什麼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這幅悲催的名畫就是《富春山居圖》。其實在美術界,這幅畫的地位極高,被譽為「畫中之蘭亭」,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而咱們同樣是畫美女的《簪花仕女圖》呢?普通人一看:「哇,好胖啊」「這眉毛好怪哦」,然後你跟他講「這幅畫採用了遊絲描」「以工筆重彩繪仕女五人」……得到的回應是:「哦」,然後觀眾帶著一臉懵逼和「唐朝美女就這樣」的疑慮走開了。到了《富春山居圖》這種山水畫,那就更懵逼了:「咦,怎麼跟我看到的富春山水不一樣啊?」
  • 臺北故宮博物院:需要積攢多少運氣,才能看到《富春山居圖》真跡
    都說到了臺北一定不能錯過故宮博物院,因為它本身就是個傳奇。1937年對日全面抗戰開始,為避免北京故宮的國寶毀於戰火,國民政府將這批數量龐大的精品裝箱,15年間轉徒流離,遷臺時又帶到了臺灣。1965年,「故宮博物院」正式落成,北方宮殿式的建築象徵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 浙江富陽:打造現代富春山居圖
    原標題:富陽:打造現代富春山居圖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畫晚晴新。富陽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風煙俱淨,天山共色」的富春江賦予了富陽「江城之秀」,元代畫家黃公望於此創作的「畫中之蘭亭」——《富春山居圖》,講述著富陽的「山城之美」。
  •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其實我只是一件仿作,乾隆:沒事,我瞎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局部2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按理說,《富春山居圖》的真跡應該只有一卷。說起這件事,還要從明朝時期說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局部1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局部3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朝中期,《富春山居圖》被沈周、董其昌等人收藏,他們對這幅畫作十分欣賞
  • 81歲高齡完成《富春山居圖》,黃公望和他的作品都是傳奇
    2016年6月9日至9月25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館聯合主辦「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同展同收,開展兩個月。肯定會有人產生疑問,不是《富春山居圖》的特展嗎,怎麼又冒出來《剩山圖》和《無用師卷》了呢?
  • 《新富春山居圖》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持續至18日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崔靜)由海峽兩岸畫家聯袂創作的66米國畫長卷《新富春山居圖》8日在國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展出,此展覽將持續至9月18日。    《新富春山居圖》由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大陸著名山水畫家宋雨桂主筆,臺灣著名水墨畫家江明賢、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明明等兩岸畫家歷時一年創作完成。
  • 《富春山居圖》經600餘年輾轉,為何被一分為二,最終散軼兩地?
    幾百年來,這幅畫輾轉流失,但現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館,一半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我希望兩幅畫什麼時候能合成一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溫總理的這番期許,讓《富春山居圖》的合璧受到了兩岸民眾的普遍關注。《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黃公望是蘇州常熟人,字子久,是全真派的一名道士,他又號大痴道人。
  • 王澍新作「公望美術館」月底在杭州富陽開館,展出富春山居圖
    王澍新作「公望美術館」月底在杭州富陽開館,展出富春山居圖 澎湃新聞記者 葛熔金 2016-09-12 20:56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