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富春山居圖

2021-03-01 東方文化號

一:七律:題富春山居圖,先百度,然後可以賦,可以興。平水任意韻。

二:詞:臨江仙76755格以余光中的鄉愁為意演繹一詞,詞林第十二部韻。

三:聯:題潛水艇。單邊15字以上。

一:七律:題富春山居圖,先百度,然後可以賦,可以興。平水任意韻。

1、摩呼羅部20:55

七律  題富春山居圖

吳越風光問畫師,富春江上幾多時。

嵐煙淡影千層秀,水韻漁歌四季姿。

廬隱黃公長運筆,山牽柳老獨吟詩。

澄波欲渺雲生處,相憶子陵無盡期。

點評:基本應題。就圖中風光展開描述。稍失之入味尚有不足。68分。

2、摩呼羅部20:55

題富春山居圖

公望三年方始成,卻將心血做人情。

河山錯落春初好,林木蔥蘢景自生。

曾歷火燃分作半,亦因戰事便更名。

今朝合璧任觀看,皆對畫圖嘆一聲。

點評:作者比較用心。認真百度了圖與人,圖與家國歷史的變遷。結有感慨。作品認真對圖與存,對分與合作了較為巧妙的評析。78分。

3:阿修羅部20:53

《富春山居圖》

群峰萬木富春山,縹緲幫忙雲海間。

變極鍾靈多雋秀,疏分置密有真顏。

神來筆墨皆渾厚,除去黃公問哪般。

八十詩書成一畫,狼毫世代動江關。

點評:感覺這個幫忙有點幫倒忙,放在此處,讓人感覺不明也未覺厲。描述未見能圖之靈秀。立意幾經變化,未能從一而終。雜感也得有明確的意圖。61分。

4:阿修羅部20:53

富山春居圖

塵封一卷為君開,筆落春江有客來。

茅舍常新同我伴,青松不老問誰栽。

老翁坐釣尋魚處,童子登山採藥回。

轉眼千年依舊在,清風一縷自徘徊。

點評:此即通常山水畫而已。至所以不限韻,就是希望大家各盡所能。而不是任意一山水圖而詠之。不應題。61分。

詩得分~

阿修羅部:61+61=122

摩呼羅部:78+68=146

阿修羅得分:0

摩呼羅得分:1

二詞:臨江仙76755格以余光中的鄉愁為意演繹一詞,詞林第十二部韻。

1:摩呼羅部20:55

臨江仙     鄉愁

試把鄉思吟入盞,深深淺淺成愁。天涯幾許月如鉤,水隨星際杳,人老客邊秋。

望斷千城雲水隔,如何知我心囚。紅塵何處寄蜉蝣?唯將心付月,長照夢中樓。

點評:就鄉秋的主題成詞而言,情感的表達還是用心了。於詞本身而言,基本還是合理的。但是從化詩入詞而言,把詩中提升的境界又壓縮回去了。這點上,未能提煉出原味。65分。

2:摩呼羅部20:55!臨江仙    鄉愁

人在天涯歸省後,不由舊夢重遊。依然故裡識沙鷗。蒹葭分兩岸,一水望穿愁。

記得瀛洲風貌否,誰同滄海孤舟?何須霜雪仗吳鉤?白頭難聚首,斯世幾蜉蝣?

點評:小有出律。主要是未注意句式要求,倉促修改。上闋得新詩感覺。然用之略急,早早就覺得寫盡了。然後在下闋,儘量作了合理的想像和延伸。但是有些意象使用的有拍戲未暇細顧而穿幫的感覺。並且把原詩中最重要的部分未品味出來。61分。

3:阿修羅部20:53

臨江仙.鄉愁

文.詩音敏兒

海陝闊長相隔久,家山何日通舟?別時不易聚難求。月能臨兩地,心卻起千愁。

骨肉分離誰痛惜,怎憑斟酒忘憂。半生羈絆問緣由。花開幾度後,故土可重遊?

點評:陝應為峽之誤。作品總體是比較好地解讀了原詩。斟酒,問緣由稍稍閒筆了。下結與上結基本屬於平行發感。未能就上結進一步提升。如果有,那這個作品的整體感覺就升華了。就目前而言,不考慮原詩的背景情況下,作品還是不錯的。72分。

4:阿修羅部20:53

《臨江仙》

文.疾風勁草

水外偏餘腸斷處,豈因幾句鄉愁。拆離骨肉是何求。仰天應嘆惋,回夢有荒丘。

可耐堂中無笑語,夜來與酒分憂。晨中華發任風浮。枉為男子淚,空對海波流。

點評:這個作品從原詩的感覺中來,用語稍顯浮於表面化,如果能蘊藉一些。當會更有味。並且,沒有對原詩作很好的解讀和研究。把一些打動人心的淚點部分給抹平了。雖有嚎有聲,但不甚打動讀者。65分。

詞得分~

阿修羅部:65+72=137

摩呼羅部:65+61=126

阿修羅得分:1

摩呼羅得分:0

阿修羅部20:53

三:聯:題潛水艇。單邊15字以上

1:

暗度陳倉,幽兵行詭道,御水傾雷摧島嶼。

沉舟巨鹿,霸下護河山,巡邊衛境築長城。

點評:用韓信與項王的英勇事跡來描述潛水艇,讓人好意外。上聯三分句稍與題詠沾邊,但是摧島嶼,未聞是其作戰特點。61分。

2:阿修羅部

舟行潛水,自無風疾動,蛟龍入海遊天下

路盡移山,當有夢傳承,利劍擎天衛國門

點評:上聯一分較為簡單地拆了一個謎語式的詞。讓人感覺到了是在寫潛水艇。但表達上不是太好看。二分無風則解釋過度。三分從氣勢上還是不錯的。但是有入海,則顯示潛水的表達稍淺且小有重複了。下聯為上聯對句,未能整合氣脈。二分句則是較好的表達。但必須加以修飾,如果題目是094,095等,才比較合。因此所表達內涵不相稱。66分。

摩呼羅部20:55

3:

題潛水艇

東海有潛龍,遊萬仞深瀾,鱗爪莫能見行跡;

匠心成重器,縱兼天巨浪,幹戈後唱定風波。

點評:海前修飾以東,題目應是國產潛艇,才切。故此,東可以再酌。上聯總體尚好。鱗爪與行跡略略重複。下聯表達立意不錯。兼字欠穩。70分。

4:摩呼羅部

聯  題潛水艇

萬裡深藍處,殺器無形,恰似潛龍巡浪底;

九重環宇中,飛虹有道,猶如巨箭震天庭。

點評:總體不錯。處字可去,二分前加隱。下聯相應修飾以架。猶如尚可有更好的表達。75分。

聯得分~

阿修羅部:66+61=127

摩呼羅部:70+75=145

阿修羅得分:0

摩呼羅得分:1


總終:

摩呼羅勝

相關焦點

  • 你真的看懂《富春山居圖》了嗎?
    —— 蘇軾《行香子·過七裡瀨》 3D動畫寫實《富春山居圖境》 《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八十高齡才開始提筆繪寫富春江疊峰山巒四季變化的長卷大作。
  • 《新富春山居圖》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
    原標題:遼寧:《新富春山居圖》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 ■華商晨報華商響網記者張賀然攝原標題:《新富春山居圖》昨起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李瑩瑩)時隔3年,《新富春山居圖》再度回沈,遼寧觀眾年底有望再睹其藝術風採。昨日,
  • 建築版「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開館
    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用青磚石瓦勾勒的建築版「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12月23日在富陽江濱西大道159號整體開館。
  • 《富春山居圖》在浙博「畫印重逢」
    原標題:《富春山居圖》在浙博「畫印重逢」   新華社杭州7月3日電(記者馮源)一枚珍貴的田黃石印章,見證了國寶級名畫《富春山居圖》的一段傳奇經歷。2日傍晚,一場簡短的捐贈儀式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舉行,曾經加蓋在《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上的這枚「銘心絕品」田黃印能與原畫重逢了。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作品,描繪的是浙江富春江上的景色,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在清朝初年,它遭遇火劫,燒成兩段,也就是現在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和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無用師卷》。
  • 假作真時真亦假,《富春山居圖》是偽作還是真跡?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的巨作, 寬33釐米, 長636.9釐米, 成於1347年。元代畫家開始以紙為畫本, 元畫靈動松秀的筆墨已然初具, 而黃公望享年85歲, 至其晚年則紙本水墨的技法已經爐火純青。其《富春山居圖》, 可以說是代表其晚年風格的經典之作。
  • 當事人講述《富春山居圖》合璧背後故事
    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在距今360多年前被燒成兩卷,前段《剩山圖》上世紀50年代後存於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無用師卷》1948年底運到臺灣後一直被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在兩岸關係日漸熱絡的背景下,經過兩岸有志之士十餘年的努力,兩畫將在臺北故宮合璧展出。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是大陸最早致力推動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的當事人。
  • 一半臺北一半杭州《富春山居圖》六百年前世今生
    幾百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結廬富春江畔,繪就了傳世傑作《富春山居圖》,至今《富春山居圖》已歷經660多個春秋,承載著太多悲歡離合。無巧不成書的是,《富春山居圖》成於庚寅(1350年)、焚於庚寅(1650年),「合璧」於庚寅(2010年),分別間隔300年和360年。杭州,臺北,一幅畫,兩地藏,隔海相望。
  • 新老富春山居圖聯袂展出 「公望富春」兩岸文化周啟幕
    浙江在線-杭州頻道6月2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王逸群 通訊員 童笑男)7年前(2011年)的6月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內,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在60多年後曠世合璧,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7年後的今天,一幅由臺灣書畫家羅永貴創作的近15米長、1米寬的山水長卷——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 工行筆試登上熱搜 你知道哪張是「富春山居圖」嗎?
    工行筆試登上熱搜 你知道哪張是「富春山居圖」嗎?除了吐槽分析題字體太小外,網友還關注了富春山居圖的選擇題。據了解,考題要求從選項裡,選出哪張畫是富春山居圖。  @_暱稱修改失敗_ :#工行筆試# 勇敢闖宇宙 富春山居圖...出題範圍:宇宙   挺好  @咕咕精磚家:#工行筆試#我決定馬上研究齒輪問題 靠著殘存的高中知識強行分析 還有資料分析題的圖能不能搞大點 感覺自己要趴在屏幕前了 and富春山居圖是那個黑白的畫嗎
  •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其實我只是一件仿作,乾隆:沒事,我瞎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局部2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按理說,《富春山居圖》的真跡應該只有一卷。說起這件事,還要從明朝時期說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局部1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富春山居圖》子明卷 局部3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朝中期,《富春山居圖》被沈周、董其昌等人收藏,他們對這幅畫作十分欣賞
  • 《富春山居圖》中的富春江在哪裡?跟著畫中的千年煙雲去看富春江
    大家幾乎都知道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這幅有我國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於1350年的紙本水墨畫是我國國寶級文物,可惜的是後半卷被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而浙江博物館只有上半卷。《富春山居圖》中描繪的富春江兩岸的千年煙雲,層巒疊嶂,水天山色,閒翁垂釣等景色,讓富春江名噪一時,在畫被推崇至最高位置的同時,也讓富春江這個有著江南風情的河流成為了人們心中最美的山水風景。那麼當時的富春江是畫的哪兒?今天那些迷人的景色還在嗎?
  • 81歲高齡完成《富春山居圖》,黃公望和他的作品都是傳奇
    2016年6月9日至9月25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館聯合主辦「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同展同收,開展兩個月。肯定會有人產生疑問,不是《富春山居圖》的特展嗎,怎麼又冒出來《剩山圖》和《無用師卷》了呢?
  • 《新富春山居圖》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持續至18日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崔靜)由海峽兩岸畫家聯袂創作的66米國畫長卷《新富春山居圖》8日在國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展出,此展覽將持續至9月18日。    《新富春山居圖》由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大陸著名山水畫家宋雨桂主筆,臺灣著名水墨畫家江明賢、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明明等兩岸畫家歷時一年創作完成。
  • 一半在浙江,一半在臺北 《富春山居圖》十年圓合夢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希望分藏海峽兩岸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能早日團圓,浙江籍的全國政協委員也提出了讓分居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圓合的提案。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為擁有同一個夢想,浙江力推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的努力已經進行了十年,在阻礙面前碰壁,又在憧憬中啟程,一次又一次努力,只為團圓的那一天……  溫總理的講話,說出了我們的夙願。說起《富春山居圖》團圓這事,我們已經努力了十年了。  十年前,我在浙江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任主任,和同事們曾經想用《富春山居圖》策劃一次兩岸文化交流活動。
  • 哪篇文章或詩詞能與《富春山居圖》高度契合
    縱觀古今,能與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達到「形」與「意」高度契合的唯有盛唐王維的《山居秋暝》。富春山居圖王維,不但擅長詩詞,還工繪畫,通音律,多才多藝,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文人。《富春山居圖》是黃公望究其一生的歷煉與沉澱,在八十多歲成就的美學巨作,不光是對自然景物更是其生命、品格、情懷的凝聚和展現。
  • 《富春山居圖》憑什麼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這幅悲催的名畫就是《富春山居圖》。其實在美術界,這幅畫的地位極高,被譽為「畫中之蘭亭」,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而咱們同樣是畫美女的《簪花仕女圖》呢?普通人一看:「哇,好胖啊」「這眉毛好怪哦」,然後你跟他講「這幅畫採用了遊絲描」「以工筆重彩繪仕女五人」……得到的回應是:「哦」,然後觀眾帶著一臉懵逼和「唐朝美女就這樣」的疑慮走開了。到了《富春山居圖》這種山水畫,那就更懵逼了:「咦,怎麼跟我看到的富春山水不一樣啊?」
  • 《富春山居圖》合璧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好夢成真任重道遠
    當天上午,經兩岸人士共同努力多年的「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合璧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  分離了360多年的「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終於合璧,並在同個展櫃中出現,重現了《富春山居圖》的原貌。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用八個字概括了此時的心情:好夢成真,任重道遠。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也很激動:「這個對我們來說是何等大的福氣。」
  • 王澍團隊歷時5年創作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構成富春山館外立面、屋頂的石塊,均採自富陽當地,由王澍一直以來合作的專業工匠團隊逐塊手工打磨而成。   本報訊 (駐富陽記者 駱炳浩 通訊員 徐磊柴惠琴)王澍獲普利茲克獎後所創作的最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富春山館(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三館合一」項目),歷時5年精心打造,終於竣工。
  • 為了贗品爭得你死我活是什麼鬼-簡評《富春山居圖》
    電影講述的是以劉德華為代表的中國特工同以佟大為為代表的日本黑幫以及英國大盜三方之間為了保護和爭搶輾轉流失、歷經磨難的中國元代傳世之作《富春山居圖》而發生的奪寶故事,最終《富春山居圖》順利合併,原來實際上《富春山居圖》一直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大家爭得你死我活的其實是仿真度極高的贗品,所謂障眼法也就是如此了。
  • 勞動教育的「富春山居圖」
    近日,記者走進杭州市富陽區這處富春山居圖裡的「秘境」,撐起一支教育的「長篙」,向富春江水深處「漫溯」,去尋找勞動教育的「一船星輝」。從課堂育人到開放育人——打開課堂的邊界一顆土豆能做什麼?行走在富春七小校園裡,開心農場、勞動大廳、木工教室、農耕文化館、科普基地……種種開展勞動教育的場所讓人目不暇接。據不完全統計,在富春七小校園裡養殖過的動物有十幾種,種植的植物有70多種。與其說這是一所學校,不如說這是一座神奇的城堡,學生對這裡的一切都好奇地探索著。為什麼把勞動教育擺在如此突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