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富春山居圖》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

2020-12-20 人民網

原標題:遼寧:《新富春山居圖》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

■華商晨報華商響網記者張賀然攝原標題:《新富春山居圖》昨起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李瑩瑩)時隔3年,《新富春山居圖》再度回沈,遼寧觀眾年底有望再睹其藝術風採。昨日,

■華商晨報華商響網記者張賀然攝

原標題:《新富春山居圖》昨起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

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李瑩瑩)時隔3年,《新富春山居圖》再度回沈,遼寧觀眾年底有望再睹其藝術風採。

昨日,「《新富春山居圖》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活動在宋雨桂藝術博物館完成交接,瀋陽市委宣傳部部長王鳳波出席活動。中央文史館文史業務司司長耿識博率團互送作品,並交與宋雨桂先生手中。

《新富春山居圖》現為中央文史館所藏,曾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遼寧省博物館等國家級展館展出,其卷首有溫家寶題字:「新富春山居圖」。中央文史館文史業務司司長耿識博表示:「新富春山居圖是宋雨桂先生傾注全身精力領銜打造的藝術經典。它不僅是一件藝術品,同樣對兩岸團結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年底,宋雨桂藝術館正式開館期間,《新富春山居圖》將一併展出,展出時間預計一年半左右。

[責任編輯:趙佳俊]

相關焦點

  • 《新富春山居圖》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持續至18日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崔靜)由海峽兩岸畫家聯袂創作的66米國畫長卷《新富春山居圖》8日在國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展出,此展覽將持續至9月18日。    《新富春山居圖》由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大陸著名山水畫家宋雨桂主筆,臺灣著名水墨畫家江明賢、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明明等兩岸畫家歷時一年創作完成。
  • 宋雨桂藝術館:收藏是藝術家的營養
    2011年9月,由宋雨桂主筆與海峽兩岸的六十多位畫家,歷時一年時間共同完成了長達66米的《新富春山居圖》在北京收筆面世,並且在國家博物館與公眾見面。  鳳凰衛視6月2日《與夢想同行》,以下為文字實錄:   許戈輝:各位好,歡迎大家《與夢想同行》。
  • 《富春山居圖》合璧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好夢成真任重道遠
    當天上午,經兩岸人士共同努力多年的「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合璧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  分離了360多年的「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終於合璧,並在同個展櫃中出現,重現了《富春山居圖》的原貌。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用八個字概括了此時的心情:好夢成真,任重道遠。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也很激動:「這個對我們來說是何等大的福氣。」
  • 一半臺北一半杭州《富春山居圖》六百年前世今生
    幾百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結廬富春江畔,繪就了傳世傑作《富春山居圖》,至今《富春山居圖》已歷經660多個春秋,承載著太多悲歡離合。無巧不成書的是,《富春山居圖》成於庚寅(1350年)、焚於庚寅(1650年),「合璧」於庚寅(2010年),分別間隔300年和360年。杭州,臺北,一幅畫,兩地藏,隔海相望。
  • 建築版「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開館
    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用青磚石瓦勾勒的建築版「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12月23日在富陽江濱西大道159號整體開館。
  • 當事人講述《富春山居圖》合璧背後故事
    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在距今360多年前被燒成兩卷,前段《剩山圖》上世紀50年代後存於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無用師卷》1948年底運到臺灣後一直被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在兩岸關係日漸熱絡的背景下,經過兩岸有志之士十餘年的努力,兩畫將在臺北故宮合璧展出。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是大陸最早致力推動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的當事人。
  • 你真的看懂《富春山居圖》了嗎?
    —— 蘇軾《行香子·過七裡瀨》 3D動畫寫實《富春山居圖境》 《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八十高齡才開始提筆繪寫富春江疊峰山巒四季變化的長卷大作。
  • 新老富春山居圖聯袂展出 「公望富春」兩岸文化周啟幕
    浙江在線-杭州頻道6月2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王逸群 通訊員 童笑男)7年前(2011年)的6月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內,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在60多年後曠世合璧,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7年後的今天,一幅由臺灣書畫家羅永貴創作的近15米長、1米寬的山水長卷——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 一半在浙江,一半在臺北 《富春山居圖》十年圓合夢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希望分藏海峽兩岸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能早日團圓,浙江籍的全國政協委員也提出了讓分居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圓合的提案。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晚年的代表作,到今天有660年的歷史了。這幅畫於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段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富春山居圖》世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的命運,一定意義上也是兩岸同胞隔海分離的折射。
  • 宋雨桂藝術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11月1日,宋雨桂藝術館開館暨瀋陽市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展覽基地揭牌儀式在瀋陽市舉行,標誌著瀋陽市一座新的藝術惠民基地誕生並正式對公眾開放。作為瀋陽市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的展覽基地,館內主要展示了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書畫藝術家宋雨桂在不同時期創作的經典畫作,包括《甦醒》、《雨荷圖》、《剩海圖》、《長江明珠圖》、《新富春山居圖》等一系列家喻戶曉的優秀作品,同時還展示了他的私人藝術藏品。
  • 《富春山居圖》在浙博「畫印重逢」
    原標題:《富春山居圖》在浙博「畫印重逢」   新華社杭州7月3日電(記者馮源)一枚珍貴的田黃石印章,見證了國寶級名畫《富春山居圖》的一段傳奇經歷。2日傍晚,一場簡短的捐贈儀式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舉行,曾經加蓋在《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上的這枚「銘心絕品」田黃印能與原畫重逢了。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作品,描繪的是浙江富春江上的景色,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在清朝初年,它遭遇火劫,燒成兩段,也就是現在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和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無用師卷》。
  • 公望美術館23日開館 展出《富春山居圖》·都市快報
    展期3個月 免費參觀但需提前網上預約 通訊員 徐磊 柴惠琴 記者 周濤 本報訊 這段時間路過富陽區鹿山南麓,富春江邊,你會發現這裡有一座風格特異的建築群竣工在即。 這是王澍(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建築學學科帶頭人)獲普利茲克獎後創作的最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富春山館」,由博物館、公望美術館、檔案館組成。總投資約5億元,是富陽目前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 昨天,富陽舉行發布會,宣布公望美術館將於9月23日隆重揭幕,博物館和檔案館計劃2017年1月1日建成。
  • 斯人未遠去——宋雨桂藝術紀念展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
    ,宋雨桂藝術館承辦,如果藝術協辦,中國現當代美術文獻中心提供學術支持的「斯人未遠去——宋雨桂藝術紀念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為「宋雨桂藝術大展」系列之「北京站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杭春曉擔任策展人。
  • 宋雨桂水墨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宋雨桂水墨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作者:楊競 丁冬 2018-05-12 07:54   來源:遼寧日報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文史館、中國美術家協會、遼寧省文聯主辦,省美術家協會、遼寧美術館、宋雨桂藝術館協辦的「大象無形———宋雨桂水墨藝術展」於5月11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 《富春山居圖》實景地建了一座什麼館?
    說起《富春山居圖》,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晚年的黃公望雲遊到富春江,被這片山水所吸引,濡墨提筆,一幅畫卷就這樣打開了捲軸,一幕好戲就這樣拉開了帷幕。9月23日,在《富春山居圖》的原創地和實景地,新落成的富春山館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富春山館是一座集博物館、美術館和檔案館於一體的文化綜合體,也是建築師王澍獲得「普利茲克獎」後創作的最大規模的作品。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看看,這座位於富春江畔磚牆院落中,曲面屋頂連綿起伏的建築群裡到底藏著些什麼。一來到富春山館,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與眾不同。
  • 《富春山居圖》中的富春江在哪裡?跟著畫中的千年煙雲去看富春江
    大家幾乎都知道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這幅有我國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於1350年的紙本水墨畫是我國國寶級文物,可惜的是後半卷被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而浙江博物館只有上半卷。《富春山居圖》中描繪的富春江兩岸的千年煙雲,層巒疊嶂,水天山色,閒翁垂釣等景色,讓富春江名噪一時,在畫被推崇至最高位置的同時,也讓富春江這個有著江南風情的河流成為了人們心中最美的山水風景。那麼當時的富春江是畫的哪兒?今天那些迷人的景色還在嗎?
  • 勞動教育的「富春山居圖」
    近日,記者走進杭州市富陽區這處富春山居圖裡的「秘境」,撐起一支教育的「長篙」,向富春江水深處「漫溯」,去尋找勞動教育的「一船星輝」。從課堂育人到開放育人——打開課堂的邊界一顆土豆能做什麼?而後,富春七小把辦學特色緊緊瞄準在勞動教育上,這一瞄就是11年。11年間,校園西邊的15畝土地,從建築垃圾的填埋地變成了種植區、養殖區、農具博物館以及現代農業區等分工明確的「開心農場」,成了各個班級勞作的樂園。漸漸地,勞動在富春七小校園裡蔚然成風。
  • 王澍團隊歷時5年創作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構成富春山館外立面、屋頂的石塊,均採自富陽當地,由王澍一直以來合作的專業工匠團隊逐塊手工打磨而成。   本報訊 (駐富陽記者 駱炳浩 通訊員 徐磊柴惠琴)王澍獲普利茲克獎後所創作的最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富春山館(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三館合一」項目),歷時5年精心打造,終於竣工。
  • 81歲高齡完成《富春山居圖》,黃公望和他的作品都是傳奇
    2016年6月9日至9月25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館聯合主辦「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同展同收,開展兩個月。肯定會有人產生疑問,不是《富春山居圖》的特展嗎,怎麼又冒出來《剩山圖》和《無用師卷》了呢?
  • 《富春山居圖》裡的感受,在今天怎麼找回來?
    在設計富春山館之前,我已經設計過很多美術館、博物館,對國內這些場館的建設以及它們在城市中起的作用,開始有些質疑。當富陽的工作人員邀請我做一個能夠體現《富春山居圖》的建築的時候,我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富春山居圖》實際上講的是自然環境和村居的關係,山還在,水還在,自然環境還在,但是村居還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