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合璧 黃曙林/攝
兩岸各界人士蒞臨現場 黃曙林/攝
浙江在線臺北6月1日訊(特派記者 童俊) 6月1日,對於兩岸各界人士來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當天上午,經兩岸人士共同努力多年的「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合璧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
分離了360多年的「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終於合璧,並在同個展櫃中出現,重現了《富春山居圖》的原貌。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用八個字概括了此時的心情:好夢成真,任重道遠。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也很激動:「這個對我們來說是何等大的福氣。」
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展室裡有一種特殊的味道
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是第二次看到「無用師卷」了,上一次是10年前來臺灣訪問,當時故宮博物院剛好展出了「無用師卷」。
今年5月3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在210展室布展時,楊建新提前目睹了合璧後的盛況。他笑著說:「我是大陸第一個看到合璧的人。」
「讓兩段畫能夠跨越時空真正合在一起」,這是曾任浙江省臺辦主任楊建新的夙願,多年來,他也一直為促成此事奔波著。
6月1日,當他再次走進210展室時,他有一種別樣的感覺,空氣中似乎瀰漫著一種特殊的味道,只見《富春山居圖》的兩卷靜靜地躺在一起,似乎訴說著數百年的悲歡離合。
楊建新笑著說,可能自己寄託了太多的情感在裡面了。兩岸的文化交流,歷經坎坷,在兩岸文化界有識之士的促成下,《富春山居圖》成功合璧,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意味著兩岸的文化交流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值得寫入中國的文化史。
楊建新相信,兩岸的文化交流會更加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地開展下去。經貿交流是物的交流,文化交流則是人的交流,人心的交流,情感、思想、精神的交流。文化交流的升華也會促進經貿合作,消除疑慮,加深情感,最終促進兩岸共同發展。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好夢成真,任重道遠
《富春山居圖》成功合璧,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欣喜之餘,心情很複雜,他用了八個字概括,那就是「好事多磨」、「任重道遠」。
「好事多磨」指的是《富春山居圖》合璧的過程是曲折的。
早在多年前,浙江就有一種願望,與臺灣有關部門聯繫,希望能讓《富春山居圖》兩卷合展。陳浩也寫過信,兩岸人士也一直在奔走,但都遲遲沒有下文。只能說,當時的條件還沒有成熟,而浙江省博物館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正式接觸是從2008年年底開始的。
「任重道遠」則指願望只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願望就是「無用師卷」什麼時候能回到浙江去展出。
儘管浙江省博物館曾多次提出,「無用師卷」回大陸展出的時間表,但其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雙方還需進一步溝通。
陳浩希望,兩岸的文化交流像經貿合作一樣,也能籤訂一個框架協議。同時,在文化界進行多方磋商外,也希望兩岸高層能推動兩岸的文化交流。
通過兩年多的交流,兩岸心與心之間的溝通要比以往更加貼近,這對今後兩岸文化交流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陳浩說,浙江省博物館來臺灣辦展覽已經有很多次了,像2005年的吳昌碩作品展,2006年的黃賓虹作品展。今年還計劃在臺灣舉辦河姆渡文化展和浙江青瓷展。
同時,臺北故宮博物院打造的《富春山居圖》3D動畫展可能在九月份來大陸展覽,第一站就選擇在浙江省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這是何等大的福氣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開玩笑說,乾隆是個大師,但他卻「失手」了,第一他看走眼,第二個他沒有那個福分看到《富春山居圖》全貌。
「今天,在大家的努力下,卻能夠看到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全貌,也就是『剩山圖』以及『無用師卷』並列的展出,這個對我們來說是何等大的福氣。」
周功鑫說,通過這個展覽,不只是要對《富春山居圖》有基本的認識,更要對黃公望和他作品的淵源師承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做深入地了解。
能夠成就這樣的一件盛事,事實上兩岸的很多人都付出了努力,這為兩岸文化交流打下了基礎。周功鑫表示,今後還會繼續和大陸的博物館搞文物展。之前的「雍正展」和「南宋文化展」,都讓觀眾對雍正有新的認識,對南宋有另外的評價。這個對博物院來講,這是很大的成就,因為讓觀眾改變了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