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合璧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好夢成真任重道遠

2020-12-20 浙江新聞

《富春山居圖》合璧 黃曙林/攝

兩岸各界人士蒞臨現場 黃曙林/攝

  浙江在線臺北6月1日訊(特派記者 童俊)  6月1日,對於兩岸各界人士來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當天上午,經兩岸人士共同努力多年的「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合璧特展」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

  分離了360多年的「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終於合璧,並在同個展櫃中出現,重現了《富春山居圖》的原貌。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用八個字概括了此時的心情:好夢成真,任重道遠。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也很激動:「這個對我們來說是何等大的福氣。」

  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展室裡有一種特殊的味道

  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是第二次看到「無用師卷」了,上一次是10年前來臺灣訪問,當時故宮博物院剛好展出了「無用師卷」。

  今年5月3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在210展室布展時,楊建新提前目睹了合璧後的盛況。他笑著說:「我是大陸第一個看到合璧的人。」

  「讓兩段畫能夠跨越時空真正合在一起」,這是曾任浙江省臺辦主任楊建新的夙願,多年來,他也一直為促成此事奔波著。

  6月1日,當他再次走進210展室時,他有一種別樣的感覺,空氣中似乎瀰漫著一種特殊的味道,只見《富春山居圖》的兩卷靜靜地躺在一起,似乎訴說著數百年的悲歡離合。

  楊建新笑著說,可能自己寄託了太多的情感在裡面了。兩岸的文化交流,歷經坎坷,在兩岸文化界有識之士的促成下,《富春山居圖》成功合璧,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意味著兩岸的文化交流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值得寫入中國的文化史。

  楊建新相信,兩岸的文化交流會更加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地開展下去。經貿交流是物的交流,文化交流則是人的交流,人心的交流,情感、思想、精神的交流。文化交流的升華也會促進經貿合作,消除疑慮,加深情感,最終促進兩岸共同發展。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好夢成真,任重道遠

  《富春山居圖》成功合璧,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欣喜之餘,心情很複雜,他用了八個字概括,那就是「好事多磨」、「任重道遠」。

  「好事多磨」指的是《富春山居圖》合璧的過程是曲折的。

  早在多年前,浙江就有一種願望,與臺灣有關部門聯繫,希望能讓《富春山居圖》兩卷合展。陳浩也寫過信,兩岸人士也一直在奔走,但都遲遲沒有下文。只能說,當時的條件還沒有成熟,而浙江省博物館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正式接觸是從2008年年底開始的。

  「任重道遠」則指願望只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願望就是「無用師卷」什麼時候能回到浙江去展出。

  儘管浙江省博物館曾多次提出,「無用師卷」回大陸展出的時間表,但其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雙方還需進一步溝通。

  陳浩希望,兩岸的文化交流像經貿合作一樣,也能籤訂一個框架協議。同時,在文化界進行多方磋商外,也希望兩岸高層能推動兩岸的文化交流。

  通過兩年多的交流,兩岸心與心之間的溝通要比以往更加貼近,這對今後兩岸文化交流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陳浩說,浙江省博物館來臺灣辦展覽已經有很多次了,像2005年的吳昌碩作品展,2006年的黃賓虹作品展。今年還計劃在臺灣舉辦河姆渡文化展和浙江青瓷展。

  同時,臺北故宮博物院打造的《富春山居圖》3D動畫展可能在九月份來大陸展覽,第一站就選擇在浙江省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這是何等大的福氣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開玩笑說,乾隆是個大師,但他卻「失手」了,第一他看走眼,第二個他沒有那個福分看到《富春山居圖》全貌。

  「今天,在大家的努力下,卻能夠看到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全貌,也就是『剩山圖』以及『無用師卷』並列的展出,這個對我們來說是何等大的福氣。」

  周功鑫說,通過這個展覽,不只是要對《富春山居圖》有基本的認識,更要對黃公望和他作品的淵源師承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做深入地了解。

  能夠成就這樣的一件盛事,事實上兩岸的很多人都付出了努力,這為兩岸文化交流打下了基礎。周功鑫表示,今後還會繼續和大陸的博物館搞文物展。之前的「雍正展」和「南宋文化展」,都讓觀眾對雍正有新的認識,對南宋有另外的評價。這個對博物院來講,這是很大的成就,因為讓觀眾改變了史觀。

相關焦點

  • 當事人講述《富春山居圖》合璧背後故事
    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在距今360多年前被燒成兩卷,前段《剩山圖》上世紀50年代後存於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無用師卷》1948年底運到臺灣後一直被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在兩岸關係日漸熱絡的背景下,經過兩岸有志之士十餘年的努力,兩畫將在臺北故宮合璧展出。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是大陸最早致力推動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的當事人。
  • 一半在浙江,一半在臺北 《富春山居圖》十年圓合夢
    因為擁有同一個夢想,浙江力推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的努力已經進行了十年,在阻礙面前碰壁,又在憧憬中啟程,一次又一次努力,只為團圓的那一天……  溫總理的講話,說出了我們的夙願。說起《富春山居圖》團圓這事,我們已經努力了十年了。  十年前,我在浙江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任主任,和同事們曾經想用《富春山居圖》策劃一次兩岸文化交流活動。
  • 一半臺北一半杭州《富春山居圖》六百年前世今生
    幾百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結廬富春江畔,繪就了傳世傑作《富春山居圖》,至今《富春山居圖》已歷經660多個春秋,承載著太多悲歡離合。無巧不成書的是,《富春山居圖》成於庚寅(1350年)、焚於庚寅(1650年),「合璧」於庚寅(2010年),分別間隔300年和360年。杭州,臺北,一幅畫,兩地藏,隔海相望。
  • 《新富春山居圖》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
    原標題:遼寧:《新富春山居圖》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 ■華商晨報華商響網記者張賀然攝原標題:《新富春山居圖》昨起走進宋雨桂藝術博物館本報訊(華商晨報 華商響網記者 李瑩瑩)時隔3年,《新富春山居圖》再度回沈,遼寧觀眾年底有望再睹其藝術風採。昨日,
  • 《富春山居圖》在浙博「畫印重逢」
    原標題:《富春山居圖》在浙博「畫印重逢」   新華社杭州7月3日電(記者馮源)一枚珍貴的田黃石印章,見證了國寶級名畫《富春山居圖》的一段傳奇經歷。2日傍晚,一場簡短的捐贈儀式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舉行,曾經加蓋在《富春山居圖》(剩山圖)上的這枚「銘心絕品」田黃印能與原畫重逢了。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作品,描繪的是浙江富春江上的景色,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在清朝初年,它遭遇火劫,燒成兩段,也就是現在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和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無用師卷》。
  • 一半在臺北一半在杭州 《富春山居圖》全卷盼合璧
    浙江日報臺北1月5日電 滿紙空靈秀逸,筆墨意境悠遠,富春江兩岸數百裡精粹聚於筆端——稀世國寶《富春山居圖》的後半段「無用師卷」,靜靜展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一幅名畫,一分為二,數十年未能合在一起。今天,記者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看到,講解員不停地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講解這幅名作的前世今生。
  • 81歲高齡完成《富春山居圖》,黃公望和他的作品都是傳奇
    2016年6月9日至9月25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館聯合主辦「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同展同收,開展兩個月。肯定會有人產生疑問,不是《富春山居圖》的特展嗎,怎麼又冒出來《剩山圖》和《無用師卷》了呢?
  • 新老富春山居圖聯袂展出 「公望富春」兩岸文化周啟幕
    浙江在線-杭州頻道6月2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王逸群 通訊員 童笑男)7年前(2011年)的6月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內,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在60多年後曠世合璧,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7年後的今天,一幅由臺灣書畫家羅永貴創作的近15米長、1米寬的山水長卷——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 題富春山居圖
    1、摩呼羅部20:55七律  題富春山居圖吳越風光問畫師,富春江上幾多時。嵐煙淡影千層秀,水韻漁歌四季姿。廬隱黃公長運筆,山牽柳老獨吟詩。澄波欲渺雲生處,相憶子陵無盡期。點評:基本應題。就圖中風光展開描述。稍失之入味尚有不足。68分。
  • 從此「富春」有「山居」:公望美術館23日開館
    300多年前,《富春山居圖》被焚為兩斷,分別稱作「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時,臺下的富陽代表團,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無用師卷」何時才能「回家看看」?可當時的情況是,富陽區域內,並沒有可供大型藝術展覽的場館。2012年初,富陽「三館合一」項目啟動,選址在富春江畔,東吳公園旁。投資5億多元,並且用這塊面積近70畝,背山、面水的「絕版寶地」作為「富春山館」,富陽下了很大決心。
  • 《新富春山居圖》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持續至18日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崔靜)由海峽兩岸畫家聯袂創作的66米國畫長卷《新富春山居圖》8日在國家博物館首次向公眾展出,此展覽將持續至9月18日。    《新富春山居圖》由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大陸著名山水畫家宋雨桂主筆,臺灣著名水墨畫家江明賢、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王明明等兩岸畫家歷時一年創作完成。
  • 《富春山居圖》憑什麼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這幅悲催的名畫就是《富春山居圖》。其實在美術界,這幅畫的地位極高,被譽為「畫中之蘭亭」,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普通人一看:「哇,好胖啊」「這眉毛好怪哦」,然後你跟他講「這幅畫採用了遊絲描」「以工筆重彩繪仕女五人」……得到的回應是:「哦」,然後觀眾帶著一臉懵逼和「唐朝美女就這樣」的疑慮走開了。到了《富春山居圖》這種山水畫,那就更懵逼了:「咦,怎麼跟我看到的富春山水不一樣啊?」——當然不一樣啦!
  • 你真的看懂《富春山居圖》了嗎?
    —— 蘇軾《行香子·過七裡瀨》 3D動畫寫實《富春山居圖境》 《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八十高齡才開始提筆繪寫富春江疊峰山巒四季變化的長卷大作。
  • 臺北故宮10大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誰是第1?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建築版「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開館
    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用青磚石瓦勾勒的建築版「富春山居圖」——富春山館,12月23日在富陽江濱西大道159號整體開館。
  • 《富春山居圖》中的富春江在哪裡?跟著畫中的千年煙雲去看富春江
    大家幾乎都知道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這幅有我國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於1350年的紙本水墨畫是我國國寶級文物,可惜的是後半卷被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而浙江博物館只有上半卷。《富春山居圖》中描繪的富春江兩岸的千年煙雲,層巒疊嶂,水天山色,閒翁垂釣等景色,讓富春江名噪一時,在畫被推崇至最高位置的同時,也讓富春江這個有著江南風情的河流成為了人們心中最美的山水風景。那麼當時的富春江是畫的哪兒?今天那些迷人的景色還在嗎?
  • 假作真時真亦假,《富春山居圖》是偽作還是真跡?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的巨作, 寬33釐米, 長636.9釐米, 成於1347年。元代畫家開始以紙為畫本, 元畫靈動松秀的筆墨已然初具, 而黃公望享年85歲, 至其晚年則紙本水墨的技法已經爐火純青。其《富春山居圖》, 可以說是代表其晚年風格的經典之作。
  • 王澍團隊歷時5年創作建築版《富春山居圖》
    構成富春山館外立面、屋頂的石塊,均採自富陽當地,由王澍一直以來合作的專業工匠團隊逐塊手工打磨而成。   本報訊 (駐富陽記者 駱炳浩 通訊員 徐磊柴惠琴)王澍獲普利茲克獎後所創作的最大規模的建築工程——富春山館(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三館合一」項目),歷時5年精心打造,終於竣工。
  • 2019杭州度假必去桐廬,這家酒店看富春江,富春山居圖你要知道
    如果你來杭州度假,一定要去桐廬,來到桐廬,一定要去富春江看看。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如果你還未感受到富春江的真正魅力和名氣,《富春山居圖》你有耳聞嗎?《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稱為「畫中蘭亭」。
  • 浙江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從河姆渡到民國的浙地留影
    浙江省博物館位於美麗的西湖湖畔,1929年籌建。現有館藏文物及標本10餘萬件。最具特色的當然是良渚文化展覽,還有吳越文化遺物,以及精美的龍泉窯瓷器等等。浙江省博物館主要有兩大館區——孤山館和武林館,周圍還有文瀾閣、美術館和名人故居等等,形成一個綜合的文化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