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名畫一分為二,一半在臺北博物館另一半在浙江博物館

2020-12-17 歷史戰爭

懂藝術的人應該都聽說過中國十大傳世名畫,這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清明上河圖以及千裡江山圖,而富春山居圖雖然也在其中,但知名度卻比較低,關於此物,還有這樣一段故事。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的著名畫家黃公望所作,乃是紙本水墨畫。黃公望這個人比較慘,年輕時雖然做了點小官,但也沒什麼大權力,後來四十多歲了,已是中年還被誣陷入獄,在獄中他心灰意冷,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痛恨無比,但卻無能為力。在出獄後,黃公望沒有再次入朝為官,而是開始遊蕩世間。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黃公望了解了全真教,他為之所動,學習了不少全真教的思想,常年就待在山野之中,有時候一待就是一整天,絲毫不覺得疲憊,儼然已有隱世高人風範,後來他也愛上了繪畫,尤其喜歡畫風水畫,當他來到富春江後,便被此地的風景所吸引,留在了此地。

而富春山居圖便成畫在此,為了畫好這幅畫,黃公望可謂辛苦至極,他常年遊走於富春江兩岸,觀看富春江一年四季,一天各個時辰的變化,並且到處留畫,以此來培養靈感,長時間的繪畫以及觀摩使他的繪畫本領爐火純青,約莫七年後,黃公望才真正畫出了富春山居圖,此畫畫完後,黃公望甚是滿意,並把此畫傳給了自己師弟。

後來他師弟去世,隨著時間的流逝,此畫就到了沈周手中,沈周是明朝一位畫家,他對此畫頗為喜愛,便想找人題跋,結果他找的這個人的兒子卻動了貪念,賣到了此畫,賺到一筆不菲的錢財,還告訴沈周畫被偷了。再到後來,畫就傳到了吳洪裕手中,這個吳洪裕十分喜愛此畫,死的時候想把畫燒了陪葬,他家人自然照做,但在燒的時候卻被吳洪裕的侄子阻止了,因為他知道此畫意義非凡,但由於他阻止的過晚,所以畫還是一分兩半。

前半卷損失較少,名為剩山圖,而後半卷則叫做無用師卷,後來後半卷到達了乾隆手中,但由於乾隆在之前已經買到過此畫的贗品,那時他還斷定買的就是真品。得到真品後的乾隆為了緩解自己之前買了贗品的尷尬,所以就止口不提,一直斷定真品才是贗品,而把贗品當做真品來看待,但不管怎麼說,無用師卷最終還是留在了宮廷之內。

後來民國成立,一些學者發現了此畫,他們對此興奮不已,但隨後由於抗戰的到來,所以畫被轉移到南京,而且最終國民黨潰敗,跑到了臺灣省,畫也就跟著去到了臺北市,放在了臺北博物館內。

而此畫的前半部分後來被吳湖帆所得,吳湖帆知道此畫的重要性,於是他上交給了國家,後來1956年此畫來到了浙江博物館,並成為館內的鎮館之寶。後來,2011年,由於浙江博物館積極跟臺灣省聯絡,所以此畫終於得以合璧展出,滿足了不少熱愛藝術的人。

總而言之,此畫能傳承至今也實屬不易,在這之中應該感謝吳洪裕的侄子,畢竟若不是他,這等國寶怕是要毀於一旦,消散在歷史長河中,也應該感謝乾隆,雖然乾隆一直認定真品為贗品,但他也間接地保護了此畫。

相關焦點

  • 一半在浙江,一半在臺北 《富春山居圖》十年圓合夢
    浙江日報3月17日杭州訊 一半在浙江,一半在臺北,「畫是如此,人何以堪」。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希望分藏海峽兩岸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能早日團圓,浙江籍的全國政協委員也提出了讓分居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圓合的提案。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一半在臺北一半在杭州 《富春山居圖》全卷盼合璧
    浙江日報臺北1月5日電 滿紙空靈秀逸,筆墨意境悠遠,富春江兩岸數百裡精粹聚於筆端——稀世國寶《富春山居圖》的後半段「無用師卷」,靜靜展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一幅名畫,一分為二,數十年未能合在一起。今天,記者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看到,講解員不停地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講解這幅名作的前世今生。
  • 《富春山居圖》經600餘年輾轉,為何被一分為二,最終散軼兩地?
    幾百年來,這幅畫輾轉流失,但現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的博物館,一半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我希望兩幅畫什麼時候能合成一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溫總理的這番期許,讓《富春山居圖》的合璧受到了兩岸民眾的普遍關注。《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黃公望是蘇州常熟人,字子久,是全真派的一名道士,他又號大痴道人。
  • 一半臺北一半杭州《富春山居圖》六百年前世今生
    浙江在線3月2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劉慧)每件鎮館之寶背後都有一個悠長的故事,一段鮮活的歷史。第八期,我們將講述這張名畫的前世今生。一頁杭州,一頁臺北。幾百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結廬富春江畔,繪就了傳世傑作《富春山居圖》,至今《富春山居圖》已歷經660多個春秋,承載著太多悲歡離合。
  • 這家博物館,鎮館之寶被譽為畫中蘭亭,臨摹之作被賣到880萬
    浙江自古以來就是人文薈萃的地方,其中杭州和江蘇的蘇州一同被稱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中國江南最富饒最美麗的地區之一,宋代以後,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南遷帶動了江浙一帶的經濟文化發展,因此浙江擁有中國文明大量的文化遺存。
  • 梵谷名畫被盜:疫情期博物館關閉,小偷凌晨闖入輕鬆偷走
    3月30日是梵谷誕辰,在荷蘭辛格·拉倫博物館裡的梵谷畫作《春天花園》卻神奇被盜。為了防止疫情蔓延,這家博物館最近正處於關閉狀態。小偷選在梵谷生日這天,凌晨闖進博物館,輕而易舉就盜走了這幅名畫。希望你能夠把畫儘快歸還給博物館。梵谷的畫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盜了。2002年,竊賊爬梯子自博物館屋頂進入,只花4分鐘就得手兩幅梵谷的畫,分別是《斯赫弗寧恩海景》和《離開尼厄嫩教堂的信眾》,然後以繩索逃脫。
  • 蔬食至味——傳世名畫中的蔬果
    ——惲壽平清 惲壽平 花卉圖冊 天津博物館藏不是黃臺三摘後,應與青門五色同。一枕羲皇高臥處,翠陰藤下豆花風。傳世蔬果畫佳作賞析宋 魯宗貴 吉祥多子圖頁 [美]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作者介紹:魯宗貴,生卒年不詳。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畫家。擅畫花竹、窠石、禽鳥等,尤其擅長寫生。
  • 中國傳世名畫,除了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你還知道哪些?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像是一張全景照片,留住了那個時代的所有細節,市井剪影。《揮扇仕女圖》,中國唐朝畫家周昉創作的一幅國畫,絹本設色,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 「博物館+」時代,青少年助力世界技能博物館-——「技·傳世」世界...
    晨報記者 徐惠芬11月27日上午,「技·傳世」世界技能博物館青少年教育論壇在楊浦區圖書館隆重舉行。此次論壇活動由上海世賽執行局、楊浦區人民政府指導,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楊浦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楊浦區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報業集團新聞報社聯合主辦。
  • 黃公望:耄耋之年創作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他的人生何以漸入佳境
    由孫建君導演,劉德華、佟大為、林志玲主演的電影《天機.富春山居圖》,講述的是中國特工為保衛中國名畫奪寶的故事。精彩的情節,玄幻的故事滿足了觀眾獵奇的心理,而了解此畫作者黃公望的真實人生,恐怕更有現實意義。
  • 羨慕韓國朋友家的大陽臺,一分為二,一半洗衣晾曬,一半小花園!
    在韓國,基本上這種戶型的,家家都會把陽臺一分為二,當2個功能區用!▼一半洗衣晾曬,一半當休閒陽臺因為有了這個長陽臺,再也不用擔心陽臺曬滿衣服影響客廳美觀、來客尷尬的局面了,連通陽臺的位置直接做成休閒陽臺;另一半實體牆擋住的,裝晾衣架打洗衣櫃,做晾曬洗衣陽臺。
  • 臺北故宮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兩件人氣遠高另一件,卻飽受爭議
    歡迎來到溜溜達達看世界,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臺北故宮博物館的兩大鎮館之寶:肉形石和翠玉白菜。這兩件文物一直是臺北故宮博物館的人氣國寶,許多國內外遊客來這裡專門就為看它們,在對外宣傳的時候,」東坡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也一直被列為三大鎮館之寶,但卻引起了很大爭議,毛公鼎實至名歸,但肉形石和翠玉白菜就藝術價值而言並不足以擔當鎮館之寶的重任。
  • 廚房後擋板一分為二,一半做滿收納櫃,另一半留空,多5㎡收納空間
    其實好好利用這部分空間,妥妥能給廚房多5㎡收納空間~廚房後擋板牆面一分為二,在吊櫃基礎上,一半做滿收納櫃,另一半留空→後擋板牆面距離臺面大約30cm~50cm高度之間,加上這樣高度的柜子,又會多上一排收納櫃,跟吊櫃一樣,收納碗碟、廚房工具或小廚電都是可以的,正好後擋板柜子與臺面距離最近,打開櫃門,小廚電直接就能搬到檯面上使用,一點不費力,拿取超方便。
  •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汝窯青瓷橢圓小洗,汝窯傳世瓷器中的珍品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汝窯青瓷橢圓小洗,汝窯傳世瓷器中的珍品在目前瓷器收藏界,宋代五大名窯之中,汝窯瓷器為收藏界所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貴藏品。汝窯瓷器,傳統觀點認為,目前全世界存世的只有六十多件。汝窯瓷器按照瓷器的發展脈搏來說,應該是繼承了五代時後周柴窯的一些特點,因為目前我們看到的傳世汝窯瓷器,大多數都出現了天青色的釉彩,而這種天青色正是傳說中柴窯瓷器的一大特點。汝窯瓷器真正成功的創燒出來是在北宋的後期,燒制時間前後不過20餘年的時間。
  • 浙江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你見過幾個?尤其是最後一個
    【浙江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你見過幾個?尤其是最後一個】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良渚文化玉琮之首。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此玉琮通高8.9釐米、上射徑17.1—17.6釐米、下射徑16.5—17.5釐米、孔外徑5釐米、孔內徑3.8釐米。
  • 傳世名畫《棲霞山圖》賞析
    中國繪畫史上的傳世名畫,是璀璨奪目的藝術瑰寶,也是我們的祖先貢獻給世界藝術寶庫的珍貴遺產。在傳世名畫中,有描繪某一朝代民俗的,有描繪千裡江山的,也有描繪某一處山景的。在明代有一幅傳世名畫《棲霞山圖》,描繪了南京棲霞山的景色,作者為明代繪畫大師張宏。
  • 此畫價值連城,乾隆皇帝也收藏過,一半在杭州一半在臺北
    【滿江紅】富春山居圖——墨莊漫筆《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的紙本繪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家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1350年繪製完成,後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為「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為「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富春山居圖》原畫是畫在六張紙上,六張紙接裱而成一幅約七百公分的長卷。
  • 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臺北故宮又稱臺北故宮或中山博物院,屬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65年在臺北市陽明山建成,其包含了大量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中的藏品,是臺灣仿北京故宮建造的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相信了解臺灣的都知道,臺北故宮一直以來就號稱國寶眾多,更是頻頻展出一眾珍品和孤品。
  • 自來之水不自來——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參觀記(另附臺北自來水博物館...
    今天要說說的自來水博物館,有兩座。一座是北京東直門外的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另一座是曾經在臺北旅行時遇見的臺北自來水博物館。(照片拍攝:心堯)···~~···~~···~~···~~···~~···~~···臺 北 自 來 水 博 物 館臺北的自來水博物館不算大,甚至有人說它都不能稱做「
  • 全球最值得拜訪的10座博物館|一半有質感,一半有靈魂
    5.18世界博物館日:承載文明,沉澱極致。全世界的博物館數量成千上萬,不僅有大型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有小型的主題性博物館,但每一座博物館給遊客帶來的感受卻是不同的。然而有一些建築外觀比較出眾的博物館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博物館或許是最能夠發揮設計才智的建築類型,是藝術,是每位建築師心中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