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風爐煮茶。霜刀剖瓜。暗香微透窗紗。是池中藕花。高梳髻鴉。濃妝臉霞。玉尖彈動琵琶。問香醪飲麼。——米芾《醉太平》
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蔬果從平常的飲食逐漸進入到文人墨客的創作視野。常入畫的蔬菜有白菜、蘿蔔、茄子、葫蘆、絲瓜、豆角、蓮藕、芋頭、竹筍等。
水果則有桃、梨、橘子、荔枝、枇杷、葡萄、櫻桃、石榴、海棠、柿子等。
這些常見的蔬果題材往往寓意吉祥,例如,白菜諧音「百財」,葫蘆諧音「福祿」,「荔」同「利」,葡萄、枇杷、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瓜類則有綿綿瓜瓞、子孫昌盛之意。這些緣起於民間的祥瑞寓意,使瓜果畫更增添了一層文化內涵。
宋 法常 水墨寫生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在五代、宋、元繪畫遺蹟中,我們可以看到諸如宋代趙佶的《枇杷山鳥圖》、林椿的《果熟來禽圖》、許迪的《野蔬草蟲圖》,元代錢選的《桃枝松鼠圖》和《秋瓜圖》等等。這些花鳥畫作品,都是以蔬果作為主體來創作的,與禽鳥等活物靜動結合、虛實相生,組成一幅生動的祥瑞景象。
宋 趙佶 枇杷山鳥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宋 林椿 果熟來禽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進入明清以來,寫意畫興起,隨之出現了較多以寫意手法表現的蔬果題材佳作。例如明代沈周的《辛夷墨菜圖》、陳淳的《花卉冊·石榴》、周之冕的《桂子圖》,徐渭的《雜花圖》《水墨葡萄圖》以及《榴實圖》等等。清代花鳥畫名家輩出,諸如八大山人、金農、李鱓、虛谷、趙之謙、蒲華、任伯年等,都有許多蔬果題材的作品傳世。
石榴誰擘破,群琲露人看。不是無藏韞,平生想怕瞞。——沈周
南畦多雨露,綠甲已抽新。切玉爛蒸去,自然便老人。——沈周
明 沈周 臥遊圖冊 故宮博物院藏
還憶山堂夜臥遲,寒燈呼友坐吟詩。地爐松火同煨芋,自起推窗看雪時。——惲壽平
清 惲壽平 花卉圖冊 天津博物館藏
不是黃臺三摘後,應與青門五色同。一枕羲皇高臥處,翠陰藤下豆花風。——惲壽平
清 惲壽平 寫生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人墨客創作蔬果畫,往往題詩寄意,或託喻身世的坎壈不平,如徐渭《題墨葡萄》:「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或調侃蔬果情態,傳遞筆墨之趣,更有以布衣蔬食來表現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傳達歸隱之思。這些作品在張揚主體精神之外,也體現出濃厚的文人雅趣。
傳世蔬果畫佳作賞析
宋 魯宗貴 吉祥多子圖頁 [美]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作者介紹:魯宗貴,生卒年不詳。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畫家。擅畫花竹、窠石、禽鳥等,尤其擅長寫生。
作品欣賞:此幅圖頁應為寫生作品,圖中畫有石榴、橘子、葡萄三種水果,皆多籽,諧音「多子」,故名《吉祥多子圖》。圖中水果造型精緻,勾勒線條纖細但勁利挺拔。設色雅麗厚重,色彩變化豐富,層次分明。
畫中主體石榴刻畫精妙,而葡萄的色彩則被弱化,以此協調主次關係,柑橘則用白粉暈染,增加了畫面明度卻無喧賓奪主之感。整體畫面充實而不雜亂,色彩明麗而不媚俗,顯示出畫家對位置經營及賦色的造詣之高。
宋 佚名 宋人集繪冊(草蟲瓜實)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欣賞]此圖中所畫甜瓜,僅有一瓜、一葉、一藤須,其葉上有一螽斯,栩栩如生,觀者仿佛能聽見蟲鳴之音。在造型上,作者借瓜皮和葉子上的斑駁殘缺,將平淡的甜瓜刻畫得饒有意趣,而枝梗的卷鬚,也為畫面增加了一份趣味性。在設色上,利用層層積染,畫出葉子和甜瓜的厚重感,然後以淡色汁綠罩染,使畫面透出若隱若現的綠。瓜蔓和葉背略施薄粉,表現出藤、葉鮮嫩的質感。整體設色極盡變化,卻又相當含蓄,顯示了畫者極高的藝術表現力。
彈質圓充飣,蜜津涼沁唇。黃金作服食,天亦壽吳人。——沈周
明 沈周 臥遊圖冊 故宮博物院藏
作者介紹: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等,長洲(今蘇州)人。善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吳門畫派」的開創者之一,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
作品欣賞:該作品用筆俊逸,骨法十足。枇杷結構準確,穿插有致,設色淡雅,雖為寫意畫,但用筆落墨細微處,皆嚴謹細緻,毫無粗俗做作之感,整體畫面蘊有濃鬱的文人氣。
圖中所畫枇杷枝葉結構明了、線條穿插有據,用筆清晰。用筆古拙質樸,追求節奏變化,注重表現細節。在設色上,此幅作品用色清雅、明淨,營造出天真平淡的筆墨效果。
清 趙之謙 花卉圖冊 上海博物館藏
作者介紹:趙之謙(1829-1884),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叔,號悲、梅、無悶等,浙江紹興人。善書畫、篆刻,其寫意花卉構圖新穎,以金石入畫,氣勢磅礴,筆力雄厚穩健,開清末寫意花卉新風。
作品欣賞:此畫採用沒骨畫法,用筆沉穩,氣勢雄強,書法用筆參入線條使得畫面金石意味十足。設色清雅,構圖不落俗套,為其上乘佳作。
千年桃實大如鬥,仙人摘之以釀酒。一食可得千年壽,朱顏長為十八九。——吳昌碩
近代 吳昌碩 蟠桃冊 中國美術館藏
作者介紹:吳昌碩(1844-1927),字昌碩,又署倉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等,浙江安吉人。其作品以篆書筆意入畫,對後世影響極大,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並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作品欣賞:此幅小品造型古樸,用筆老辣,在一筆一畫中皆有篆書筆意,墨色沉穩厚重,尺幅雖小卻具有大氣象。設色所用為宿色,與墨相合,後以點濃色加強對比,以增其厚重之感。畫面整體一氣呵成,後又細心收拾,收放自如,是體現吳昌碩典型風格的作品。
來自:故宮書店《蔬食至味——傳世名畫中的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