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食至味——傳世名畫中的蔬果

2020-12-20 紫禁城

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風爐煮茶。霜刀剖瓜。暗香微透窗紗。是池中藕花。高梳髻鴉。濃妝臉霞。玉尖彈動琵琶。問香醪飲麼。——米芾《醉太平》

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蔬果從平常的飲食逐漸進入到文人墨客的創作視野。常入畫的蔬菜有白菜、蘿蔔、茄子、葫蘆、絲瓜、豆角、蓮藕、芋頭、竹筍等。

水果則有桃、梨、橘子、荔枝、枇杷、葡萄、櫻桃、石榴、海棠、柿子等。

這些常見的蔬果題材往往寓意吉祥,例如,白菜諧音「百財」,葫蘆諧音「福祿」,「荔」同「利」,葡萄、枇杷、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瓜類則有綿綿瓜瓞、子孫昌盛之意。這些緣起於民間的祥瑞寓意,使瓜果畫更增添了一層文化內涵。

局部

宋 法常 水墨寫生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在五代、宋、元繪畫遺蹟中,我們可以看到諸如宋代趙佶的《枇杷山鳥圖》、林椿的《果熟來禽圖》、許迪的《野蔬草蟲圖》,元代錢選的《桃枝松鼠圖》和《秋瓜圖》等等。這些花鳥畫作品,都是以蔬果作為主體來創作的,與禽鳥等活物靜動結合、虛實相生,組成一幅生動的祥瑞景象。

宋 趙佶 枇杷山鳥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宋 林椿 果熟來禽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進入明清以來,寫意畫興起,隨之出現了較多以寫意手法表現的蔬果題材佳作。例如明代沈周的《辛夷墨菜圖》、陳淳的《花卉冊·石榴》、周之冕的《桂子圖》,徐渭的《雜花圖》《水墨葡萄圖》以及《榴實圖》等等。清代花鳥畫名家輩出,諸如八大山人、金農、李鱓、虛谷、趙之謙、蒲華、任伯年等,都有許多蔬果題材的作品傳世。

石榴誰擘破,群琲露人看。不是無藏韞,平生想怕瞞。——沈周

南畦多雨露,綠甲已抽新。切玉爛蒸去,自然便老人。——沈周

明 沈周 臥遊圖冊 故宮博物院藏

還憶山堂夜臥遲,寒燈呼友坐吟詩。地爐松火同煨芋,自起推窗看雪時。——惲壽平

清 惲壽平 花卉圖冊 天津博物館藏

不是黃臺三摘後,應與青門五色同。一枕羲皇高臥處,翠陰藤下豆花風。——惲壽平

清 惲壽平 寫生冊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人墨客創作蔬果畫,往往題詩寄意,或託喻身世的坎壈不平,如徐渭《題墨葡萄》:「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或調侃蔬果情態,傳遞筆墨之趣,更有以布衣蔬食來表現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傳達歸隱之思。這些作品在張揚主體精神之外,也體現出濃厚的文人雅趣。

傳世蔬果畫佳作賞析

宋 魯宗貴 吉祥多子圖頁 [美]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作者介紹:魯宗貴,生卒年不詳。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畫家。擅畫花竹、窠石、禽鳥等,尤其擅長寫生。

作品欣賞:此幅圖頁應為寫生作品,圖中畫有石榴、橘子、葡萄三種水果,皆多籽,諧音「多子」,故名《吉祥多子圖》。圖中水果造型精緻,勾勒線條纖細但勁利挺拔。設色雅麗厚重,色彩變化豐富,層次分明。

畫中主體石榴刻畫精妙,而葡萄的色彩則被弱化,以此協調主次關係,柑橘則用白粉暈染,增加了畫面明度卻無喧賓奪主之感。整體畫面充實而不雜亂,色彩明麗而不媚俗,顯示出畫家對位置經營及賦色的造詣之高。

宋 佚名 宋人集繪冊(草蟲瓜實)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欣賞]此圖中所畫甜瓜,僅有一瓜、一葉、一藤須,其葉上有一螽斯,栩栩如生,觀者仿佛能聽見蟲鳴之音。在造型上,作者借瓜皮和葉子上的斑駁殘缺,將平淡的甜瓜刻畫得饒有意趣,而枝梗的卷鬚,也為畫面增加了一份趣味性。在設色上,利用層層積染,畫出葉子和甜瓜的厚重感,然後以淡色汁綠罩染,使畫面透出若隱若現的綠。瓜蔓和葉背略施薄粉,表現出藤、葉鮮嫩的質感。整體設色極盡變化,卻又相當含蓄,顯示了畫者極高的藝術表現力。

彈質圓充飣,蜜津涼沁唇。黃金作服食,天亦壽吳人。——沈周

明 沈周 臥遊圖冊 故宮博物院藏

作者介紹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等,長洲(今蘇州)人。善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吳門畫派」的開創者之一,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

作品欣賞該作品用筆俊逸,骨法十足。枇杷結構準確,穿插有致,設色淡雅,雖為寫意畫,但用筆落墨細微處,皆嚴謹細緻,毫無粗俗做作之感,整體畫面蘊有濃鬱的文人氣。

圖中所畫枇杷枝葉結構明了、線條穿插有據,用筆清晰。用筆古拙質樸,追求節奏變化,注重表現細節。在設色上,此幅作品用色清雅、明淨,營造出天真平淡的筆墨效果。

清 趙之謙 花卉圖冊 上海博物館藏

作者介紹趙之謙(1829-1884),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叔,號悲、梅、無悶等,浙江紹興人。善書畫、篆刻,其寫意花卉構圖新穎,以金石入畫,氣勢磅礴,筆力雄厚穩健,開清末寫意花卉新風。

作品欣賞此畫採用沒骨畫法,用筆沉穩,氣勢雄強,書法用筆參入線條使得畫面金石意味十足。設色清雅,構圖不落俗套,為其上乘佳作。

千年桃實大如鬥,仙人摘之以釀酒。一食可得千年壽,朱顏長為十八九。——吳昌碩

近代 吳昌碩 蟠桃冊 中國美術館藏

作者介紹吳昌碩(1844-1927),字昌碩,又署倉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等,浙江安吉人。其作品以篆書筆意入畫,對後世影響極大,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並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作品欣賞此幅小品造型古樸,用筆老辣,在一筆一畫中皆有篆書筆意,墨色沉穩厚重,尺幅雖小卻具有大氣象。設色所用為宿色,與墨相合,後以點濃色加強對比,以增其厚重之感。畫面整體一氣呵成,後又細心收拾,收放自如,是體現吳昌碩典型風格的作品。

來自:故宮書店《蔬食至味——傳世名畫中的蔬果》

相關焦點

  • 傳世名畫《棲霞山圖》賞析
    中國繪畫史上的傳世名畫,是璀璨奪目的藝術瑰寶,也是我們的祖先貢獻給世界藝術寶庫的珍貴遺產。在傳世名畫中,有描繪某一朝代民俗的,有描繪千裡江山的,也有描繪某一處山景的。在明代有一幅傳世名畫《棲霞山圖》,描繪了南京棲霞山的景色,作者為明代繪畫大師張宏。
  • 玩轉《漢宮春曉圖》,看科龍空調如何演繹傳世名畫!
    近日,科龍空調為推出其新品「漢白玉」空調,就採取了跨界合作的方式,結合其產品本身以漢服為靈感的設計理念,與盤子女人坊合作 ,通過重新演繹傳世名畫《漢宮春曉圖》,借用知名歷史人物王昭君打造名人IP, 解鎖跨界營銷新玩法。
  • 印在心中的蔬食至味,是他育樹九年對食客最美的表達
    無論是通過眼界的不斷更新,還是閱歷的逐漸豐富,想必能位列你心中的塔尖兒,並且久居不下的城市中,一定會有:廣州。這一次,咱們準備飛到「美食金字塔」的塔尖兒。尋覓一處最具活力和生機的大樹。滿懷最期待的心情,坐在大樹的綠蔭下,好好來感受一次,被培育九年的生機樹,究竟蘊藏著怎樣能量滿滿的蔬食盛宴?
  • 第三屆「蔬食文化節」推動健康蔬食生活
    以蔬食茶藝拼圖 正式啟動第三屆「蔬食文化節」 活動開始,志蓮淨苑代表雷覺坤夫人、志蓮淨苑香積廚主廚甄頌英師傅以及好萊塢廣場推廣及市場經理盧幸意小姐分別手持「素食」、「茶饌」等拼圖,眾人倒數三聲後,一起將手上拼圖貼在蔬食茶藝圖片上,象徵第三屆「蔬食文化節」於今天 (7月23日)正式啟動,並預祝每位市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健康的蔬食文化
  • 苗慄樸實田園小村 健康蔬食超「素」配(圖)
    苗慄樸實田園小村 健康蔬食超「素」配(圖) 卓也小屋的養生蔬食套餐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卓也小屋主人卓銘榜以打造「健康餐廳」的想法,供應養生蔬食料理。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1月30日電 臺灣苗慄縣三義鄉「卓也小屋」主人卓銘榜,9年前來到三義鄉雙潭休閒農業區,追求自然樸實的田園生活,一磚一瓦打造出的民宿農莊,宛如一座純樸的小村落。
  • 2019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 即將到來
    2019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 ☆ 即將到來★百大出版社優質圖書展
  • 中國傳世名畫,除了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你還知道哪些?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像是一張全景照片,留住了那個時代的所有細節,市井剪影。《揮扇仕女圖》,中國唐朝畫家周昉創作的一幅國畫,絹本設色,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 什麼是蔬食第一品?
    李漁在《論蔬食之美》中說論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潔,曰芳馥,曰鬆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鮮《記》曰:「甘受和,白受採。」鮮即甘之所從出也至於筍之一物……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
  • 2021北京米其林指南出爐京兆尹蔬食料理奪三星
    本屆的名單中,共計有30間餐廳摘星,包括2間3星、2間2星。此次除了新榮記順利蟬聯3星之外,去年2星的「京兆尹」,以精緻的蔬食料理成功拿下3星。至於京季、屋裡箱則順利拿下2星,另有26間餐廳獲得1星,其中包含7間新面孔。
  • 市區花園在隔壁,安住別墅的蔬食美味~
    安逸不過是,不必遠赴郊區,騎著單車穿梭於這所城市的大街小巷,就能在市區內尋到一處心生歡喜、鬧中取靜的別墅美食花園。讓美味蔬食、濃濃綠蔭、舒適的好心情......充分滋潤我們與植物為伴的美好生活!食方緣·素食別墅主題餐廳,位於五羊新城-寺右南二街五巷6號別墅院,2015年8月正式開始營業。
  • 春日最搭料理,就是蔬食!
    進入4月,春天萬物生長,告別了冬日的大魚大肉,身體也渴望更多蔬食的滋養。但提到蔬食,你可能會覺得清淡無味,讓人提不起食慾。而今天由國際環保組織野生救援WildAid與下廚房攜手創作的視頻短片《蔬食記》中的三位蔬食達人就為大家帶來了不同風格的蔬食料理,讓蔬食不再無味!
  • 臺北舉辦「蔬食無痕野餐日」響應「世界地球日」
    20:56:5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湃     21日,上千名慈濟志工及社會大眾在大安森林公園草地上參加「蔬食無痕野餐」活動。 畢永光 攝   中新網臺北4月21日電 (記者 畢永光 路梅)為響應2019年「世界地球日」,臺北市政府、慈濟基金會21日在臺北大安森林公園舉辦「蔬食無痕野餐日」活動,鼓勵民眾參與環保。用廢舊塑膠袋手工製作康乃馨迎母親節活動吸引市民參與。
  • 他將老虎畫成「病貓」,為何卻成為了傳世名畫?專家:看老虎眼睛
    ▲老虎畫像現在但凡能夠進入故宮的古畫基本上都可以定義為傳世名畫,歷史上有那麼多人畫老虎,恐怕也有好幾幅經典的虎圖入藏故宮了吧?故宮流傳下來的名畫中確有虎圖,但最著名的一幅虎圖《蜂虎》,卻畫得讓人看了不禁大笑:這幅畫把老虎畫得像「病貓」一般的樣子!看到這幅虎像,不少網友笑道:這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 王懷俊大師國寶雙絕傳世名畫套瓷,獻禮紫禁城600周年
    【藏品名稱】:國寶雙絕傳世名畫套瓷 【藏品規格】: 清明上河圖瓷瓶 高約42.5cm 口徑約16.5cm 圈足約16cm 千裡江山圖大圓盤 直徑約36cm 【創作大師】:王懷俊 盛北京
  • 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畫,名流千古,每一幅都是世界奇作
    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畫,名流千古,每一幅都是世界奇作中國文學源遠流長,古人們無數代的積累,才能造就學子們的學無止境,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暢揚矚世文化,任何一行,任何一業,華夏的淵博盡入其中,若論中華美學,皆是留畫不留名,畫傳千萬裡,今日要與各位講解細說的
  • 《千裡江山圖》貴為十大傳世名畫,有兩大不可忽視的原因
    《千裡江山圖》貴為十大傳世名畫,有兩大不可忽視的原因文·段宏剛《千裡江山圖》是宋徽宗時期,天才少年畫家王孟希於現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之所以具備這麼顯赫的地位和高超的藝術價值,不外乎這兩大原因。其一,《千裡江山圖》延續了中國畫喜好顏色的傳統,是中國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作。
  • 秘味美食加入野生救援「蔬食友好計劃」,推出新節目《素味相識》
    為了地球的「身體」健康,秘味美食正式加入野生救援WildAid「蔬食友好計劃」公益項目。同時,在今年春天,秘味美食將會推出的新節目《素味相識》,帶你一起多吃蔬菜,少吃肉!號召更多美食愛好者:「用每一口改變世界!」
  • 蔬食生活,潮流之趨
    希望讓更多的人從我的食物中了解蔬食,愛上蔬食;了解環保,愛護環境。」  醬料精心制,蔬食好滋味  蔬食和素食在烹飪方式上的最大區別,是將時令蔬菜在不過度烹飪的情況下,以鹽、黑椒、醋作為主要調味料,讓食客儘量品嘗到食材的原汁原味。
  • 《一團和氣圖》看上去醜醜的,因為意境頗為別致,成為了傳世名畫
    而這幅繪畫作品,也就是由朱見深創作的《一團和氣圖》,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幅繪畫作品有一些醜醜的,不過因為朱見深的身份比較特殊,因而這幅繪畫作品,才成為了傳世名畫。▲500年前明朝皇帝畫的傳世名畫02
  • 放進嘴裡的都是詩 · 天水蔬食料理 覓食
    原來廣州還有這樣的一家小店,將大自然的蔬果精髓變成一種藝術,仿佛每一口放進嘴裡的,都是泰戈爾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