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2020-12-27 騰訊網

局部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鑑,鷺點菸汀。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蘇軾《行香子·過七裡瀨》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紙本水墨

縱33釐米 橫636.9釐米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曾有無數後人去富春江一帶尋找黃公望筆下的實景,甚至拍下照片回來作比對,一邊看一邊感嘆,黃公望畫出來的富春江秋初風貌,要比照片更有意境。

也曾經聽到過無數聲音,說如果能穿越,一定要去宋代。不過,很抱歉,如果你一不小心生在了南宋末年,那麼你一定哭都來不及。

因為過不了多久,北邊的馬蹄聲就會敲碎了漢人的夢。以前的權勢背景,全部給你清零。甚至連你的學識,也將隨著科舉的廢除,而百無一用。這其中,就包括被後世評為「元四家之首」的黃公望。

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一戶姓陸的人家,取名陸堅。七八歲時,父親早逝的他,成為黃樂的繼子。

黃樂家境富裕卻無子,九十歲高齡的老人高興得嘆道:「黃公望子久矣。」從此陸堅改名黃公望,字子久。

黃家經濟寬綽,黃公望自幼按照宋代的人才培養模式,習通經作詩賦,通曉儒家經典。除此之外,還涉及繪畫、音律與填詞譜曲。如果不出意外,他會考取功名,學而優則仕。

但是意外總是不期而遇,之後科舉制度被廢除,但是不甘讓才學付之東流的他在二十四五歲終於做成了一個文吏,斷斷續續做到了42歲。或許他自己也沒想到,這就是他一生仕途的頂峰。

1314 年,黃公望的領導張閭,在南方地區「經理田糧」,也就是核實土地,增加稅收,平均差徭。張閭為人十分苛暴,辦事過程中鬧出了人命,引發了江西蔡五九起義。為平民憤,元仁宗將張閭逮捕,黃公望受牽連一同入獄。

期間,儘管科舉考試得以恢復,但獄中的黃公望只能無奈錯過。兩年後, 47 歲的他才從監獄裡走出來。出獄後的黃公望徹底對做官失了興趣,開始一邊旅行、一邊賣卜作畫。到目前為止,他的人生不值一提。

50 歲時,黃公望拜趙孟頫為師。61 歲的黃公望加入全真教,號「大痴」。後來和他成為道友的還有倪瓚,也是元四家之一,比黃公望小 32 歲。倪瓚是富貴人家出身,沒有什麼紈絝子弟的毛病,除了一樣,十分的潔癖。

78 歲時,黃公望為倪瓚《春林遠岫小幅》作題時,感嘆自己老眼昏花,手不應心。第二年,他應好友無用師的邀請,開始繪《富春山居圖》,一畫就是六七年,畫完沒幾年便逝世,享年 86 歲。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黃公望一輩子沒當成官,最後出家為道,然而卻因為一卷《富春山居圖》名揚海內外。如今《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分隔海峽兩岸,原因我們後面再表。

這幅畫是黃公望為鄭樗(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展現出一副暗淡的秋日景象,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相傳,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圖》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他對此畫深愛有加,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幸被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

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前段稱《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2011年,《剩山圖》與《無用師卷》合體展出,這時距離黃公望自己落款已經過去 600 年。

有人說,黃公望畫富春山居時,筆法遊戲如草篆。想來,時代視我如遊戲,我又何必太認真?江南子弟在科考的年紀,國家取消科舉;在重開科舉時,又身陷牢獄;出獄時年屆半百,一事無成,後人眼中飄逸的雲遊生活,何嘗不是命運在遊戲他一番後給的安慰?

這世上四時流轉,草木一歲一枯榮,山花一季一凋謝。夏日的蟬活不過秋天,冬天的雪禁不起春風。唯有山川江河,從容淡靜,不為歲月所動。在黃公望與山水年復一年的對話裡,他學會了山水的從容悠遠,寵辱不驚。他明白了這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表,從而不再為年齡所困。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展開畫卷時,人們會看到:丘陵起伏,峰迴路轉,江流沃土,沙汀平疇,雲煙掩映村舍,水波出沒漁舟,近樹蒼蒼,亭臺小橋……清代畫家鄒之麟稱此作為「右軍之蘭亭也,聖而神矣」。

瀏覽《富春山居圖》的觀感如同電影鏡頭在推移平拉,畫面的視點在同一水平線上,數十個山峰、幾百棵樹木,既保持著構造上的聯繫,又不像屏風般排列,達到了「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的寫實高度。

在筆墨技法上,畫作以長披麻皴為主,並以書法用筆入畫,如此勾勒疏鬆出的墨線,濃淡粗細相照應。偶爾會有重疊交叉,後人將這種技法稱為「勾寫」,而不是「勾皴」。在色彩渲染上,黃公望用淡赭色來表達秋意,若明若暗地籠罩於畫中的景物之上,在秋季水氣之上形成明媚色調,生動自然。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王希孟十八歲就畫出了《千裡江山圖》,卻在不久後早逝。黃公望五十歲才開始學畫,卻依然在八十歲,畫出了屬於他的傳世名作。

局部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

就是以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

不泯然於眾,

只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

縱使外界熙熙攘攘,

而你,欣然向前。

《富春山居圖》長卷欣賞:

留個說的很重要!

相關焦點

  • 如何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對話新商業 第011篇封圖設計& 責編 | 麗麗第 3636 篇深度好文:8872 字 |12 分鐘閱讀凡是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的人,都是特別懂管理的人。我大概從2008年開始寫作,到2013年時專欄一共有30萬字,我從這30萬字當中挑選出了8萬字,出版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到今天為止,這本書已經賣了百萬冊,在某個細分領域成為了一些人的記憶。這本書出版以後,在很多場合,都會有人提同樣的問題,他們會問,你說了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那請問我怎樣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 米蘇《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把平淡的生活過成詩
    讀書久了,有一個感觸,好的文章,就像開在長廊上的一扇窗戶,你能透過它看風景,更能透過窗戶上的玻璃,看到自己的倒影。世界是苦的,但生活要有它該有的樣子。你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平淡的日子過成詩,不求驚豔了時光,但求溫柔了歲月。
  • 博物館-黃公望博物館
    黃公望博物館,一座讓你漫步在山水畫中的建築。因山水藝術的悠久傳統,黃公望將亭閣舒適地置於群山環繞中,旁有富春江流淌而過,其間薄霧繚繞著樹林。在2012年,王澍作為首位中國建築師獲得普利茲克獎後,富陽市領導邀請他與陸文宇設計一座文化複合體,包括黃公望博物院、一座13萬平方英尺的現代山水畫美術館以及一間86,000的檔案館。
  • 十八王希孟、八十黃公望:人生迥異,卻不約而同在下苦功夫……
    近百年來,該畫只展出過寥寥四次,被譽為中國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更令人讚嘆的是,畫它的王希孟,只是一個十八歲少年。 而《富春山居圖》出自元代的黃公望,他仕途失意,繼而棄官歸隱,一度想當道士。最後,他拿起畫筆,自學成才。歷經四年,終畫成了這副曠世名作。提筆的那一年,他正好八十。 煌煌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傳世名畫才堪堪十幅。
  • 「黃公望傳」黃公望簡歷附
    他就是《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他誕生750周年了。黃公望的籍貫在文獻上有9種記載,即江蘇常熟、浙江平陽、杭州、富陽、瑞安、永嘉、衢州、福建莆田、湖北黃岡。但未見黃公望完整的生平簡歷記載,這是否表明黃公望因幼年喪父而居無定所,似乎是一個籍貫不清、姓氏不明、門第低微、職位不振,又入過獄,最後出家當道士的升鬥小民?
  • 《小森林》:世間眾多紛擾,如何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電影的情節,或多或少與我現在的狀態有些相似,因此我十分喜歡。這部電影改編自五十嵐大介的同名漫畫,分為春、夏、秋、冬四個部分。影片為我們講述了從都市回到鄉村的主人公市子,選擇了另一種生活的方式——在嚴酷大自然中過上自給自足生活,為了每天獲取食材不得不學習種田的故事。
  • 「四王」研究|傅申:王時敏等與消失的黃公望畫跡
    《富春山居圖》是最著名的畫,而黃公望作品的影響力並不以《富春山居圖》為最重要。因為《富春山居圖》為一個手卷,可是在清初很多人仿黃公望都不是畫的手卷。所以我在題目裡有「重現消失的黃公望畫跡」。黃公望一生畫了很多畫,現在流傳下來的除了《富春山居圖》卷外,還有一些立軸,可是每一張風格都不一樣。黃公望是個多樣性的畫家,可是他在清初的影響力都是以立軸為主的。
  • 黃公望畫過1幅快雪時晴圖,得到畫中逸少的名稱,這個老頭不一般
    黃公望畫過1幅快雪時晴帖,得到畫中逸少的名稱,這個老頭不一般。在中國畫史上,黃公望絕對是一個相當聞名的大畫家。在黃公望的傳世作品中,人們最為熟悉的應該是富春山居圖。這倒不是說富春山居圖有最高的藝術價值,而是富春山居圖有著非常強的文史印證功能。
  • 高曉松: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文|甜沫前幾天,是高曉松50周歲的生日,倏忽之間,半生已過。高曉松在微博上發了一篇長文,感慨自己已達知天命之年。在我眼裡,高曉松一直是個特立獨行的存在。他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高曉松博覽群書,又喜歡思考研究,對歷史有自己獨到的看法,這檔節目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這幾年,在《奇葩說》上,善於自嘲又金句頻出的高曉松是一個高人氣的導師。他總能舉重若輕般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他的真誠和犀利也表現無遺。
  • 內向和外向沒有高低之分,重要的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我發過這樣一條朋友圈:「我真的是個內向的人,沒什麼事請少讓我說話。」對我來說,說話真的、真的、真的、是一件很累的事。朋友說:「你別開玩笑了,你還內向,就沒人外向了。」我看著他們的評論,都是一臉不信的樣子,以至於我後面都沒解釋過這個話題了。有關外向的標籤:感情外露,熱情、活潑、開朗感情外露,熱情、活潑、開朗、善於交際、適應環境能力強,我一個都沒落下。
  •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愛得太急,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他一步走完。卻忘記了,寬容過頭是縱容,寵愛過頭是溺愛。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只懂得照顧自己的感受,不能體諒別人的辛苦,也沒有學會愛的能力。我們過多地幫助孩子,實際上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阻礙。
  • 一幅傳世名畫,一個關於回首一生的故事
    再過兩天,新的一年就要來了,應應景,今日我們講一個關於回首一生的故事。他的繼父黃樂老先生很有個性,一直挑兒子挑到94歲都沒找到滿意的,偏偏見了黃公望很喜歡,說「黃公望子久矣」!於是取名公望,字子久。老先生的眼光果然獨到。黃公望從小就天資過人,「科通三教,旁曉諸藝」,被譽為神童。
  • 81歲高齡完成《富春山居圖》,黃公望和他的作品都是傳奇
    黃公望四處雲遊,以卜卦為生,他喜歡寫生,隨身攜帶裝有畫具的皮囊,遇到奇山秀水必定進行臨摹,他堅持筆耕不輟,終於在十幾年後以畫家的身份名揚天下。富蘭克林說:「有的人25歲就死了,只是到75歲才埋葬。」可世間也有黃公望這樣的人,儘管前半生歷經坎坷,但50歲依然還有從頭再來的勇氣。
  • 優秀的他選擇回歸平凡:最大的幸福便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志存高遠這無可厚非,我們拼盡全力只希望自己能再往上走一步,不過也是追求更有品質的生活而已,從而讓自己擁有更強的幸福感。在我們潛意識裡只有變得強大,只有看上去比別人優越才會比別人幸福,所以為了追求這公認的「幸福」,我們一個個的擠破腦袋往上爬,「為伊消得人憔悴」也無所謂。
  • 黃公望文化藝術研創基地揭牌
    中新網12月30日電 由江蘇省常熟市東方紅木家俱藝術館、常熟市黃公望文化研究會聯合創建的黃公望文化藝術研創基地27日在江蘇常熟成立。常熟市臺辦主任朱國清、常熟市東方紅木家俱藝術館館長姚向東共同為基地揭牌。
  • 元代畫家黃公望寫山水訣,概括山水畫技法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局部 黃公望《快雪時晴圖》 黃公望學識淵博,工書法,通音律,能詩文,鍾嗣成說他:「公之學問,不在人下,天下之事
  • 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隨性灑脫
    二 * 成長就是,從前我難過的時候,油鹽不進,茶飯不思,現在能一邊流淚一邊去廚房給自己下碗面,還不忘加倆荷包蛋。三 * 當你煩惱不斷的時候,就走出去看看。看看不同的風景,接觸不同的人和事,你就知道,你的煩惱有時只是你自己想多了。
  • 黃公望文化藝術研創基地在江蘇常熟揭牌
    新民晚報訊(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正中)由常熟市東方紅木家俱藝術館、常熟市黃公望文化研究會聯合創建的黃公望文化藝術研創基地近日在江蘇省常熟市東方紅木家俱藝術館正式成立。圖說:揭牌儀式。陳棟 攝說起常熟和黃公望,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緣分。
  • 美術研究|原創|黃公望在《寫山水訣》提出畫有四忌、我說寫畫須熟
    此四忌最早是元代黃公望在《寫山水訣》篇末中提出的,「作畫大要,去邪』·甜』『俗』『賴』四個字。」黃公望雖未明確闡明「邪、甜、俗、賴」之義,但四忌所指在其繪畫創作及相關著述中有所言說。杜甫在《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中說自己「晚節漸於詩律細」,這是杜甫對自己詩律的肯定,亦是在言說詩律之藝得之之難。「漸於細」是指積一生之功,時至晚年才逐漸知道了詩律之創作技巧,運之自如。書藝亦是如此,南朝荀伯子《臨川記》記載:「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後來人們將這個水池稱之為「墨池以示王羲之習書之勤。
  • 黃公望:耄耋之年創作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他的人生何以漸入佳境
    精彩的情節,玄幻的故事滿足了觀眾獵奇的心理,而了解此畫作者黃公望的真實人生,恐怕更有現實意義。《天機.富春山居圖》劇照黃公望是中國元代著名畫家,江蘇常熟人,與吳鎮、倪瓚、王蒙並稱「元四家」。《富春山居圖》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