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研究|原創|黃公望在《寫山水訣》提出畫有四忌、我說寫畫須熟

2020-12-19 美術研究

王慕石語:我認為作畫時如果只將心思放在墨筆的渲染上,就會用墨過於精工,即使畫出石頭的三面,但終究不是高雅之士所擅長之事,這也就是黃公望所說的作畫時出現的甜、邪、熟、賴弊病。所以,畫家在筆墨上尤其需要辨別明白雅俗。

古人在作畫或評畫時有四忌,即邪、甜、俗、賴。此四忌最早是元代黃公望在《寫山水訣》篇末中提出的,「作畫大要,去邪』·甜』『俗』『賴』四個字。」黃公望雖未明確闡明「邪、甜、俗、賴」之義,但四忌所指在其繪畫創作及相關著述中有所言說。

「邪」即指筆端錯雜,不明畫理,脫離古人筆意,失卻古法,以「怪」「奇」為特點;

「甜」即指只在色彩悅目上著筆,筆墨缺乏骨力,軟弱無神,畫面無深遠意境;

「俗」,與雅相對,畫家個人修養、氣質、境界低俗以致畫境低俗,毫無韻致,而刻意求雅,則顯矯揉造作;

「賴」即指一味模擬古人,泥古不化,生硬板刻或故步自封,不願改變。

「四忌」既可針對運筆而言,又可針對圖畫給人的整體觀感而言。繪畫犯此四忌,實際上是畫家自身創造性的缺乏,畫作無生氣可言。繪畫之「生氣」即是圖畫蘊藏的生命力,也即感發觀賞者的力量。

寫畫須熟

方薰在畫論中對「書畫至神妙,使筆有運斤成風之趣。無他,熟而已矣」之「熟」的概念有明確的界定:

其一,「熟」須得古人之筆法。方薰以杜詩「熟讀《文選》理」強調「熟」,此處「熟讀」,即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之義。此義在繪畫中則表現為對大量臨摹古畫,熟練掌握古人繪畫技法,也即繼承古人畫法。

古法繼承並非易事,須觀千畫,摹千作,揣摩古畫之筆法、設色、構圖布局、用筆輕重、用墨濃淡,此即胸有丘壑的第一層含義。所謂匠心,即在「熟」的基礎上產生的。如黃庭堅的詩歌,其講求「無一字無來處」,後人對此多有詬病,有「掉書袋」之譏,認為在「無字無來處」思想指導下創作的詩歌多隸事複雜,語義深奧,語言生硬晦澀。

黃庭堅在《答洪駒父書》中說:「自作語最難,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杜甫在《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中說自己「晚節漸於詩律細」,這是杜甫對自己詩律的肯定,亦是在言說詩律之藝得之之難。「漸於細」是指積一生之功,時至晚年才逐漸知道了詩律之創作技巧,運之自如。書藝亦是如此,南朝荀伯子《臨川記》記載:「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後來人們將這個水池稱之為「墨池以示王羲之習書之勤。事實上,名家作詩作文,諸如杜甫、韓愈等,多化古時典故、事跡入己作之中,無一字無來處,只是他們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深入熟讀精讀,自然大有進境,遂能取其意而不落言筌,不著痕跡,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文藝作品的創新而創新則是在精熟古法之後才能達到的境界。

其二,需「熟外生」,即熟還生。即畫家學習古法從生疏到熟練之後,需要再從熟練而有所創新,而有所創新,則需要有廣泛的閱歷,豐富的人生經驗,具體而言則是強調寫生。如元黃公望畫《富春山居圖》從構思、動筆到繪製完成大約耗時七年時間。為了畫好這幅畫,他終日不辭辛勞,奔波於富春江兩岸,觀察煙雲變幻之奇,領略江山釣灘之勝,並身帶紙筆,每見山中勝景,必取具展紙,隨時寫生,富春江邊的許多山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黃公望在作此圖時,觀察富春江山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時終日在山中靜坐,廢寢忘食,達到了人山合一的境界,也即莊子所言的「物我兩忘」。

另外,近代一些畫家仍然沒有拋棄這一傳統。如黃賓虹、劉海粟,均非常重視寫生,而且劉海粟曾十上黃山,黃賓虹九上黃山。劉海粟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黃山為題材,可以說黃山是劉海粟藝術的源泉,劉海粟也給黃山增添了藝術內涵。他平生十上黃山,從1918年第一次跋涉黃山到198年第十次登臨黃嶽,跨度達七十年之久,幾乎包括了劉海粟一生的藝術實踐活動。在愛戀黃山的這七十餘年裡,他屢次登臨,常看常新,常畫常新。他以黃山為題材進行的創作多宗法古時名家名作但卻不拘泥於古,注重寫生,以自然造化為師,喜用潑墨潑彩寫畫黃山,總量蔚為壯觀。

此外,黃賓虹對黃山的愛戀也不遜於劉海粟,黃賓虹曾自名「黃山山中人」,曾九上黃山畫過無數的黃山題材。其中《黃山湯口圖》為黃賓虹九十二歲高齡時所寫,其當時患有嚴重的眼疾,憑著記憶勾勒出了此幅精美巨製,是其繪畫生涯中的絕筆巨製。

相關焦點

  • 元代畫家黃公望寫山水訣,概括山水畫技法
    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擅書能詩,撰有《寫山水訣》,為山水畫創作經驗之談。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
  • 美術研究|畫人物是傳神,畫花鳥是寫生,畫山水是留影!
    寫生求「以形寫神」。宋人李廌《師友談紀》云:「徐熙畫花傳花神,趙昌畫花寫花形。」可見對於繪畫寫形與寫神的高下,宋人己有判斷。「韓幹畫走馬,絹壞損其足。李公麟謂雖失其足,走自若也」(陳師道《論畫馬虎》)。可見畫中馬雖損足,但不失其神韻,這正是宋代畫家所追求的。
  • 「四王」研究|傅申:王時敏等與消失的黃公望畫跡
    王原祁題畫裡面有很多大同小異的,如其一:「論畫必宗董巨,而董巨三昧惟元四家得之,大痴則尤和盤託出者也,故欲法董巨先師子久。……」王原祁提出要學董巨就得先學黃公望。其二:「大痴畫經營位置,可學而至,其荒年蒼茫不可學而至。……」這裡說的是經營位置大概是可以學的,而大痴的氣韻蒼茫是不可學習的。
  • 美術研究|寫意畫落筆須簡淨,布局布景務須筆有盡而意無窮!
    清代畫家王昱說:「寫意畫落筆須簡淨,布局布景務須筆有盡而意無窮。」[20]一般認為繪畫形似難、鬼神易,因為鬼神沒有參照物,隨便怎麼畫。實際不是這樣,歐陽修說:「然至其陰威慘澹,變化超騰,而窮奇極怪,使人見輒驚絕;及徐而定視,則千狀萬態,筆簡而意足,是不亦為難哉!」[21]通過簡略的筆法把鬼神的儀態精神畫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畫山水為什麼要寫生?如何寫生?
    中國畫的"寫生",往往是"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摸寫記之......"(元·黃公望《寫山水訣》)。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寫生觀中,實在是把對自然的深入觀照和細微體悟放在首位,並使自然山水與畫家心靈互融神會,最終達到顧愷之所說的"與山川神遇而跡化"的目的.為達此目的,光是"模寫"是遠遠不夠的。
  • 美術生畫素描章若楠,畫紙上先寫一個「穩」,成畫果然很穩!
    大家好,新的一年新的氣象,我是這次的小編,今天又給大家帶來了新的精彩內容!大家都知道,很多美術生都有自己喜歡的明星,於是他們經常會給自己喜歡的明星畫像。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美術大佬給他喜歡的章若楠畫畫像,不過這位美術大佬在畫畫上的操作有點神奇呀……大家可以看到,這會美術大佬這次決定畫素描版的章若楠畫像。不過讓人奇怪的是,這位美術生畫素描章若楠的時候,第1步居然是直接用炭筆在畫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穩」字,這是啥操作呀?美術生的畫畫方法,真的讓你無法想像!
  • 從暢銷作家到畫家劉墉:內心裡有一種衝動不得不寫,不得不畫
    劉墉在言語、戲劇、新聞上也有跨界,他說:「我一生所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在忍耐我自己的才能,不想自己跑得太快。」為了讓自己慢下來,年近七旬的劉墉再次「師法古人」臨摹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和郭熙的《早春圖》。在研究現代水墨之後,回頭研究古人。
  • 美術研究|霍春陽:以簡勝繁,以輕寫重!
    毫無疑問,新文人畫代表著當代畫家對於傳統文人畫中一種高雅境界的繼承與發展,但從當代中國畫的現實狀況來看,自20世紀後半葉以來的中國畫作品主要集中在表現現實生活的變革層面,仍舊是從視覺形象上尋求創新,將傳統文人畫由一種內觀繪畫轉變為外觀繪畫,這與霍春陽所追求的文人畫並不屬於同一體系。所以說,霍春陽的寫意花鳥畫延續的是一種關注文化格調的繪畫形態。
  • 美術研究|論山水畫與油畫風景的異同!
    使得中西方繪畫藝術在取材方式上就有很大的區別。因此,繪畫作品不同畫種、不同內容、不同畫面、不同色彩、不同表現手法呈現在我們面前。中國山水畫與西方油畫風景,不僅在世界觀與藝術觀上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它們在傳統的審美與美學觀念上也有所不同。當然。隨著中西方在藝術文化領域的不斷交流,山水畫與油畫風景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古人是怎樣畫人物的?他寫的《寫像秘訣》現在都有人在用
    一些學習繪畫的文人進入到這個領域後,發現自己連「畫得像」這個條件都達不到,就開始動腦筋另闢蹊徑,提出了「重意不重形」的說法,沒想到反而誤打誤中,契合了藝術創作由客觀到主觀的上升途徑,實現了中國人物畫的彎道超車。但在宋元時期,受整體氛圍以及統治階層的影響,人物畫在寫實上也有了進步,人物畫家也慢慢受到了文人的尊重和認可。
  • 美術研究|畫家用自己的感情來主宰畫筆,畫畫是抒發情愫的工具
    要抒情暢神,不能信手搽抹,必須有動於中,意在筆先,以情造境。待「境界已熟,心手已應,方始縱橫中度,左右逢源。」所謂「境界」就是畫中有詩。這畫中詩又必須」乃境趣時生者也,則詩不是便生吞生剝而成畫」,要「真識相觸,如鏡寫影」才見高妙。我們不滿意山水畫的現狀,其中之一是缺乏抒情性。
  • 美術研究|中國畫講究畫理,畫情,畫趣!
    陳建新,1962年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中國美術學院(國畫、書法)等級考試高研教師,1988年畢業於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福建分會常務理事,福州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員理事。作品曾多次參加海內外書畫大展並獲獎,2017年作品《千遠臺》參加中國美術書畫大賽榮獲優秀獎。
  • 美術研究|畫物畫景本質都是在畫氣、畫一、畫道;道無情,人有情
    劉巨德:小學沒有美術老師,到了初中才有美術班。1958年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碰上大煉鋼鐵,看到民間藝人在鄉鎮牆上畫「大躍進」超英趕美的璧畫,當時自己也想在牆上畫。我還曾經畫過棺材畫。馮戎:這算是一種蠻獨特的練習方式,別的藝術家可能都沒有這種畫棺材的經歷。
  • 「黃公望傳」黃公望簡歷附
    文張能竟 攝影徐根六2019年,有一位歷史人物值得紀念。他就是《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他誕生750周年了。黃公望的籍貫在文獻上有9種記載,即江蘇常熟、浙江平陽、杭州、富陽、瑞安、永嘉、衢州、福建莆田、湖北黃岡。
  • 美術研究|原創|作為一個畫家,應該要什麼題材都會畫
    作為一個畫中國畫的畫家,平時要多看花鳥、魚蟲、山山水水、樹樹木木、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裡遊的,閒雲野鶴、夕陽餘暉、重點學習古人傳承下來的各種畫法。#美術#有句話叫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們畫畫也一樣的道理,別等到別人讓你畫幅山水畫你不會畫,過節了家裡需要畫幅吉祥的年年有魚你也不會,這不樣會不會有點羞愧難當?
  • 美術生寫一萬遍「KRIS」,畫出吳亦凡人像,成畫就像列印的
    美術生寫一萬遍「KRIS」,畫出吳亦凡人像,成畫就像列印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畫畫是一件相當神奇的事情,只要你畫畫的技術夠高,你就可以完美的在畫板上呈現出你見過的或者想到的場景。最近還流行一種超寫實畫像,成畫就像照片一樣,還原度百分之百,看了真的讓人超級震撼。不過小編今天向大家介紹的並不是那種超寫實畫像,而是一位美術生小哥的趣味畫像,這位小哥用的並不是傳統的畫畫方法,他整個畫畫的流程都是在寫英文單詞。
  • 跟我快樂學詩詞(序):畫出來,唱出來,演出來,寫出來
    為了解決語文教學這種「少慢差費」的現狀,有人提出了大語文教學,向生活學習語文,但如何向生活學習,沒有形成系列;有人提出了大閱讀教學,拓展課外閱讀,也有人選編了眾多的課外閱讀文本,但如何讓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及效率,缺少深度的研究;也有人提出了向古人學習,重視經典誦讀吟唱經典……至於如何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中愛上語文,感知作者的創作意圖及表達的情感,更快的熟讀成誦,並學習借鑑其寫作技巧
  • 美術研究|荊浩《筆法記》中的繪畫美學思想!
    《筆法記》提出諸多新的繪畫美學主張,如「搜妙創真」、「度物象而取其真」,「畫有六要」,「筆有四勢」,「畫中二病」,「山水之象,氣勢相生」等,這些觀點,推進了山水畫理論的新的發展,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美學思想,是山水畫理論發展史上的裡程碑式的著作,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探討。
  • 美術研究│謝赫《畫品》——夫畫品者,蓋眾畫之優劣也
    如陳傳席在《六朝畫論研究》中認為:「傳移」就是學習傳統,「傳移」又叫「模寫」,按模而寫也。並說:顧愷之有「模寫要法」,專談如何模寫的。「模寫優秀繪畫作品時,同時也學習了原作者的繪畫方法」。[3]對這第六法的看法,需要辯證。首先從謝赫建立六法,其目的是為了用這六條標準品評畫作之優劣成敗。每一法都是衡量作品高下的準則,都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