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2020-12-11 甜小娛兒

歡迎關注我!相遇是一種緣分,常來看看啊。

文|甜沫

前幾天,是高曉松50周歲的生日,倏忽之間,半生已過。高曉松在微博上發了一篇長文,感慨自己已達知天命之年。

在我眼裡,高曉松一直是個特立獨行的存在。他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01出身名門,清華退學,他為理想奮不顧身

以前,在《奇葩說》節目裡,聽他講過和林徽因梁思成一家的淵源,才知道高曉松出生於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看到他詳細的家世介紹,驚呆又豔羨:他的外公是深圳大學首任,外婆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的籌建者之一,祖父是清華大學校長,父母和舅舅也都是清華大學的教授。

出生在這樣的學霸世家,高曉松從小就被家人寄予厚望,希望他踏踏實實繼承祖輩的科研之路。高曉松果然不負眾望,高考時,以高出錄取分60多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電子系錄取,按照父母的計劃,他清華畢業後還會去國外讀博,然後,再成為一名嚴謹求實的科學家。

可偏偏,這位理科生的骨子裡有豐富的藝術細胞和揮之不去的音樂夢想。

1990年,還在讀大二的高曉松在校外和老狼等人組建了「青銅器樂隊」。暑假時,他們被邀請去海南島的歌廳駐唱,卻沒有掙到錢,狼狽到連回北京的路費都不夠,高曉松只得輾轉到廈門,一呆就是半年多,在那裡,他進行了最初的音樂創作。

一年以後,高曉松做出了退學的決定,雖然他的父母並不贊同他的做法,但高曉松卻異常堅決。從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退學,對於一般人來說,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這就是高曉松,認準了理想和目標,就果斷放棄更為穩定和平坦的未來。這是一種魄力,也是一種自信。

他從來就不是循規蹈矩的人,也絕不隨波逐流,他只跟隨本心,去做自己。

之後的幾年中,高曉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桌的你》、《白衣飄飄的年代》、《青春無悔》、《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校園民謠陸續在全國風靡。

高曉松的音樂才華得以施展,翹楚之作《同桌的你》幾乎包攬國內音樂的所有大獎,那年高曉松只有24歲。

02藝術奇才,鑽研歷史,他是妥妥的斜槓青年

高曉松的藝術才華始於音樂,卻不限於音樂。

遊歷歐美國家時,他完成了小說《寫在牆上的臉》,並寫了人生的第一個劇本《那時花開》,後來這個劇本被改編成了電影,由高曉松親自執導,夏雨和周迅擔任男女主角。

此後,他又擔當《我心飛翔》、《大武生》等電影,還擔任多個音樂節目的評委。其全面的藝術修養逐漸被更多觀眾認可。

在《曉說》中,我們見證了高曉松在歷史研究方面的造詣。高曉松博覽群書,又喜歡思考研究,對歷史有自己獨到的看法,這檔節目受到很多人的歡迎。

這幾年,在《奇葩說》上,善於自嘲又金句頻出的高曉松是一個高人氣的導師。他總能舉重若輕般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他的真誠和犀利也表現無遺。

田樸珺出場那期,王的女人驕傲地說樸珺:「但凡能活得讓人妒忌,就別活得讓人同情。」高曉松淡淡回一句:「但凡能活得讓人喜歡,就別活得讓人嫉妒。」觀眾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

高曉松身上總是滿滿的少年氣,一副大叔的面孔,卻是透亮的心。人們慣於調侃他的長相,卻遺漏了他超人的才華和深邃的思想。

03兩段婚姻,一段迷情,他活得自由又通透

高曉松曾經和歌手筠子談過戀愛,後來和平分手,可是,極有音樂天賦的筠子卻在27歲的妙齡選擇以自殺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

筠子的母親曾怒斥高曉松是「感情騙子」,但這麼多年過去,孰對孰錯,已經無從追究。高曉松的微博裡曾多次發布內容懷念筠子。

高曉松曾有過兩段婚姻,都屬於閃婚。

高曉松第一次結婚是在1999年。那時,高曉松三十歲,正處於事業高峰期。他和第一任妻子沈歡的相識,很有戲劇性:那天,駕車在街上兜風的高曉松,在對外經貿大學的門口見到了沈歡,並一見鍾情。

又過了三天,高曉松就像沈歡求婚了。兩個人在情感最熾熱的時刻選擇結婚,但僅僅過了三年,這段以浪漫開始的婚姻就畫上了句號。

當年高曉松在深圳擔任一個選美活動的評委時,認識了參賽選手徐珊珊(現改名為徐粲金)。徐粲金在比賽中的表現引起了高曉松的關注,用高曉松的話講:「她的眼睛臉型長發,符合一切我對美女的標準。」

那一年高曉松36歲,而徐粲金僅17歲。比賽結束後,徐粲金就去美國留學了。之後,兩人在美國結婚。7年之後,這段婚姻也以離婚收場。

他的浪漫氣質和理想主義也深深影響著他的婚戀觀。但最終,他選擇了離開婚姻的圍城,獨身多年,他過得自由又通透。

04結語

高曉松在《半生倏忽而過》的文章寫道:

「如果有來生,來生年紀輕輕又回來,我還是想回到這個江湖。我活到了50歲,看過了許多行業,也親身參與不少,我覺得可能這世上沒有比我們這個江湖更好的地方,儘管很多人不喜歡,但我來生還會再來。

真的讓我來選,一萬次我都還是會選要生於1969年11月14日,我要來經歷人類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這半個世紀。」

50歲,是一個新的開始,對人生又有了新的體悟。我們看到了一個初心不改的高曉松,少年意氣的高曉松,智商與情商雙高的高曉松。

英國作家毛姆說:「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這句話,用在高曉松身上最合適不過。

願我們每個人,無論在什麼年齡,都要不負我心,不負我生。

共勉。

【我是甜沫,寫娛樂圈的事,抒普通人的情。歡迎關注哦!筆芯】

今日話題:

你如何看過電影《將來的事》嗎?

來留言聊聊你的觀點吧!

相關焦點

  • 如何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對話新商業 第011篇封圖設計& 責編 | 麗麗第 3636 篇深度好文:8872 字 |12 分鐘閱讀凡是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的人,都是特別懂管理的人。我大概從2008年開始寫作,到2013年時專欄一共有30萬字,我從這30萬字當中挑選出了8萬字,出版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到今天為止,這本書已經賣了百萬冊,在某個細分領域成為了一些人的記憶。這本書出版以後,在很多場合,都會有人提同樣的問題,他們會問,你說了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那請問我怎樣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 最成功的人生,莫過於用自己的方式過
    人最大的成功莫過於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的理想過完一生。很多人的一生並不是為自己而活,他們的人生追求說到底,不過是他們父母的願望。這麼一個例子,孩子的理想是當個廚師,父母聽後反問道,"廚師?"孩子沉默了,父母告訴孩子,你應該做一個科學家,那是更偉大的夢想,自此孩子的夢想變成了科學家。
  •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愛得太急,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他一步走完。卻忘記了,寬容過頭是縱容,寵愛過頭是溺愛。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只懂得照顧自己的感受,不能體諒別人的辛苦,也沒有學會愛的能力。我們過多地幫助孩子,實際上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阻礙。
  • 武志紅:人生只有一種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活出自己的人生
    文/學乃身之寶知名心理學者武志紅老師說:「人生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活出自己的人生。」但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活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那需要勇氣,既有做出選擇的勇氣,也有敢於拒絕的勇氣。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怎樣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 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隨性灑脫
    二 * 成長就是,從前我難過的時候,油鹽不進,茶飯不思,現在能一邊流淚一邊去廚房給自己下碗面,還不忘加倆荷包蛋。三 * 當你煩惱不斷的時候,就走出去看看。看看不同的風景,接觸不同的人和事,你就知道,你的煩惱有時只是你自己想多了。
  • 高曉松媽媽培養出清華兄妹,教育方式走紅,網友:自由就是放縱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我們從高曉松的身上就能夠看到。 作為娛樂圈的名人,大家對他應該不會陌生,在他的頭上有著很多頭銜,不管是作為音樂家還是作家,每一個都非常成功。
  • 高曉松,你在杭州開的公益圖書館美哭我了!原來最高級的人生,是把做過的夢一個個實現!
    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生命體驗高曉松本人就是「001號伴讀者」他說:「我生在讀書人家,開圖書館是我最大的夢想,後半生會用人脈、資源開書館,做研究。」一直以來,高曉松都活得太精彩他寫過歌、拍過戲、出過書開了自己的脫口秀節目實現了開圖書館的夢想
  • 米蘇《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把平淡的生活過成詩
    讀書久了,有一個感觸,好的文章,就像開在長廊上的一扇窗戶,你能透過它看風景,更能透過窗戶上的玻璃,看到自己的倒影。世界是苦的,但生活要有它該有的樣子。你有權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平淡的日子過成詩,不求驚豔了時光,但求溫柔了歲月。
  • 高曉松50歲生日:「坐牢那半年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時光。」
    人生這一趟旅途,並非只是為了拼命趕路,正如工作之餘,應該有一些個人愛好,否則生活太過無趣。高曉松的前半生,就是有趣、好玩和冒險的代名詞。才相戀三天,高曉松就向沈歡求婚,他覺得自己找到了一輩子相守一生的伴侶。「我們結婚吧。」沈歡有些猶豫不定,高曉松拿起菸蒂就往手腕上杵,燙到第三次時,女神同意了。這種求愛方式又俗又痞,但青春熱血,肆意飛揚。
  • 高曉松媽媽說自己只給他削過兩根鉛筆,放養狀態下如何成就孩子
    她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只給削了兩根鉛筆高曉松一個音樂人,卻用文採折服了很多人。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會追他的《曉說》,尤其是喜歡開頭那句: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當媒體問道她育兒的秘訣的時候,她說:「我給孩子削過兩根鉛筆,就再沒管過他們」高曉松我國家喻戶曉的音樂製作人,高曉江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博士,這是她的一對兒女,張克群可謂是一個成功的家長,竟然就只給孩子削過兩根鉛筆,然後沒有管過他們?
  • 其實最成功的人生,是用自己的方式過
    也有另一種可能便是,受夠了自己現在平庸的生活,害怕自己的孩子以後也和自己一樣,也過得普通而平庸,期待孩子能走上更高的一個階層,過不一樣的人生。所謂的「平庸」,只是與別人的比較,成功是跟著自己心靈的安適走,用自己的方式去過。
  • 什麼是成功?馬雲: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樂地度過一生
    》裡面有句歌詞寫得非常好,相信大家也都聽過,而我也一直都非常喜歡這句歌詞,並且拿來將其作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把握生命裡的每一分鐘,全力以赴我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想取得成功,可是真正成功的人卻寥寥無幾。很多人都認為成功註定只是少數人的遊戲,而這個魔咒定律幾千年來從未突破。 即便如此,依然擋不住人對成功的嚮往。
  • 高曉松媽媽:只給孩子削過兩根鉛筆,就再也不管了……
    如果我們把擁有財富作為成功的象徵,那麼高曉松似乎並不成功,她的母親張克群也並不算成功人士。可是當我們懂得人生最大的意義是體驗,就會對這樣的人肅然起敬。他們才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財富如果不是伴隨著美好的人生體驗,再多的財富也變得毫無意義。相反,如果去追求美好體驗,過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人生,並不一定需要太多的財富。
  • 黃公望: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黃家經濟寬綽,黃公望自幼按照宋代的人才培養模式,習通經作詩賦,通曉儒家經典。除此之外,還涉及繪畫、音律與填詞譜曲。如果不出意外,他會考取功名,學而優則仕。或許他自己也沒想到,這就是他一生仕途的頂峰。
  • 高曉松在杭州開了一家圖書館,把你做過的夢都一一實現了。
    不定期邀請作家、學者、藝術家到館作為伴讀者,與讀者促膝長談用一種更感性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生命體驗高曉松本人就是「001號伴讀者」他說:▲益美君去年寫過一篇介紹麥家理想谷的文章,也很受歡迎。高曉松秒回應:「但是如果能活得讓人喜歡,就別活得讓人嫉妒。」一句話,人生境界高下立判!
  • 當我們致力於教育孩子成功時,高曉松卻教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
    高曉松兄妹深信媽媽的教導:生活就是適合遠方,能走多遠就走多遠;沒有錢,走不遠,那就讀詩,詩就是遠方。◆ 讓孩子擁有快樂的能力高曉松:其實最實用的教育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無論遭遇怎樣的悲催,都能平靜淡然,心安理得地混過漫長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
  • 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總有人真誠地愛著你,相愛,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先經營好自己,最好的愛情是你剛好成熟,我剛好溫柔。二、大多數時候,消耗你能量的都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中遇到的人。幹活本身是不累的,平衡情緒最累。三、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本該拼命去努力的年紀,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 高曉松感慨半生倏忽而過
    今天高曉松老師發布了一篇文章名叫《半生倏忽而過》,因為今天是高曉松老師50歲的生日。是啊,人生總是如此,歲月常是無情,我們不求時間過得慢一點,只希望能在回想的時候,不總是覺得那麼遺憾。我想很多人對高曉松老師不是很了解,但提到《同桌的你》我想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是的《同桌的你》便是高曉松的代表作,同時也是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在今日高曉松老師發表的文章中提到了兩件喜事:一是我們的南京曉書館開幕了。我從小的夢想就是建造一座圖書館,如今這個願望不僅實現了,還做了不止一家。
  • 最高級的情商,就是以幽默的方式過一生
    正當我壓力山大,焦頭爛額的時候,我看到了琢磨先生的《以幽默的方式過一生》。琢磨先生,原名郭城,財富管理專家,新銳經濟學者,脫口秀策劃人,草根微博大V。當你對所有人都失去信任的時候,又總有一個特別善良的人站在你面前,讓你覺得自己的內心是多麼骯髒。③人生的路歸納起來無非兩條:一條用來實踐,就是正在走的這條;一條用來遺憾,沒事想想就好了。
  • 優秀的他選擇回歸平凡:最大的幸福便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志存高遠這無可厚非,我們拼盡全力只希望自己能再往上走一步,不過也是追求更有品質的生活而已,從而讓自己擁有更強的幸福感。在我們潛意識裡只有變得強大,只有看上去比別人優越才會比別人幸福,所以為了追求這公認的「幸福」,我們一個個的擠破腦袋往上爬,「為伊消得人憔悴」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