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對涉民營企業的冤假錯案越來越重視。因為每多增加一起涉民營企業的冤假錯案,就會有一個民營企業遭殃。這樣長此以往下去,整個民營經濟都會遭到嚴重破壞,那麼國家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宏偉目標也將變成一場空。
正是因為這樣,國家開始對冤假錯案的預防及督辦展開了一系列的部署。首先從預防方面,最高法召開全國法院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司法保護工作推進會。最高法長周強在講話中強調:「嚴格落實罪刑法定、證據裁判、疑罪從無等原則,嚴格區分罪與非罪、經濟犯罪與經濟糾紛、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界限。」
另外,對一些涉民營企業的案件,最高檢長張軍曾在參加最高檢開放日活動時致辭,在致辭中他強調:「最高檢高度重視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明確提出對涉嫌犯罪的民營企業負責人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判緩刑的就提出判緩刑的建議。
上面說的是預防冤假錯案。而在實際行動中,國家對涉民營經濟的冤假錯案的糾錯和平反方面,也是不斷重拳出擊,這個力度並不比「反腐」差多少。從近年來在媒體上曝出的一個個民營企業家被平反的事情,就可以看出國家在這方面的力度有多強。力度強,那麼取得的成果也就越大。據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以來,我國最高法等部門對之前的冤假錯案重審改判無罪的案件就多大250多件。這也讓那些正在觀望中的民營企業家看到了國家的態度。這種強度大的平反活動,也為很多民營企業家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雖然說國家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顯然還明顯不夠。畢竟這250件被平反的案件,與這幾年積累下的冤假錯案總數相比,還是差的很遠。鑑於這種情況,國家個權威部門並沒有一絲放鬆。8月2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2020年1至7月檢察工作情況。通報顯示,檢察機關對去年專項清理中還未解決的1506件既未撒案又未移送審查起訴。針對這種長期擱置的涉民營企業的冤假錯案,最高檢當即決定,要對這些案件跟蹤督辦。
最高檢在8月27日發布的《通報》中指出:各級檢察機關堅持「少捕慎訴」,落實「輕輕重重」,在保持對少數嚴重暴力犯罪和惡性犯罪從嚴打擊絕不放過的同時,對認罪認罰、輕刑犯罪充分適用依法從寬的刑事政策,積極探索總結非羈押性強制措施適用經驗,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對立面。
最高檢要求對所有涉民營企業案件逐一掛牌督辦,讓每一個深受冤假錯案迫害的民營企業家都得到應有的公正,讓每一個製造冤假錯案的腐敗分子都能伏法,讓每一個惡意損壞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人都能得到應有的懲罰。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其他民營企業家對各個地方政府的顧慮,才能放心大膽的去發展自己的民營企業。
來源微信公眾號:政經網報 ID:ZJwangbao
歡迎關注我們,投稿爆料
責任編輯:眾聞新媒體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觀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