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自從有了孩子,簡直像染上了潔癖一樣。每天把家裡擦得一塵不染,甚至把家裡養了幾年的寵物狗也送人了;帶孩子外出,稍微碰些什麼東西,消毒紙巾擦了又擦;絕不在人多的地方停留片刻。
越來越多的父母知道講衛生很重要,卻有時衛生過頭,其實這樣往往對孩子的發育不利。
美國科學家調查研究得出:在幼年階段,孩子若被過度保護,沒有更多機會去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寄生蟲、細菌、病毒等,長大之後患過敏、哮喘和其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概率會高出很多。
這些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一定程度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免疫力,同時也能降低過敏機率。
● 孩子每次洗手都用洗手液
不需要。
一般情況下,用清水衝洗就行。如果真的髒,就用洗手液,但不要太頻繁。
另外還要注意,不要用含有消毒劑成分的液體,反而危害孩子基本健康。
● 經常阻止孩子吃手
有些父母擔心孩子手不乾淨,於是阻止「口欲期」孩子吃手。
其實孩子吃手很正常,也有利於自我意識的發展,只要手上沒沾有害物質就不必過多幹預。
● 每天消毒奶瓶、奶嘴和餐具
這種做法也太過了。
新買的孩子用具,可以用開水或蒸汽進行消毒。之後每天正常清洗、晾乾,不必天天消毒。
提醒一點,孩子嘴巴接觸的用具洗完要晾乾,有水分容易產生細菌。
● 不給孩子玩泥巴、玩水
很多孩子喜歡玩泥巴、玩水,其實這種玩好處不少。
一有助於開發孩子大腦,二讓孩子的身體跟細菌、病菌作鬥爭,提高免疫力。
● 總是遠離人多、密集的公共場所
正常情況下,孩子可以去公共場所。
但是,流行病高發的季節、疫情時期、孩子不舒服的時候就儘量避免人多的地方了。
● 不讓孩子養寵物
寵物定時預防接種,健康乾淨,讓孩子和寵物一塊生活,不僅有利於孩子的免疫系統,也有利於身心更加健康。
父母不必「太乾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多接觸微生物,提高免疫力。不過,這些基本的衛生習慣還是得講究。
✔ 孩子的餐具和大人的要分開,大人不隨便親孩子嘴巴,也不嘴對嘴餵孩子吃飯。大人體內的細菌和抗體有很多孩子是沒有的,如果嘴對嘴很容易將細菌傳染給孩子。
✔ 勤洗手。飯前便後、出門後回家都要及時洗手。
✔ 清洗乾淨食物。食物烹飪前要充分清洗乾淨,煮熟才能吃。
✔ 遠離抽菸環境,多開窗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