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的「藍圖」設計、高效便捷的智慧工廠、科技含量高的生活用品、私人定製的未來趨勢……11月14日,華聲在線與中央省市重點網絡媒體走進長沙,分別走訪長沙智能製造研究總院、長城信息、加加醬油、忘不了服飾等企業,探尋長沙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感受長沙產業創新轉型發展的強勁脈搏。
記者了解到,長沙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實現基本現代化,要著力打造國家智能製造中心,搶抓「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行動的機遇,加快構建智能製造服務體系、產業鏈條和人才高地,推動長沙製造業率先向高端、智能、綠色轉型升級,率先建成智能製造強市。」
搶先布局,搶佔制高點,提升核心競爭力,長沙著力打造「國家智能製造中心」,已呈方興未艾之勢 。
華聲在線記者 龍騰 實習生 歐陽旭 長沙報導
長沙智能製造研究總院著眼於頂層設計,描摹長沙「智造」藍圖。 記者 龍騰 攝
長沙智能製造研究總院院長鄧子畏接受記者採訪。記者 龍騰 攝
長沙智能製造研究總院
著眼頂層設計 描摹長沙「智造」藍圖
產業轉型升級,著力下好一盤大棋,頂層設計與發展思路是關鍵。成立於去年10月的長沙智能製造研究總院就是長沙市推動智能製造的頂層機構,具有三大功能15項服務,按照「政府引導、自主經營、協同發展」的宗旨,為長沙市智能製造提供智力支持。
長沙智能製造研究總院是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和長沙市人民政府共同建立。據院長鄧子畏介紹,「這種模式在國內尚屬首例」。目前,該院有2名院士、14名高校教授、8名科研機構高工等,打造智能製造專業智庫,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智力支持。
「我們的目的是著力解決協同創新問題,努力打造「中國製造2025」長沙模式,走出智造的各種羈絆。」鄧子畏告訴華聲在線記者,該院致力於為長沙製造企業提供共性關鍵技術,引進、培養人才和核心團隊服務,引領智能製造協同創新體系建設。
同時,已上線的長沙工業雲平臺還將藉助網際網路,構築起一個完整的工業企業「生態系統」,可實現網上企業資源的充分共享、智能製造能力的高度協同、全產業鏈各環節的業務協同,以雲製造和大數據分析為核心,促進智能製造創新技術轉化。
近年來,長沙頂層設計「智造」之路,發布三年行動計劃,成立智能製造研究總院,開創智能製造長沙模式,已有230家企業入選國家、省、市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其中,三一重工、華曙高科、威勝集團3家公司獲批國家智能製造示範企業。
長城信息生產的自助終端整機在金融、醫療領域有較高的佔有率。記者 龍騰 攝
生產進度看板,可實現數據採集分析、生產監控自動化。記者 龍騰 攝
長城信息金融設備有限責任公司
自動化+信息化 打造高效便捷智慧工廠
一臺臺的自助終端整機在流水線上自行流動,接受裝配,實時的生產狀況在電子監控屏上都可被隨時監控,一覽無餘……這裡是長城信息金融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的自助終端整機生產車間,龐大的設備在工人的面前緩步穿行,有條不紊。
長城信息金融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國有大型企業,是中國電子核心企業長城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全資子公司,公司主要產品包括ATM、VTM、自助回單、發卡自助、移動終端等行業智慧終端,年產量近10萬臺,是國內主流的金融自助設備生產產家。
「我們生產的醫療自助設備和銀行自助設備分別佔到了全國市場的70%和40%。」據長城信息金融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華榮介紹,如我們熟悉的工、農、商、建四大銀行的自動取款機,以及長沙各大醫院如湘雅醫院內的自動掛號機等。
記者了解到,長城信息的智能化改造主要集中在自動化和信息化兩方面,目前已實現裝配過程自動化,即部分工位實現機器人或機械手作業,且生產全過程實現MES,即數據採集分析、生產監控自動化,高效便捷的「智慧工廠」已見成效。
「自動化流程以後,工人只要站在原地,整個設備在動,生產效率提高了15%左右。原來首臺投產到產出大概需要一天半,現在經過改造以後只需要四個小時。」長城信息總經理戴湘桃介紹說,除了大規模的流水線生產,他們還為銀行和醫院提供多品種、小批量「訂製服務」。
通過智能自動化改造和「智慧工廠」的建設,一臺精密的自助銀行設備從下單到交付使用,一個月就可以完成。
一款小小的加加醬油背後,蘊藏著無限的「智能製造」含量。記者 龍騰 攝
洗瓶、灌裝、壓蓋三位一體高速灌裝車間,可達到36000瓶時的生產量。記者 龍騰 攝
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一瓶醬油的智能製造化生產之路
一瓶再平常不過的醬油和智能製造有什麼關係呢?走進湖南寧鄉加加醬油年產二十萬噸的自動化生產廠區內,記者隔著車間玻璃看到,諾大的17萬平米的車間內,僅有數名工作人員來回巡視著自動化機器的運行情況。
「現在我們已完成設備自動化生產和工業互聯階段,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品質也得到了進一步保障。」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總監楊曉雲介紹說,其引進的高速灌裝設備,每小時可生產36000瓶,車間潔淨程度達到了與外科手術室相當。
記者了解到,作為「中國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2015年實現營收17.55億元。其投資8億元建成的17萬平方米醬油生產車間,是全國最大的醬油生產工業綜合體,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醬油生產線。
「這是一條日式高端醬油生產線,能實現生產過程運行監控、數據採集、過程管理、設備維護、單元調度、產品跟蹤的集成一體化管理。」據了解,這裡也是中國食品工業智能製造的示範企業。目前,加加醬油的產能翻番了,員工數量卻縮減了三分之一。
同時,工廠內建設高標準工業網絡,從原料蒸炒、圓盤制曲、發酵時間與溫度自動採集與控制、醬油生產後處理過程自動化、自動化包裝系統,灌裝、防偽標示、批次跟蹤一體化管理等,都是既傳承了古法工藝,又結合了新型工業化的有效手段。
一瓶小小的醬油,背後竟有這麼多高科技元素。通過智能製造,傳承和轉型升級中國傳統食品業,加加醬油廠抓住了這個機遇。
忘不了服飾車間採用自動裁床系統,運行速度快,精度高,只需導入版型檔就可以高速的自動裁剪。記者 龍騰 攝
忘不了服飾生產車間一覽,該生產線可實現可以實現自動傳輸。記者 龍騰 攝
湖南省忘不了服飾有限公司
智能化示範生產線 打造行業樣板
作為國內最早將西褲作為規模生產的企業,忘不了服飾在許多湖南人的眼裡再熟悉不過了。然而,讓人驚喜的是,曾經以勞動密集型產業著稱的服飾行業,如今也華麗轉身,走上「智能製造」之路。
「以往,一個裁縫可能一天做一件衣服都已經夠嗆!」忘不了服飾有限公司戰略經理蔡力強介紹說,公司通過流程化改造和先進裁剪機械的引入,一件衣服被分解成一百多到工序,在人力減少的情況下,整個生產效率反而提高了55%。
記者了解到,自動化的控制單元已經將所有數據錄入,這些縫紉機上生產的衣服的數據都是一致的,不再是靠人的經驗。無論工人的技術經驗如何,都可以保證衣服產品質量和穩定性。
在忘不了服飾生產車間,運行速度快、精度高的自動裁床系統,只需導入版型檔就可以高速的自動裁剪;智能化西裝生產流水線上一端的LED顯示屏上可以清晰看到每個環節所需要的時間以及產量。
「我們將繼續推進生產裝備,智能化改造,開展『人工轉機械,單機轉單元,單元轉自動,自動轉職能』裝備再升級。」蔡力強表示,忘不了服飾將建立以RFID技術(即無線射頻識別)為核心的柔性縫製、整燙系統,實現西服、襯衣、褲裝為試點的「兩衣一褲」智能化示範生產線,打造行業樣板。
聲音
全力打造「長沙智造」品牌形象
鄧子畏:長沙智能製造研究總院院長
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國家智能製造中心為契機,長沙要突出規劃引領,加強政產學研用合作,設立產學研專項資金, 突出高端人才引進,鼓勵企業經費和主要精力主要集中用於研發和品質提升上。同時,大力加強國家品牌、區域品牌、行業品牌建設,實施質量對比提升工程,建設質量示範園區,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品牌效應,全力打造「長沙智造」品牌形象。
戴湘桃:長城信息金融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智能製造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希望我們企業能繼續藉助智能製造來提升內部的研發、生產和管理等能力。同時,希望能藉助新技術的研發給更多的客戶帶來便捷,讓客戶感受智能製造的魅力。
蔡力強:湖南省忘不了服飾有限公司戰略總經理
忘不了服飾智能製造的強項主要還是在西裝生產車間,希望能藉助這個力量,全面智能升級。隨著社會的發展,人的體型在變,消費者需求在變,我們也致力於走向私人定製的模式,滿足顧客多元化的要求,也希望藉助科技研發出更多優秀的產品。就服飾行業來說,如果人工智慧可以生產出人工經驗的優質產品,這將是一個莫大的變革。
楊曉云: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總監
智能製造是一個大趨勢,希望能通過智能製造,將我們工廠由生產自動化轉為工廠數位化,通過大數據來了解客戶需求,滿足不同的需求。同時數位化的管理需要相應的系統支撐,希望能引進更先進的智能設備來對工廠進行系統化、智能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