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伍玲 李廣軍 周斌
當前,製造業在長沙的經濟格局中佔三分之一比重,且結構較好,重化工業少,歷史包袱輕,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
作為製造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如何把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放大、做強,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當下長沙各個園區面臨的一道重要課題。
日前,《中共長沙市委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審議通過,長沙各個園區紛紛表示,《意見》為園區改革發展、轉型升級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將加速打造園區「升級版」,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談責任
園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使命在肩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焦點始終在園區。
「園區是製造業集聚的主陣地、主戰場,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園區責無旁貸,使命在肩。」長沙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慶紅認為,《意見》中提出的「七大工程」是園區實現「三個變革」的最佳路徑和方法論,長沙經開區將加快打造智能製造示範基地、應用基地、創新基地,推動主導優勢產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臺」「人才高地」,優化園區發展環境,朝著「率先打造國家智能製造示範區、率先建設5000億國家級園區」的目標不斷邁進。
長沙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慶年表示,一直以來,園區始終堅持把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園區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一方面,以智能製造為統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推進工程機械、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園區主導產業智能化升級,全力支持重點製造業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另一方面,加快產業鏈建設、推進主導優勢產業壯大,增強制造業發展實力,積極「招大引強」,發力「三智一自主」、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新特」方向發展。
位於河西的望城經開區也是如此。
望城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周剴說,園區始終把先進位造業作為園區發展的主攻方向,牢固樹立產業鏈思維,圍繞「兩主一特」集中發力。狠抓重點產業培育。堅持把千億級智能終端產業集群作為產業鏈建設的頭號工程,著力構建華為第二供應中心、打造1.5億臺智能終端產業集群。狠抓產業提質轉型。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智能製造為統領,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重點推動平臺搭建、企業轉型、產業提質等工作。狠抓新興產業培育。努力發展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第三代半導體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全力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
談信心
即將發布的「路線圖」堅定發展信心
有時候,園區經濟發展如逆水行舟,困難重重。但是困境之下,除了提升自身實力,有時信心比黃金貴重。
在寧鄉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毅看來,本次審議通過的「製造業高質量發展20條」, 深度契合長沙率先打造「國家智能製造中心」的發展定位,將成為未來一個時期長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讓廣大園區人倍感振奮,更讓園區堅定了實現園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寧鄉經開區將深入貫徹市委全會精神,擔當國家級園區應有使命,圍繞「兩主一特」產業體系,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先進位造業為主體,以產業鏈建設為主線,通過紮實實施「七大工程」來強弱項、補短板、求突破,來培育更多智造企業、百億企業、上市企業,來做實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供應鏈,爭取早日實現「打造千億主導產業,爭創全國一流園區」的奮鬥目標。
位於瀏陽河東的隆平高科技園裡,園區幹部聽聞《意見》即將發布,也是信心十足。
「《意見》提出,要加快園區改革發展,堅持『一主一特』產業定位,促進園區特色化、差異化發展。」隆平高科技園黨工委書記、芙蓉區委副書記卓精華表示,《意見》的審議通過,堅定了園區深入推進改革的決心。目前,園區正在打造「種業矽谷」,是市、區黨委政府的重要決策部署,是有情懷、有擔當的事業,園區將乘著市委、市政府建設「四谷」的東風,圍繞農業、高科技、國家級的元素,緊盯「兩基地、一中心、一核心園區」的發展規劃,堅定不移地走高科技農業路線,爭取更高層次推動「種業矽谷」建設,打造生物種業創新高地、種業產業集聚窪地,建設世界一流的「種業矽谷」。
談作為
加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
路線清晰了,信心倍增了,長沙園區紛紛表示,要聚焦主業,在愈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大展身手。
「《意見》明確,要全方位拓展陸上、空中、水上、網上國際通道,提升中歐班列(長沙)運能效益,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開福區委常委、金霞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李國軍介紹,作為一個以物流產業為主導的園區,金霞經開區內的長沙傳化等6個物流園區項目已納入交通運輸部《「十三五」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方案》,已打通中歐班列、中亞班列「雙驅動」的國際鐵路物流通道,其中中歐班列(長沙)已開通十餘條歐亞城市線路,在全國62個城市中排名第7位,進入中歐班列運營的「第一方陣」,「我們將聚焦現代物流,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將金霞打造成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是打造園區「升級版」,這不僅要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更要融合發展。《意見》也提出要鼓勵園區走「產城人」深度融合發展之路,從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
瀏陽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郭力夫表示,近年來,瀏陽經開區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產業新城,加快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的有機融合,不斷加強城市配套建設,園區承載功能不斷增強。「目前,包括瀏陽經開區、高新區和永安、洞陽、北盛、蕉溪四鎮的金陽新城正在加快推進,並形成了以生物醫藥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智能製造產業為主導,健康食品產業、再製造產業為特色的『三主兩特』產業體系。」郭力夫說,未來,金陽新城將對標雄安新區理念規劃建設,全面融入長沙主城,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中心,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非省會功能承載區、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