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精美長沙」建設

2020-12-17 湖南在線

建築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精美長沙」建設

近年來長沙建築業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新一輪建設發展大潮正奔湧而來

陳煥明 肖日凡

又到一年歲末,最近的長沙建築行業捷報頻傳,讓人在寒冬時節也感受到暖意融融——

11月16日,在湖南省質量大會上,湖南建工集團成為建築行業唯一一家獲第六屆湖南省省長質量獎的企業;

11月24日,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質量管理員鄒彬、湖南海通建設有限公司泥工班班長孟德良當選「全國勞動模範」;

11月30日,中國建築業協會公示的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名單中,中建五局三公司、沙坪建設等均有承建項目入選……

建築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工業化、城鎮化的先導產業和基礎產業。近年來,長沙建築業快速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在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精美長沙」建設、擴大就業、拉動內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目前長沙共有建築企業6722家,2019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5469億元,實現增加值1181億元,佔GDP比重達到10.3%,連續3年增速超過10%。

「十四五」的宏偉藍圖正徐徐拉開,新一輪建設發展大潮正奔湧而來。長沙將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幫助企業轉型升級,在推進「精美長沙」建設中展示勘察設計和建築行業的擔當作為,為全面建設現代化長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行業發展 建築企業數量5年增加3.45倍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回望過去5年,長沙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5條地鐵構築「米」字形軌道交通網絡,長株潭城際鐵路、長沙磁浮快線呼嘯而來,「井字+環狀」快速路網結構、「十八橫十六縱」主幹路網、12條跨湘江通道,城市格局得到極大優化;長沙國金中心、長沙國際會議中心、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三館一廳」等地標建築,成為「網紅長沙」的一個個打卡點。

城市建設的發展軌跡,也是長沙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長沙市的支柱產業,建築業近年來保持了持續穩定的發展態勢,總產值、增加值逐年增加。據統計,「十三五」期間,長沙建築企業數量增加了3.45倍,總數達6722家,其中特級總承包14家,一級總承包232家;現有工程勘察設計企業544家,比2015年增長261%,其中綜合甲級9家,行業甲級137家。

中建五局、五局三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八局、中建五局土木公司、五礦二十三冶、湖南建工、湖南路橋年產值過百億;年產值超過20億元以上的企業達到61家,是2015年的4倍;沙坪、高嶺、順天、望新和東方紅5家民營建築企業進入全省20強。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建築行業涵蓋工程建設項目的投、融、建、管、營全生命周期,帶動著建材、機械等上下遊50多個產業,是一個輻射面廣、關聯產業多、產值稅收貢獻高的支柱性產業。全市建築和勘察設計行業搶抓時代發展機遇,在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轉型升級 建成國家級裝配式示範基地13個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這是傳統建築工地的寫照。而裝配式建築則是另一番景象: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從流水線上造好建築構件,比如梁、柱、樓梯、牆板、陽臺等,再到現場組裝成一幢幢樓房……工期短、汙染少、節約資源和勞動力、低碳環保,對於裝配式建築的優點,建築人瞭然於心。

「建築產業現代化,是以綠色發展為理念,以新型建築工業化為核心,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和管理模式,將房屋建造全過程聯接為完整的一體化產業鏈。」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時期,長沙以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為核心,全面提升建築工程效率、效益和質量,大力推動建築行業轉型升級。

2017年,長沙獲評「國家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截至目前已建成國家級裝配式示範基地13個、省級基地27個。今年前9個月,長沙中心城區採用裝配式技術建造項目審查面積約830.5萬平方米,佔新建建築比例的42.6%,較去年同期增長48%,完成總產值約789億元,產能、產值均位列全省第一位。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長沙建築業主要採用設計和施工平行發包,由設計企業和施工企業對設計領域和施工領域分別負責的傳統工程建設模式。近年來,長沙工程建設組織模式實現新轉變,總承包、全過程工程諮詢等新模式應用範圍逐步擴大。

工程建設領域「四新」技術研發應用力度空前,綠色建築新建面積佔新開工面積比例超過90%。梅溪湖國際新城獲批國家首批綠色生態城區試點。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取得突破,特許經營模式正式落地,力爭2021年底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技術路徑。

不僅如此,長沙還推動數百個項目應用BIM技術,今年廣汽菲克住宅小區項目、長房·半島藍灣(四期)項目、建工·象山國際一期項目等16個項目入選「智慧工地樣板項目,智慧工地數量全省第一;依託人臉識別、管理平臺等基礎,在全市所有建築工地推行建築工人實名制,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全力推進「無欠薪工地」建設。

優化環境 工程建設項目報建實現一窗辦理

2019年,長沙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正式啟用,實現工程建設項目「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件事一次辦」,每個審批階段均實行「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的運作模式,不同審批階段的審批部門共享申報材料,不再要求申請人重複提交,減少企業「多頭跑」,真正實現「一個窗口」提供綜合服務和管理,進「一家門」,辦「多家事」。

近年來,長沙大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制度,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等政策,為全市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長沙市社會投資住宅項目審批便利度排名全國第九,數位化聯合審圖機制在全國推介。

2017年,市住建局將涉及工業園區的20項行政管理權限全部下放,將11項事關項目建設的行政職權委託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具體實施。2018年,將高鐵新城、馬欄山視頻文創園內的建設工程招投標、設計和施工許可等8項審批事項下放管委會,下放的力度和數量在市直部門中排在前列。

為了給企業減負,長沙取消社會投資項目初步設計審批,消防、人防技術審查併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施工許可證和質安監註冊手續合併,推行多圖聯審、多驗合一、多測合一、聯合驗收。

截至目前,長沙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減至71~75個工作日,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減至52~56個工作日,工業投資建設的房屋建築項目審批時間壓減至36~38個工作日,實行區域評估的帶方案出讓的社會投資類項目審批時間壓減至30~32個工作日。

質量安全 5年間30個項目獲得魯班獎

近年來,長沙建築行業始終堅持安全第一、質量至上的原則,實施住建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組建建築施工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狠抓節後復工、汛期、冰凍天氣等重要時點的安全檢查,常態化開展建築施工安全執法檢查。今年全年共出動監督執法人員1.8萬人次,發現和消除建築工地安全隱患4500餘處,責令停工整改項目725個次。

「裸土100%覆蓋、進出車輛100%衝洗、渣土實施100%封閉運輸、建築垃圾100%規範管理……」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2018年,長沙將施工工地揚塵防治措施由「5個100%」提升為「8個100%」,推動全市規模以上工地視頻監控和揚塵在線監測全覆蓋;凡是達不到「8個100%」的,均被要求整改,未整改到位的一律責令停工。

今年下半年,一種綠色環保的新型裝配式圍擋在長沙所有建築工地被廣泛推廣應用,這種圍擋不僅安裝、拆卸方便,兩個人3天便可安裝完畢,還能重複利用10次以上,能抵禦10級大風。同時,在全市積極開展建築工地場內轉運車輛、預拌混凝土攪拌場和攪拌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專項整治,加強線性工程管控,助力工地文明施工。

在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方面,長沙加強質量管理信息化建設,狠抓工程項目的日常監管和專項檢查,發揮樣板引路作用,組織質量管理標準化觀摩,開展建築施工質量安全管理培訓,強化預拌混凝土生產質量和實體質量管控,確保工程質量。

「精美長沙」建設需要工匠精神。近年來,長沙年均近30個項目獲得國家、省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長沙磁浮快線工程、營盤路湘江隧道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十三五」期間全市建築行業獲得魯班獎項目30個,芙蓉獎項目120個,省優質工程獎項目245個,各類獎項和榮譽在中部地區獨佔鰲頭。

社會責任 主動擔當,彰顯「建築湘軍」人間大愛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農曆正月初二,長沙決定改造1.4萬平方米長沙版「小湯山」——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作為開福區屬地企業,湖南高嶺建設集團率先響應,並發動旗下黨員、項目經理不計報酬,挺身而出。

1月27日上午,高嶺建設58位建築工人首先趕到救治中心,接著順天集團、沙坪建設、洪山建築等黨組織紛紛響應,3天17支隊伍400多位工人夜以繼日,成功實現水電氣等基礎設施「6換2通」,彰顯了「建築湘軍」的責任擔當,為長沙疫情防控打下堅實基礎。

在今年8月舉行的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湖南高嶺建設集團黨委、中建五局三公司等建築企業榮獲「湖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建設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只是長沙建築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一個縮影。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長沙共有19家建築施工企業支援全國各地27個抗疫項目建設;34家建築企業聯合向長沙市紅十字會捐贈口罩11.51萬個,手套1800雙,酒精3700公斤;全市各建築行業企業和建設工地,在項目建設復工復產和「大幹一百天實現雙過半」中擔當「主力軍」。

在2017年抗擊歷史特大洪災中,全市建築行業出動3萬人,機械設備上千臺。在社會公益、捐資助學、扶貧幫困等活動中,全市建築企業均踴躍參與,累計捐款捐物過億元,展現了「人間大愛」。

建築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輻射面廣,在帶動就業、拉動投資、增加稅收和提升城市建設水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建築業利稅達99.16億元,佔全市稅收總量的5%。在就業方面,建築業每年安置勞動力30萬以上,勘察設計從業人員達6.5萬人。

未來規劃 推動行業跨越發展,大力推進精美長沙建設

「接下來,我們要推動建築行業發展實現新跨越,將傳統建築產業向專業化、信息化、集成化方向轉型,將企業管理向現代治理模式轉變,進一步提升行業影響力,大力推進精美長沙建設。」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偉勝表示,建築企業要按照「三高四新」戰略要求,注重多元化發展,提升投融資和資產經營能力,向裝配式建築、智能製造等領域拓展;積極發揮勘察設計、建築施工企業的行業優勢,在建設領域全面落實「四精五有」,大力推進精美長沙建設,以高質量的項目工程構建高品質的現代化城市。

根據規劃,長沙力爭到2025年,全市建築業總產值突破9000億元,利稅突破150億元,綜合甲級勘察設計企業達到15家,特級施工企業達到20家,一級總承包企業300家,培育千億級建築企業1家、500億級建築企業6家,裝配式建築、工程總承包、BIM技術應用、全過程諮詢等加快推廣,建築行業實現轉型升級。

下一步,長沙將加快完善工程總承包相關的招標投標、施工許可、質量安全、竣工驗收等政策措施和專業技術標準,大力推行工程總承包;鼓勵建設單位進行全過程工程諮詢發包,鼓勵各類投資項目積極採用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探索建立建築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繼續推進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制度,深入推進部門聯合監管模式,為建築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為推動精美長沙建設再上新臺階,長沙將發揮院士專家工作站的諮詢指導作用,加強建設項目前期策劃,綜合考慮城市規劃和建設項目特點,從設計源頭提升品質、保證質量;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思想,倡導全市設計單位、施工企業主動走進身邊的小區、社區和街道,針對存在的各類問題拿出有創意的改進方案,發揮企業的擔當來推動居住環境的改善和城市品質提升。

精雕細琢始得玉,千錘百鍊方成鋼。「我們將牢牢堅持『三高四新』戰略,不斷深化建築業改革,提升建築業發展質量,確保建築業持續穩定增長,努力打造建築產業現代化和精美長沙標杆。」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

相關焦點

  • 科技創新引領建築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十九屆五中全會鮮明地提出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建築業,在落實全會精神方面承擔著重要的使命。
  • 推動建築業高質量發展 羅湖舉辦5G 智慧建造觀摩交流會
    近年來,羅湖區住建局統一思想,堅持技術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化信息手段,打造智慧建造管理平臺,助力全區項目建設標準化、數據化、信息化高品質工程,湧現出了一批在黨建引領、智慧建造方面表現優良的樣板工地
  • 加強建築業總部經濟建設
    原標題:加強建築業總部經濟建設   12月8日,惠濟區政府與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
  • 市公建中心青竹湖片區項目打破常規規劃建設模式 助力「精美長沙...
    22項新設計扮靚「精美街道」 市公建中心青竹湖片區項目打破常規規劃建設模式,助力「精美長沙」建設 市公建中心供圖 長沙晚報12月17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煥明 通訊員 嚴格)長沙已吹響建設「四精五有」美麗舒適宜居現代化大都市的號角。作為「精美長沙」重要內容之一的「精美街道」該如何規劃建設呢?
  • ...助力繪就濟南高質量發展新藍圖——專訪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的召開,為濟南城市高質量發展繪製了新藍圖,也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將圍繞『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在兩大產業、城市更新、城鄉融合、住房保障、服務民生、質量監管六大方面持續發力,助力『五個濟南』建設。」
  • 出臺28條扶持政策:濟南賦能建築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9月18日從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為進一步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唱響「濟南建造」品牌,濟南市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建築業改革發展的「十六條意見」,對標先進城市,出臺了《關於促進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推動全市建築業快速健康發展。
  • 長沙未來發展美好藍圖上新了
    今年,長沙提出「四精五有」發展理念,加快將長沙建設成美麗舒適宜居現代化大都市。長沙為什麼要提出「四精五有」理念?「四精五有」有何內涵?建設「四精五有」美麗舒適宜居現代化大都市怎麼幹?15日,在全市建築業發展大會暨精美長沙建設論壇上,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鄭建新作《堅持「四精五有」標準,加快建設美麗舒適宜居現代化大都市》主旨演講,對「四精五有」理念進行系統解讀,為800多萬長沙市民勾勒出一幅城市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
  • 下足「繡花功夫」,做活「精」字文章 勾勒長沙未來發展美好藍圖
    今年,長沙提出「四精五有」發展理念,加快將長沙建設成美麗舒適宜居現代化大都市。長沙為什麼要提出「四精五有」理念?「四精五有」有何內涵?建設「四精五有」美麗舒適宜居現代化大都市怎麼幹?15日,在全市建築業發展大會暨精美長沙建設論壇上,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鄭建新作《堅持「四精五有」標準,加快建設美麗舒適宜居現代化大都市》主旨演講,對「四精五有」理念進行系統解讀,為800多萬長沙市民勾勒出一幅城市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為什麼提出「四精五有」?
  • 《中國建築業信息化發展報告(2020)》發布 助力建築業數位化轉型升級
    近日,《中國建築業信息化發展報告(2020)》在重慶正式發布,這是該報告自2013年起連續第8年發布。報告的發布將進一步推動行業監管與服務的數位化應用,為我國建築業的數位化轉型升級貢獻智慧和經驗。 近日,《中國建築業信息化發展報告(2020)》在重慶正式發布,這是該報告自2013年起連續第8年發布。
  • 寧夏:繼續建設美麗新寧夏 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村鎮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千方百計加大投入,加快農村建設發展。一是建設美麗鄉村。創新建設模式形態,出臺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的實施意見,堅持以主導產業為支撐、以特色風貌為靈魂、以旅遊發展為基本功能推進建設,每年每個特色小城鎮支持2000萬元,連續支持3年,重點培育閩寧扶貧協作小鎮等12個有特色、有品位、有發展潛力、有輻射能力的特色小城鎮,推動產鎮產村和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三是整治農村環境。
  • 助力建築業數位化轉型升級,《中國建築業信息化發展報告(2020)》重...
    如何幫助建築行業利用數位化實現跨越式發展?11月27日,《中國建築業信息化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在重慶正式發布。《報告》的出版發布將進一步推動行業監管與服務的數位化應用,為我國建築業的數位化轉型升級貢獻智慧和經驗。
  • 細說2018年建築業發展關鍵詞
    編者按: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即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具有重要標誌性意義的一年。
  • 上海交大:凝聚校友力量,助力長沙新興產業發展
    今日舉行的上海交通大學湖南校友會2019年會上,會長張正義表示,將以長沙市與上海交通大學日前籤署的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為契機,整合校友資源,助力人才引進和培養合作,動員校友入駐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利用校友網絡積極推介長沙,推介湖南。
  • 長沙各園區熱議長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20條」,勇擔責任,奮力作為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伍玲 李廣軍 周斌當前,製造業在長沙的經濟格局中佔三分之一比重,且結構較好,重化工業少,歷史包袱輕,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作為製造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如何把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放大、做強,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當下長沙各個園區面臨的一道重要課題。
  • 2018年長沙市建築業運行現狀及發展前景,高級建築企業表現優秀
    安裝工程和裝飾裝修工程快速發展,是全市建築業施工量新的增長點。但從可持續發展來看,長沙建築業市場中房建企業轉型升級任務巨大,本土中小建築企業實力不強,建築隊伍整體素質偏低等問題應引起重視。1、房建企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2018年末,全市建築企業將近一半是房屋建築企業,完成絕大部分的工程量。
  • [分享]十四五規劃關於建築業發展資料下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築業快速發展,建造能力不斷增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吸納了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帶動了大量關聯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廢止《工程建設項目招標範圍和規模標準規定》,發布《必須招標的工程項目規定》國務院辦公廳在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中明確,將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進行修訂《工程建設項目招標範圍和規模標準》。修訂的主要內容是,確定必須招標的工程建設項目範圍。
  • ...民三庭黨支部:以「知產520」品牌建設助力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一支部一品牌】民三庭黨支部:以「知產520」品牌建設助力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2020-12-17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召開建築業科技創新暨2018~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交流和推廣建設工程科技成果,弘揚先進,樹立典型,促進建築業高質量發展,茲定於2019年12月上旬在北京召開建築業科技創新暨2018~201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表彰大會。
  • 長沙:打造「智造之城」 推進高質量發展
    以製造業為立市之本的長沙,不斷以智能製造統領產業轉型升級,正通過打造「智造之城」,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徑。高位謀劃種下智造「種子」對於這座因「工」而強的城市來說,長沙智能製造的嗅覺敏銳。在今年9月召開的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上,一份被稱為「長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20條」的文件又重磅出爐,吹響率先打造國家智能製造中心的集結號。推動製造業由大變強,智能製造是必由之路。近年來,長沙不斷優化頂層設計、政策體系,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一手抓新興產業智能化培育,讓智能製造的種子在長沙的土壤生根、開花、結果。
  • 下個10年建築業發展的10個關鍵詞
    1978年,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建築業發展有了良好的外部環境;1984年,建築業推行項目法施工,開始了破冰之旅;1990年,中國開始實行商品房交易,帶動了建築業的蓬勃生長;1998年,中國建築業進入鼎盛期,開始繁榮發展。 大家知道中國的城鎮化率從1990年的26.44%增加到2019年的60.60%,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