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男子種植青花椒致富,看看他是怎樣做的

2021-01-13 田間地頭稻草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重慶市有個叫向啟明的青花椒種植戶,他不光自己種植青花椒,還帶動當地一萬多戶農戶科學種植青花椒。2019年,他的公司年銷售額達到4000萬元,堪稱是青花椒種植行業裡的「狀元郎」!

近日,《致富經》報導了向啟明改進青花椒的種植和烘烤技術,並將這些農業技術傳遞給最需要的農戶們,帶動大家一起增收、致富的事跡。

向啟明

向啟明出生於重慶市綦江區的一個小山村。1999年,18歲的向啟明從當時的重慶市第二農業學校畢業,進入一家大型農藥企業從事銷售工作。2004年,向啟明開始創業,他在重慶市江津區開了一個銷售農藥、肥料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資產品的門市。可惜,幾年下來,他的生意都不溫不火。

一、改造青花椒樹

川菜

眾所周知,重慶人的飲食習慣偏愛麻辣。青花椒在麻辣口味的菜品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重慶市江津區就是有著悠久歷史的青花椒種植區。2008年,江津區的青花椒種植面積已達到20萬畝。

向啟明把江津區的青花椒種植戶作為農資銷售對象,但是直接推銷顯然不是個好辦法,向啟明想到一個能取得農戶信服任的方法——通過改進青花椒的種植技術,讓農戶種植的花椒增產、增收。於是,向啟明深入了解了當地青花椒的種植現狀,發現了一個問題。

原來,在當地農戶的傳統觀念裡,花椒樹的樹枝長得越多、越長,花椒的產量就越高。因此,江津區的青花椒樹都是放任式生長,樹的個頭很高。可是,農學專業畢業的向啟明知道,這樣高大的花椒樹,營養都用在了長枝條上,花椒果吸收不到足夠的營養,數量和大小都會大受影響。向啟明勸說農戶們把青花椒樹的樹頭和大枝條砍掉,可是農戶們覺得大家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種的,不相信向啟明的說法。

為了給農戶展示青花椒樹被改造後的效果,向啟明在一家農戶的5棵花椒樹上做試驗——他把5棵花椒樹砍掉樹頭和大枝條,可是慢慢地,5棵樹全死了。向啟明這次的改造試驗以失敗告終,他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賠償了農戶的損失,卻並沒有放棄對青花椒樹的改造研究。

向啟明又進行了第2次改造試驗——第一年,先把花椒樹從4米多高修剪成3米左右,保留一部分分枝,促使下面多萌發新枝;第二年,再把花椒樹從3米修剪到2米左右。經過這樣的分階段矮化處理,花椒樹的個子變矮了,但是沒有死樹,被改造後的青花椒畝產量從500斤一下子提高到了1500斤!

矮化後的青花椒樹

向啟明給青花椒樹改造後產量大增的事情在種植戶中傳播開來,大家紛紛讓向啟明幫自家改造花椒樹。經過改造後,花椒樹產量提升了,農戶的收入增加了,大家感激向啟明,主動提出要購買他的農資產品。

2015年,向啟明流轉了200多畝山地,建立了青花椒種植基地。他專門招聘了一些學弟、學妹,把種植基地作為他們學習和交流技術的地方,讓他們分片指導農戶種植技術。有了種植基地做示範,有了專門的技術團隊上門指導,跟著向啟明種青花椒的農戶越來越多。2015年,青花椒的矮化技術在江津區推廣了8萬多畝。

二、改進烘烤技術

收購青花椒的經銷商對花椒的品質很挑剔,他們喜歡收購精品青花椒,精品青花椒的價錢也賣得更高。向啟明想要改進烘烤技術,提升乾花椒的品質。

挑選精品青花椒主要看兩點:第一,看顏色,烘乾的青花椒,果皮發黑的不受歡迎,翠綠色才是上等品。第二,看開口率,青花椒烘烤之後,果皮會裂開露出花椒籽,開口率越高越好。

精品青花椒

向啟明研究了花椒的烘烤過程,發現果皮發黑的問題首先出現在採花椒的方法上。青花椒果皮上的凸起就是含有芳香物質的油胞。以前,農戶們採花椒只剪下果穗,再進行烘烤,這樣採摘很容易把油胞刺破。油胞一破,烘烤時果皮就會發黑。

向啟明想出的改進方法是:採花椒要連枝帶葉一起剪下,這樣做不僅提高了採收效率,更重要的是,有葉子保護,花椒上的油胞不容易損傷。

接著,向啟明開始試驗帶枝烘烤花椒,可是試了幾次都達不到理想效果。他諮詢了專家,了解到枝葉上的水分多也會導致果皮變黑。所以,要避免在雨天採摘或者帶著露水採摘,枝條剪回來後還要吹風減少水分。

吹乾枝葉

經過這樣的改進,向啟明的烘烤後的青花椒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顏色是青綠色,開口率達到98%以上。他把研究出來的烘烤技術無償傳授給農戶,農戶們的青花椒一斤能多賣2、3元,一畝地能增收7、8百塊錢。

2019年,跟著向啟明種青花椒的農戶已經有一萬多戶,新技術推廣面積增長到15萬畝。他牽頭成立了種植合作社,農戶們親切地把合作社叫「花椒幫」。如今,合作社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萬畝。

向啟明不僅向農戶提供技術指導,還幫農戶聯繫經銷商、賣花椒。農戶們信任、感激向啟明,主動來買他的農資產品。向啟明一邊自己種青花椒,一邊銷售農資產品,2019年,他的公司年銷售額達到4000萬元。

三、疫情時期賣花椒

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江津區的青花椒銷售形勢比較嚴峻。作為合作社的領頭人,向啟明很著急。

為了順利把花椒賣出好價錢,向啟明想到一個辦法——他給合作社的社員統一發包裝袋,統一銷售。向啟明合作社的社員都是按照他的技術方案種植和加工花椒的,花椒的品質有保證,打出合作社的名號能讓經銷商買的放心,價格也不會太低。

向啟明還抽出時間在網上直播幫社員們賣花椒。7月中旬時,青花椒的採收工作已經快要結束,向啟明已經幫農戶賣出去2000多噸青花椒。

直播

【總結】向啟明出身農村,理解農民的需求,因此也願意把研究出來的技術傳遞給這些最需要的人,幫助他們種植、採收、銷售,帶動他們一起增收、致富。最終,他成了致富路上的先行者、前行路上的領頭人!

對於向啟明從小小青花椒上創造的財富,大家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山清水秀綠動巴渝|一粒青花椒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在群雄紛爭的花椒市場上,重慶江津或許不以規模取勝,但憑藉其高品質的花椒產品,影響力足以躋身前列。2004年,江津被命名為「中國花椒之鄉」,小小的一粒花椒,成為了代表江津的重量級名片,推動著當地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青花椒種植技術,做好這些高產太容易,且品質還很好
    一、青花椒生長習性青花椒是一種喜溫、耐旱、耐貧瘠,不耐澇的品種。其整個生長期需要在較高溫度下生長,晝夜溫差較大的地區則不適合種植,容易發生凍害,造成青花椒大量減產。地形地勢對青花椒的產量及品質影響不大,可以在山地、丘陵,甚至在住宅旁種植。對於降水量的要求,降水量達六百毫米的地區最適宜青花椒的種植和生長。
  • 種下希望樹,長成致富林: 芭蕉村300畝青花椒熟了
    烘房裡,轟隆隆的機器響起來,一粒粒飽滿的青花椒「吐」出油亮的籽,散發出「麻人」的香氣。7月9日一大早,隆昌市雙鳳鎮芭蕉村5組脫貧戶程從寬就在村裡的花椒烘房裡忙碌起來,他端起一筐新鮮採摘的花椒,倒進了預烘烤桶中,又將烘烤好的花椒倒進篩子篩去籽。
  • 「三大利好」讓江津青花椒引領全國市場價格
    在紫荊村,像他這樣利用農閒時間新栽種花椒的農民還不少。村裡負責人說,近段時間全村新栽了800多畝花椒苗,預計今年全年新增花椒種植面積至少有1000畝。  江津現有50萬畝花椒種植基地。最近幾個月來,在江津區大幅擴大花椒種植面積的除了紫荊村還有不少村社,其中可有什麼原因?
  • 芯奢—走進青花椒的前世今生
    我是青翠欲滴的青花椒在古代被稱為〝蜀椒〞英文名叫〝Sichuan pepper〞說到「蜀椒」,很多人會想到四川,在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現在我們講到〝蜀〞不單指四川,在古代蜀地包括現在的四川省、重慶、貴州、雲南與湖北西北部
  • 魏志平:中藥材種植築就群眾「致富路」
    為改善這種「高投入、低產出」的現狀,提高土地農作物產量,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魏志平帶動村民們做了很多嘗試,種蔬菜、種棉花、種苗木……但都成效甚微。如何「沙裡淘金」,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脫貧致富奔小康,一直以來都讓他心裡沉甸甸的。魏志平雖然出身農民,卻天資聰穎,上學時便一直是班裡的尖子生。
  • 芯奢給予「青花椒」全新定義!
    東漢,根據當時一位御醫提出藥食同源的理念,花椒開始用於烹飪,正式從野生到馴化栽培,慢慢的,花椒的用途廣為人知,在北魏時期,花椒得到了廣泛的推廣種植。漢代,椒房殿成為最高的皇后住所,《漢書.千秋傳》曰:「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以椒和泥塗壁,取其溫而芳芳也千秋。
  • 【治國理政地方談】重慶脫貧「連加思維」 打造致富之「和」
    曹玉生    精準脫貧,說著容易做著難。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些脫貧致富的典型,但是,用到自己身上,往往不好使,甚至「屢戰屢敗」,怎麼辦?在重慶城口縣高觀鎮渭溪村,被村民一度「冷落」的核桃,如今,起死回生,成了脫貧致富的第一產業,這背後有怎樣的秘密?脫貧「連加思維」打造致富之「和」。    「連加求和」是小學生的數學題,可是,有些致富秘密就在一些簡單的小學數學題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協會+農戶」解決了這個村的脫貧問題。
  • 陳明軍:把冬蓀種植打造成致富產業
    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後,穿巖村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探索出了一條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的發展路子,而且衍生出一個個致富的傳奇故事。   這當中,就有棄商從業、種上漫山遍野的冬蓀帶領群眾致富的陳明軍。   見到陳明軍的時候,他正在帶領合作社的社員們採收冬蓀。陳明軍說,要趁著好天氣,及時採收冬蓀。在他的面前,破土而出的冬蓀簇擁在一起,一叢叢,一堆堆,長勢喜人。
  • 青花椒帶來「紅火」好日子
    七月,走進息烽縣養龍司鎮高坡村的花椒種植基地,滿山遍野的青花椒樹上掛滿了一顆顆飽滿的青花椒,微風拂過,椒香撲鼻。幾十個村民在花椒地裡採摘花椒、修剪裝袋、挑袋裝車……整個花椒基地現場呈現出一派火熱的豐收景象。
  • 涼山的青花椒,真香!
    金陽青花椒搶先成熟涼山州金陽縣,是「中國青花椒第一縣」。當地所產的青花椒以其色澤碧綠、顆粒碩大、麻味純正濃鬱、清香撲鼻、味久不衰而獨佔全國各類花椒之首,被譽為花椒中的極品,其麻味度0.87,是其它花椒的兩倍,先後獲得了「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等稱號。 據統計,在金陽全縣 34 個鄉(鎮)中,28個鄉(鎮)種植了花椒,涉及4萬多戶,超過16萬人。
  • 青花椒的種植管理技術
    一、生長特性青花椒又名藤椒適應性強,耐寒喜陽光不分土質,不耐水選擇種植的土地為陽坡或者半陽坡;坡度平緩,陡坡可先改梯型;灌水排水方便。九、青花椒的病蟲害以預防為主(1)選擇適合的造林地塊:a.向陽 b.排水方便(2)加強苗木管理: a.及時清除雜草.落葉 b.加強水肥管理 ,增強抗性
  • 開州區南雅鎮蠻洞村發展特色種植拓寬致富路
    蠻洞村花椒基地套種蜜薯南雅鎮蠻洞村屬高山臺地,大部分土地以紅砂土為主,適合花椒種植。近些年,該村一邊大力發展花椒產業,一邊創新種植模式,在花椒樹下套種蜜薯,讓同一塊土地收入翻番。如今,花椒樹下套種蜜薯已成為蠻洞村的特色產業,村民增收致富的「法寶」。村民盼出路,千方百計破瓶頸「我們村山清水秀,以種植傳統農作物和土李子樹為主。由於山路難走,運輸困難,村裡的土李子賣不出去,村民就忍痛砍掉李子樹。」說起前些年的情形,蠻洞村村主任陳章禮無奈地說。
  • 種植麒麟瓜 鋪就致富路
    劉四滿說,目前在白沙村的西瓜種植面積達到40畝,5月份開始種植以來,目前採摘已超過6萬斤。 這些皮薄多汁的麒麟西瓜一上市,就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受今年汛期雨水影響,有一半的麒麟瓜爛在地裡,瓜棚損失嚴重。」劉四滿告訴記者,麒麟西瓜個小肉甜,備受消費者青睞,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於是他趕著時間,抓緊補種了一批瓜苗。
  • 重慶彭水: 「火紅」小辣椒鋪就「紅火」致富路
    眼下正是收穫辣椒的時節,重慶彭水縣龍塘鄉石院村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全村430畝辣椒迎來了豐收期。一輛貨車穿梭在鄉村公路間,開到田間地頭,開到院壩門前上門收購村民採收的辣椒。小小的辣椒鼓起了村民的腰包,鋪就了一條紅紅火火的致富路。在石院村2組羅慶書家,紅紅火火的辣椒裝滿了背簍,正「排隊」過稱,辣椒收購車就停在了家門口。羅慶書把附近的村民都請來幫忙採辣椒、裝辣椒,處處都是歡聲笑語。
  • 【原創】華州區「青花椒」2020年收購價格是多少?快來看看
    近期小編發現,咱們華州部分村子,已經開始陸續採摘青花椒工作,今年的青花椒價格,是否會受到疫情的影響,價格產生波動,目前小編還沒收集到來自咱們家鄉的收購價格方面的信息!
  • 【青花椒八月管理】如何合理控制採收期?怎樣進行採後管理?
    七月正值青花椒採摘期,基本上各地均呈現溫度高溼度大的氣候特徵,「以剪代採」是青花椒生產管理中普遍採用的技術。部分前期採摘的樹枝長度已達80公分左右,正在採摘的還沒開始萌枝,前期採摘和後期採摘的花椒樹生長發育進程差異較大,生長時間差往往達到1個月以上。
  • 「中華名果」巫山脆李:種植規模達28萬畝 成農戶致富「搖錢樹」
    「中華名果」巫山脆李:種植規模達28萬畝 成農戶致富「搖錢樹」 2020-07-01 01:07:45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楷欣 責任編輯:張楷欣     圖為重慶巫山一村民通過種植脆李增收致富
  • 7月華州區最新「青花椒」收購價格!
    花椒作為華州塬區的主要農作物之一,近期正處於青花椒上市的季節,但是因為受到諸多因素影響,青花椒收購價格一度遠低於大家的預期價格,高塘幫小編也諮詢了咱們當地收購花椒的朋友,他們也是被起伏不定,價格偏低的收購價格頭疼不已,生怕經過一番折騰收來的花椒,最後算下來還需要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