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琚理
王建生好性子:路上甭管遇見什麼事兒,都能不急不惱,一笑而過——這對職業計程車司機來說,可不容易。
說話間,一輛「路虎」仗著個頭大油門足,「騰」地一下橫跨了三條車道,直接擠到了王建生的車前,「嚯,這簡直是在玩命。」他腳一蹬,下意識地踩了一腳剎車,一偏頭無奈地苦笑著,對著後排的乘客道,「不好意思,麻煩您扶好,估計前車這哥們兒有急事,咱讓著他。」
王建生是北京北方出租汽車公司的一名計程車司機,當的哥已經18年了。在此之前,他不但在國企幹過,也到外企當過職員,但他更嚮往的哥自由自在的工作。
不過,準備當的哥前,他還下了一番功夫,特意圍繞計程車行業做了為期15天的市場調查。「我發現,雖然當時大家出行都離不開計程車,但又普遍對的哥的評價不好。」 王建生少有的一臉嚴肅,「我認為就是司機的自身素質還不高,服務意識不強。當了的哥,就要從我做起,通過優質服務和文明的言談舉止,讓所有坐過我車的乘客改變對計程車司機的看法,讓社會對計程車司機有一個新的認識。」
怎樣才算服務好?當上的哥的王建生要求自己上路得「走心」,並給自己定了三條「規矩」:熟悉道路保證行車準時,維護車輛確保行車安全,優質服務對待每位乘客。
王建生有個習慣,不論去哪兒,身上總是帶個小本,把這次的行車路線、乘客打車等情況詳細地記錄下來,摸索路況,找出最佳方案。「平時多觀察,分析哪段時間哪段路容易堵車,下次有乘客上車時,就可以主動介紹道路堵車情況,提出行車建議供他們選擇,減少堵車的等候時間。」
王建生經常因為乘客放棄「賺錢」的機會。一次,在中國農業科學院附近,一位著急忙慌的先生一上車就不停催促著,「師傅快點,北京站,火車6點半就發車了,快!」一打方向盤,王建生開車上了路,他抬眼看了看儀表臺上的時間已經顯示是5點40分。「我有個建議,您看這樣好不好,我開車將您送到離這兒最近的西直門,然後您乘地鐵去北京站,時間還可以有保證。」他右手一指前方,「萬一這一路堵車,您打車到了北京站也肯定趕不上火車。」男乘客略微想了一下,伸出了大拇指,「還是你的建議好,為我著想,服務超一流。」
事後,有人問他,如果按照乘客的要求直接開到北京站,跑一趟至少得五六十元,這一下就少了一半,至於能不能趕上火車和的哥有什麼關係?「那不叫服務,真正的服務就得走心,讓乘客滿意,而不是只顧自己的效益。」 王建生說,這樣的錢咱收得才踏實。
「大熱的天兒,路又堵,誰家沒個急事,像我們這種直接面對乘客的司機,不管路上遇到什麼事,也不能衝著乘客發火兒不是,首先咱得心態好。」王建生中等個頭,黑黑瘦瘦,說起話來總是不急不緩,時不時地還會有兩句英語冒出來。前些年他與同事一道參加 「北京市出租汽車行業服務英語大賽」時,還捧走了亞軍獎盃。
「技不壓身。」他嘿嘿一笑,「再說了,如今經常能碰到外國朋友打車,每次我用英語問候,也能感受到他們的驚喜,一下子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我就希望,通過自己小小的努力,使乘坐過我車的人對北京、對北京的哥也充滿好感和信任。」(素描/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