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麗心靈》於2001年底上映於美國加州,並奪得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在內的四個獎項以及其他四項提名。影片男女主角分別是澳洲知名演員羅素·克勞和《美國往事》裡驚豔了無數人的詹妮弗·康納利。

《美麗心靈》是20世紀偉大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人物傳記片。該片演繹表現了納什頗具戲劇色彩的傳奇一生,也歌頌了他和妻子艾麗西亞的美好愛情。
現實世界的數學家納什於1950年在自己的博士論文裡提出了著名的博弈理論,即後人所說的「納什均衡」,那年他21歲。1994年,他也正因博弈理論與其他兩位博弈論學家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但是在獲得諾獎前,有幾十年,約翰納什一直被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困擾著,時常臆想根本不存在的事,生活裡也會出現幻聽、幻覺。而納什美麗的妻子一直都在盡力地幫助他。她要對抗生活的困頓和丈夫怪異行為帶來的陰影,還要撫養兩人的孩子。或許,妻子艾麗西亞真的在這個漫長的過程裡崩潰過,所以在納什患病期間兩人離婚了。不過,艾麗西亞仍然照顧著她深愛的這個男人,甚至陪伴他輾轉了幾個精神病院,直到2001年復婚,最後在2015年的一場車禍裡共同喪生。

影片對約翰納什非凡的人生經歷進行了具象化以及浪漫地演繹。
其實整個故事概括起來還蠻簡單的:約翰納什是一個比較孤僻,行為舉止看上去和他人有些不同的數學高材生。他對待學術既有藝術家一般的激情澎湃,也有科學家的專注執著,在很年輕就有了超凡的成就。順理成章的,納什成為了大學的老師。而且與自己知識與美貌並重的女學生相戀結婚。
只是結婚以後,不知為何本該意氣風發的主人公突然變得非常怪異。他老是幻想國家派遣特工請他破解蘇聯間諜的密碼,以為自己阻止了無數次針對美國的核彈打擊。逐漸的,幻想演變成敵國特工三番五次追殺他,還有與國家所謂情報部門的合作出現變數…直到身邊的人幫他認清了事實:他有精神分裂症。電影的後邊基本是納什和病魔的對抗,對自身困境的探索。當然還有艾麗西亞所展示出的近乎童話的愛。

電影一些情節的設置和相關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耐人尋味。比如主人公發病的時候會進入思覺失調的精神狀態,然後幻想出三個十分具體宛如真實存在的人物:
一、首先是主人公大學時期的室友查爾斯。他是一個與納什截然不同的人:熱情、幽默、真實、誠摯。重要的是他似乎沒有條件毫無保留地想要和納什成為好友。這未免是個太過理想、完美的好室友。事實上,這個人確實不存在。他是主角想像出來為了排遣寂寞的虛假的人。馬斯洛認為人都有情感的需求,而納什實在是太過孤僻,難以與他人交流感情,只好構造一個夥計與自己結伴。

二、如果說查爾斯的存在為了填補主角的友誼空缺,那麼帕切滿足的就是他的事業心。帕切是一個相當硬朗的壯漢,在納什的臆想世界裡是一個特工頭子,專門與他接頭,告訴他有關於敵對國家的種種陰謀,讓他幫助國家破譯密碼。正是帕切讓主角將自己所研究的數學與具體的實踐結合了起來,以實現某種崇高的使命,可惜那是假想出來的。
三、最後,好室友查爾斯的那個侄女,永遠長不大,露著甜美的笑容,可以被約翰納什抱在懷裡的小蘿莉,大概象徵著某種若隱若現,深埋心底的柔弱與美好。

總而言之,世界上大概真的有那麼一小群人,犧牲正常生活的能力而成為各自領域的天才,約翰納什無疑是其中一位,後來的人開玩笑,說他是著名瘋子。這個天才太孤獨了,以至於必須在腦海裡創造一些人來陪伴自己;他老是沉浸在學術裡,也未免和現實世界脫軌太久,導致和身邊的人格格不入,也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而在他年少輕狂的時候,又想著有所建樹,成為眾人的焦點,無奈在現實與幻想裡迷失。所幸他還有艾麗西亞這個神仙伴侶。
看來,天才也不是那麼好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