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新時代主流媒體重要的責任與擔當。
近年來,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準確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總體要求及戰略意義,聚力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把理論上的正本清源與輿論上的有效引導相統籌、同發力,以全媒體融合傳播優勢,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特別是以「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系列活動為突破口和主抓手,在青年群體中播下信仰的種子,讓時代新人感悟真理力量,開創了既有「高原」又有「高峰」、既有「音量」又有「音色」的理論傳播大格局,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增添了生動而成功的創新樣本。
高擎思想旗幟,以戰略思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舉旗幟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要意義。高舉21世紀馬克思主義思想大旗,是今天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的戰略定力所在。主流媒體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不懈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工作,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把偉大旗幟高揚在主陣地
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不斷吸收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因此,主流媒體必須統籌把握好「舉旗幟」所包含的「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兩方面內涵。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前提是堅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被譽為「偉大的認識工具」。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重要性,將其視為「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
陳先達是當代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他說,「『馬克思主義』不只是一種學說,而是一種學說的本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能不斷續寫新篇章、開闢新境界,正是得益於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堅定不移的繼承、捍衛和發展。黨的理論宣傳和理論創新,都必須基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只有深刻把握這一強大思想武器,才能堅定信念、明確方向,推動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礎上,保持發揚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理論體系。新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必須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保持與 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鍥而不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使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當前,我們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和走向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迫切需要黨的創新理論進行與時俱進的科學引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源於時代、引領時代,源於實踐、指導實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當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已然充分彰顯了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
統籌理論輿論兩種資源,高昂偉大思想主旋律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理論品格,已有81年光榮歷史的新華日報始終保持著與時俱進的理論追求,不僅生動記錄了我們黨在不同歷史階段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進行的艱辛探索,也忠實見證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新華日報由此奠定了「言論立報」的深厚傳統。當前,新華報業賡續紅色血脈,以高度的政治和理論自覺,較早實現了從新聞紙向觀點紙、思想紙的轉型,形成「理論當家、輿論持家、兩論興家」的鮮明發展思路。
「兩論興家」,打造「表達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理論是載道之魂,輿論是弘道之器。如果說話語背後的力量是思想、是道,輿論工作則是讓更多人明道、信道。新華報業始終堅持用理論升華輿論、用輿論助推理論,堅持「兩論興家」,在定向、定心、定速、定度上做好理論與輿論同頻共振這篇大文章,打造兼具思想含量和話語魅力的「表達共同體」,築牢意識形態「防火牆」,切實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三駕馬車」,推進思想「供給側改革」。近年來,新華日報打造評論、策論、理論「三駕馬車」,確保做好思想引領的「供給側改革」。其中,代表江蘇省委聲音的《蘇言》專欄文章為黨政幹部所必讀。多篇評論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和《新華文摘》等權威媒體轉發,並獲得多個中國新聞獎。新華日報《思想周刊》創辦3年來,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傳播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總結提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實踐,多次得到中宣部表揚和資助,並受邀在全國性會議上介紹經驗。
2019年5月24日,第三屆「馬克思主義青年說」開幕式在中國藥科大學舉行,青年師生開場朗誦
築牢青年信仰,以創新思維實現馬克思主義「化」大眾
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培養能夠 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馬克思主義「化」大眾的使命之一。在江蘇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新華報業全力打造的「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緊扣「馬克思主義」和「青年說」這兩個關鍵詞,以思想最為活躍的青年群體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目標人群,堅定青年一代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
積極做好理論話語的轉換,讓青年人內化於心
馬克思早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就闡明了理論的大眾化問題:「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列寧則有「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之說。在青年群體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真經」,主流媒體尤需做好 「翻譯」工作,把政治話語、理論話語,轉化成大眾話語、生活話語,兼顧內容的理性之美、表達的感性之美,以真理力量築牢精神之基。
理論大眾化重在講好「大眾話」。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理論的大眾化,他在講話中所指出的「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擼起袖子加油幹」等,既平易近人又意蘊深遠,為主流媒體如何把大道理分解成小故事、把深理論翻譯成大白話樹立了典範。「馬克思主義青年說」每年都通過開展朗讀馬列經典、主題辯論賽等系列活動,讓青年學子對經典著作的理性和感性之美有深切感知。
理論大眾化關鍵在「最後一公裡」。2018年「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策劃推出微信朗讀活動,邀請國內60多位各界名家領讀經典。在校園沙龍活動中,又組織40多位社科專家與青年學子互動。在現場,常能聽到這樣的問題:「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嗎?」「馬克思主義並不能帶來實際利益,信它何用?」「總感覺經典離我們太遠,應如何看待經典和現實的關係?」問者天真、坦率,答者真誠、睿智,場場充滿精彩的思想碰撞。正是通過這種互動對話,有效打通了理論通往人心的「最後一公裡」,使青年群體對經典著作的真實個體形象有了更新認識,對其思想理論學說有了更深感悟。
大力激發思想成果的轉化,讓青年人外化於行
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書齋裡的學問。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不能僅僅理解為宣傳普及、內化於心,而要讓更多人外化於行,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兩年多來,「馬克思主義青年說」對此進行了積極探索。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青年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當代青年朝氣蓬勃、開放自信,善於發現新問題、喜歡接觸新事物。但在物質生活充裕的同時,也有不少人陷入精神的空虛和迷茫。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激勵青年人「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用信仰書寫青春。「馬克思主義青年說」從首屆開始,就立足人生這一重要的「拔節孕穗期」,在部省屬高校相繼推出各類演講、對話、知識闖關賽等,吸引學子圍繞「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 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重要話題,展開個性化的思考和對話,引導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2018年,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663所,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3833萬人。其中,江蘇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有200多萬人,如果範圍拓展到社會上各類青年群體,這一數字將更為龐大。「馬克思主義青年說」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載體,廣泛吸引高校學子和機關單位、基層社區的青年群體,深入研讀經典篇章、廣泛開展主題分享。「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系列活動不僅培養了大批年輕的馬克思主義忠實傳播者,還輻射帶動了更多的人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取得了「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宣傳成效。
2018年10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辦「信仰的味道」高校思辨PK賽現場決賽
凝聚最大共識,以融媒思維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經」
匯聚網上網下、線上線下最大共識,以「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才能得人心、得未來。當前,年輕人多從網際網路獲取信息,在多元文化與價值觀念的 衝擊和影響下,容易受到外來思潮的影響,看待問題難免情緒化、片面化。新華報業深入踐行總書記「人在哪兒,宣傳思想工作的重點就在哪兒」的指示精神,全力構建全媒體、立體化傳播格局,以融媒思維聚民心,牢牢掌握輿論場上主動權,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宣傳形成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的傳播格局。
從「紙媒」向「指媒」拓展,提升理論傳播力
今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主流媒體要打破傳播介質和傳播渠道的壁壘,全力做好「四全媒體」建設,實現從「紙媒」向「指媒」乃至「智媒」的拓展,使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全媒體矩陣做好分眾傳播。創新理論宣傳,尤需精確制導、細分受眾、優化傳播。近年來,新華報業不斷強化旗下各類媒介的統籌建設和分眾傳播,構建多介質、全方位、立體化的現代傳播體系。「馬克思主義青年說」創辦伊始,就有機融合了集團旗下的新華日報、中國江蘇網、「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江東觀潮」、「理論之光」等報、網、端、微進行分眾、立體的精準傳播,充分彰 顯了紙媒求「深」、網站求「全」、移動 端求「快」、全媒體求「融」的傳播優勢。2019年1月,「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上線,負責運維的中國江蘇網在打造「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的經驗基礎上,聚合理論學習資源,邀請社科名家加盟,成立「E起學習」工作室,使信仰的種子在青年人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網上網下形成輿論合力。創新理論宣傳,需要線上線下共同發力,形成輿論引導合力。2018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第二屆「馬克思主義青年說」創新推出「我讀馬列經典」微信朗讀活動,邀請張異賓教授、張廣軍院士、奧運冠軍惠若琪、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等60多位各界人士領讀馬列經典,帶動線上線下共1500萬人次積極參與,掀起重溫經典熱潮。活動還策劃推出「聽書」的形式,吸引青年人製作、 分享了2000餘部朗讀音頻。由15所高校參與的「信仰的味道」高校思辨PK 賽,吸引342萬人次參與線上投票。2018年2月,「馬克思主義青年說」微信公眾號上線,策劃推出由知名思政教師擔綱的「青馬公開課」,為青年人打造了一款真正適合他們點、讀、贊、轉的活動品牌。
從「高原」向「高峰」攀升,打造現象級產品
開創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既要有「高原」,也要有「高峰」。當前,主流媒體普遍重視理論宣傳,但由於這項工作的特殊性,大都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這裡的「高峰」,簡單地說,就是理論傳播的現象級產品。
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與應然。新華報業通過推進媒體深度融合,著力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高質量新型主流媒體集團。今年初,制訂了高質量發展的3年行動計劃, 高處著眼、高位推進,雲借風勢,為現象級產品的誕生夯實了基礎。通過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新華報業還鍛造了一支既懂理論、又擅宣傳的創作團隊,為奮力攀登宣傳思想工作「高峰」儲備了生力軍。可以說,以「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為代表的高端活動品牌的誕生,正體現了黨報主流媒體在理論「高地」、思想「高原」之上再攀「高峰」的必然與應然。
讓現象級產品可遇亦可求。業界有一種較為流行的消極觀點,認為現象級產品大都可遇不可求。實則每一款現象級產品的產生皆非偶然,自有其不斷創新的內生動力和產品邏輯。「馬克思主義青年說」創辦以來,從內容到形式每年都不斷豐富和提升,今年更是創建首批實踐基地,由點及面,將相關主題活動推向全省142所高校。
「馬克思主義青年說」如疾風迅雷,正在江蘇大地上激發起越來越多人的精神和意志。新華報業以「馬克思主義青年說」為突破口,為今後在更大範圍內創新宣傳黨的理論成果積累了經驗、提供了樣本。在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使命路上,我們將不斷前行,「高原」之上再攀「高峰」,引領人們自覺將理論追求和價值追求相結合,更好地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作者雙傳學系新華日報社社長、黨委書記,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
來源:新聞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