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化」與「化大眾」怎樣實現統一

2020-12-15 中國文明網

  推動和實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實現科學理論的「大眾化」與「化大眾」的統一,從而發揮科學理論指導實踐的功用。近日,市委講師團在京召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基地揭牌儀式暨理論研討會」。來自中央國家機關、首都高校和各區縣各工委宣傳部門負責同志和首都理論界近百位同志出席會議。揭牌儀式後,與會著名專家學者圍繞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學習研究當代馬克思主義時,要防止貴族化、精英化

  國防大學原副校長許志功認為,任何理論都有某種程度的大眾性,馬克思主義和其他理論相比具有更大的大眾性,所以更需要做好大眾化的工作。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最關鍵、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轉化為我們黨的路線,包括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使我們黨的路線被群眾理解、接受、掌握。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的靈魂問題。許志功還認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所強調的就是馬克思主義和廣大人民群眾社會實踐的結合。這種結合有兩方面含義:一是要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廣大人民群眾頭腦,指導廣大人民實踐;二是要用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進一步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認為,我們學習研究當代馬克思主義時,要能夠貫徹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是為學習而學習,要防止貴族化、精英化,這是大眾化的對立面。如果把一個科學理論供在貴族的殿堂裡,只有少數人能享用,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同樣,一個理論的解釋權都在貴族和精英那裡,而不在人民大眾那裡,這也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把我們黨的理論轉化為人民大眾的追求。

  某種程度上的信仰危機、理論和現實的反差、社會價值取向的多樣化,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了挑戰

  如何實現新形勢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架起科學理論和人民群眾的橋梁是當前廣大理論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所在。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秦宣指出,某種程度上的信仰危機、理論和現實的反差、社會價值取向的多樣化都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了挑戰。而在當前,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還存在著內容重複、形式單一、方法陳舊、語言晦澀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解決的問題。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認為,要做好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篇文章,首先就要在親和力上下功夫。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受到老百姓的歡迎,就是因為它和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它和老百姓之間應該是沒有距離的。馬克思主義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發掘、運用、解釋在科學的基礎上和廣大老百姓始終保持密切的關係,讓老百姓感到可親、可愛。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楊春貴認為,應當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經驗、理論、歷史的研究。要研究大眾化與中國化、時代化、群眾化的關係問題,大眾化過程中知與行、領導與群眾的關係問題等。

  人民群眾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對象,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大眾的理論,大眾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之一。國防大學原副校長許志功認為,人民群眾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對象,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人民群眾不僅是受教育者,也是積極參與者和有力推動者。脫離了人民群眾的實踐,理論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理論也就不能對人民群眾產生感召力、對實踐發揮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更無從談起。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認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首先是先鋒教育,然後用我們黨的科學理論和模範行動感染群眾,使它成為人民大眾的自覺追求。

  市委講師團團長崔耀中介紹了市委講師團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通俗化、普及化的實踐以及理論研究基地建設的基本情況。與會議同志認為,北京市委講師團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北京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基地的建立,對於拓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生存空間和實踐內涵,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亞雄)

相關焦點

  • 努力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重讀《大眾哲學》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參觀艾思奇紀念館時強調:「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批能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講好的人才,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艾思奇《大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精品力作。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重讀《大眾哲學》,感悟經典魅力,傳承經典精神,對於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重要意義。
  • 文化市場:大眾化和化大眾 通俗與低俗 界限在哪
    製造噱頭的相親節目、言不及義的搞笑內容、冗長拖沓的肥皂劇集……文化市場繁榮、文化產品豐富,娛樂化、消費化內容的增多難以避免。在影視節目等文化產品中如何劃清通俗和低俗的界限?文化產品的「大眾化」和「化大眾」是什麼關係?如何培育屬於我們時代的審美需求?
  • 高等教育大眾化之後需要怎樣的質量觀——大學變革的歷史軌跡與...
    1973年,美國教育學和社會學家馬丁·特羅在《從精英向大眾高等教育轉變中的問題》一文中,通過對美國和西歐國家高等教育發展過程的考察,提出了以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指標將高等教育發展分為「精英」「大眾」和「普及」三個階段的觀點,認為,當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15%以下時是精英教育階段,超過15%時進入大眾化階段,超過50%時進入普及化階段。
  • 當文學遇到大眾--1930年代文藝大眾化運動管窺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和「大眾」變成了同一的東西,融為一體,那麼大眾化的任務也自然就實現了。因此,大眾化的任務不是知識分子」站在大眾之外「去」教訓「大眾」,而是需要知識分子「走進工人階級的隊伍」,造成一種「群眾的運動」。因此按照瞿秋白的理解,「大眾化」的含義不僅是知識分子影響大眾的過程,同時也是知識分子自身在大眾中間改變和生成的過程。
  • 紅旗文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不僅說明共產主義必然到來,更重要的是闡釋了人民如何才能奪取政權,怎樣才能建立人民政權,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指導人民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鬥爭實踐。為了改變人民受剝削、受壓迫的命運,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鍛造的理論武器,喚醒了工人階級及勞苦大眾的階級意識和歷史使命,使他們避免沉淪為「無機的大多數」,從而煥發出改造舊社會的偉大力量。
  • 以通俗化實現大眾化
    ——編 者  以通俗化實現大眾化  做好新形勢下部隊理論武裝工作,必須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通俗化、大眾化,以官兵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傳播和普及科學理論,使之真正深入人心、凝聚力量、指導實踐。黨的創新理論只有通過武裝部隊官兵,才能產生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巨大能量,才能真正實現其價值。理論要想真正地武裝官兵,就必須正確解答官兵普遍關心、亟須回答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對此,《軍營理論熱點怎麼看·2010》一書選取了12個熱點問題,廣泛涉及當前我國的國家安全形勢、軍事力量的新變化、軍隊改革、官兵價值追求、軍隊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高學歷士兵進兵營、基層部隊風氣問題等。
  • 以「五化」推進「大眾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不斷湧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廣、內容越來越新,這對理論工作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應著眼於盤活現有人才資源,實現教育主體多樣化,建立專兼職相結合、良性互動的人才隊伍。
  • 理論大眾化的 基層探索
    架起科學理論與人民大眾的橋梁,實現科學理論的大眾化,是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理論需求、發揮理論指導實踐作用的必然要求。鎮海區組建了多支基層宣講隊伍,包括以領導幹部為主的「初心」宣講團、以高校老師為主的專業宣講團和以基層幹部群眾為主的「紅書包」宣講團。不同的宣講隊伍面向不同的人群,以講解、演示等方式將理論送往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社區學校。
  • 怎樣看待大眾化的高等教育?
    怎樣看待大眾化的高等教育?那麼,除了數量上的增長,持續多年的高校大規模擴招給中國高等教育究竟帶來了怎樣的變化?中國的高等教育是否如人們預期的那樣,完成了從精英化到大眾化的轉變?如何對這次擴招以及高等教育大眾化進行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
  • 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普及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首要內容,而要更好地實現馬克思主義對社會思潮的引領,就離不開對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普及。
  • 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
    回顧黨近90年的奮鬥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貫穿了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實踐的全過程,貫穿了我們黨加強理論建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全過程。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同中國化、時代化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了科學闡述,標誌著我黨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認識達到了新境界、新高度。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化有著優良傳統,代代有名篇佳作,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學人和社會大眾。
  • 推進科普大眾化大眾才會愛科普(附照片)
    芮彭年  科普應親近大眾  科普就是科學普及。科學要普及,就應當接觸大眾,親近大眾,越來越大眾化。不過,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們搞了幾十年的科普,搞來搞去,總覺得大眾化的步子不快,大眾化的味道不濃,甚至還有一點小眾化的趨向,怕是思路有問題,方法不對頭吧!  先說科普文章。我們從小都讀過高士其爺爺寫的科普文章,讀起來是那麼的通俗,那麼的有趣。
  • 高等教育大眾化轉型
    原標題:高等教育大眾化轉型 經過持續的擴招,中國的高等教育規模急劇擴大,業已進入大眾化階段。可是,現行的高等教育體制依然保持著固有的單一性傾向,即熱衷於精英教育——專科要升本科,本科要搞碩士點,有了碩士點要搞博士點,有了博士點要搞博士後流動站。
  • 臺媒稱大陸留學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求職競爭激烈
    臺媒稱大陸留學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求職競爭激烈 2017-10-22參與互動    臺媒稱大陸留學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
  • 推進科學理論大眾化通俗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強調,我們現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樣能夠把馬克思主義本土化講好的人才。我們要傳播好馬克思主義,不能照本宣科、尋章摘句,要大眾化、通俗化。這一重要論述,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努力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通俗化指明了方向。
  • 閻鳳橋:高等教育應使精英化與大眾化「兼融並通」
    近日,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閻鳳橋教授應邀在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作講座時介紹說,高等教育的發展要處理好精英型教育與大眾化教育的關係,高等教育如何同時兼容精英與大眾高等教育組織,是高等教育結構面臨的首要問題。
  • 雙傳學: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流媒體擔當
    新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必須立足中國、放眼世界,保持與 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鍥而不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使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
  • 蔣淮:高等教育大眾化對大學的預言與預警
    這是因為,全球化和公共管理改革使大學在高等教育大眾化中發生了深刻變革。  三、大學發生的主要變革  馬丁.特羅1973年在《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發展轉型中的問題》一書中指出,大眾化是大學制度安排上的變革。大學制度安排的變革,包括教育的理念、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與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事實證明,馬丁.特羅做出了正確的預言。
  • 大眾化的理論什麼樣
    大眾有自己的理論,主導他們觀念和行為的就是活在他們心中的理論。大眾又是聰明而挑剔的,對那些故弄玄虛、故作高深的東西,對那些不切實際、不著邊際的東西,往往會表示「不感冒」而轉頭走開。  最近10年來,中宣部每年都組織編寫通俗理論讀物「理論熱點面對面」。
  • 華夏基金範勇宏:ETF大眾化普及化的創意已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