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和實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實現科學理論的「大眾化」與「化大眾」的統一,從而發揮科學理論指導實踐的功用。近日,市委講師團在京召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基地揭牌儀式暨理論研討會」。來自中央國家機關、首都高校和各區縣各工委宣傳部門負責同志和首都理論界近百位同志出席會議。揭牌儀式後,與會著名專家學者圍繞著「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學習研究當代馬克思主義時,要防止貴族化、精英化
國防大學原副校長許志功認為,任何理論都有某種程度的大眾性,馬克思主義和其他理論相比具有更大的大眾性,所以更需要做好大眾化的工作。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最關鍵、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轉化為我們黨的路線,包括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使我們黨的路線被群眾理解、接受、掌握。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的靈魂問題。許志功還認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所強調的就是馬克思主義和廣大人民群眾社會實踐的結合。這種結合有兩方面含義:一是要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廣大人民群眾頭腦,指導廣大人民實踐;二是要用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進一步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認為,我們學習研究當代馬克思主義時,要能夠貫徹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是為學習而學習,要防止貴族化、精英化,這是大眾化的對立面。如果把一個科學理論供在貴族的殿堂裡,只有少數人能享用,這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同樣,一個理論的解釋權都在貴族和精英那裡,而不在人民大眾那裡,這也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把我們黨的理論轉化為人民大眾的追求。
某種程度上的信仰危機、理論和現實的反差、社會價值取向的多樣化,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了挑戰
如何實現新形勢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架起科學理論和人民群眾的橋梁是當前廣大理論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所在。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秦宣指出,某種程度上的信仰危機、理論和現實的反差、社會價值取向的多樣化都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了挑戰。而在當前,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還存在著內容重複、形式單一、方法陳舊、語言晦澀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解決的問題。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認為,要做好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篇文章,首先就要在親和力上下功夫。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受到老百姓的歡迎,就是因為它和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它和老百姓之間應該是沒有距離的。馬克思主義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發掘、運用、解釋在科學的基礎上和廣大老百姓始終保持密切的關係,讓老百姓感到可親、可愛。
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楊春貴認為,應當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經驗、理論、歷史的研究。要研究大眾化與中國化、時代化、群眾化的關係問題,大眾化過程中知與行、領導與群眾的關係問題等。
人民群眾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對象,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大眾的理論,大眾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之一。國防大學原副校長許志功認為,人民群眾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對象,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人民群眾不僅是受教育者,也是積極參與者和有力推動者。脫離了人民群眾的實踐,理論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理論也就不能對人民群眾產生感召力、對實踐發揮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更無從談起。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認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首先是先鋒教育,然後用我們黨的科學理論和模範行動感染群眾,使它成為人民大眾的自覺追求。
市委講師團團長崔耀中介紹了市委講師團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通俗化、普及化的實踐以及理論研究基地建設的基本情況。與會議同志認為,北京市委講師團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北京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基地的建立,對於拓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生存空間和實踐內涵,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亞雄)